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制度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46876947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制度(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制度摘要本文选择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依据专家的有关理论和相关学说,讨论商业银行贷款存在的风险,本论文针对这些风险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市场发育的不成熟,也由于政策因素、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贷款面临着诸多的风险。从社会经济环境来看,商业银行的贷款主要面临经济周期波动风险、监管部门监督不力带来的风险、政策风险及法律风险等:从商业银行自身来看,其面临着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抵押风险、操作风险等风险。近几年来,我国贷款业务在迅速发展,业务运作和风险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继承着传统贷款业务的方法,显然存在着一些敝端。而在

2、国外,贷款业务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一种很成熟的消费信贷业务,这些国家的风险管理体系拥有很多值得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防范进行比较借鉴的地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信用管理体系给我国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管理带来了一些启示。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借鉴国外风险管理模式在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合理安排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着力把好抵押关、稳步发展贷款资产证券化等方面大力防范贷款风险。关键词:商业银行 贷款 风险 防范1目录摘要0第1章 绪论11.1. 研究背景11.2研究目的2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2第2章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分析32.1. 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概述32.2商业银行贷

3、款风险分析4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存在的问题53.1商业银行的监管存在缺陷53.2需求方固有低估贷款风险的意识倾向63.3信用体系建设落后,风险机制不健全7第4章 国外商业银行贷款风险防范的比较与借鉴74.1国外征信数据及信用评估评级的比较与借鉴84.1.1征信数据体系84.1.2信用评估评级的方法94.1.3 我国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征信系统114.2国外信用管理法律法规的比较与借鉴12第5章 防范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对策建议135.1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加强信用管理135.2.合理安排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135.3.认真审核,防范抵押风险145.4.优化商业银行贷款的经济社会环境14第6章 结

4、论14参考文献15第1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信贷风险历来是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最主要的风险形式,是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防范与控制的主要对象和核心内容。银行信贷业务所带来的信用风险及其控制也一直是商业银行最为关注和棘手的问题。从国内各研究看出,国内对于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的研究基本处于借鉴国外研究方法讨论国内现状,国内学者讨论的对于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的假设也主要通过借鉴国外学者所研究过的各个因素,尽管如此,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仍然做出了有意义的尝试,尤其是结合了我国国内的经济现状,探讨我国特有的经济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因素。近几年来,我国贷款业务在迅速发展,业务运作和风险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继承着传统

5、贷款业务的方法,显然存在着一些敝端。而在国外,贷款业务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一种很成熟的消费信贷业务,这些国家的风险管理体系拥有很多值得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防范进行比较借鉴的地方。1.2研究目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是客观存在,针对存在问题,尽快加强和完善信贷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是我国银行界必须努力的方向。从政策、制度、流程上建立健全风险管控机制,充分树立信贷风险管理意识,同时,加强风险管理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引进消化外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技术,充分研究引起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不确定性的内、外部变量,尽快改变目前信贷风险管理不良局面,提升抗风险能力,促进银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长期以来,信贷风险是金

6、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风险防范与控制的主要对象和核心内容.尤其是1980年代末以来,随着金融全球化趋势及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加剧,各国银行和投资机构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信用风险的挑战.世界银行对全球银行业危机的研究表明,导致银行破产的主要原因是信贷风险. 中国加入WTO后,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国内商业银行将受到更多的国际国内因素冲击,承受更多的内外风险,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突出导致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增大,影响我国经济金融的稳定发展.再加上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制存在的一些缺陷,导致金融抑制现象长期伴随中国经济生活的现实之中. 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强化全面信贷风险防范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

7、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策略研究既有理论探讨价值,又有实际现实意义。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现状和问题出发,切实提出了完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一些建议。主要运用了货币银行学、信息经济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等学科方面的理论与方法。本论文拟采用宏观与微观分析相结合、文字阐述的方法展开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详细而深入的研究。第2章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分析2.1. 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概述商业银行是指提供金融中介和交易服务机构,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利润为其主要经营目标。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只有商业银行能够吸收使用支票的活期存款,发放中长期贷款,并由此创

8、造存款贷币 ,因而,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主体。风险源于事物的不确定性,是一种损失或收益的机会。风险就是“未来的收益的不确定性程度”,风险是“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贷款风险即是商业银行在提供金融中介和交易服务中损失发生不确定性,即在债权已届请偿期而无法收回本息的一种可能性。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具有以下几点特征:一是客观性。只要有银行业务活动存在,银行风险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存在,这一特性是由于市场信息非对称性和主体对客观认识有限性,客观上可能导致经济金融运行中的风险产生,诸如人的机会主义天性和道德风险以及趋利动机等。二是扩散性。银行风险不同于其它经济风险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是,银行风险损失或

9、失败发生,不仅影响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更突出的是导致众多的储蓄者和投资者的损失或失败,就会导致信用链条的中断和整个信用秩序的紊乱,这就是银行风险的传染性(扩散性)。金融机构作为储蓄和投资的信用中介机构,它联结着众多的储蓄者、投资者。银行经营管理的失败,必然连锁造成众多储蓄者和投资者蒙受损失;同时,银行在很大程度上创造信用,如保证存款支取兑付的信用等。因而,银行风险不仅具有原生存款和初始投资广泛的影响,而且还具有数量倍数扩散的效应。三是可控性。银行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银行风险不是洪水猛兽,人们是可以控制的。所谓银行风险可控性,是指金融主体依一定方法、制度对风险事前识别、预测,事中防范和事后的化解

10、。可控性的依据是:首先风险可度量为可控性提供了基础:正如前已叙述银行风险是可测算度量的,因而,它便具有可控性的基础。人们通过对银行风险的性质、产生条件进行不断认识和实践,可以辨别银行业务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存在各种可能导致损失的因素,进而可以对银行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预测的。其次技术手段的支撑:人们可以依据概率统计以及现代化技术手段,建立各项银行风险的技术性参数模型。例如,人们按照历史上银行风险时间出现频率的稳定性,即概率来估算和预测银行风险在何种参数水平下发生,为银行风险可控性创造了一定的技术手段。最后银行制度的有效约束:金融制度是金融活动的一组约束金融主体行为,调节金融关系的规则。它的建立、健

11、全与创新发展,使金融行为主体受规则的有效约束,进而把银行风险纳入可控的组织保证之中。正因为银行风险是可控的,才使人们不断探寻研究银行风险管理,从而使得健全现代金融制度具有现实意义。2.2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析贷款风险是商业银行在具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的因素,使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发生一定的偏差,从而蒙受损失和获得额外收益的机会或可能,它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为损失风险,其二为收益风险。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防范,主要又是不良贷款的防范。商业银行贷款风险主要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是不能还贷。不能还贷指商业银行在贷款款项拨出后,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法律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其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

12、极少的一部分。二是低押不能变现。抵押不能变现即抵押权的不能实现,是指抵押财产所担保的债权已届清偿期而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导致抵押权无法行使。三是保证虚置。保证虚置则是因为保证人资格不适格,使保证不成立,或保证人无能力即没有充分的财产保证当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来代为履行等因素,使保证流于形式。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既受到宏观经济形势、行业与产业变化和调整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信贷活动的内部操作环节的影响。因此,风险事件是指商业银行整个授信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预计或未预计的、会对银行信贷资产的收益产生不利影响或带来损失的潜在事件。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业务领域的扩展,信贷风险不仅仅是指贷款资产的风险,还涉及

13、到担保、承兑与贴现、信用证等授信业务。根据导致信贷资产损失的风险事件的不同,一般分为下面几种类型:一是操作风险。入市承诺的兑现使得我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 本土商业银行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这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基于本土商业银行产权缺位、内部控制机制缺乏, 流程设计失当等因素所造成的操作风险日益凸显。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在协议第段所给的定义,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依据风险成因又可细分为两类一类是操作失败或失误风险, 包括人员风险、流程风险和技术风险等, 另一类是操作策略风险, 指在应对外部事件或外部环境时

14、, 如政治、税收、监管、政府、社会、市场竞争等, 由于采取了不适当的策略而导致损失的风险。前者主要与内部控制效率或管理质量有关, 又称为内部风险后者主要与外部事件有关,又称为外部事件或外部依存风险。二是担保风险。信贷担保只是发放信贷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发放信贷的充分条件。目前,商业银行对信贷担保还存在一种错误认识,即过于看重信贷担保的作用,认为只要有信贷担保就可以发放信贷。信贷担保只是分散了信贷风险,提供了一种补偿功能,但它不能改变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也不能保证足额偿还信贷,因此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信贷风险。缺乏判断抵押品评估机构评估资格和识别评估结论准确与否的标准。对于是由银行还是由借款人聘用评估机构

15、、聘用具有什么资格的评估机构、如何考核评估机构的资信状况、如何判定评估机构的评估结论是否准确等没有明确要求。实际情况是评估机构基本上是由借款人聘用,支付评估费用,受聘的评估机构往往考虑借款人的要求,高估抵押物价值,银行只要看到评估机构的评估报告后就予以认可,造成大多抵押物价值高估,银行处置抵押物时,要么抵押物有价无市,要么清算价值大大低于账面价值。另外也没有判断抵押物变现能力的标准。造成实际工作中无法判断抵押物是否为市场所接受,接受程度如何。三是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委托人与代理人签约后,在履行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有可能为实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采取不利于他人的行动,侵占他人

16、的利益,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多层次和多方面的委托代理关系,因此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道德风险在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中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和客观存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仍然是信贷业务,信贷业务的道德风险问题也成为近年来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研究重点。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存在的问题3.1商业银行的监管存在缺陷美国次贷危机带给我们的深刻教训,商业银行贷款证券化过程创新过度源于金融监管机构缺乏有效监管。作为商业银行,本身就会挖空心思寻求冒险和投机的机会对利润的无休无止地追逐驱,而金融业又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特殊行业,以负债经营为原本。所以与其他行业相比较金融行业需要更加严厉的监管。风险随着监管的放松而出现。因此,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