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观潮导学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46876301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5.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8观潮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8观潮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8观潮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8观潮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8观潮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8观潮导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梁 开 中 学 导 学 案 装 订 线28、观潮【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理解课文内容。2水平目标:品味对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的描写;掌握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和作用。3情感目标:领略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以及当地民俗,增长见闻。【学习重难点】掌握文中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现象;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和作用。【学习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点评法。预习案(一)预习要求:1、在文言文笔记本上抄好原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字典口头翻译全文,不会翻译的词句则做好标记。2、划记好课下重点字词注释。(二)预习检测:1、给下列划线字词注音:雷霆( ) 杨诚斋( ) 艨艟( )(

2、 ) 如履平地( ) 倏尔( ) 一舸无迹( ) 善泅( ) 僦赁( )( ) 罗绮( ) 鲸波( ) 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1)伟观( ) (2)既望( ) (3)方其出海门( )(4)仅如银线( ) (5)既而( ) (6)际天( )(7)沃日( ) (8)艨艟( ) (9)尽( ) (10)乘骑( ) (11)倏尔( ) (12)略不( ) (13)为火所焚( )(14)随波而逝( ) (15)泅( ) (16)披发文身( )(17)溯迎( ) (18)鲸波( ) (19)以此夸能( )(20)溢目( ) (21)倍穹( ) (22)僦赁( )(23)虽席地不容间也( )3、回答下列问

3、题:(1)本文选自 ,作者是 , (朝代)词人、文学家。(2)观潮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 的雄伟景象;第二自然段写 的精彩场面;第三自然段写 的英姿;第四自然段写观潮的人数之多。(3)具体描写钱塘江潮的句子是 , ; , , , , , 。(三)我的疑问:1、 2、 探究案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实行描写的? 2、水军演习的场面写得扣人心弦,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这是采用了什么写法?采用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3、第三段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壮士形象?哪些语句突出了勇士逆潮游泳的高超本领? 4、文章第四段写观潮人众之多与上文写江潮和水上表演

4、有何联系? 知识归纳案完成下列表格:项目类别词语类别原句分析古今异义际实词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古义: 今义:沃实词吞天沃日古义: 今义:标枪实词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古义: 今义:奔腾实词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古义: 今义:人物实词人物略不相睹古义: 今义:一词多义观实词观潮动词,意思是:天下之伟观也名词,意思是:仅虚词仅如银线副词,意思是: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连词,意思是:为实词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动词,意思是:海涌银为郭动词,意思是:仅有敌船为火所焚副词,意思是:而虚词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连词,意思是:而旗尾略不沾湿连词,意思是:词类活用观实词天下之伟观也动词作名词,意思是:文实词皆披发文身名词

5、作动词,意思是:反馈案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白洋潮 张岱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岁岁如之。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白洋在两山外,潮

6、头更大,何耶?(注释:选自陶庵梦忆,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沼兴)人。明末清初的散文家、史学家,其著作有石匮书、琅嬛文集、西湖梦寻等。白洋,山名,在绍兴西北,滨海。三江:俗名三江口,在绍兴市东北40里浮山北麓。庚辰:明崇祯十三年(1640)。少师:官职。擘(b)翼:张开翅膀。镞镞(z):同“簇簇”,攒(cun)聚之貌。形容浪头聚集涌动的样子。辟(p):同“避”,躲避(文中读b)。辟易:惊退。炮碎龙湫:瀑布上下翻滚。龙湫(qi):雁荡山瀑布。龛(kn)、赭(zh):龛山在萧山东南,赭山在海宁西南,二山对峙,扼钱塘江入海口。漱激:冲刷激荡。)1.请翻译

7、下列加点字。(1)喷沫冰花蹴起 _蹦跳 (2)怒雷鞭之 鞭打_(3)章侯、世培踵至 追随,跟随 (4)颜始定 _脸色,面色_2.作者由远而近,对潮进行了多层次的描写。你最喜欢哪一句描写?为什么?示例:“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这句写远观潮头,一个“奔”把潮头拟人化了,写出潮头奔涌而来的气势。“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这句写近观大潮,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潮水涌起的泡沫、水花比喻为“雪狮”,生动形象,用词也很凝练,“镞镞”写出了潮水争相奔突的气势。3.用现代文翻译下面句子。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_稍微近一点的时候,就隐约露出一点白色,好像驱赶千百群鹅,它们一齐张翅惊飞一般。4.这段文字中多处运用了比喻,请找出来。_ 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 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 炮碎龙湫,半空雪舞。 5.用自己的话说说观潮者有怎样的反应。作者主要写潮水,为什么还要写观潮者的反应?观潮者的反应:坐立不安,心惊胆战。作者写观潮者的反应,从侧面烘托了白洋潮的声势巨大,让人恐惧,突出潮水的威力。【我的学习收获】(请围绕学习目标来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