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17. 《紫藤萝瀑布》宗璞一、作者介绍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代表作:《铁箫人语》二、词语解释1、忍俊不禁(咤njunbujm):忍不住笑2、仙露琼浆(xianluqiongjiang):比喻酒非常鲜美;后指极少,不多见三、生难字瀑布(pubu)迸溅(bOngjian)挑逗(t诅odou)凝望(ningwang)繁密(f^nmi)笼罩(l&ngzhao)枯槐(kHhuai)遗憾(yfhan)18. 《一颗小桃树》贾平凹一、作者简介贾平凹,当代作家,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代表作:《浮躁》、《废都》、《满月儿》、《秦腔》等二、词语解释1、血气方刚(xuGqifanggang):指年轻人精力正旺盛2、轰轰烈烈(hOnghonglielie):形容气魄雄伟,声势浩大3、祸不单行(huObudanx^ng):指不幸的事接连发生三、生难字褪(tui)忏悔(chanhui)哆嗦(duosuo)矜持(jinch^)执着(zh^zhu6)服侍(珀shi)猥琐(w6isuo)渺小(m诅oxiao)魂魄(hbnpo)幼稚(yOuzhi)颤抖(chandou)赤裸(chiluo)19. 《外国诗两首》一、作者简介1、普希金,俄国诗人,俄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代表作:《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2、弗罗斯特,美国诗人。
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弗罗斯特常被称为“交替性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代表作:诗集:《山间》《新罕布什尔》《西去的溪流》《又一片牧场》二、生难字瞬息(shunxi)怀恋(hu金ili^n)涉足(shezu)萋萋(qiqi)幽寂(youji)20.《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追忆历史,我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君主;向往未来,我更为不能生逢旷世明君而万分担忧一想到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浩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吊古伤今,我怎能不忧从中来、潸然泪下呢!文学常识: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赏析:1、主旨: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愁苦情怀看起来比较消极,但其实较不然,流露出作者积极进取的建功立业的强烈渴望2、前两句从时间角度(前、后)来写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前不见”“后不见”,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暂,而自己因“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
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3、后两句从空间角度(天、地)来写,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怆然涕下”4、艺术特色:(1)直抒胸臆,破空而来,感情的潮水澎湃而出,震撼人心,具有苍凉悲壮的阳刚之气2)社会意识、宇宙意识3)深受《楚辞》的影响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到底怎么样呢?在古代齐、鲁两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苍翠的青色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极力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故感到眼角几乎要裂开我一定要登临泰山极顶,俯瞰群山,它们都将变得那么渺小文学常识: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作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他本人也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杜甫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其中“三吏”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是《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赏析:1、主旨: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2、颔联:炼字:“钟”:聚集,运用拟人手法,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情感,偏爱泰山把神奇和秀美都赋予了它;既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又写出了诗人的喜爱赞叹之情割”字极力夸张泰山的高峻,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3、尾联: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译文:飞来峰上耸立着极高的宝塔,我听说鸡叫时可以看见太阳升起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山的最高峰文学常识: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赏析:1、前两句:借景抒情抒发诗人广阔的政治胸怀,表现了作者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的心怀。
2、炼字:“千寻”运用夸张,突出古塔之高和自己所处之高,想象在山上鸡鸣之时能看到旭日东升的壮美之景,此为虚写,侧面衬托山之高最高层”字面上指千寻塔的最高层,指他站的比别人高实则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也指他有雄心壮志,勇往直前,不畏艰难这无疑是人生的最高层!3、后两句:从自然角度说,站得越高,就愈加不会被浮云遮住视线,可以看得清,看得远而在古代诗歌中,“浮云”常被用来比喻奸佞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再联系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他感到不站得高,就不能扫荡“浮云”,就会贻误自己的大事这句诗是带有自警、自策意味的抒发了诗人广阔的政治胸怀,表现了作者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的心怀4、哲理: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要站得高,看得远,否则会被眼前的小事所羁绊5、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足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时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趁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文学常识: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赏析1、主旨:《游山西村》:书写了诗人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之美里的快乐之情2、首联:一二句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足”——表达农家款待客人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3、颔联: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的美,又富含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后来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这两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4、颈联:写出山西村淳朴的风土人情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收的期待,民风淳朴可爱的欢乐画面5、尾联:表达诗人对农村的喜爱之情和对农家的赞美之意6、行文特点:全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记叙,层次清晰,语言生动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文学常识:龚自珍,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字璱人,号定庵,是近代思想启蒙的先驱他的诗文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著名的是《己亥杂诗》共315首赏析主旨: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2、前两句写景(描写),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3、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4、修辞及感情:以“落花”和“春泥”为喻,表明心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虽然辞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