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预演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ligh****329 文档编号:446810953 上传时间:2024-04-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预演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预演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预演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金华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预演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华十校2024年4月高三模拟考试预演 语文试题卷注意:本卷共四大题,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按规定用笔将所有的 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张岱年先生在论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时,将“刚健有为”放在首位,认为这是中华传 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和基本人文精神之一。“刚健”的自然之力与精神之美,是中华美学 精神的重要特征,并在传统文艺创作和美学思想体系中呈现出丰富的表述形态,构成中华美 学精神乃至中华人文精神的鲜明底色。以“刚健”为中心生成“风骨” “雄浑”等内涵丰富 的传统文论思想,深刻影

2、响着传统文艺各个门类的美学选择和审美风格。“风骨”是刚健美学思想在传统文论中重要表达之一。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中 写道: “刚健既实,辉光乃新。 若能确乎正式,使文明以健,则风清骨峻,篇体光华。” 我们知道,“风”原本指的是人的气质、风度,为“风骨”生成之本; “骨”则决定着人的 体格并通过外在肌肤呈现体貌。文心雕龙以“风骨”设喻诗文,则“风”为诗文之命意, “骨”以文辞呈现作品的形象实体。刘勰认为真正的好诗文应是“风清骨俊”,标举和倡导 明朗洗练、爽直而又劲健有力的美学风格。晋代司空图继承“刚健”美学的基本品格,强调诗人要效法“天行健”精神,积蓄刚 健之气,并结合诗歌创作对“刚健”美学进行更为

3、细致和全面的分类表达,提出“雄浑”“劲 健”“豪放”“悲慨”等具体的诗歌美学风格类型。二十四诗品所阐释的“刚健”美学 的风格特征,是对“刚健”美学丰富形态的系统概括与归纳。深深影响中华传统美学的发展 进程。尽管宋元以降空灵淡远成为文人的审美风尚,司空图所标举的雄浑、悲慨、豪放、劲 健品格,仍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诗学的美学追求,宋代诗学“兴趣”与“妙悟”说的倡导者 严羽,赞赏盛唐之诗“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刚健美学思想在明清时期受到文论家的重视,并进行更为丰富的阐发和描述。如姚鼐 指出:“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入大川, 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果日,如火

4、,如金锡铁;其于人也,如凭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 鼓万勇士而战之。”这里, “阳刚”之美作为刚健美学的新表达,进入文论话语之中。西方美学的“崇高”范畴引入后,有人认为中国美学思想中的刚健、雄浑、阳刚之美 等都可包括在“崇高”范畴之中。实际上,由于人文基因和文化传统不同,中华美学的“刚 健”精神与西方美学的“崇高”范畴并不相同,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并在中西美学观 念的对比中体现出鲜明的美学价值。西方美学的“崇高”观念,产生于抵抗浩大外力之时人的内在感受,蕴含着感性与理 性的不和谐。西方近代美学家们认为, “崇高”指向关于伟大、壮丽、惊人甚至恐惧的心理 状态,是与美相对立的、外在的观念。在对

5、“崇高”范畴的理论阐发中,西方美学家往往注重冲突各方的矛盾对立与分裂,认为“崇高”是一种由痛感转化出来的消极快感,起源于人十校高三语文试卷1(共8页)们面临危险时所产生“自我保护的心理”,恐怖和惊惧是崇高感的心理内容,只在生命受到 严重威胁时才活跃起来。与西方美学范畴不同,中华美学的“刚健”之美,源自民族文化精神上的刚健有为、 不屈不挠,是正面的、积极奋发的力量表现。宇宙雄浑劲健、运行不息,中华民族的先人从 宇宙伟力中感悟永恒而又深邃的启示,充分肯定和高扬人的尊严、自信和理性力量,在人与 自然的和谐中获得人的最大自由。在这和谐的壮美之中,没有偏颇、极端、分裂与毁灭,更 无恐怖和惨厉。同时,中华

6、美学的“刚健”之美,既包含着阳刚、壮美的精神追求,也包含 着刚柔相济的宇宙哲学。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从不对立。尚书中就推重“刚而无虐,简 而无傲”; 易传认为“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姚鼐说“阴阳刚柔并行而不容偏废”; 刘熙载也说“书,阴阳刚柔不可偏陂”。 “刚健”之中蕴含着韧性的追求,这是中华民族用 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式决定的。在中华美学思想中,阳刚之美不仅雄伟要有内在蕴藉,不 能锋芒毕露。现代画家傅抱石、关山月合作的山水巨制江山如此多娇,正是两种美的完 美结合。当然,在两种美之中,阳刚美始终是主导方面,这是中华文化“刚健”之美的鲜明 特征。(摘编自叶青传承“刚健”的自然之力与精神之美) 1.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刚健”作为中华美学精神的重要特征,构成中华美学精神乃至中华人文精神的鲜 明底色。B. “风骨” “雄浑” “阳刚” “空灵淡远”等美学风格都与“刚健”的美学精神一脉 相承。C. 宋代严羽倡导“兴趣”与“妙悟”说,也非常赞赏盛唐诗歌所表现出来的刚健品格。D. 姚鼐对刚健美学进行了丰富的阐述, “阳刚”由此成为刚健美学新表达,进入文论 话语中。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刘勰以“风骨”设喻诗文, “风”为立意,“骨”为实体,佳作应“风清骨俊”, 文心雕龙就践行了这种美学风格。B. 司空图结合诗歌创作对“刚健”

8、美学进行了细致全面的分类表达,其二十四诗品 深刻影响了中华传统美学的发展进程。C. 中华美学的“刚健”精神与西方美学的“崇高”范畴并不相同,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和鲜明的美学价值更胜一筹。D. 山水巨制江山如此多娇,是阳刚和阴柔美的完美结合,在主体部分阳刚美则是 主导,体现出“刚健”之美的鲜明特征。3. 下列诗文名句中,最不符合文中“刚健”之美的一项是(3分)A.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姚鼐登泰山记 B.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C.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D.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

9、遮燎沉香 4. 下列关于本文论证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文章以张岱年先生关于“刚健有为”的论断开篇,引出全文的论述中心,增加了论 证的分量。十校高三语文试卷2(共8页)B. 文章段论述“刚健”美学思想的丰富拓展,从刘勰到姚鼐逐一展开,言之有序。C. 文章在第段和第段两次引用姚鼐的言论,论证“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从不对立” 的美学原则。D. 文章综合运用引用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材料丰富,对比鲜 明,论证充分。5. 西方美学的“崇高”与中华美学的“刚健”有哪些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山歌天上

10、来(节选)韩少功当年的老寅背有点儿弯,在椅子里坐久了,背上挤出几轮布的皱折,使上衣变得前长后 短, 一起身,后片像幕布一样向上拉吊。当年的老寅在汽车站等了片刻,打了个长长的哈欠,看天色已晚,扛着他的竹椅四处找 人问路,最后找到了县文化馆。 现在,他已经面对我们,让我们略略感到挑选词语的困难。 比如他的脑袋小,不好说一个,更像是一粒;眉毛粗,不好说两条,更像是两把;耳朵倒很 大,说两扇或者两页,可能更合适。文化馆的柳老师肯定是不大习惯这个一粒,挥挥手,说 出去出去,这里没有人买椅子。听对方申明自己是来报到的学员,柳老师才有些吃惊:你说你就是毛三寅?“唔呵 ”“你就是边山峒的那个毛三寅?”“唔呵

11、”“慢点,你们那里没有另外一个毛三寅吧?”“村里的伙计把我家老大叫宽老信,把我家老二叫宜老信,把我就叫成寅老信。我不 喜欢这个名字,没有办法呵。”小脑袋一脸的无辜。柳老师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大学毕业生之一,小县城里的大牌艺术家,经常在剧院舞台 一 侧指挥乐队。柳老师理论水平也高,经常哗哗哗地甩着扇子,把任何曲子都分析得头头是道, 比如分析出一个主题两个形象三个发展四个特点五个什么什么,用有些学员的话来说, 随 便捡根草都打得出一锅理论汤。 学习班的内容不光是培训,更重要的是创作:四天之内,每个学员都要交出一首歌曲, 优胜之作将参加地区和省里的大赛。柳老师有些着急,但着急的时候居然偏偏少了一个人,

12、走到老寅的房间里,只见床上一个大花被子隆起来,罩住了一个人形。柳老师气得差点要晕过去,想把这只假鸡婆从鸡窝里揪出来,让他该去哪里就去哪里。 他气冲冲找到馆长,强烈要求领导出面严肃纪律,把那个来混饭吃的小脑袋赶快轰走。馆长 想了想,说边山峒的人你最好莫惹。柳胖子不明白这话的意思。馆长见柳老师还不明白民情, 就说起当年边山峒剿匪,说那时各乡的土匪都降了,只有边山峒不降。他们情愿受火刑,皮 子都烧炸了,也没有半句求饶。有的受剐刑,剐上一整天,死也不吭一声。馆长这话把柳老 师吓得脸色灰白匆匆告辞,再也不敢提小脑袋。柳老师没有料到的是,四天过去以后,老寅倒是真在床上孵出了鸡, 一只金鸡。八个学员的作品之

13、中,他的犁田山歌首屈一指。凭正统科班的见识,柳老师得承认,如果遮去十校高三语文试卷3(共8页)作者姓名,他完全有可能会把它误当大师的杰作搬到课堂上去。田里犁田是何人?犁田硬要犁得深。莫云古曰犁无三寸土,如今犁田啰四寸浅了,五寸浅了,六寸浅了,犁下七寸是黄金,深耕才有好收成不过就是这么几句普通甚至浅白和零乱的词,如何可以谱得这样动人心魄?这真是奇了, 怪了,邪了!肯定是抄袭。柳老师恨恨地想着。不过,曲调中明明伏有本地山歌的素材,看上去不大 可能来自外地的大师。他定定神,决定去找老寅查问个清楚。柳老师付出了好茶、好烟,还有一顿饭,却听得云里雾里。他太不了解老寅。那一天老 寅没有喝酒。照理说,人喝酒

14、才醉,他这个人恰恰是不喝酒便昏,便乱,便野,便语无伦次 信口开河。被烈日晒得晕头晕脑,就是老寅无酒时的思想。把舌头割去一截,就是老寅无酒 时的语言。老寅嗜酒是从壮族山寨里开始的。当时他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读到学院本科,是 特招的农民学员,去广西参加社教和体验生活。他那时崇拜广西的米酒,崇拜广西的刘三姐, 梦想着写出一部刘三姐那样的歌剧。太多梦想灌醉了他,使他在社教结束的时候,擅自 离队而去,沿着壮乡歌声的余音去了云南,又糊糊涂涂去了什么缅甸以及印度,直到两年后 戴着手拷满身虱子被押解回国。回到家乡以后,他的酒瘾越来越大,宁可无饭,不可无酒,碰到衣袋里布贴布,也三天 两头要去酒坊,深深地嗅几下,好

15、歹让鼻子止瘾。在喝醉的时候,他不但写得好音乐,还能 清醒判断很多复杂的问题。若碰上音乐爱好者,他还说得清歌剧刘三姐的一切细节,对 中外音乐大师的作品如数家珍信手拈来。不要看他的发声有点尖削,甚至有点娘娘腔,但这 个时候的他随口唱出一个音,就是准确无误的中央C, 或者是铁板钉钉的降B, 根本用不着 什么定音叉和定音笛,让行内人不得不服。他随手抄起一件乐器,无论胡琴、琵琶、笛子、 芦笙还是唢呐,不说玩得天花乱坠,至少也要得中规中矩。还有手里的石头,脚下的水,嘴 里的一片树叶,桌上的筷子和碗钵,都常常被他折腾出声音,准确地说,是折腾出音乐。多少年后,有一个记者想写篇民乐奇才的文章,到边山峒去访他, 一进山就有各种离奇 的景象竞相入目,让人晕眩和踉跄。 一只老鼠居然把老猫追得四处乱窜,不知是来自噩梦还 是来自现实。有时南瓜地里有一个瓜出奇地巨大,整整有桌面大,但其他南瓜该小的小,该 死的死,它们各行其是从不引起人们的在意。有时还有一大片燕子不知从何而来,栖在几面 粗糙的墙上,使白墙突然变成全黑,如此吓人的景观却被人们视而不见,从不瞥上一眼。记者一路上心惊肉跳,发现山里的很多事物不是憨头憨脑随心所欲,就是胆大包天胡作非为,都是醉翻了一般,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