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模板(5篇).doc

s9****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9KB
约20页
文档ID:446677395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模板(5篇).doc_第1页
1/20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模板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考点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区别特别注意: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的条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或焓)的相对大小2、常见的放热反应①一切燃烧反应;②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③酸碱中和反应;④铝热反应;⑤大多数化合反应(但有些化合反应是吸热反应,如:N2+O2=2NO,CO2+C=2CO等均为吸热反应)3、常见的吸热反应①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②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③等也是吸热反应;④水解反应考点2:反应热计算的依据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与反应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计算ΔH=E生成物-E反应物3.根据键能计算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4.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温馨提示:①盖斯定律的主要用途是用已知反应的反应热来推知相关反应的反应热②热化学方程式之间的“+”“-”等数学运算,对应ΔH也进行“+”“-”等数学计算。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考点1: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表达式:____其常用的单位是____、或____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主要因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2)外因(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条件)3、理论解释——有效碰撞理论(1)活化分子、活化能、有效碰撞①活化分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②活化能:如图图中:E1为正反应的活化能,使用催化剂时的活化能为E3,反应热为E1-E2注:E2为逆反应的活化能)③有效碰撞:活化分子之间能够引发化学反应的碰撞2)活化分子、有效碰撞与反应速率的关系考点2: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恒温、恒容或恒压)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考点3:化学平衡的移动1、概念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由原平衡状态向新化学平衡状态的转化过程,称为化学平衡的移动2、化学平衡移动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1)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2)v正=v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不发生平衡移动。

3)v正3、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4、“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①恒温、恒容条件原平衡体系体系总压强增大―→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②恒温、恒压条件原平衡体系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气体的分压减小―→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同倍数减小5、勒夏特列原理定义: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C、P或T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原理适用的范围:已达平衡的体系、所有的平衡状态(如溶解平衡、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和只限于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勒夏特列原理中“减弱这种改变”的解释:外界条件改变使平衡发生移动的结果,是减弱对这种条件的改变,而不是抵消这种改变,也就是说:外界因素对平衡体系的影响占主要方面1)氧化还原反应,初中只从得、失氧观点简单的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而且对氧化剂和还原剂概念不做要求,高一年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观点,即从本质上来学习氧化还原及应2)高中阶段学习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只需掌握简单的规律,但高中阶段的化学反应,需从本质上理解反应,通过离子反应掌握反应的本质3)"差量"法的应用,此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该法,在高-年要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并使学生逐步掌握。

4)在弄清楚物质微粒之间个数关系之后,要学会利用"关系式"法,即在多个化学反应的计算中,找出相应物质的微粒关系,直接计算此外,对于实验课,初中实验讲重视的是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而高中化学实验要逐步锻炼学生设计实验,独立完成实验过程,并根据实验得出相应结论初、高中课的过渡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织的过渡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要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化学有所帮助接着,咱们来谈谈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二)课上注意学习化学方法,课下注意搞好复习总结高一新教材以化学基本理论开始,指导学生认识概念的涵义,理解概念的本质,明确概念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重视概念的运用和迁移,促使概念系统化,对元素化合物知识指导学生采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找出知识的共性、差异性及递变规律,如卤族元素要要善于从代表物――cl2出发,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差异性、递变性、特殊性的归纳方法并加以应用,以掌握科学地学习研究化学的方法高一新生常出现"一讲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究其原因是知识不系统,知识点不到位,方法不灵活等,为了避免上述现象,要经常复习高一化学期中考质量分析【试卷特点】这次期中考试,范围是苏教版必修1的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题型是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非选择题共6题共40分试卷紧扣教学大纲而命题,重视考查学科的主干知识,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难度适中,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和信度,能较好地反映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整体掌握情况考查内容最主要涉及物质的分类与转化、物质的量、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常见物质的检验、溶液的配置及分析、原子的构成成绩概况】____年段总体平均分:40.64分,及格人数57人,及格率11.38%,优秀人数6人,优秀率1.2%年段最高分92分答题分析】1、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解不够透彻如第28题考查原子、离子的构成,正确率只达到12%;2、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如部分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方法掌握不够熟练,没有做到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对知识不能灵活应用3、没有掌握好相关的解题方法,综合解题能力较低,如填空题32题中,由于综合了有关核素的相关知识,部分学生由于对这部分知识理解不充分而导致失分较多4、学生答题书写的工整性,以及化学用语、符号的表达有待进一步纠正教学策略】1、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以及基本能力的合理训练,提高学生解题能力2、注意指导学生审题、解题,加强化学用语、符号的正确书写,强调卷面书写的工整,严格按照高考的标准要求学生。

1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出好相关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寻找缺陷,补缺补漏4、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提高课堂效率5、进一步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模板(二)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考点一:化学实验安全(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考点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八个字“不增、不减、易分、复原”◎考点三:离子的检验一般来讲,阳离子的检验需选择合适的阴离子,阴离子的检验需选择合适的阳离子,并要求具有特别的明显现象这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检验试剂及其添加顺序,以避免干扰离子的干扰。

◎考点四:化学计量之间的转化关系(1)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2)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3)有关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守恒):C(浓)·V(浓)==C(稀)·V(稀)(4)溶质质量分数(W)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的转化:(注意其中的单位换算)◎考点五: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误差分析(1)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其常用规格有100mL、250mL、500mL、1000mL等,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其规律,如500mL的容量瓶并且使用前一定要检查其是否漏水2)配制步骤,所用仪器及注意事项具体要做到:移量要精确,溶解要安全,冷却要充分,洗涤要洁净,定容要准确,混合要均匀3)误差分析由公式知,凡是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或使溶液体积增大的操作,都会使c偏低,反之偏高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考点一:熟记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分类【注意】判断氧化物所属类别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2O3)4)酸性氧化物都是对应酸的酸酐,但酸酐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乙酸酐[(CH3CO)2O]◎考点二:胶体知识总结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1~100nm)2.常见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血液、豆浆、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有色玻璃、墨水等3.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至体系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Fe(OH)3胶体4.胶体的提纯:渗析法胶体的提纯:渗析(用半透膜);胶体与浊液的分离:过滤(滤纸)5.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最简便方法是利用丁达尔效应6.胶体的应用:胶体的在生活、生产和科研等方面有着重要用途,如常见的有:①盐卤点豆腐②肥皂的制取分离③明矾、Fe2(SO4)3溶液净水④FeCl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⑤江河入海口形成的沙洲⑥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⑦土壤胶体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保肥作用;⑧纳米技术与胶体◎考点三: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注意要点】(1)电解质不一定导电,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2)非电解质不导电,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3)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4)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本身电离出离子,否则不属于电解质,如CO2、NH3、Cl2等物质的水溶液虽能导电,但它们并不是电解质,它们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与水反应后生成了电解质归纳总结】强化记忆盐、碱溶解性钾、钠、铵盐、硝酸盐都易溶;硫酸盐不溶铅和钡;盐酸盐不溶银亚汞;微溶物有四种;强碱都易溶,Ca(OH)2是微溶说明】(1)四种微溶物是指Ag2SO4、CaSO4、MgCO3、Ca(OH)22)AgCl、AgBr、AgI、BaSO4及微溶的CaSO4、Ag2SO4都难溶于稀强酸15个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与技巧一:学会提出问题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不会提出(发现)问题也就不能主动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水平低下。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