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蚕品种及其饲养技术要点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46174397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蚕品种及其饲养技术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养蚕品种及其饲养技术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养蚕品种及其饲养技术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养蚕品种及其饲养技术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养蚕品种及其饲养技术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养蚕品种及其饲养技术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蚕品种及其饲养技术要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养蚕品种及其饲养技术要点了解和掌握蚕品种的性状和主要的饲养技术选择适当 的饲养品种是养蚕生产的基础也是充分发挥品种特性的必 要条件。现行蚕品种一般都是根据杂交优势的原理,由中国 系统(中系)品种与日本系统(日系)品种相互杂交组配成 的一种杂交种,通常将以中系为母本的品种称为正交品种, 以日系为母本的品种称为反交品种。一般正交品种与反交品 种相比较,正交品种具有体质强健、食桑旺盛、容易饲养、 茧型较大等特点。而反交品种比正交品种体质稍弱食桑缓 慢和茧型稍小一些。根据蚕吐丝量的多少,还将蚕的品种分 为多丝量品种与中丝量品种。多丝量品种比中丝量品种的龄 期经过长食桑多,对桑叶质量要求高,茧型大,茧层

2、厚, 产量高,茧质好,但体质与抗逆性差。中丝量品种的龄期经 过短,食桑量少,体质强健,但茧型较小。一般来说春季饲养多丝量蚕品种夏秋季饲养强健性 的中丝量蚕品种。但也有部分气候条件适宜、环境条件好、 养蚕技术水平高的地区,虽然在秋季甚至夏季也都可饲养 多丝量蚕品种。相反,在环境污染较严重或养蚕技术水平较 低、上蔟条件较差的地区,全年均饲养强健性的中丝量蚕品 种;在氟化物污染较严重的蚕区,则应选用耐氟性强的蚕品 种进行饲养。此外,在同一地区(村,乡、镇)应选用相同的蚕品种 进行饲养,这是确保茧站收购的蚕茧质量比较一致的基本要 求有利于稳定提高茧质,同时对养茧技术的推广和辅导也 有好处。现将生产上全

3、国年饲养量在 70 万盒(张)蚕种以上的 蚕品种性状及饲养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多丝量蚕品种1 菁松X皓月(正反交)该品种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已通过全 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指定为适合于长江、黄河流 域各蚕区推广的一对优质多丝量品种具有茧丝质优、产茧 量高、适应性广等特点。目前在江苏、浙江、山东、云南、 安徽、四川、江西、湖南、河北等省推广使用,年饲养量在 260 万盒蚕种左右约占全国年饲养总量的 15.12%是当前 全国应用面最广、推广数量最多的一对多丝量品种。(1)主要特性 该品种孵化齐一,蚁蚕黑褐色有逸散性 小蚕趋光性强大蚕也有趋光性和趋密性。各龄眠起齐一、 眠性快,

4、食桑活泼,但 5 龄少食期食桑缓慢,盛食期食桑快 而旺,不踏叶大蚕体色青白,普斑蚕体大而结实5 龄 期及蔟中抗湿性差,老熟齐涌多结上层茧,茧型大而匀整, 茧色洁白,缩皱中等,幼虫龄期经过 24-26 天。(2)饲养技术要点。收蚁前共育室内要保持黑暗注意补 湿。收蚁当日早晨不宜过早感光,避免蚁蚕逸散。小蚕期饲 育温度要适当偏高但不宜超过29qC以防三眠蚕发生.各 龄要及时扩座、匀座和加眠网,以防饿眠、各龄盛食期尤 其是 5 龄中后期要注意饱食大蚕用桑宜适熟偏老,尽量避 免喂湿叶或变质叶,以防病菌感染发病。及时做好上蔟准 备捉熟蚕要适熟偏生,上蔟防止过密、5 龄期及蔟中环境 应注意通风排湿。2春蕾

5、X镇-珠(正反交)该品种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分别通过 湖北省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适合于长江流 域春期和北方蚕区推广的一对优质、强健多丝量四元杂交 种,具有体质强健好养、产茧量高、茧丝质较优等的特点。 目前在湖北、山东、重庆、河南、陕西、湖南、贵州等省(直 辖市)推广使用,年饲养量在 80 万盒蚕种左右,约占全国 年饲养总量的 4.57%。(I)主要特性。该品种越年卵正交种卵呈灰绿色,反交种 卵呈紫灰色。克卵粒数正交种约 1800粒反交种约1750粒。 孵化齐一,蚁蚕黑褐色,孵化率高。小蚕行动活泼,对叶质 要求高,有趋光性和逸散性:眠性快、批次少大蚕体色青白 带米色,普斑

6、,食桑旺,蚕体粗壮结实:体质强健,有一定 耐氟能力、老熟齐涌,营茧快结上层茧茧色洁白,茧形长 而呈椭圆,茧层厚、茧丝长,缩皱巾等偏细洁净优幼虫龄 期经过约25 天。(2)饲养技术要点,收蚁前转青卵必须保持8 小时以上 黑暗蚕室补湿至干湿差1.5%有利于蚁蚕孵化整齐,提高 一日孵化率,收蚁当日早晨感光不宜过早小蚕期用桑宜适 熟偏嫩且新鲜:注意及时移“座和匀座5 龄初期给桑宜 薄,中后期要充分饱食。大蚕期要防止21C以下温度及多湿 环境蚕座勤撒石灰做好消毒防病-:作,捉熟蚕宜适熟 偏生,蔟中防止过密,以防止双官茧增多由于化蛹较慢, 一般在上蔟后 7 天采茧以减少毛脚茧和出血蛹的发生3.871x87

7、2 (正反交)该鼎种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已通过全 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适合于长江流域、黄河流 域蚕区推广的优质春、秋兼用的多丝量蚕品种具有产量高、 增产潜力大、丝质优、耐氟性较好、易繁育等特点。目前在 四川、安徽、重庆、陕两、山两、河北等省(直辖市)推广 使用,年饲养量在120 万盒蚕种左右约占全国年饲养总量 的 7% 。(1)主要特性。该品种越年卵正交种卵呈灰绿色,克卵粒 数约 1700 粒:反交种卵呈灰紫色,克卵粒数约1800 粒。孵 化、眠起、老熟均齐一,食桑旺盛,蚕体粗大,大蚕普通斑 纹。茧型大而匀整,茧色洁白茧层率 24%-25%茧丝长 1200-1400 米解

8、舒率75%左右,洁净9496 分鲜毛茧出 丝率 18%20%。(2)饲养技术要点。做好蚕种补催青的保湿工作以达到 孵化齐一的目的:抓好蚕的各发育阶段消毒防病工作,加强 技术管理,杜绝病原:收蚁及各龄蚕的食用叶宜新鲜、适熟、 偏嫩:5 龄盛食期食桑快,食量多:大蚕期要防止高温闷热 在持续 32aC 高温时,蚕室内要加强通风换气积极采取降 温措施:及早做好上蔟准备工作上蔟不宜过密蔟中防止 闷湿要加强通风排湿,蔟中温度以 23-240C 为宜刚开始 上蔟时温度宜稍偏高以有利于提高结茧率和减少不结茧蚕 的发生。4苏菊X明虎(正反交)该品种是由江苏省浒关蚕种场育成已通过全国农作物 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

9、适合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蚕区推 广的春秋兼用的大茧型多丝量四元杂交种具有体质强健好 养、茧丝质性状优良、繁育性能好等优点。目前在江苏、安 徽、河南等省推广使用,年饲养量在 70 万盒蚕种左右约 占全国年饲养总量的 4%。(I)主要特性。越年卵正交种卵呈灰绿色,卵壳淡黄色, 克卵粒数约 1650 粒:反交种卵呈灰紫色,卵壳白色,克卵 粒数约 1700 粒,春季起点胚胎丙,一丙,时,催青经过 II 天,中秋 10 天蚁蚕黑褐色,正交蚁蚕文静,有趋密性, 一日孵化率高:反交蚁蚕活泼、略有逸散性孵化整齐度略 差于正交,幼虫期各龄生长发育快,食桑旺盛,体质强健, 蚕体匀整大蚕体色青白,普通斑纹。上蔟较涌

10、营茧速度快, 多结上层茧,茧形长椭圆形,茧色白,缩皱中等5 龄期适 温时经过 8.5 天左右,全龄经过约 25 天左右。(2)饲养技术要点。春期饲养应严格按二化性品种催青标 准进行催青,掌握好起点胚胎,促使发育齐一。各龄饷食时 用叶应新鲜偏嫩。各龄盛食期和大蚕期用叶应新鲜成熟。由 于各龄眠性较快,所以要提前加眠网。全龄期应做好防病卫 生工作。5 龄期和蔟中要注意通风排湿以防止发生不结茧 蚕。二、中丝量蚕品种1 两广二号(932芙蓉X7532湘晖正反交)该品种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和广东 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联合选配而成已通过全国农作物 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于华南地区推广的一对中

11、丝量四 元杂交种,具有体质强健、好养、产茧鼍高、茧丝质优良等 特点。目前在广西、广东推广使用年饲养量在 340 万张蚕 种左右,约占全国年饲养总量的 20%。(I)主要特性。该品种越年卵正交种卵呈褐绿色,卵壳白 色:反交种卵呈紫褐色卵壳黄白色,、蚁蚕黑褐色孵化 齐一,行动活泼逸散性强:蚕体强健,对叶质有较好的适 应性各龄眠起齐一,食桑快,发育齐,大蚕体色青白,素 蚕,老熟齐一,营茧速度快,茧色白,茧长椭圆形微束腰茧层结实缩皱中等。(2)饲养技术要点。收蚁当日早晨蚕种感光不宜过早,收 蚁时间宜适当提前:要超前做好匀座、扩座工作,蚕座密度 要适当:小蚕用叶适熟,由于大蚕食桑旺盛,要注意桑叶新鲜 和

12、充分饱食:5 龄期和蔟中要加强通风排湿工作:及时做好 上蔟准备,捉熟蚕宜适熟偏生上蔟密度宜稀,以减少双宫 茧的发生2洞庭X碧波(正反交)该品种是由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育成已通过全国农 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于长江流域夏秋季和珠江流 域春秋季饲养的一对中丝量双限性斑纹的四元杂交种具有 体质强健、抗高温、好养、高产稳产、丝质优等特点。目前 在四川、重庆、湖北、湖南、贵州等省(直辖市)推广使用 年饲养量在140万盒蚕种左右约与全国年饲养总量的 8.07%(I)主要特性该品种越年卵正交种卵呈灰绿色卵壳浅 黄色,克卵粒数约 1700 粒克蚁头数 2200-2250 头:反交种 卵呈灰紫色卵壳赤白色,

13、克卵粒数 1800 粒,克蚁头数 2500 头左右;正反交孵化均齐一,正交蚁蚕较文静,反交蚁蚕逸 散性较强。小蚕期有密集性生长发育齐快,各龄眠起齐一, 全龄经过较芙蓉X湘晖稍长。大蚕体型粗壮,花蚕为雌,白 蚕为雄。行动活泼,盛食期食桑旺盛食桑量较多,老熟齐 一雄蚕营茧速度快,雌蚕较慢,多数在中上层营茧熟蚕 有一定的背光密集性如上蔟室内光线明暗不匀或上蔟过 密易结双宫茧:茧长椭圆形,较匀整茧色洁白,缩皱中 等。茧层率为23%左右,茧丝长1100 米左右,解舒丝长800 米以上净度 94-95 分,鲜毛茧出丝率 16%-17%。(2)饲养技术要点。由于蚁蚕的趋光性和逸散性较强收 蚁当日早晨不宜过早

14、进行蚕种感光宜适当提早收蚁,、小 蚕的趋光性和密集性较强每次给桑前要做好匀座和扩座工 作。大蚕期食桑快猛,食桑量较多,特别是 5 龄盛食期食桑 旺盛,要充分良桑饱食。该品种可根据蚕体斑纹的有无,大 蚕时可进行雌雄蚕分别饲养,分别上蔟,分别售蚕。雄蚕老 熟快、营茧快,要及时捉老熟蚕上蔟:雌蚕熟性较慢捉老 熟蚕应当偏迟:上蔟密度应适当偏稀,以减少双宫茧发生上 蔟初期应注意蔟室内光线均匀,及时提出“游山蚕”另行上 蔟,有利于提高茧质。3秋丰 x 白玉(正反交)该品种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已分别通 过全国和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适合于长江 流域夏秋期饲养的一对中丝量单限性斑纹的优

15、质、强健蚕品 种。具有产茧量高、茧丝质较优、耐氟性较强等特点。目前 在浙江、云南、安徽、江苏等省推广使用,年饲养量在 120 万盒蚕种左右约占全国年饲养总量的 7.0%。(1)主要特性。该品种越年卵正交种卵呈深灰色,卵壳白 色微黄,克卵粒数1735 粒克蚁头数约2200 头:反交种卵 呈铁褐色,卵壳乳白色,克卵粒数 1670 粒,克蚁头数约 2040 头。孵化齐一蚁蚕黑褐色。眠起齐一,饲养容易,夏期饲 养有少数 3 眠蚕发生,食桑旺,蚕体较大。大蚕体青白色, 正交花蚕、白蚕各半反交全部是白蚕。体质较强对高温 闷热等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耐氟性好(桑叶含氟量在 50-60 毫克公斤仍无影响)但对农药敏感。老熟较齐, 营茧快,熟蚕的排尿量较多:喜营中下层茧,上蔟过密易产 生黄斑茧。茧长椭圆形或略微束腰,茧型匀整,茧层紧,缩 皱中等。茧丝长约 1100 米解舒好而稳定,洁净 93 分以上。 幼虫期全龄经过 21 天左右。(2)饲养技术要点。用叶要新鲜,不宜多吃湿叶、蒸热叶、 隔夜叶高温天气要注意做好降温和通风排湿工作。上蔟要 及时,适熟稀上,避免上蔟过熟过密加强蔟中通风排湿。 饲养期间要防止蚕的微量农药中毒,以免产生不结茧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