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教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45839904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屈原列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屈原列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屈原列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屈原列传》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屈原列传》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屈原列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屈原列传》教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屈原列传教案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积累文言知识。(二)能力目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在学习史记的人物传记时,能将马迁对人物的评价和人物事迹的介绍结合起来了解。(三)情感目标:赞叹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志行高洁、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体会司马迁为屈原立传目标,引导学生努力追求和构建高尚的人格。教学重难点(一)关键:研读文中的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对离骚的评介,屈原和渔父的对话等三段文字,了解屈原的伟大精神和伟大人格。(二)难点:联络作者司马迁的生平,了解作者为屈原立传的目标,引导学生思考感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异文化和精神。教学安排两课时 老师指导学生阅读。教学准备多媒体

2、 幻灯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熟悉课文,整体把握文意。一、导入1、吟诵屈原的离骚,简述屈原的事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2、朗诵太史公自序中的相关段落,导入新课。太史公自序今天,我们来学习屈原列传,看看司马迁是怎样认识和评价屈原的。二、朗诵课文,生字注音。属(zh )初稿 相随属(zh ) 惨怛(d) 帝喾(K )举类迩(r)而见(xin)义远 濯(zhu)淖(no )皭(jio )然 绌(黜ch) 详(佯yng) 离(罹l)忧丹淅(x) 滋垢(gu) 屈匄(gi) 靳(jn)尚被(披p)发 枯槁(go)哀郢(yng) 赵不内(纳n)三闾(l)大夫 温蠖(h

3、u ) 汨(m )罗 汶汶(mn )何不餔(b)其糟而啜(chu)其醨(l)皓皓(ho)鱼父(f )课文较长,让学生自由朗诵,老师巡视,处理学生碰到的问题。三、研习课文认真阅读课文最终一段(“太史公曰”),了解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1、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结合文章第3段,思索:1.司马迁是怎样离骚认识的。2.屈原的“志”是什么, 司马迁“悲其志”又是为何?学生集体朗诵课文第3段,找出关键语句,试翻译。提醒:第3段的关键句有: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

4、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和日月争光可也。提问:了解本段的关键句,下面同学们来思索刚才提的两个问题。明确:离骚是屈原忧愁幽思时所作的,表现了她洁身自好,志洁行廉的品质。屈原之志既是一个政治理想、治国宏图,更是一个理想主义激情,一个特立独行的精神。司马迁既然是“悲其志”,而不是悲其人,司马迁的泣涕就不但仅是针对屈原一个人,而是为天下全部怀有远大志向而难以实现的人而哭泣。2、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结合文章第11段,谈谈屈原投江前的情形,听听屈原和鱼父的对话。学生集体朗诵课文第11段,找出关键语句,试翻译。提醒:第11段的关键句有:鱼父: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

5、而至此?屈原: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鱼父: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和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提问:了解了屈原和鱼父的对话,我们能够看出她们思想有怎样的差异,还能认识到屈原有着怎样的品质,和包含了司马迁什么样的感情。明确:屈原和渔父的对话,代表着两种不一样的人生哲学、两种不一样的品格操守、两种不一样的政治取向。一个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一个是矢志不渝,以死明志,两相比照

6、,突出了屈原高洁的品格和坚定的操守,表现了她矢志不渝,以死明志的品质。对话中表示了作者对屈原人格的赞扬和景仰和同情惋惜之情,其中也表现出对黑暗势力的强烈愤慨。?3、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结合课文相关段落,说说屈原一生的关键遭遇。请学生分别朗诵课文第1、2、4、10、11段,结合以上段落,说说屈原一生的关键经历。提醒:王甚任之(1)王怒而疏屈平(2)屈平既绌(4)顷襄王怒而迁之(10)遂自沉汨罗以死(11)提问:经过归纳屈原一生的关键经历和遭遇,我们能够看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明确:我们能够看出屈原是一个忠诚不阿 忠君爱国 远见卓识 才华出色的杰出人物。司

7、马迁在表现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时有两个方面和通常文章不一样:请同学们带着这么的感受自由读读这个小说,要求读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改变,找找课文中令你揪心的地方。(1)把屈原的个人遭遇同整个楚国的命运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说明了屈原的遭遇和祖国的命运是休戚相关的。 (2)、把屈原的“眷顾楚国”同“心系怀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因古代君主是国家的象征 ),经过她的“忠君爱国”的思想集中表现她的爱国主义精神。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看看有几瓶牛奶,这种实际的情景,现有感性认识的一面,又有理性认识的一面,极好的锻炼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提升了她们的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初步掌握用“凑十

8、法”计算9加几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以创设情境和游戏步骤的形式让学生更加好的掌握知识点。屈原的爱国之心,不因楚国的治乱兴衰而改变,更不随个人的荣辱升沉而动摇。她对待祖国确是一颗丹心,一片赤诚,坚贞不移,至死不悔!四、拓展延伸阅读怀沙赋中的一段文字,体会屈原投江前的思想感慨。浩浩沅、湘兮,分流汨兮。修路幽拂兮,道远忽兮。曾唫恒悲兮,永叹慨兮。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谓兮。怀情抱质兮,独无匹兮。伯乐既殁兮,骥将焉程兮?人生禀命兮,各有所错兮。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曾伤爰哀,永叹喟兮。世溷不吾知,心不可谓兮。知死不可让兮,愿勿爱兮。明以告君子兮,吾将认为类兮。译文:浩荡的沅江、湘江水啊,不停地流淌翻涌着波

9、浪。道路漫长而又昏暗啊,前途又是何等的恍忽渺茫。我怀着长久的悲伤歌吟不止啊,慨然叹息终此世。世上没人了解我啊,谁能听我诉衷肠?情操高尚品质美啊,芬芳雪白世无双。伯乐早已死去啊,千里马谁能识别它是骏良?人生一世秉承命运啊,各有各的不一样安排。内心坚定心胸广啊,其余还有什么值得畏惧!重重忧伤长感慨啊,永世长叹无尽哀。世道混浊知音少啊,人心叵测内难猜。人生在世终须死啊,对自己的生命就不要太珍爱。明白通知世君子啊,我将永为人模楷。提醒:在这段文字中,表现了屈原投江前,对楚国的留恋和绝望,对生死看得很淡,而对自己的志向却是坚定不移,她要做人类的标兵等思想感情。这些内容和课文第11段所展现的情形又是一致的

10、。五、课堂小结经过对课文的简单梳理和学习,我们能够归纳屈原的形象,和司马迁对她的态度和感情。首先屈原的形象能够归纳为:洁身自好,志洁行廉,矢志不渝,以死明志,忠诚不阿 忠君爱国 远见卓识 才华出色。其次是司马迁对屈原倾注了无限的感情,她们的遭遇相同,一个受到小人的排挤,被君主疏远;一个因为被人说了几句公道话,而被捕下狱,遭受宫行。因此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包含着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她要借她人之杯浇胸中块垒。而她们的结局也是相同的,屈原以其不朽的离骚留给后人,而司马迁以史记而名垂青史,她们用不一样的方法表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屈原以投江自杀劝诫后人,而司马迁以自己的忍辱负重,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史料。她们

11、用自己的努力,实现了各自的目标。令人叹服,同时也给我们以启迪。人,生活在世界上,就应勇敢的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哪怕付出艰苦的努力,甚至自己的生命也是值得的。六、部署作业熟读课文,背诵第三段。整理本文的文言知识(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上节课的内容,师生共同梳理归纳文言知识。教学过程(略)备教手记屈原列传是苏教版选读中,第四专题“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里的第三篇选文。这是一篇传统篇目,以前人教版教材高中语文第六册也有这篇文章,为了避免常用的教学方法,既先梳理文言知识,再讲解文意,最终在分析人物形象。因此设计采取从课文最终一段“太史公曰”讲起,用司马迁的评论切入,拎起全文,

12、即从“悲其志” “相见其为人”“怪屈原自令若是”三方面来分析课文。当然,用这么的方法来上课,需要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学生首先要熟读课文,自己梳理文言知识,基础看懂课文。所以,老师要利用早读课进行指导和检验。我是作为校内公开课试上过一次,还需注意课堂时间的安排。(二)第1教时关键点:朗诵课文,疏通段落,积累文言知识。过程:一、导入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原文屈原和贾谊的合传。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全部是文学家,又全部怀才不遇,遭受贬谪,贾谊写了吊屈原赋又引发她的感慨,因此将屈原、贾谊合写一传。秦朝以前的古书全部没有记载屈原的生平事迹,史记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件。作

13、者司马迁景仰屈原的品格,和屈原一样,她遭遇不平,满腔悲愤,因此在记传中倾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形成了夹叙夹议的独特风格。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仔细体会。二、朗诵1、 注意读音惨怛 温蠖 濯淖 啜其醨 帝喾 皭然 汶汶 汨罗 屈匄 随属 唐眛 娴于辞令 谗谄 举类迩 滋垢 滓 商於 顷襄王令尹 咎 行吟泽畔 枯槁 三闾大夫 怀瑾握瑜 皓皓( ) 郢 绌 从亲 不内 汶汶2、指名朗诵三、疏通1、2段学习此知识之前,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圆,了解了面积的含义,而且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所以学习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时只需要老师启发、点拨学生仍然从转化的思想入手,将

14、圆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进行计算,然后经过等量代换得到圆面积公式。所以,新课内容必需从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降低内容的抽象性,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1、读课文,了解下列词语,并和同学交流,准备老师提问楚之同姓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王甚任之争宠而心害其能属初稿众莫不知平伐其功2、提问交流(楚之同姓是楚王的同姓。博闻强志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于治乱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娴于辞令擅长外交辞令。王甚任之任,信任。争宠而心害其能争得楚王的溺爱,心里嫉妒屈原的贤能。属初稿属,编写。众莫不知莫,没有些人。平伐其功伐,夸耀。)3、同学相互翻译并指名翻译( 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做楚怀王的左徒。(她)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对内,同楚王筹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来宾,应酬答对各国诸侯。楚王很信任她。上官大夫和她职位相等,想争得楚王对她的溺爱,便心里嫉妒屈原的贤能。楚怀王派屈原制订国家的法令,屈原编写的初稿还未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