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区2015初三物理二模修改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45828471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9.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山区2015初三物理二模修改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金山区2015初三物理二模修改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金山区2015初三物理二模修改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金山区2015初三物理二模修改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金山区2015初三物理二模修改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山区2015初三物理二模修改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金山区1夏季为了节能,本市公共建筑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一般不得低于 A 15。 B 20。 C 26。 D 35。3在各种色光中,被称为三原色光的是 A 黄、绿、蓝。 B 红、黄、蓝。 C 红、黄、绿。 D 红、绿、蓝。4口技表演时,演员主要模仿的是声音的A 音色。 B 音调。 C 响度。 D 振幅。A图1 5在图1中,重为G的金属块A静止在水面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当剪断连接金属块与测力计的细线时,金属块所受合力的大小A 大于G。 B 等于G。 C 大于F。 D 等于F。s/米H 0.20.40.60.80123456t/秒甲乙 图26水平地面上的甲、乙、丙三小车同时同地在同一直线做

2、匀速运动,甲、乙的s-t图像如图2所示。运动10秒时,甲与乙的距离为2米,甲到丙的距离小于乙到丙的距离,下列关于丙运动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A 丙的速度一定大于甲的速度。 B 丙的速度可能小于乙的速度。C 丙与甲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同。 D 丙与乙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10小明在物理课上做了许多有趣的小实验。图5(a)中的情景主要表示力能 (4) 。图5(b)中实验装置,小明将试管口朝下,发现小试管不向下掉,反而上升,这是 (5) 把小试管推上去的。图5(c)中,当向右运动的小车突然停止运动,挂在线上的小球将向 (6) 运动。(选填“左”或者“右”)AF1BF2(a) 图5 (b) (c) 图611如

3、图6所示,滑轮 (7) 是定滑轮(选填“A”或“B”);若物体所受重力均为50牛,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分别用力F1、F2匀速将物体提起2米,力F2做功 (8) 焦,物体的重力势能 (9)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图712如图7所示,轨交22号线开通。设计最高时速为160千米/小时,若该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则0.5小时内通过的路程为 (10) 千米;在行使过程中,列车的车轮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 (11) 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以列车为参照物,列车里的乘客是 (12)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物质比热容水4.210焦/(千克)酒精2.410焦/(千克)泥土0.810焦/(千克

4、)14如右表所列的几种不同物质的比热容,质量为5千克的水温度升高40,吸收的热量为(16) 焦;若这些热量被5千克的泥土吸收,则上升的温度(17) 40(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这就是沿海地区昼夜温差(18) 内陆地区昼夜温差的原因(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b) 图9(c)乙甲乙16在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如图9所示。将甲乙两小球(m甲m乙)分别拉到与竖直方向成一定角度(12)的位置,由静止释放,当小球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发生碰撞,木块都会在水平面上滑行一定距离后停止。图中的摆长L都相等。(1)如图9(a)、(b)所示,观察到 (21) 可得

5、出乙球具有的动能大;当同时释放甲、乙两球时,观察到它们的摆动始终相对静止,表明两小球在摆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的速度大小与小球的 (22) 无关。(2)比较图9(b)、(c)所示,可得出初步结论是: (23) 。17如图10所示,重4牛的小球保持静止,用力的图示法画出细线对小球的拉力F。法线18在图11中根据给出的反射光线OB画出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及其度数。BO3020一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排开水的体积为510-3米3,求它所受的浮力F浮。 23如图15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竖直放置的器材M是 (1) (填写名称);手指放在蜡烛 (2) 的烛芯顶部不会被烧痛(选填“A”或“

6、B”)。在用托盘天平称量前,指针出现了如图16所示的现象,此时应将左端螺母向 (3) 调节(选填“左”或“右”),直至指针指在 (4) 处,使横梁平衡。图15图16MBAA图1724如图1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其中A为 (5) 。实验前应先观察并记下凸透镜的 (6) 。实验时,固定好凸透镜的位置并调整物距,使它大于透镜的二倍焦距后,要移动 (7) 找像。当发现所成的像比较小时,为了获得较大的像,在不改变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的操作是: (8) 。图1826某小组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发现,当动力臂或阻力臂发生变化时,使杠杆平衡的动力大小就要随之改变,他们为了知道使杠杆平衡的

7、动力大小与两个力臂大小之间的关系,他们在已调水平平衡的杠杆左端悬挂等重的钩码如图18所示,将钩码对杠杆的作用力定为阻力F2,在支点另一侧通过悬挂钩码施加动力F1,调节动力臂l1及阻力臂l2大小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中。表一 实验序号F2(牛)l2(厘米)F1(牛)l1(厘米)161041526106103610106表二 实验序号F2(牛)l2(厘米)F1(牛)l1(厘米)468412561261266201012(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这是在研究动力的大小与 (12) 的关系,分析数据初步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13) 。(2)分析比较实验

8、序号 (14) 的数据中动力F1与阻力臂L2变化的关系可以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阻力和动力臂相同,动力的大小与阻力臂成正比。 表三 实验序号F2(牛)l2(厘米)F1(牛)l1(厘米)768512861281296201112(3)小明为了验证第(2)题中的结论,用以调节好的弹簧测力计代替钩码在支点的左侧对杠杆施加动力,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三,他发现这组实验数据无法验证上述结论,你认为他的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 (15) 。 (4)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归纳得出初步结论:(a)分析比较1与4、2与5、3与6的数据可初步归纳得到: (16) ,动力大小相同。(b)分析比较1、2、3或4、5、6中的数据可初步归纳得到: (1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