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养生学试卷库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45828285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养生学试卷库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传统养生学试卷库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传统养生学试卷库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传统养生学试卷库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传统养生学试卷库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养生学试卷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养生学试卷库(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统养生学试卷库一 名词解释1养生即保养、培养生命之义,养,有营卫摄养、养育、养护、赡养等意思。养生学是研究养生的一门学科,是在研究人类生命规律、衰老机理的基础上,阐述 促进健康、预防疾病,以达到延年益寿、提高生命质量的理论和方法的学说。2天年是指自然赋予人类的生理年龄,即在没有任何意外因素使生命缩短的情况下, 从第一次呼吸到最后一次呼吸的时间。3起居有常指日常作息时间的规律化。起居作息要符合自然界阳气消长的规律及人 体的生理常规,其中最重要的是昼夜节律。主要指作息有一定之规律并合乎常度。4形神合一论运用形、神的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阐述生命活动本质的理论,即 为“形神合一论”。5天人相应论天

2、人相应是指人体与自然界存在着共同的变化规律。运用“天人相应” 的观点阐述人体生理、病理的变化规律,指导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理论,即为天人相 应论。6气血精液学说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津液,是机体一切 正常水液的总称;气血津液的生成、运行、代谢,与人体的健康、衰弱、疾病关系至为密 切。7三焦是指人体部位的划分,即横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肺;横膈以下到脐为中 焦,包括脾与胃,脐以下为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膀胱等。 其功能为:人体的气 化作用、水谷的运行通路。8病因学说病因,指引起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亦称致病因素。病因学说是研究致 病因素的性质、致病特点和致病规律的学说。9

3、七情内伤指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 失调而导致疾病的发生;10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组织相互关系的 理论。11情志人的心理活动,养生学将其统称为情志或情绪,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 物时,人体本能的综合反映。12心药自家心病自家知,起念还当把念送,只是心生心作病,心安哪有病来时,此 之谓心药。13以情胜情法五脏生五志,运用五行的生克制化关系,以一种情志去纠正相应所胜 的情志,达到调节由这种不良情志所引起的疾病的独特疗法。14“春捂秋冻”春天阴寒末尽,阳气渐生。故早春宜保暖,衣服不可顿减,以助阳气生发。秋天少着衣使身逐渐适应寒

4、冷气候,增强人体御寒能力。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15冬病夏治根据中医学“春夏养阳”原则,一些冬季常发的慢性病及阳虚阴寒内 盛的疾病可通过伏天的调治,使病情好转或根除。方法可用敷贴穴位、伏针、灸治、中药内 服及熏吸等。16“冬令进补”根据“冬藏精”的自然规律,冬令进补才能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 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滋养五脏。一类食补,一类药补。但药补不如食补。 17沐浴俗称洗澡。古时,“沐”指洗头发,“浴”指洗身体。18浸浴是盆浴,即泡澡。泡澡与淋浴是家庭中最常用的洗浴方式。19熏蒸浴采用中药及香草熏蒸沐浴,能使人充分地吸入中草药里的有效成分,使之发挥更好的疗效,达到益气强身、活血通络、清热解毒、

5、滋润美容的效果。20养生环境是指自然、社会人文等有利于人类生活的外部条件。21风水又称堪舆、地理,“风”与“堪”指“天道”,是人周围的天文条件;”水” 与“舆”指“地道”,是人周围的地理环境。是中国人的天地观或自然观。风水术是集地 质地理学、生态学、建筑学、伦理学、美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古代建筑规 划设计理论。21运动养生是指运用活动身体的方式维护健康、增强体质、延长寿命、延缓衰老的 养生方法。二 填空题1传统养生学以(中国传统哲学、中医药学)为基础,涉及到社会学、民俗学、伦理学、 生物学等诸多学科,结合了(医、道、儒、释、武)各家之长。2养生学分类中的生理养生包括(动养)之道,(

6、静养)之道,(食养)之道,(居养) 之道。今天“平衡的(心态),合理的(膳食),适量的(运动)和优美的(环境)” 这四大养生诀窍正在被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实现着。3 人类的寿命与健康是多因多果的关系:内因是(基因),外因是(环境)和(生活习 惯)。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宏博士:“不要死于(愚昧),不要死于(无知),因为很 多病是可以不让他死亡的,是可以避免的。”4 (周易)被推为“六经之首”。 “经”,就是阐述天地、人生大道理的书。在养生问 题上贡献最大的是(儒、道、医)三家。 在西汉产生的众多养生著作中,最令世人 瞩目的是( ),后世的各种养生著作多是在其基础上发展完善起来的;孙思邈的养 生著作

7、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5 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 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金克木)。6精、气、神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生命变化的(根本)。养生即在于固 养精气神;气功内丹术主要程序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7 太极即大一,指宇宙的本体或宇宙的(本始),指原始(混沌)之气。易,是宇宙(变 化)的过程。阴阳两极转化的太极原理是宇宙间万物运动变化的最高规范、最基本的 形式。阴阳的对立和统一,是万物发展的根源。8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充养形体各个部分的精微物质。气属

8、阳,其生理功能如下:(推 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气的运动称为 气机,在理论上可以归纳为(升、降、出、入)4 种基本运动形式。9 气为阳,血为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互相依附,互相调和,互相 制约,常气血并称。“玉液还丹”,就是将口中产生的津液,用意念缓缓吞咽入下丹田。 这对激发人体生命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10 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五脏是贮 藏精气,六腑是消化食物,吸取其精华,排除其糟粕;皆有神明。 五脏藏精而化生 神:“肝 藏血,血舍魂”;“心藏脉,脉舍神”;“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

9、舍 志”;“脾藏营,营舍意”。11 心主神志,又主血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心与小肠相表里。12 肝主疏泄,又主藏血,主筋,其华在爪,肝开窍于目;肝与胆相表里。13 脾为“仓廪之官”,为后天之本;主一身之肌肉,统血;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与 胃相表里。14 肺主一身之气,通调水道;肺又主宣发,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大肠主传化糟粕,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与肺构成表里关系。肾主藏精,主命门,又主水液;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司二便; 与膀胱构成表里关系。三焦能输布真阳:“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

10、 渎”。外感病因:包括外感六淫、疠气。内伤病因:包括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过度。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气候变化。 淫,太过、浸淫之 意,引申为异常。经络是人体“气血经历之路”,有“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的重要作用。经络内联 五脏六腑,外络皮肉四肢关节,沟通表里,贯通上下,遍布全身;运行气血,输布营 养,协助脏腑完成生理功能。人体的经络主要有十二正经、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 五别络等。奇经八脉并不随十二经循环流注,而是错综于十二经脉之间,故称为“奇经”;其中 冲、任、督三脉都起于小腹内,带脉是环腰一周。六阳经均交会于督脉,督脉为“阳 脉之总督”;六阴经均交会于任脉,任脉

11、为“阴脉之海”。穴位是经络上的一些特殊点。穴位是气息交换、交叉聚合的根据地,对这些地方进 行意守、针刺、点按,可调节经络的功能与联系。练功时注意力集中的部位,大多是 身体表面的经络腧穴;如印堂、膻中、神阙、关元、气海、命门、足三里、大敦、涌 泉等。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悲忧伤肺,喜胜悲(忧);恐伤肾,思胜恐; 怒伤肝,悲胜怒。所谓“情志”,即“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内伤是指(怒) 伤肝,(喜)伤心,(思虑)伤脾胃,(忧和悲)伤肺,(惊恐)伤肾。“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 )则气上,( 喜) 则气缓,( 悲) 则气消,( 恐) 则 气下,( 寒)则气收, (炅 )

12、(热)则气泄,(惊)则气乱,( 劳 )则气耗,( 思) 则气结”。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养性:“性既为善,内外百病悉不自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 此养性之大经也。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食物的配伍分协同与颉颃两方面。协同相须、相使;颉颃相反、相杀、相 畏和相恶。食物具有( 寒 、 热 、 温 、凉 )四气(性);具有( 酸 、苦、甘、辛、咸) 五味。内经中有:“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酸行走的方向是“收”和“涩”;辛 行走的方向是“散”;苦指焦苦之味,有肃降作用;咸

13、具有使东西变软、润下的特性; 甘即美味,甘缓。酸味有敛汗、止汗、止泻、涩精、收缩小便等作用。苦味有清热、泻火、燥湿、降 气、解毒等作用。甘味有补益、和缓、解痉挛等作用。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 辛味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六大茶:红茶、绿、黄、黑、青、白茶。内经中有:“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 地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纲纪。” “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35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36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 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

14、夏 为寒变,奉长者少。”37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 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 症,奉收者少,冬至重病。”38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以鸡俱兴;使志安宁,以 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 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39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 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奈,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养生者少。”40 饮茶的过

15、程是一种平和静气、雅致空灵的姿态,是生命的雅洁、沉静和恬淡。饮酒 尤其是醉酒之姿态,是生命的狂欢、炽热和酣畅;两种“饮”品方式、姿态,传达出了 国人的养生姿态和特征。41 中国古代素有“医源于酒”,“酒为百药之长”之说;42 早晨阳气始生、日中而盛、日暮而收、夜半而藏。43 子时:少阳胆经当令;丑时:足厥阴肝经;寅时:手太阴肺经;卯时:手阳明大肠 经;辰时:足阳明胃经;巳时:足太阴脾经;午时:手少阴心经;未时:手太阳小肠 经;申时:足太阳膀胱经;酉时:足少阴肾经;戌时:手厥阴心包经;亥时:手少阳 三焦经。44 历代养生家都同时强调劳要适度,过度的劳,将导致脾失健运,肺气不 充,久视伤血,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卧伤气,久坐伤肉。45 黄帝内经倡导“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追求 的是一种人体生命与自然万物的整体和谐状态。46 睡眠姿势以(右侧卧)最理想,(俯卧、仰卧、左侧卧)均不适宜。睡觉时禁带的 五样东西( 表;牙;罩;机;妆)。47 腿足的状态是生长、发育和衰老的一个标志,“人老腿先老”。腿足的健康,与脾肾 肝密切相关。足宜保暖头宜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