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陶罐和铁罐优秀教学设计

上传人:君*** 文档编号:445828103 上传时间:2024-04-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下)陶罐和铁罐优秀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陶罐和铁罐优秀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陶罐和铁罐优秀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陶罐和铁罐优秀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陶罐和铁罐优秀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下)陶罐和铁罐优秀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下)陶罐和铁罐优秀教学设计(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傲慢、奚落”等重点词语的意思。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教学重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的看待事物,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短处。教学过程:一 、 猜谜引入师:同学们好,请坐!在讲课之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我们先来玩一个看图猜成语的游戏好不好?师:我们先来看第一张图,谁知道这是一个 什么成语?对不对?掌声送给他!师:我们再来看第二张图,这又是一个 什么成语呢?说的非常正确!掌声送给他!师:我们再来看第三张图,谁知道这又是一个什么成语?观察的非常仔细!掌声送给他

2、!师:我们再来看第四张图,谁知道这又是一 个什么成语呢?真棒!掌声送给他!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那现在我们回忆 一下,这些谜语都有什么共同点?谁来说?师:所以像这样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隐藏 深奥的道理,并且通过这个道理来劝诫大家,像这样的故事我们叫做“寓言”。板书:寓言故事老师好! 喜欢 好守株待兔拔苗助长画蛇添足坐井观天1、都是成语;2、都是一个故事,都说明一个道理。二、 回顾课文,发现对比师:接下来,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趣 的寓言故事,首先看看这是谁?大家还认识吗?师:是的,他们就是咱们最近学过的一则寓言陶罐和铁罐中的主人公。好,下面我们通过一个表格来回忆一下这则寓言。我们都知道陶罐

3、是非常谦虚的,那铁罐是怎样的呢?谁来说说? (完成表格)师:那故事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呢?谁还记得?师:那现在我们再回忆一下这则寓言带给我们的启示?也就是这个故事使我们明白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师:好,掌声送给他!那现在同学们再仔细想一想,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推进故事情节展开,揭示寓言寓意的呢?师:老师提示一下大家,同样是国王御厨中的两个罐子, 一个陶罐, 一个铁罐,一个易碎, 一个坚硬,这就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板书:中的对比。师:好,这就是咱们今天要讲的寓言故事中的“对比”。陶罐和铁罐傲慢陶罐朴素美观、铁罐无影无踪 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对比三 、拓展课外,找“

4、对比”师: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更多的寓言故事中,去寻找更多的“对比,并感受寓言故事带给我们的启发。请同学们轻声郎读大轮船与小汽艇和龟兔赛跑这两个故事,边读边寻找故事中的“对比”,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阅读卡。好,开始吧!分别找一组同学展示阅读卡同学展示四、 从读到写,用“对比”师:同学们,读了三个故事,我们找到了很多的“对比”,这些“对比”让我们对故事中人物的印象更深了,从故事中受到的启发也更明了了。那“对比”的表现手法好不好,那下面我们也用“对比”来创编一个寓言故事吧?老师准备一个寓言故事,可是只写了个开头。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下啊?一天,太阳和风在争论谁比较强壮。风说:“当然是我。你看下面那位穿

5、着外套的老人,我打赌可以比你更快要他把外套脱下来。” 说着,风便 风便怎么做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创编故事,写在学习卡的反面。编,教师巡视学生创展示交流。找到一组“风没能使老人把衣服脱下来的”,风吹累了,太阳便从后面走出来 太阳怎么做、怎么说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创编故事,写在学习卡上。 学生创编,教师巡视展示交流。找到一组“太阳使老人把衣服脱下来了的”那我们现在再给故事加个标题。小结归纳:这三则寓言都是运用到了“对比”的方法,但是有的突出语言,有的突出动作, 有的语言和动作结合。不管哪种,总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我们受到启发,这就是寓言故事的魅力。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最后老师给大家推荐

6、一本书,它就是伊索寓言,同学们可以到书里去寻找更多的“对比”,感受寓言的魅力。五:作业下面我来留一个作业。风和太阳想一想,还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创编哪些寓言故事?自己创编一个,写下来。好,下课!六 、板书设计群文阅读寓言故事中的“对比”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是统编教材第二单元一篇现代文寓言故事,以两只罐子的对话为线索,讲的 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而瞧不起陶罐。陶罐却心胸豁达,谦虚友好。世 事难料,埋在土里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 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有二: 一是故事是以人物之间生动的对话推动故事的发展。 人物语言和提示语用词生动、准确,

7、其中一些词语的理解会有些困难,可通过查 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二是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描写来突出文章的主旨。如态度 上、语气上的对比: 一个骄傲, 一个谦虚;结果的对比:最后陶罐光洁、朴 素、美观,成了人们眼中有价值的东西与铁罐的无影无踪的对比。在对比中,两个品性迥异的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并能分角色读好人物对话。2.能抓住陶罐、铁罐神态、语言,了解它们不同性格,激发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3. 明白课文与阅读链接中告诉的道理,能与自己的实际结合,学会正确看待事 物,要全面的看待事物,要发展的眼光看事物,对人要有礼貌。明白做事、做人正确方向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

8、】重点:1.能抓住陶罐、铁罐神态、语言,了解它们不同性格。2.能正确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读好人物对话。难点:明白课文中蕴含的道理,能与自己的实际结合,学会正确看待事物,要全面的看 待事物,要发展的眼光看事物,对人要有礼貌。明白做事、做人正确方向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复习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陶罐和铁罐,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顺势指导“罐”的书写)2.我们来做个闯关游戏,有信心接受挑战吗?出示生字、词语,个人读,开火车读,当小老师帶领读。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一)学习19段,读懂人物性格1.轻声读课文第一个场景,分别用“ ”“ ”划出铁罐

9、和陶罐神态和语言的语句,说说它们的性格有什么不同。2.细读第一组对话。(1)铁罐的话怎么读?关注标点“!”读。关注说话的神态,语气(提示语)读理解“傲慢”、“轻蔑”(傲慢:高高在上,趾高气扬的语气。轻蔑:别人在自己眼里很没用,不屑一顾的感觉。)结合理解再读。铁罐明知陶罐不敢还去问,他到底想干什么呢? (结合理解:奚落)铁罐的语言里奚落陶罐什么?理解“懦弱”。懦弱是弱小吗? (懦弱是胆小、性格软弱。)铁罐的优点是什么?陶罐的缺点是什么?你看出什么? (铁罐拿自己的优点和陶罐的缺点相比。)(2)用同样的方法,读好陶罐的话。陶罐为什么不敢碰? (陶罐易碎,它正视自己的缺点。)(3)合作读第一组对话。

10、3.第二组对话(1)根据上一组学习方法,同桌练读,指名同桌分角色读。(2)铁罐刚才是奚落陶罐,还没有恼怒。可是他听到陶罐说了一句话,立刻就恼怒了,陶罐说的哪些话让他恼怒?(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3)这里面暗含着一个什么样的意思? (我和你是一样的,是平等的。这让铁罐恼怒,因为铁罐是看不起陶罐的。)小结:你看,就是因为陶罐的话暗含着这样的意思,并且跟他争辩,他就恼怒了。有原因才会有结果,句子和句子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抓住这些联系去读课文就能理解的比较深刻。4.出示第三组对话“何必这样说呢?”陶罐( )地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11、铁罐( )地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1)学生尝试不上神态或者语气的词。(2)理解:和睦相处5.整体分角色朗读第一部分对话。情境表演,再现人物。(二)学习1017段,读懂文中道理1. 读课文中描写陶罐和铁罐下落的句子,细细品味。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1)先看写陶罐下落的句子。注意“还是”一词。如果说“他是那样光洁,朴 素,美观”,那就只是说现在;而加上“还是”,就有了言外之意,暗含着什么意思? (和过去一样)(2)再看写铁罐下落的句子。从“连也”你会联想些什么? (

12、原来铁罐是那么的坚固;原来是那么骄傲。)2.小结:读课文就要把词语、句子表面和背后的意思都体会到,细细地品味。三、领悟寓意,多元理解1.原来的铁罐这样坚固,现在如何?原来的陶罐易碎,现在如何?前后对比,让人感慨万千。课文读到这里,你突然领悟到什么道理? (每个人 都有优点和缺点,看一个人要全面去看。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2.拓展问題,深层理解。(1)如果这个故事不是这样发展,而是铁罐没有被氧化, 一直被人们使用。 而陶罐却被摔碎了。铁罐可不可以看不起陶罐? (不可以。因为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2)我们假设的是铁罐没有缺点,而陶罐没有优点,那铁罐可

13、不可以看不起陶罐?(不可以。因为不能伤害人家的自尊心,每个人都有尊严,所有的罐子都是平等的。)四、 布置作业,课后延学 推荐阅读伊索寓言。五、 板书设计:6. 陶罐和铁罐(短处)易碎 坚硬(长处) 谦虚 骄傲友好 无礼(长处) 美观 无影无踪(短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陶罐和铁罐(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 一部分一部分地细读课文,把每部分的内容读懂,从而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1、读一读,整体感知。2、议一议,了解内容。3、品一品,理解品味。4、演一演,加深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的看待事物,

14、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做人道理。教学准备准备陶罐、铁罐的头饰,教学课件等。重点难点从陶罐和铁罐的言行中分析它们的内心活动,从时间的过程与结果的联系中领悟寓意。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认为:小故事,大道理,爱听故事的孩子懂 道理。看谁今天表现得好,懂道理!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故事,去认识 两个特殊的罐子,他们是国王御厨里的陶罐和铁罐。(板书:易碎、坚硬)在这 两只罐子身上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大家想知道吗?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7课,陶罐和铁罐(板书课题)。二、研读课文出示课件:(一)请同学们听课文,思考问题:陶罐与铁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么样?师:谁能结合上下文,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奚落”这个词的?生:自由回答,教师视情况引导学生。(二)出示课件,思考下面问题:1、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2、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3、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的态度又是如何呢?自读课文1-9 自然段,找出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三)哪位同学来回答问题1,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生:自由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