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45827828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科学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环境科学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环境科学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环境科学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环境科学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环境科学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科学概论(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要点只复习。不作弊?绪论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 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 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环境承载力:在一定时期、范围下,维持人类环境系统稳定,人类活动不引起环境功能破 坏发生质的改变的能力,其实质就是在维持人与环境和谐的前提下,人类环境系统所能承 受的人类活动的阈值。环境科学及其发展寂静的春天1962 年美国海洋学家蕾切尔。卡逊我们共同的未来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人类活动与环境危机 环境问题:由于自然力或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全球环

2、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 社会发展的各种现象。环境问题分为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引起。如火山喷发,地震,洪涝,干旱,滑坡 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生态系统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 来又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分为环境污染、资源短缺或耗竭、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由于人类活动使得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到环境当中,通过扩散、迁移和转化的过 程,使整个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出现不利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等由污染物引起的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电磁辐射污染,光污染等由物理因素引起的污染。 当今社会关注的全球污染问

3、题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加剧、酸雨。 环境背景值:在不受污染的情况下,组成环境的各要素,如大气、水体、岩石、土壤、植物、 农作物、水生生物和人体组织中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其基本的化学成 分。 水体污染物分为:无机无毒物,无机有毒物,有机无毒物(我国),有机有毒物,石油类污 染物,其他污染物。环境与人类健康 大气中的有毒气体和烟尘,主要通过呼吸道作用于人体。水体和土壤中的毒物,主要以饮用 水和食物的形式经消化道被人体吸收。一些脂溶性的毒物,可经皮肤被人体吸收。毒物经人 体吸收后,通过血液分布到全身。环境污染物人体健康的损害,可表现为特异性损害和非特异性损害。特异性损害就是环境污 染

4、物可引起人体急性或慢性中毒,以及产生致畸作用、致突变作用和致癌作用等。非特异性 损害主要表现在一些多发病的发病率增高,人体抵抗力和劳动能力下降。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因素大致可分为三类:化学性因素(影响最大),物理性因素,生物性 因素。全球环境变化全球变暖温室气体:CO2 ch2 n2o o3 cfcs so2 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海平面上升,气候带北移,世界经济损失,中国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 增大,引发自然灾害,破坏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损害生物多样性。臭氧层耗竭 大气中氟氯烃的积累可能会导致对大气臭氧层的威胁酸雨危害加剧PH 值小于 5.65的降水定义为酸雨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其中H2SO

5、4和HNO3约占总酸量的90%以上。中国酸雨 中以H2SO4为主,其中hno3含量不及H2SO4的10%,但随地区不同而异。环境地学 人类地球环境复合系统 水体的自净作用:污染物浸入水体后,通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 物的浓度逐渐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将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况。 水体的净化作用按其净化体制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环境物理 环境大气扩散理论 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排放入大气中的污染物,受大气水平运动、湍流扩散运动以及大气的各 种不同尺度的扰动而被输送、混合和稀释。 一个地区的污染程度取决于该地区排放污染物的源参数、气象条件和近地层下垫面的状况。 源参

6、数包括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数量、组成、排放方式、排放源的几何形式、密集程度、相 对位置及源高,它是影响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 气象条件和下垫面的状况决定了大气对污染物的稀释扩散速率和迁移转化途径。 在源参数 一定的情况下,气象条件和近地层下垫面的状况对一个地区的大气污染程度有着重要的影 响。 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主要因素有:气象的动力因子和热力因素、气象状况、地理因素、 污染物和污染源的特点。动力因子:主要指风和湍流。(风: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对污染物的扩散起两种作用:整 体的输送作用和冲淡稀释作用。大气中污染物浓度与污染物的总排放量成正比,而与风俗 成反比。)(湍流:大气的无规则运动。湍流根据形成

7、原因的分类: 1、由于垂直方向温度分 布不均匀引起的热力湍流,它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大气稳定度;2、由于垂直方向风速分布不 均匀及地面粗糙度引起的机械湍流,它的强度主要取决于风速梯度和地面粗糙度。) 热力因素:主要指大气的温度层结和大气稳定度。气象状况:a、逆温:大气对流层的气温从总体看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即气温随高度 递减。 b 、辐射和云:辐射和云对大气稳定度可产生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污染物在大气中 的扩散稀释。地理因素:a、下垫面(地形和地物)的影响b、山谷风c、海陆风 污染源的分类:按几何形状:点源、线源、面源按排放污染物的持续时间:瞬时源、连续源按排放源的高度:地面源、高架源环境物理污

8、染对流理论 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市区中心空气受热不断上升,周围郊区的冷空气向市区汇流补充,城乡 间空气的这种对流运动,被称为城市风,在夜间尤为明显。而在城市热岛中心上升的空气又 在一定高度向四周郊区冷却扩散下沉以补偿郊区低空的空缺,由此形成了一种局地环流,称 为城市热岛环流。典型物理污染分析 光污染:各种光源(日光、灯光、各种反射光及红外线和紫外线等)过量的辐射对周围环境、 人类活动和生产环境造成影响的现象。热污染:日益现代化的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产活动中排出来的各种废热所导致的环境污染。环境化学环境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 生物吸收过程是化学物质对生物体产生生理、生态、遗传以及毒性效应的第一步,是研

9、究化 学物质生物富集、生物毒害以及生物抗性等效应的基础。植物吸收过程:植物对化学物质的吸收是伴随生命代谢过程的发生而发生的,土壤环境中 的化学物质可以依靠植物蒸腾作用通过根系吸收过程进入植物体,还可以通过呼吸作用经由 植物叶、茎、果实等吸收大气化学物质。动物吸收过程:伴随动物吸收氧和营养的过程,化学物质主要通过表皮吸收、呼吸作用 以及摄食等途径进入动物体内。微生物吸收过程:通过细胞壁和化学物质的结合过程,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使其能够通过 离子交换反应、沉淀作用和配合作用使化学物质固定在细胞壁上。 生物富集:生物从周围环境(水体、土壤、大气)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 其在有机体内的浓度

10、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生物富集的表示:生物富集系数或浓缩系数(BCF)或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生物富集主要与污染物、生物和环境三方面的影响因素有关。污染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化 学稳定性、脂溶性和水溶性。(难降解、高脂溶、低水溶物质的生物浓缩系数高)。生物影响 因素主要有生物种类、大小、性别、器官、发育阶段。环境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温度、盐度、 PH、水硬度、氧含量和光照状况。环境污染物的生态效应 生态效应:当污染物进入生态系统,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势必影响生态系统的组成、 结构和功能,这种表现在生态系统中的响应即为生态效应。生态效应可以分为生物个体、生 物群体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污染效应。环境

11、经济环境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外部性理论:外部性包括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环境问题多为外部不经济性。 外部不经济性的内部化:使生产者或消费者产生的外部费用,进入生产或消费决策,由他们 来自己承担或消化,即“污染者负担”或“污染者付费”原则。外部不经济性的内部化方法: 1、管制:有关当局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等,直接规 定当事人产生外部不经济性的允许数量及其方式。 2、损失赔偿 3、排污权交易4、非市场性 的经济手段:主要借助政府的强制力量,通过价格、税收、信贷和收费等强制手段,向使用 环境资源的厂商和消费者征收费用。环境经济手段 环境经济手段的类型:收费、补贴、押金制度、人工市场法、

12、强制刺激。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监视性监测:又称为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一般指按照国家或地方有关技术规定,对指定的 有关项目进行定点的、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 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环境监测标准与指标 评价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优劣和评价一个企业对环境的影响的基本依据 :环境质量标准和 污染物排放标准减少监测过程中出现差错的重要手段和条件: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 品标准和环保仪器、设备标准化学需氧量(CODC): 一定条件下,氧化1L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酸性重 铬酸钾)的量,以氧的浓度(mg/L)

13、表示。高锰酸盐指数:以高锰酸钾溶液为氧化剂测得的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BOD):在有溶解氧存在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 化过程所消耗的溶解氧量。大气污染物分类:一次污染物(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相互作用或与它们与大气中的正常组分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毒性更大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 河流监测断面分为: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小件断面环境评价 环境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质量评价的简称。 环境影响评价广义指对拟议中的人为活动(包括建设项目、资源开发、区域开发、政策、立 法、法规等)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包括环境污染和

14、生态破坏,也包括对环境的有利影响) 进行分析、论证的全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采取的防治措施和对策。概述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2年 10月 28日,全国人大审议通过。 2003年9月30日起正式实 施。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按照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层次和性质):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区域 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生命周期评 价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其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 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环境污染控制环境污染控制类型 环境容量:某一地区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接

15、纳污染物的能力。环境政策与法规环境标准 环境标准:为保护环境质量,维持生态平衡,保障人群健康和社会财富,由公认的权威机关 批准并以特定形式发布的各种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的总称。国家环境标准体系(P438)城市环境管理与实践城市发展与城市环境问题生态城市:基本结构和功能符合生态学原理,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良性运行,社 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度开放和高效利用,居民安居乐业的城市城市环境管理的发展在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方式上,这一时期我国的工作又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污染末端治理,污 染源治理以及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防治阶段城市环境管理体系( P481)城市环境管理的途径与方法 污

16、染物浓度指标管理:控制污染源的排放浓度。其控制指标分为:综合指标、类型指标和单 项指标。污染物浓度指标管理与排污收费制度相结合。 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对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进行控制。与排污申报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工业环境管理与生态工业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 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 和措施,其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耗最少的人类生产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将废物减量化、资源 化和无害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 “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 实施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资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