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数据的波动一教案新课标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45826525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4数据的波动一教案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5.4数据的波动一教案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5.4数据的波动一教案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5.4数据的波动一教案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5.4数据的波动一教案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4数据的波动一教案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4数据的波动一教案新课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4(1) 数据的波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及作用.2能力目标:通过极差、方差、标准差的大小的计算,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解决现实情境中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求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标准差,会判断这组数据的稳定性.教学难点求一组数据的方差、标准差.教学方法引导探索法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自然引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为了提高农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一些行业协会对农副产品的规格进行了划分.某外贸公司要出口一批规格为75 g的鸡腿.现有2个厂家提供资源,它们的价格相同,鸡腿的品质也相近,质检员

2、分别从甲、乙两厂的产品中抽样调查了20只鸡腿,它们的质量(单位:g)如下:甲厂:75 74 74 76 73 76 75 77 77 74 74 75 75 76 73 76 73 78 77 72乙厂:75 78 72 77 74 75 73 79 72 75 80 71 76 77 73 78 71 76 73 75把这些数据表示成图5.4(1): (1)你能从图中估计出甲、乙两厂被抽取鸡腿的平均质量吗? (2)求甲、乙两厂被抽取鸡腿的平均质量,并在上图中画出表示平均质量的直线. (3)从甲厂抽取的这20只鸡腿质量的最大值是多少?最小值又是多少?它们差几克?乙厂呢? (4)如果只考虑鸡腿的

3、规格,你认为外贸公司应购买哪个厂的鸡腿?分析:(1)根据20只鸡腿在图中的分布情况,可知甲、乙两厂被抽取鸡腿的平均质量分别为75 g. (2)设甲、乙两厂被抽取的鸡腿的平均质量甲, 乙,根据给出的数据,得甲=75+011+12+1+0+2+211+0+0+12+12+3+23=75+0=75(g)乙=75+0+33+21+02+43+0+54+1+22+34+12+0=75+0=75(g) (3)从甲厂抽取的这20只鸡腿质量的最大值是78 g,最小值是72 g,它们相差7872=6 g;从乙厂抽取的这20只鸡腿质量的最大值是80 g,最小值是71 g,它们相差8071=9(g). (4)如果只

4、考虑鸡腿的规格,我认为外贸公司应购买甲厂的鸡腿,因为甲厂鸡腿规格比较稳定,在75 g左右摆动幅度较小.2设问质疑,探究尝试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会出现上面的情况,平均值一样,这里我们也关心数据与平均值的离散程度. 即相对于“平均水平”的偏离情况 从上图也能很直观地观察出:甲厂相对于“平均水平”的偏离程度比乙厂相对于“平均水平”的偏离程度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数据的离散程度的几个量.我们把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极差.而极差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数学上,数据的离散程度还可以用方差或标准差来刻画.其中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即s2=(x1)2+(x2)2+(

5、xn)2其中是x1,x2,xn的平均数,s2是方差,而标准差就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一般而言,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我们可以使用计算器,它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方差,其大体步骤是:进入统计计算状态,输入数据,按键就可得出标准差.计算器一般不具有求方差的功能,可以先求出标准差,再平方即可求出方差.3变式训练,巩固提高 (1)如果丙厂也参与了上面的竞争,从该厂抽样调查了20只鸡腿,数据如图5.4(2)所示:丙厂这20只鸡腿质量的平均数和极差分别是多少?如何刻画丙厂这20只鸡腿的质量与其平均数的差距?分别求出甲、丙两厂的20只鸡腿质量与相应平均数的差距.在甲

6、、丙两厂中,你认为哪个厂的鸡腿质量更符合要求?为什么?解:丙厂这20只鸡腿质量的平均数: 丙=752+744+732+723+763+773+782+79=75.1(g)极差为:7972=7(g)可以用方差来描述. s甲2=02+1+1+1+4+1+0+4+4+1+1+1+4+1+4+9+4+9=50=2.5;s丙2=0.12+0.12+1.124+2.122+3.123+0.923+1.923+2.922+3.9=76.49=3.82.因为s甲2s丙2.所以根据计算的结果,甲厂的产品更符合要求. (2)甲、乙两支仪仗队的身高如下(单位:cm)甲队:178 177 179 179 178 17

7、8 177 178 177 179乙队:178 177 179 176 178 180 180 178 176 178哪支仪仗队更为整齐?你是怎样判断的.解法一:甲=178+01+1+1+0+01+01+1=178+0=178;乙=178+01+12+0+2+2+02+0=178;s甲2=0+1+1+1+0+0+1+0+1+1=1+1+1+1+1+1=0.6;s乙2=1+1+4+4+4+4=18=1.8s甲2s乙2所以甲仪仗队更为整齐.因为方差是反映数据波动大小的量,越小,波动越小,稳定性越好.解法二:甲=178 cm, 乙=178 cm且甲仪仗队的身高的极差=179177=2 cm.而乙仪仗

8、队的身高极差=180176=4 cm,2 cm4 cm,所以甲仪仗队更为整齐.4总结串联,纳入系统这节课学习了对于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描述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量不止一种,最常用的极差、方差、标准差。教学检测一、请你选一选1已知一组数据1,x,0,1,2的平均数是0,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A.B.2C.4D.102若甲组数据的方差比乙组数据的方差大,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组数据的平均数比乙组数据的平均数大B.甲组数据比乙组数据稳定C.乙组数据比甲组数据稳定D.甲、乙组的稳定性不能确定3据南通日报2004年3月18日报道,在2003年度中国城市综合指标座次排名中,南通市在苏中、苏北独

9、占鳌头,各项综合指标的名次如图:则图中五个数据的众数和平均数依次是 ( )A、32,36B、45,36C、36,45D、45,324(2004北京石景山中考题)石景山某中学初三(1)班环保小组的同学,调查了本班10名学生自己家中一周内丢弃的塑料袋的数量,数据如下(单位:个)10109111071014712若一个塑料袋平铺后面积约为,利用上述数据估计如果将全班40名同学的家庭在一周内共丢弃的塑料袋全部铺开,面积约为( )A B. C. D.5(2004贵阳实验区中考题)数学老师对小明在参加高考前的5次数学模拟考试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小明的数学成绩是否稳定,于是老师需要知道小明这5次数学成绩的(

10、)A.平均数或中位数 B.方差或极差C.众数或频率 D.频数或众数二、请你来计算1(2004年山东青岛)青少年视力水平下降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解某市初中毕业年级500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我们从中抽取了一部分学生的视力作为样本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如下的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部分): 分组频数3.95 4.25 4.55 4.85 5.15 5.45 视力频率组距频率3.954.2520.044.254.5580.164.554.850.404.855.15160.325.155.4540.08合计1(1)根据上述数据,补全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2)若视力在4.85以上属于正常

11、,不需矫正,试估计该市5000名初中毕业生中约有多少名学生的视力需要矫正.2.(2004年哈尔滨)中小学生的视力状况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某市有关部门对全市4万名初中生的视力状况进行一次抽样调查统计,所得到的有关数据绘制成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图,从左至右五个小组的频率之比依次是2:4:9:7:3,第五小组的频数是30.(1)本次调查共抽测了多少名学生?(2)本次调查抽测的数据的中位数应在哪个小组?说明理由.3.955.455.154.854.554.25视力L(3)如果视力在4.95.1(含4.9、5.1)均属正常,那么全市初中生视力正常的约有多少人?3(2004日照中考题)某公司为了评价甲、

12、乙两位营销员去年的营销业绩,统计了这两人去年12个月的营销业绩(所推销商品的件数)分别如下图所示:12345678910111212345678910(月份)(件)12345678910111212345678910(月份)(件)甲乙(1) 利用图中信息,完成下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甲7乙1.5(2) 假若你是公司主管,请你根据(1)中图表信息,应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对两人的营销业绩作出评价。参考答案一请你选一选1B 2C 3B 4D 5B二请你来计算1解:(1)由题意可知,表格中应为20,50; 正确补全频率分布直方图; (2)视力在4.85以下的频率之和为:0.040.160.400.65

13、0000.63000因此该市5000名初中毕业生中约有3000名学生的视力需要矫正.2解:(1)因为频率之比等于频数之比, 设第一小组的频数为2k,所以各组的频数依次为2k、4k、9k、7k、3k,于是3k=30,所以k=10. 所以2k=20,4k=40,9k=90,7k=70,所以20+40+90+70+30=250(人).(2)中位数应在第三小组. 250个数据的中位数是第125和第126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前两个小组的频数之和是20+40=60,60126,中位数应在第三小组. (3)视力在4.95.1范围内的人有70人,频率=0.28,全市初中生视力正常的约有400000.28=11200(人)3.(1)甲773乙899(2)乙的波动小所以好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