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门探区二维地震资料解释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45820744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2.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荆门探区二维地震资料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湖北荆门探区二维地震资料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湖北荆门探区二维地震资料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湖北荆门探区二维地震资料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湖北荆门探区二维地震资料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荆门探区二维地震资料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荆门探区二维地震资料解释(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同编号:ZJYT2013-152探区2012年度二维地震资料解释总结报告中国石油油田分公司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地质研究中心2013年7月. z.-探区2012年度二维地震资料解释总结报告工程来源:中国石油油田分公司承当单位:地球物理勘探*公司研究院地质研究中心项 目 长: 幸运 报告编写: 幸运 晓溪参 加 人: 幸运 政道 晓溪 宝辉 丽丽 王亚楠 审 核 人: 良云 王 霞技术负责: 明杰 延庆单位负责: 王小善中国石油油田分公司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地质研究中心2013年7月. z.-目 录前言1第一章工区概况4第一节自然地理概况4第二节区域地质概况5第三节勘探简况15第二章地震资料解释1

2、6第一节地震资料品质分析16第二节层位标定和波阻特征分析17第三节资料解释和构造特征分析21第四节速度场建立和平面成图27第三章有利勘探区带及钻探目标优选29第一节页岩气藏根本地质特征分析29第二节储层预测31第三节有利区带综合分析35第三节钻探井位建议40第四章存在问题及建议42完毕语43附图44. z.-前言一、工程来源及目的根据油田对勘查区页岩气勘探的总体部署,查明勘查区构造形态和目的层段赋存状态及埋深,落实页岩气参数试验井井位等目标,开展对勘查区2012年度采集的地震资料进展解释工作。委托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地质研究中心承当探区二维地震资料解释工程,对工区主要页岩目的层龙马溪组黑色页岩进

3、展研究。工程组针对工区资料状况和页岩气勘探特点,以层位标定和地质层位和构造精细解释为根底,结合国外页岩气勘探经历和工区实际地质情况,进展综合地质分析,确定了工区的有利勘探位置,并为页岩参数井的钻探提供了物探技术支持,完成了合同所规定的研究容,并取得了预期成果。二、地质任务与技术要求综合前期的地质踏勘和评价研究说明,探区的构造相对稳定、页岩较发育。确定的上震旦统陡山沱组、下寒武统水井沱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和上三叠统九里岗组等勘探目的层系,均有较好页岩气资源潜力,具一定的页岩气成藏条件;其中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是区最主要的目的层系,上三叠统九里岗组存在煤层气的可能。依据本区勘探总体部署的需要,确定本次

4、二维地震资料解释工程地质任务为:1系统收集、整理探区及邻区已有地质资料及钻井、测井等资料,结合地震反射特征,标定、追踪震旦系白垩系间与各主要地质层序界面相对应的地震反射界面,对区二维地震资料进展构造解释,落实各地震反射层的展布特征和构造形态;2在构造解释根底上,重点编制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和上三叠统九里岗组等四套勘探目的层暗色页岩层顶底的构造图及地层厚度图,落实页岩气目的层系的构造形态、分布特征和厚度变化规律;3落实工区断层的空间组合和空间展布,查明区域地质构造、断裂性质与分布特征,研究构造发育史和断裂演化史;4开展探区页岩气层系预测及研究,查明区有利暗色页岩层的空间展布及地层埋深,进展页岩气有利

5、区带分析,解剖页岩气成藏条件,并开展油气检测试验;5开展页岩气及常规天然气勘探的有利靶区评价优选,提供页岩气及常规天然气勘探目标及评价井井位方案,为页岩气及常规天然气资源评价提供系统、可靠的钻探依据。三、工程组织为了保质保量完本钱工程研究工作,公司地研中心和处理中心组织雄厚的研究力量,合理配备各专业技术人员表0-1,开展工程工作;注重与中石油油田分公司领导和专家及时交流工程进展与工作中的问题;多项组织措施相结合,保证了工程顺利运行。在整个工程的执行过程中,得到了中石油油田分公司领导的关心和帮助,在资料的收集及解释问题的讨论等方面都与中石油油田分公司专家及技术人员进展了良好的沟通,取得了较好的效

6、果。表0-1 工程组人员一览表序号姓 名性别学历职称专业技术分工备 注1幸运男硕士工程师石油地质地质解释工程长2政道男硕士高工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技术指导3宝辉男大本高工石油地质专家指导技术指导4王 霞女硕士高工石油物探专家指导技术指导5晓溪女大专工程师石油地质资料解释组员6丽丽女大本工程师石油地质资料解释组员7王亚楠女硕士工程师石油地质资料解释组员四、任务完成情况及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1、任务完成情况本次研究共收集到测线8条,主测线5条,联络线3条,共计572km图0-1。根据工程研究容和要求,在整个工程执行过程中,主要完成的工作量见表0-2.图0-1 工区地质图和测线分布图表0-2 工作量一览表

7、序号工作容完成工作量备注1资料收集整理加载收集、加载二维地震测线8条,总计约5322km,工区石油钻井分层资料2口,页岩气浅井2口,页岩气地球化学等其他资料假设干。完成2地震资料解释完成工区中三叠底界、下三叠底界、石炭系-二叠系底、志留系底、奥系-寒武系底、震旦系底等重点层位的标定和解释完成3图件编制完成志留系顶、底界面的构造图和埋深图的编制完成志留系地层厚度图和含气页岩厚度图的编制完成下三叠统和中三叠统寒武-奥系底界面构造图完成4有利区带优选和井位建议划分工区页岩气储层发育有利发育区,并为J101井的钻探提供物探技术支持,提供3口建议井位完成5报告编写完成工程成果报告和汇报多媒体。完成2、取

8、得的主要地质成果1、在工区没有测井的情况下,利用地质戴帽法,对地质反射界面进展了准确的标定,落实地震反射特征:目的层龙马溪组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以双强相位,后强相位是我们的追踪相位2、进展地震资料的层位追踪和断层解释,根本查明工区构造形态和主要断裂分布特征:工区总体呈现一走向北北西,倾向北东东的单斜,西部为受限于通城河断裂和远安断裂的远安地堑,JM2012-76线以东和JM2012-256线以北是褶皱造山带;工区主体为一东倾单斜,主体位置倾角10-15。3、在工区没有测井数据的情况下,综合利用区域地质资料和钻井分层资料,设立速度控制点,对地震叠加速度转层速度进展控制,形成空间速度体,时深转换后进展

9、构造成图,经后期钻井验证,误差小于2.5%,到达精度要求。4、在地震解释成果的根底上,主要从分布围、断裂、埋深、厚度等方面对目的层的有利勘探区块进展了划分:远安地堑以东,南漳-断裂以西单斜构造完整,大断层不发育,保存条件相对较好,在埋深小于4000m围为页岩气勘探有利区,面积500km2。5、利用最新的钻测井成果,进展了二维地震波阻抗反演,对含气页岩气储层进展了预测,并对结果进展了平面成图:含气页岩厚度顺构造走向呈北北西向展布,JM2012-68线以西,厚度相对较大,埋深小于4000m的有利区平均厚度约30m。6、编写了成果总结报告。. z.-第一章 工区概况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勘查区位于省境

10、西部,地理极值坐标为东经11102001120500,北纬305000313900。矿权登记总面积为4901.505km2图1-1。行政上,勘查区位于省西部的3市6县间,分别为市东宝区、市夷陵区、远安县、当阳市、襄樊市保康县、南漳县等市县境,见图1。勘查区地处江汉平原西部武当山脉东翼,探区东南部呈平原水网地貌,向西北方向依次进入丘陵、山地,地势抬升明显,呈西北高东南低趋势。区次高山、丘陵、河谷冲积平畈兼而有之,探区北部边缘约+2000m的聚龙山为本区最高处,东南部海拔70m左右,相对高差较大。工区大部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分、四季清楚。区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是有名的林海

11、。区矿产品种多、分布广、储量大、品位高,已探明的磷矿石、煤矿、紫砂土、硅石、石灰石储量均在亿吨以上,是全国磷化基地。图11 工区地理位置图第二节 区域地质概况一、区域构造特征按照前人的研究,中扬子地台主要划分为鄂中褶皱带、黄陵-神农架褶皱带、湘鄂西褶皱带、川东褶皱带等几个构造单元,工区位于鄂中褶皱带下当阳复向斜图1-2。当阳复向斜带位于黄陵隆起以东,乐乡关-潜江背斜带以东,大巴山-大洪山边缘坳褶带以南,江汉断拗以北地区。工区主要构造单元有远安地堑和当阳向斜,远安地堑位于黄陵隆起东侧,西界通城河大断裂,东界远安大断裂,走向为北北西向。地堑两侧分布三叠系地层,期间充填白垩-第三系红层,其轴线偏向地

12、堑东侧,沿沮水呈北北西-南南东向延伸。当阳向斜位于远安地堑东侧,东界是南漳-大断裂。向斜总体为北北西向,为一开阔的地垒式向斜。以巡检司至东巩一线为界,北区多为二三叠系分布,南区大面积为侏罗系所覆盖。北区褶皱强烈,山由一系列线状背斜组成,排列严密,多呈北西向,断裂发育。南区轴向北北西向,两翼大致对称,北端收敛,南端开阔,北高南低,次级褶皱发育。构造变动北强南弱,北部褶皱多呈北西向展布,向南逐渐转为北北西向及近南北向。图1-2 工区构造位置图红框为工区位置二、区域沉积特征及暗色泥岩分布扬子板块是在元古代晋宁运动形成的前震旦系变质基底上发育起来的,对沉积盆地的演化,总体概括为两大演化阶段:加里东一印

13、支期(Z:一T)原型盆地演化阶段及燕山一喜山期(J一Q)强烈变形、变位演化阶段。伴随晚震旦世至中三叠世地层沉积过程中四次规模较大的海进海退沉积旋回(即晚震旦世陡山沱期海进,灯影期海退;早寒武世海进,中、晚寒武世海退;奥纪一早志留世海进,中、晚志留世海退;二叠纪一早三叠世海进,早三叠纪晚期海退),震旦纪,陡山沱期发生大规模海浸,扬子板块大局部被海水淹没,广泛承受沉积。中扬子地区发育1 套暗色泥岩,湘鄂西区较厚,平均厚为139 m,最厚达377 m。鄂东山等地发育了较厚的炭质页岩夹薄层泥灰岩组沉积了一套暗色泥岩,合和硅质岩组合。寒武纪,扬子地区为陆表海,早寒武世早期海水由西往东加深,沉积物为黑色砂岩、页岩、泥质页岩夹硅质岩的建造组合图1-3。早寒武世中晚期,海水变浅,水体由滞流变为畅通,由复原转为氧化环境。沉积物主要为灰绿色页岩、泥岩、砂岩夹灰岩;中、晚寒武世,海水进一步变浅,沉积物主要为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夹砂泥质组合。北部地槽区是位于扬子与华北两个陆表海之间的一个活动性较强的陆缘海槽,早寒武世构造活动较强,属于浅海-半深海环境,沉积了鲁家坪组和箭竹坝组炭硅质泥砂岩、页岩夹碳酸盐岩。中、晚寒武世构造活动性减弱,地壳上升为陆表海环境,沉积了毛坝关组、八卦庙组、八仙组碳酸盐岩及炭泥质岩。图1-3 中、上扬子下寒武统烃源岩沉积相图据梁迪刚等,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