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45599191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美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美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美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美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美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撰写人:_日 期:_美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开发目标为了加强本校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激发其艺术灵性,学校结合自身优势,经课程开发小组共同讨论,初步确定我校现阶段校本课程的美术课程目标为:1、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能力,积累深厚的艺术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之情。2、让每个孩子都学有所长,通过美术教育,努力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他们的今后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3、通过艺术教育,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丰富孩子们的人生,使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二、课程开发安排美术校本课程:漫画、设计、国画、素描、美术字及应用。

2、三、课程实施与评价1、课程的实施(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小组,校长是决策者,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全面负责。教务主任具体负责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等工作,成员由各类课程的开发教师担任,具体落实好各门课程实施工作。(2)制定形成校本课程的实施计划,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起草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方案。经学校审议通过后,各课程的开发老师根据方案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实施计划,目标明确。其次是课程内容的安排,要求重点明确,按从易到难,联系学生的实际及课程资源的情况来安排。涉及到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来自编或选编校本课程的教材;怎样组织这些内容,准备哪些教学用具或教学资源;在课程上如何设置等问题,然后

3、是课程实施预设:涉及课程实施方法、如何组织教学,课时安排,场地的安排、人数的要求等内容,最后是课程评价建议:如何对教师自身和学生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涉及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等。(3)加强校本课程的培训。“艺术教育校本化”犹如一颗晶莹剔透的露珠,它柔和温情,附着到每一个发展主体上,延着主体的个性特长润湿、蔓延,甚至深入到主体的骨髓中去,使主体在宽松和自由的环境中不断完善自我。为了将研究细化求得实效,我们把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编写教材,付诸实施。把对学生艺术创作、艺术设计、工艺制作等方面要达到的要求与基本途径罗列于上,各开发教师再根据本年级学生的个体差异,细化基本途径,选择合适的教材来充实校

4、本教材,并付诸实施。第二阶段:积累材料鼓励创新,及时交流经验,鉴定经验的可取可行性,鼓励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第三阶段:完善校本化体系,展示成果。制定完善我校艺术教育校本化体系,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汇报观摩课,展示学生才艺各类研究成果展示。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2、建立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我们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1)对教师的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评价,这样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评价以

5、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同时重视学生、家长、教师同行、校长对教师的评价,方法有课堂记录、案例评析。(2)对学生成长的评价。评价时,我们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评价的方法除了观察、调查、考查学习知识、成果展示等外,我们还将建立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的“成长记录长廊”,允许孩子们把自己认为优秀的作品(一张画、一副手抄报、一个小制作)放到艺术长廊中,可以想象几年之后,当孩子们再去看哪些作品时,会发现自己又长大了,或许这些作品将陪伴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四、保障的措

6、施:1、学校将尽力地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最大的支持。2、学校将对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3、组织的保障。建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组如下:组长:贾利民成员:李占宇、陈连华、赵福民、付德才、张福义授课教师:和明明美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二)一、指导思想以_为指导,以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丰富学校的课外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使他们掌握基本的绘画技能,增强审美意识,为向往艺术的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全面发展,张扬个性”的目标。二、课程开发的目的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绘画是中华民

7、族的一种优良传统艺术。把绘画作为我校校本课程,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特长爱好,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开展绘画教学与研究,我校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我校拥有高素质的美术教师和优美如画的校园环境;全校学生对学绘画兴趣极大,参与积极性很高,家长也很支持;“办特色学校,育合格人才”“全面发展,追求卓越”是我校办学的宗旨和目标,培养学生特长爱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我们一贯的追求。实施绘画教学,有利于整合我校的资源优势,体现我校的办学特色,促进我校的发展。经广泛征求意见和认真考虑,决定将国画作为我校的一门校本课程,并积

8、极组织实施。三、课程组织机构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组长:苗龙副组长:孙利军成员:刘艳会张凤勤张晓燕高明利四、课程实施目标1、让学生认识中国绘画这门民族的传统艺术,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使我们的优良传统文化艺术得以继承和发扬。2、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爱好,进而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和热爱。3、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基本技法和特点,初步掌握以线造型和追求意象的特征及绘画技法,使他们的造型能力、色彩能力、创造能力和文学素养得到提高。4、培养学生具有绘画的欣赏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5、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为学生走进绘画艺

9、术殿堂奠定基础。五、课程内容与要求(一)、低年级1、了解点、线、面的关系。了解不同的线的变化会带来不同的画面效果。2、描画临摹(1)收集素材。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寻找收集儿童眼中的素材。(2)接触现成的线描画。(3)分析线描画。(4)临摹。3、写生(1)选取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进行写生。(2)师生共赏,共评。(3)针对在写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学生进行分析。4、课外活动。(1)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画展。(2)条件允许的话,带学生室外写生、(二)、中年级1、工具材料介绍。笔、墨、纸、砚以及颜料的性质特点。2、教育学生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良好的坐姿。3、掌握正确的执笔、用笔和用纸方法。4、利用色彩调

10、配产生的变化特性,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体验的乐趣。5、让学生初步了解构图的方法及策略,培养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会画简单的瓜果、昆虫画。(三)、高年级1、继续教育学生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良好的坐姿。2、认识笔、墨、色彩。墨:焦、浓、重、淡、清。笔:用笔的中锋、侧锋、顺锋、逆锋、提按顿挫等方法及以之造型的特点。色彩:了解颜色名称,掌握简单的间色调配。3、继续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较熟练地运用笔及色彩变化。4、让学生体验绘画的笔墨情趣,临摹绘画。5、欣赏绘画作品。6、学会表现花卉、昆虫画的一些基本方法。7、结合以前学过的内容,自由组合配画。8、学会收拾整理画面,并能落款命题等。9、学习树木、山水的绘画技

11、法,创作体现秦巴山水和地方风土人情的作品。10、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大胆创作。六、课程实施安排1、时间安排:每天学生和教师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进行集体活动。2、活动形式:全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参加共同学习绘画。3、课外活动:挑选绘画较好的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小组,定时组织活动。六、课程评价1、学生评价(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级,并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3)学生成果可通过作业、参赛、评比等形式得以展示,还可以让学生将最满意的作品装入学生成长记录册中。2、教师评价(

12、1)教师每周上交绘画作品(根据所学内容上交)。(2)教师要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完成规定的课时任务。(3)教师要注意做好学生作品以及在各级各类参赛活动中取得成绩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七、总结与反思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循环反复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开发实施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认真做好评价工作,每一个环节都要通过评价来不断完善和修订,并把前一轮评价结论作为下一轮校本课程实施的依据,使校本课程质量不断得到提高。要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问题,切实加以改进。要积极吸纳新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使校本课程体系更加系统和完善。八、保障措施1、学校成立评价小组进行检查评价,计入教师量化考核。2、对于组织较好的教师在教师绩效工资方面给予考虑。3、对于此项工作突出的教师在评优评模方面给予加分。4、学校在经费投入上给予一定的支持。第页共页 范文仅供参考 感谢浏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