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开古典诗词的“用典”之窗 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经常碰到语言方面的障碍,障碍之一,就是诗词中的“用典”用典”是诗词中常常采取的一个修辞手段,六朝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也就是说,借助既往的事情熔铸自己的思想,现有“类义”的比方作用,又能够“以古证今” 古典诗词中的“用典”,是古典诗词固有的一个特色,这是由诗词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诗词贵在含蓄,立意要精深而不浅露,用语要简练而又意味深长,经得起重复吟咏显然,不用典,就极难抵达这么的境地,所以,诗人经常借助于用典来塑造形象、烘托气氛、创设意境,在最为经济的有限天地里,最大程度地融汇深邃曲折的内涵 从典故的性质上看,有“举人事以征义”和“引成辞以明理”,前者为“用事”,就是引用既往的小说,借这类比现实,或引发联想,使语意更丰盈、更深厚;后者为“用辞”,即引用现成的辞语,借此明证事理,或概括形象,使用语更清幽、更委婉 “用事”可分为“直用”、“活用”、和“反用” “直用”,就是直接引用典故的原来意义,借以表示自己的情感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整阙能够说用的全是周瑜破曹的小说,词人多层面地展示了周瑜的飒爽英姿,尤其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雄才大略的非凡风采跃然纸上,词人讴歌周瑜的丰功伟绩,折射出的是词人内心深处建功立业的真切渴望。
曹操《短歌行》一诗的最终,“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引用了“周公”的典故,说周公“一沫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也意思是周公为了招揽天下有识之士,一次沐浴要三次握着头发,她念叨的是怎样让贤士归依自己;一餐饭要三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她担忧的是因自己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了人才诗人巧用这一典故,以周公殷勤待贤,礼贤下士之不凡气度来鼓励自己,以求一统天下伟业的实现可谓专心良苦 李商隐《锦瑟》诗中的“望帝春心托杜鹃”,是用望帝化为杜鹃,“至春则啼,闻者凄恻”的民间传说,来寄托诗人的难言的冤情;一样,白居易《琵琶行》中也借“杜鹃啼血猿哀鸣”来暗示自己“迁谪”的愤懑 “活用”,是灵活地变用典故,它既能够突出典故某一个侧面的意义,从新的角度加以引用,又能够对整个典故的原有意义加以引申发挥 秦观《鹊桥仙》,全词引用的是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可词人不落前人之窠臼,从一个新的角度诠释小说,给予古老的小说以全新的内涵,“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洗嗟叹悲戚之态,突出牛郎织女难得一见的珍贵,从而引发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么一个颇具哲理意味的命题显然,词的立意较之于《迢迢牵牛星》,胜出了一筹。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用的是《南史•谢灵运传》的记载:谢灵运游山,必到幽深高峻之处,为了登山省力,她特地准备了一个屐底前后装有活动齿的木屐李白以此,显示“梦游”中的身心放松,轻快如燕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的最终,“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的是相关廉颇的旧事:廉颇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她,便派使者去察看她身体情况廉颇为了显示自己尚能够用,“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而赵使为廉颇的仇人所贿赂,回去禀告赵王:“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和臣坐,顷之三遗矢矣于是,赵王认为她确实老了,便不再起用廉颇词人活用此典,以廉颇自况,抒发内心的感慨,自己虽年事已老,可为国效力的雄心不泯,只可惜无人问津正所谓借她人杯酒,浇自己胸中块垒 “反用”,是按典故的固有含义反其意而用之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佛狸,后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她击败宋文帝,率军追到瓜步山,在山上建立行宫,即以后的佛狸祠词人渴望早日实现恢复中原的宿愿,可现实却是“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让人倍觉失望词人用“可堪回首”,标明其鲜明的批判态度。
词人反用这一典故,融自己的思索于旧事之中,发人深思 有关“用辞”,也能够分为“借用”、“活用”和“反用” “借用”,即直接借用前人的部分诗句,虽用的是他人的诗句,但已给予了新的意境 曹操《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原诗是写热恋中的女子对情人的思念期待,诗句的意思是说,你那青青的衣领呦,牵动我对你绵绵不停的愁绪曹诗借用这诗句,其义早已超越了男女私情的意味,而给予她更为丰盈的内涵青衿”原是周代xx的衣饰,诗中以此借代才识渊博的人,而那些人也正是诗人心中绵延不绝的期待之所在 为了深入强化这一心志,接下来诗人再次借用《诗经•小雅•鹿鸣》开篇的四句诗:“呦呦鹿鸣,食野之萍”,原诗以鹿鸣起兴,以瑟笙渲染气氛,展现出的是一派和乐融融的欢宴嘉宾的景象而这么的景象也正是诗人心中所描画的图景两处引用,形成比照,先表求贤不得的日夜思慕,后抒求贤既得的由衷欢欣,其思贤若渴的心迹,便也昭然于笔墨 “活用”,是用前人含有经典意义的辞语,融化到自己的意境或形象中,成为含有新的含义和色彩的艺术语言 陶渊明《归园田居》“虚室有余闲”,“虚室”,语出《老子》:“虚室生白”诗人用此辞含有双关的意味,既指有形的屋室,又暗喻无形的心房,由此,充足传达出诗人对环境清幽,心境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姜夔《扬州慢》“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前者出自杜牧《赠别》中的“豆蔻梢头二月初”,后者出自杜牧《遣怀》中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词人话用杜牧诗句中原有的辞语,以彰显杜牧出色的才华,紧接着的“难赋深情”,则暗示了现实的扬州,就连杜牧也难摹其状,扬州之凄冷可见一斑 “反用”,就是在和原义相悖的基础上引用现有的辞语,它在表情达意上有一个反衬的作用 王维《山居秋暝》的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意思是,春草就伴随它的意愿衰败吧,这里的秋色实在耐人寻味,“我”还是愿意留在山中即反用了《楚辞•招隐士》的话,“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能够久留”诗人招而不归,甘心隐居山林,其情可圈可点 姜夔《扬州慢》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援引了杜牧的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原诗显示的是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词人反其意而用之,凸现了扬州现实状况的凄凉情形,从而寄寓了词人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慨 另外,就是诗人所用之典,也能够是现代之事比如,陆游《书愤》的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诗人用“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形象地概括了南宋人民为抗击异族的蹂躏所取得的两次战役的胜利,以昭示诗人收复失地的夙愿。
而这两次战役全部发生在绍兴三十一年,当初诗人才36岁 总而言之,典故包含的意义极为丰富,尤其是诗人引用后,或深沉浑厚,或含蓄宛转,它蕴涵着很多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重复咀嚼,能够浮想联翩在阅读和鉴赏古典诗词中,了解这些典故的渊源,琢磨典故所给予的新的意韵,能够体味到诗词的语言的奥妙,品尝到诗词的无穷魅力,从而真正走进诗词所创设出来的艺术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