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全册及教学反思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45560948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135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全册及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全册及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全册及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3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全册及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3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全册及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全册及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全册及教学反思(1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2016年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全册及教学反思全册备课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一)教学内容: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二十八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十四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四篇课文,精读课文两

2、篇,略读课文两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两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二)教学目标:1.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20个字。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及时

3、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 2.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习作的能力。3.口语交际教学 注意激发兴趣,引导互动交流。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有的专题中口语交际提供了多个角度,给定一个话题的,注意拓宽话题范围。教师要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交流主题和话题范围,使学生的交际能够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有话可讲。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为学生兴致勃勃地参

4、与交际、展开互动交流创造条件。交际目标要明确。教材安排的交际话题类型不一,每堂口语交际课的交际目标也应各有侧重。要注意从倾听、表达、应对等各个方面考虑,提取需要重点训练的方面,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适时给予点拨、指导。对于辩论、演讲等需要专业技能的口语交际话题,要根据教材安排给予一定指导,但不能拔高要求。有些口语交际与习作合在一起,要注意处理好口语交际和习作指导、讲评的关系。总之,在口语交际课上,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X Kb 1.C o m 4.习作教学 对教材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教学中既要注意体现要求,又要注意活用教材。在习作前的

5、指导和习作后的讲评中,注意渗透习作要求,落实教学目标。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 修改能力是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作文习惯。讲评中要重视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5.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把握阅读材料的学习要求。教学中要落实要求,背诵相关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相关知识。有的诗歌后附了注释、赏析,教学中要把这些内容运用起来,引导自主阅读、欣赏诗歌,并教给学生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情感的方法。(三)重点教学内容:会写120个字。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

6、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习作的能力。激发兴趣,明确交际目标,引导互动交流。注意从倾听、表达、应对等各个方面考虑,提取需要重点训练的方面,做到心中有数,适时给予点拨、指导。活用教材。在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讲评中,渗透习作要求,落实教学目标。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讲评中重视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把握阅读材料,背诵相关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相关知识。有的诗歌后附了注释、赏析,教学中要把这些内容运用起来,引导自主阅读、欣赏诗歌,并教给学生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情感的方法。二、课时安排第一单元11课时 第二单元12课时 第三单元10课

7、时 第四单元9课时 第五单元13课时 第六单元9课时 第七单元9课时 第八单元9课时单元备课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组课文,要会写19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品味优美的语言,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是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的。4.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四、课时安排1 山中访友 2课时2* 山雨 1课时X k B 1

8、. c o m3 草虫的村落 2课时4*索溪峪的野 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一 3课时回顾拓展一 2课时 课时备课 课 题1.山中访友教学时数2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3.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教学重难点重点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难点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教学准备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步骤学习活动备注一、整体感悟二、初读课文一、复习导入二、研读

9、与赏析三、体验与反思 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齐读课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2 展开想像。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1.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正音。2.感悟内容: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讨论明确:读到第3自然段,明白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二课时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

10、们已经知道作者要访问的是什么?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1.精细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自主探究,讨论明确: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悬崖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小花采一朵插头上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柏树慈祥恩泽、遮雨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归鹤伴我披月回家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什么启示? 2.合作探究:作者“带

11、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3.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1.质疑交流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

12、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学生讨论交流。板书设计: 1 山中访友古桥德高望重树林知己 热爱大自然山泉照出我的浑浊小溪一唱和小诗板书课题:山中访友学生可以向同学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作业设计1.抄写词语;2.背诵课文;3.摘抄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和排比句。教学反思山中访友是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因此我在课前做了精心的准备,备教材、备学生、备作者,但是在教学中还是出现了一个新的生成点:联想和想象的区别是什么?教学中只是做了简单解答,总觉得没解决透,因此教后我做了深刻的反思并将答案做了整理如下:联想和想象的区别是什么“联想”指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想

13、象”指想出不在眼前的具体形象或情景。文章中的联想和想象都是由事物引发的,都是作者思考活动的结果,所不同的是: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内容比较单薄,一般不出现具体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写,有的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想法。例如菩萨蛮大柏地中的“赤橙黄绿青蓝紫”,这是眼前看到的实景(雨后的彩虹):“谁持彩练当空舞”,这是作者(毛泽东)由此而产生的联想。另外,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也都是作者的联想。如:“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喻体“长龙”是由本体“长城”引发的联想。还有借喻,也是把联想和实在的事物写在一起的,如沙漠里的“船”(课文标题)。想象虽然也是由具体事物引起的,但设想(假想)出来的内容比较丰富,一般都有具体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写,而这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