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45331755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安阳市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南省安阳市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南省安阳市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南省安阳市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南省安阳市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安阳市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安阳市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语文月考试卷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共五大题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试题均应按题号把答案涂、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超出答题框或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考生交卷时只交答题卷。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艺作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复合体,具有两重性,而文艺的商品性是外在的、低层次的属性,非商品性和反商品性是它内在的高层次的属性。文艺的矛盾品格在古典时代还未显示出来,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尚未形成,文艺也未商品化,同时文艺的娱乐性、意识形态性和审美性也未分化。古典时代文艺被看作是

2、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其实,文艺内在矛盾仍然存在,只不过被抑制、掩盖住了。中国古代讲“文以载道”,计划经济时代讲“文艺为政治服务”,就是以意识形态性来制约娱乐性、审美性。西方近代文艺思潮强调文艺的审美性和意识形态性,而娱乐性仍处于从属地位,并与文艺的意识形态性、审美性分离,成为文艺的基本属性之一。于是,文艺的品性发生分裂,它不再是和谐完美的整体,形成了以娱乐性为主的俗文学、俗艺术和以审美为主的纯文学、高雅艺术。当然,在前市场经济时代,文艺也有雅俗之分,但远没有达到市场经济时代这样严重的对立。应当说,文艺的商品化是历史的进步,在前市场经济时代,文艺依附于政治伦理,作家艺术家依附于国家、权贵,不能获

3、得文品和人格的独立,而且,文艺脱离大众,成为上层社会的专利。只有文艺的商品化,经过一般中介物的中介,才打破等级界限,成为大众消费的精神产品,获得普及。同时,文艺以其娱乐性(当然也还有审美性)为大众所推崇,从而摆脱了作为政治伦理的婢女的屈辱地位,获得独立发展。但是,另一方面又必须承认,文艺的商品化也有其消极方面,文艺的本质是“自由的精神产品”,它与市场经济处于深刻的对立之中,文艺的商品化虽然使作家、艺术家摆脱人身依附关系,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异化对商品的依赖关系。金钱可能腐蚀作家、艺术家,诱使其放弃审美理想,消磨其艺术个性,成为精神上的雇佣劳动者,这必然损害文艺的审美品格和社会价值。文艺的商品化在带

4、来俗文学、俗艺术繁荣的同时,也造成了纯文学、严肃文学或高雅艺术的困顿。1第一段中所说的“文艺的两重性”指的是( )A有商品性的,有艺术性的B有商品性的,有非商品性的和反商品性的C有非商品性的,有艺术性的D有商品性的,有反商品性的2使“文艺的品性发生裂变”的原因主要是( )A古典时代的“文以载道”B计划经济时代的“文艺为政治服务”C前市场经济时代的“雅俗之分”D市场经济时代文艺的商品化与文艺本质的严重对立3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文论述了作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复合体的文艺,具有两重性B古典时代,由于未商品化,同时文艺的娱乐性、意识形态性和审美性未分化,因此,古典时代的文艺是一个和谐完美

5、的整体C “文艺为政治服务”的说法是用意识形态来制约娱乐性、审美性D市场经济使文艺商品化,从历史发展看是一种进步,但就文艺的本质看,文艺的本质与市场经济存在深刻的矛盾二、古代诗文阅读(44分)(一)文言文阅读(2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鲁国之法,鲁人为人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辞不受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也,可以移风易俗,而受教顺可施后世,非独以适身之行也。今国之富者寡而贫者众,赎而受金,则为不廉;不受金,则不复赎人。自今以来,鲁人不复赎人于诸侯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

6、也。吕氏春秋之察微子路为蒲令,备水灾,与民春修沟渎,为人烦苦,故予人一箪食,一壶浆,孔子闻之,使子贡复之,子路忿然不悦,往见夫子曰:“由也以暴雨将至,恐有水灾,故与人修沟渎以备之,而民多匮于食,故与人一箪食一壶浆,而夫子使赐止之,何也?夫子止由之行仁也,夫子以仁教而禁其行仁也,由也不受。”子曰:“尔以民为饿何不告于君发仓廪以给食之而以尔私馈之是汝不明君之惠见汝之德义也,速已则可矣,否则尔之受罪不久矣。”子路心服而退也。淮南子之说苑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尔以民为饿/何不告于君发仓廪/以给食之而/以尔私馈之/是汝不明君之惠/见汝之德义也B. 尔以民为饿/何不告于君

7、/发仓廪以给食之/而以尔私馈之/是汝不明君之惠/见汝之德义也C. 尔以民为饿/何不告于君发仓廪/以给食之而/以尔私馈之/是汝不明/君之惠见汝之德义也D. 尔以民为饿/何不告于君/发仓廪以给食之/而以尔私馈之/是汝不明/君之惠见汝之德义也5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B在古代,缺乏衣食钱财一般叫“贫”,不得志,没有出路叫“穷”。“困”“穷”连用时,包含有“贫穷”的意思。C古代称诸侯之死为“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在唐朝,一品以上称薨,五品以上称卒。D谷藏曰“仓”,米藏曰“

8、廪”, 储藏米谷之所为“仓廪”。古代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叫府,藏兵车的地方叫库,后来“府”“库”变成了同义词,都可以指藏财物务的地方。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贡在诸侯国中赎出鲁国人,没有依鲁国法律领取应得的赎金,体现孔子“仁爱”的思想。B孔子闻说子贡用自己的部分薪水,接济民工每人一份饭菜一份汤水,连忙派子贡去掀了那些饭菜,毁了那些做饮食的器具。C子路给百姓“一箪食,一壶浆”的原因是百姓缺粮挨饿。D孔子劝阻子路施行仁义是因为子路的做法只能显示自己的美德却有损国君的品行,这样的做法是不合君臣之道的,是违背仁爱思想的。7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10分)(1)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5分)_ (2)速已则可矣,否则尔之受罪不久矣。(5分) _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题。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10、,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8(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4分)_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分)

11、 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代诗歌,完成89题。枕上作陆游一室幽幽梦不成, 高城传漏过三更。孤灯无焰穴鼠出, 枯叶有声邻犬行。壮日自期如孟博, 残年但欲慕初平。不然短楫弃家去, 万顷松江看月明。注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9.诗的前两联是如何写诗人枕不成眠的?(5分)10.诗的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以及李白的“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化用了逍遥游中的“ , ”两句

12、。(2)逍遥游中宋荣子能够做到“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原因是: , (3)李商隐无题中运用蓬山、青鸟的神话传说,寄托对爱人情深意长的句子是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17分)太湖碎锦范烟桥太湖,用文人的套语来形容,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民间则说“八百里太湖跨三州”。不经过实测,这样笼统地画出一个轮廓,只能给人们一种山明水秀、浩瀚无际的想象。至于它有什么诗情画意,要费一点时间实地去观察、探索,才能领会。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太湖的部分画面,就感到有不同的胜概。洞庭东山、西山是太湖里两个主峰。东山周围五十余里,山势并不陡峭,土壤又滋润,经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辛苦经营,已成了丰产地区。山下坡田,种植各种水稻,是秋熟的主要农作物。夏熟是三麦和油菜,还有豆类和蔬菜瓜果。他们更有园艺的丰富经验,梅、杏、桃、李多得数说不尽。枇杷、杨梅和洞庭红(橘名)名闻远近。随着春夏秋冬,它们先后开花结果,春天果然是“姹紫嫣红开遍”,夏天、秋天、冬天,也是各有烂漫绚丽的景色。说是“美尽东南”,并不夸张。从观赏说,四时皆宜;从生产说,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江南的许多淡水鱼,这里样样都有。朝出暮归的千百艘大小渔船,点缀湖光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