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中国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目标模式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45300234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向21世纪中国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目标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面向21世纪中国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目标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面向21世纪中国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目标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面向21世纪中国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目标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面向21世纪中国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目标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面向21世纪中国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目标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向21世纪中国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目标模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面向世纪中国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目标模式人类即将进入 21 世纪。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更加完善规范 ; 中国的对外开放也将迈出新的实质性的更大步伐。确立面向 21 世纪的统计发展战略 , 必须在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方面提出简单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标模式 , 才能逐步解决目前的诸多问题与弊端 , 促进统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 发展统计事业 , 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四化建设。 10 年前 , 笔者曾在某统计刊物上撰文 , 将这种模式设计为“一套表 +单轨制 ( 即政府统计部门的在地统计 )+ 计算机络化”。这与 10 年来统计改革的发展趋势是基本吻合的。结合近些年的实践 , 我以为可以将这

2、一模式补充完善为“单轨制+一套表 +目录抽样法 +计算机络化 +按工作流程设置的统计机构”。一、关于“单轨制”即建立在街乡基础上的政府统计部门终极在地统计。当今发达国家的统计管理体制主要有两种模式 : 一是由政府统计部门负责如人口、资源等一些基本国情的统计 , 而经济发展情况特别是一些行业经营状况的统计往往由业务主管部门负责 , 如美国、日本等 ; 二是主要国情国力、 经济及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均由政府统计部门负责 , 其机构健全人员充足 , 其他部门基本不搞统计 , 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等。我国目前的状况是介于二者之间 , 但有些政府统计部门在做的事情 , 业务主管部门也在做。数据既不完整

3、又交叉重复 , 基层负担沉重。我们应该选择哪一种模式呢 ?我认为无疑应选择后者。 因为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 政府需要对经济及社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 , 需要没有部门利益的统计部门提供客观、公正、全面的统计信息。否则 , 统计数据有可能成为某些部门反映政绩的工具 , 统计的整体功能难以发挥 , 数据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实际上 , 随着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 , 一些业务主管部门的职能正在弱化 , 很多下属划归在地管理 , 也难以再行使统计职能。实行终极在地统计 , 要解决三个问题。首先 , 明确极少数业务上垂直领导、财务上统一核算且经营范围相对单一独立、 专业性较强的部门 , 可实行

4、部门统计 , 全国及地区性数字以部门统计为准 ; 其次 , 对绝大多数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满足领导和各界需要的统计工作 , 要逐步从双轨制向单轨制过渡 , 主要依靠政府统计部门采集、加工、整理、提供发布统计资料 , 部门统计以满足自身管理需要为目的 , 且范围仅限于本系统内 ; 第三 , 在政府统计系统 , 将统计对象按基本单位概念分解到街乡 , 由基层统计部门按地域进行统计 , 逐级上报 , 既避免重和漏 ,又能完整反映地域经济总况。 那么 , 街乡统计机构能否承受最基础的工作任务呢 ? 我以为有两个前提 : 一是坚持一套表的唯一性 ; 二是按规模区别对待。 这将在下面加以论述。二、关

5、于“一套表”即反映各行业特点和宏观微观两个层次管理需要的基本单位一套表制度。目前的基层单位一套表仅限于政府综合统计部门执行 , 且还有部分对的调查如工业品出厂价格、施工价格、景气调查等没有纳入。因此 , 完善健全规范一套表 , 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 、完善政府统计部门的一套表。首先 , 要对现行的行业报表制度再进行细分 , 将服务业统计制度适当分解 , 并反映新兴行业、文化产业、知识经济的特点 ;其次 , 对不同行业的按规模区别对待 , 将一定规模以下的表式适当简化形成简表 , 有些行业甚至可设计一张表 ; 第三 , 减少过时指标 , 不断增加反映发展变化如重组转制、多种经营、高新技术程度

6、的指标 ; 第四 , 将政府统计部门对基本单位进行的其他调查统统纳入一套表制度 , 必要时可增设新的指标群 , 限定部分填报。2 、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 , 逐步将政府统计制度与部门统计制度合并。第一步 , 取消一些业务主管部门跨系统甚至跨行业的行业统计职能, 将其统计报表纳入国家统计部门的基层表制度 , 如旅游、利用外资、城市公用事业等。只要精心设计 , 其业务管理所需的主要内容完全可在一套表中反映。 第二步 , 将各业务主管部门系统内的报表与政府统计部门的报表合并成名符其实的一套表。 可在满足政府综合统计需要的基础上 , 在各指标群间留出一定空间 , 以满足部门、从自身管理需要增设一些指标。

7、3 、以一套表制度为基础 , 设计制订不同行业的统计台帐。使其既能与制度表式、指标相衔接 , 提高数据质量 ; 又能满足自身管理需要 , 成为提高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采取了以上的改革措施, 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基层表可能由“七加一”套变成十几套甚至更多 , 报表表式、指标群及指标也会增加。但对基层单位而言 , 统计报表将只有一套 , 且没有指标间的重复。 不同规模填报不同部分报表和指标 , 政府统计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各取所需 , 汇总出各种不同分组的综合资料。三、关于“目录抽样法”即建立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目录抽样法为主体的调查方法体系。通过普查 , 取得全面、详细的国情国力资料; 通过目录

8、抽样方法 , 取得日常的主要的或监控性的统计数据。首先 , 要完善健全周期性普查制度。 一是要特别突出基本单位普查的地位 , 使其发挥龙头作用 , 且基普已有的内容 , 其他专业普查应以此为准或不再调查 ; 二是要完善第三产业普查的内容, 既要反映总的规模速度, 更要反映结构和不同行业的特点 ; 三是建立建筑业普查制度, 填补空白 , 使国家普查制度覆盖国民经济各个行业 , 统计数据能够配套使用。其次 , 要大力推行目录抽样方法。一是要确定合理的规模界限 , 确保规模以上的能覆盖经济总量的绝大部分 , 反映经济发展趋势 ; 确保规模以下占数的多数 , 减轻和基层统计部门负担。 二是对规模以上建

9、立超级汇总制度 , 政府统计部门掌握对主要数据的控制力 , 并可进行各种加工分析。三是在完善目前的小型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和工业等专业抽样调查的基础上 , 将抽样范围逐步向其他领域拓展延伸。此外 , 要在多种调查方法综合运用方面力争有所突破 , 弥补抽样调查的不足。四、关于“计算机络化”即政府统计部门之间实现统计信息的上传输 ( 包括上报与反馈 ) 。21 世纪之初 , 国家统计信息工程“九五”规划将告完成。 在此基础上 , 要继续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 , 努力实现国家、省 ( 市、自治区 ) 、地市、县四级政府统计机构计算机络系统的有效联接 ; 建成完整配套的数据库系统 , 并使之充分发挥作用。

10、 通过系统建设 , 使各级统计站点不仅能够根据自身需要对统计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处理 , 还能使信息沿现代化络系统快速传递 , 既可以及时满足上一级统计部门的工作需要 ,也可以向下一级统计部门反馈综合信息, 并可以进行横向资料交换, 还可以在上发布公众需要的统计信息。要借助络系统强化基本单位名录库的更新维护工作 , 力争实现即时的更新与维护 , 使其成为统一的动态的活库 , 能在统计管理和统计服务中充分发挥作用。五、关于“按工作流程设置的统计机构”即在政府统计部门内部实现按信息处理流程设置的工作机构和生产方式。这主要是指县级及以上统计机构而言。为发展统计生产力 , 提高信息的可利用程度 , 更好地

11、满足多方面的需求 , 必须改革统计机构 , 使之与制度方法相适应 , 进而改进统计生产方式。 在政府统计部门内部 , 按制度方法设计、 信息采集处理、资料开发利用、后勤服务保障诸环节设置工作机构 , 规范工作流程 , 以实现设计统一配套、采集协调顺畅、开发全面系统、保障有力及时。当然 , 最后一个职能将来有可能以社会化的方式实现。通过以上改革 , 力争提高统计信息生产体系的效率和灵敏度 , 使其及时对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做出反映 , 满足对统计信息的多方面、不同层次的需求 , 使之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社会效益。综上所述 , 如果我们能在下个世纪前10 至 20 年的时间内实现上述目标模式 , 就

12、能建立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统计制度方法体系 , 并以相对稳定的状态及时反映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 当然 , 就当前来看 , 明确方法制度改革的方向或者说朝着改革的目标模式迈进 , 尚存在诸多障碍。首先 , 人们对改革的理解和认识还难以一致 , 仁者见仁 , 智者见智 , 统一思想需要一个过程 ; 其次 , 省及省以下机构改革如果采取“一刀切”的办法 , 有可能对统计机构产生较大冲击 , 削弱统计队伍 , 使其连目前的职能也难以胜任 ; 第三 , 目前统计机构特点是基层统计机构信息化程度还较低 ,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统计工作的效率 ; 第四 , 很重要的一点 , 就是部分地方政府或政府职能部门的领导依然沿用传统方法进行管理 , 这种状况一时间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尽管存在诸多障碍 , 但我们应努力克服困难 , 积极创造条件。首先 , 应在广大统计工作者中开展广泛的讨论 , 认清各种不同模式的利与弊 , 统一看法 , 形成共识。其次 , 应该看到通过机构改革 , 政府部门职能交叉的现状会得到相当改观。 统计部门应抓住机遇 , 尽最大努力巩固统计队伍 , 明确统计工作的地位。再次 , 在此基础上 , 我们应该适时地分阶段地推出一些能为多数人、哪怕是部分人接受的改革措施 , 使我们的统计方法制度一步步地接近理想的目标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