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45245362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山大附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考查时间:140分钟) (考查内容:与高考一致)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篆刻艺术是以石材为载体,以汉字为主要表现对象,并由中国古代印章镌刻技艺发展而的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古代印章是形使和授受国家机构权利、证明个人身份的凭信物,多由工匠采用金属铸造和凿制而成,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公元十三世纪之后,篆刻家开始选用石材代替金属并亲自动手刻制印章,这一技艺的改变,为篆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篆刻家在继承前辈优秀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催生了自明清以的皖派、浙派以至今日的流行印风等多种流派和风

2、格,篆刻艺术界也出现了吴昌硕、齐白石以及当代的刘江、石开等诸多大师。这些艺术家将这门古老而又弥新的传统艺术传承、发展并创造至今。上石的书法功底、巧妙的布局能力、精湛娴熟的刀功,共同构成篆刻艺术的技艺内涵。篆刻艺术借用契刻古代文字的方式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中虚实相生、阴阳相荡的审美观念,具有抽象和神奇之美。而今天也有用简化字入印的印章了。篆刻艺术融多种传统文化于一身,作者要在很小的尺寸中表现中国诗、书、画的审美意境,并且真实、准确地表达其思想、情感、学养,追求布局和刀法的精微妙趣,风格各异,可谓 “方寸之中表现大千世界”。篆刻作品是人文与自然的结合,是天然石材、精制钮雕和篆刻技艺“三美结合”的产物。

3、篆刻艺术有着重要的文化和社会功能。它是篆刻家品格、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方式。由于篆刻艺术集文学、美学、文字学于一身,所以它又是修身养性、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塑造人格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人际交往、艺术及学术交流的有效方式。随着汉文化的传播,篆刻艺术逐渐流传到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对促进国际文化的交流有着积极的作用。篆刻艺术作品有着审美和收藏价值以及对人物和书画作品的印证和品鉴作用,如姓名章、收藏章等印章。在中国书画作品中,印章兼具审美价值和款识作用。目前,篆刻艺术在中国仍然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专业社团有300多家,著名的有成立于一百零五年前的西泠印社。,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

4、联合西泠印社共同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的“中国篆刻艺术”,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篆刻艺术走进了国际视野,这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良好的国际大环境,也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篆刻艺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展现出了新的风貌,它不仅用于艺术欣赏领域,在现实生活中也被广泛应用,如用在一些生活必需品、建筑和广告标识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徽标-“中国印”用的就是篆刻艺术形式。而此后各种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篆刻艺术展,以其鲜明、超前的审美理念,新颖、独特的布展方式,将中国的篆刻艺术带入一个“中国印”的新时代。 1.下列对于“篆刻艺术”的理解,

5、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篆刻艺术是一种主要由中国古代印章镌刻技艺发展而的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传统艺术。B.篆刻艺术由上石的书法功底、巧妙的布局能力、精湛娴熟的刀工共同构成技艺内涵。C.篆刻艺术具有抽象和神奇之美,融多种传统文化于一身,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功能。D.篆刻艺术在中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并已走进国际视野,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做出了重要贡献。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在中国古代,篆刻艺术作品多由工匠采用金属铸造和凿制而成.。B.没有篆刻家技艺的改变,就不会有篆刻的艺术传承、发展并创造至今。C.篆刻作品在“方寸之中表现大千世界”, 体现着篆刻家的艺术学养和

6、功力。D.篆刻艺术对个人素养的提高要比它对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促进更有作用。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自明清以的皖派、浙派以至今日的流行印风等多种流派和风格,是篆刻家在继承前辈优秀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的结果。B.篆刻艺术能成为人们修身养性、提高综合素质和塑造人格的重要途径的原因是它集文学、美学、文字学于一身。C.姓名章、收藏章等印章作为篆刻艺术作品,能用印证和品鉴人物和书画作品,有着审美与收藏价值。D.因为篆刻艺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展现出了新的风貌,所以北京奥运会的徽标“中国印”用的就是这种艺术形式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

7、的文言文,完成47题。刘庠,字希道,彭城人。八岁能诗。蔡齐妻以子,用齐遗奏,补将作监主簿。复中进士第,为高密广平院教授。英宗求直言,庠上书论时事。帝以示韩琦,琦对之“未识”,帝益嘉重。日食甫数日,苑中张具待幸,庠言非所以祗天戒,诏罢之。会圣宫修仁宗神御殿,甚宏丽。庠言:“天子之孝,在继先志,隆大业,不在宗庙之靡。宜损其制,以昭先帝俭德。”奉宸库被盗,治守藏吏。庠言:“皇城几察厉禁,实近侍主之,当并按。”仁宗外家李珣犯销金法,庠奏言,法行当自贵近始。帝不豫,储嗣未正,庠拜疏谓:“太子,天下本。汉文帝于初元即为无穷计。颍王长且贤,宜亟立,使日侍禁中,阅四方章奏。”帝皆行之。神宗立,迁殿中侍御史,为

8、右司谏。言:“中国御戎之策,守信为上。昔元昊之叛, 五五得志,海内为之困弊。今莫若示大信、舍近功,为国家长利。”奉使契丹。故事, 两国忌日不相避。契丹张宴白沟,日当英宗祥祭,庠丐免,契丹义而听之。 除集贤殿修撰、河东转运使。庠计一路之产,铁利为饶,请复旧冶鼓铸,通隰州盐矾,博易以济用。又请募民入粟塞下,豫为足食。进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契丹侵霸州土场,或言河北不可不备。庠上五策,料其必不动,已而果然。庠不肯屈事王安石。安石欲见之,戒典谒者曰:“今日客至勿纳,惟刘尹,即告我。”有语庠者曰:“王公意如此,盍一往见。”庠谓:“见之,何所言?自彼执政,未尝一事合人情。脱问青苗、免役,将何辞以对?”

9、竟不往。奏论新法,神宗谕之曰:“奈何不与大臣协心济治乎?”庠曰:“臣子于君父各伸其志。臣知事陛下,不敢附安石。” 契丹建牙云中,遣骑涉内地,边吏执之。契丹檄取纷然,又遣使议疆事。众疑其造兵端,欲大为备。庠奏言:“云朔岁俭,军无见粮。契丹张形示强,造端首祸,曲在彼不在我,愿勿听。宜先谕以理,然后饬兵观衅。” 元祐初,加枢密直学士、知渭州。卒,年六十四。宣仁闻之曰:“帅臣极难得,刘庠可惜也。”庠有吏能,淹通历代史,王安石称其博。卒后,苏颂论庠治平建储之功,诏褒录其子。 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一【注】祥祭亲丧满十三个月或二十五个月的祭祀路:宋时的行政区划。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0、 )(3分) A. 庠言非所以祗天戒 祗恭敬 B. 在继先志,隆大业 隆兴盛 C. 宜损其制 损损害 D. 储嗣未正 正确立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庠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3分)庠上书论时事,帝嘉重 庠奏言,法行当自贵近始颖王长且贤,宜亟立 日当英宗祥祭,庠丐免料其必不动,已而果然 臣知事陛下,不敢附安石A. B. C. D.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刘庠经常向英宗提出规谏。英宗为仁宗修神御殿,非常宏丽,刘庠认为不应奢靡;奉宸库被盗后,刘庠主张应连同主管此事的近侍一并惩罚。B.刘庠能妥善处理外交问题。在宋与契丹的关系上,他认为守信义最重要;出

11、使契丹,他认为按照先例在先皇的忌日契丹不应该摆宴席,得到契丹同意。C.刘庠注重发展地方经济,关注民生。担任河东转运使,他恢复废弃的冶炼场所,开通隰州的盐路,开展贸易;他又招募民众往塞下转运粟谷,以备足粮食。D.刘庠对王安石新法不以为然。王安石想会见他,但刘庠始终不肯见;当神宗问他为什么不与大臣同心协力时,刘庠说他只知道侍奉君王,不敢攀附王安石。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自彼执政,未尝一事合人情。脱问青苗、免役,将何辞以对?竟不往。_ (2)契丹张形示强,造端首祸,曲在彼不在我,愿勿听。宜先谕以理,然后饬兵观衅。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

12、面的问题。阮郎归 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辛弃疾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注】耒阳,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 招魂,楚辞的名篇。 鹧鸪:鸟名,其鸣声凄切,如言“行不得也哥哥”。借用杜甫诗句“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8.词的上阕主要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寓意?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6分) 9.下阕通过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6分)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 ,君子不齿。,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2)临溪而

13、渔,溪深而鱼肥,;(欧阳修醉翁亭记)(3) ,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 。(陆游游山西村)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千秋一寸心,红楼无限情2012年5月31日凌晨,95岁高龄的红学家周汝昌先生逝世。或许一生的喧嚣太多了,他选择安静地离开。“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安安静静地走。”他留下这样遗愿。进入红学研究,多少是个偶然。那是1947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兄长周祜昌寄至燕园的信函说,他看到胡适新近一篇谈红楼梦的文章,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嘱咐周汝昌帮忙查证。周汝昌遍查燕京大学图书馆,果然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一首咏芹诗。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发表在1947年12月5日天津国民日报上。没想到几天后,胡适就托人转交了一封给周汝昌的信,肯定鼓励这位在校大学生的研究。胡适此时已是学界“大拿”,又是“新红学”的开创者,他的信让周汝昌“欣幸无已”。1948年,正埋头撰写红楼梦新证的周汝昌特意跑到胡适家中拜访。令周汝昌激动的是,胡适竟将珍藏多年的孤本甲戍本石头记慷慨地借给他翻阅。正因为这一段渊,周汝昌常常被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