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功能解剖(教学大纲)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45189549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功能解剖(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运动功能解剖(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运动功能解剖(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运动功能解剖(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运动功能解剖(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功能解剖(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功能解剖(教学大纲)(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wd.?运动功能解剖?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代码:030911083所属系部:运动医学系适用专业:运动防护,康复治疗技术课程类别:专业根基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学分:5学分学时:80学时二、课程时数分配本课程开设在第一、第二学期.共80学时,其中理论40学时,实践40学时。表1课程时数分配表序号教学模块名称教学时数小计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模块一认识功能解剖440模块二了解我们的运动系统422模块三肩的功能解剖外表解剖、骨性标志、肩部的韧带、肩部运动、运动肩部的浅层和深层肌肉、肩关节稳定机制和相关损伤1266模块四肘的功能解剖外表解剖、骨性标志、肘部的韧带、肘部运动、运动肘部的浅层和深层肌肉、

2、肘关节损伤不安全因素机制和相关损伤624模块五腕、手的功能解剖构成腕关节、手的骨、韧带、外表解剖、骨性标志运动腕关节、手的肌肉、腕、手的运动、腕关节、手损伤的不安全因素及腕关节相关损伤624模块六骨盆、髋的功能解剖外表解剖、骨性标志、韧带、运动、运动骨盆、髋部的浅层和深层肌肉、骨盆、髋关节稳定机制和相关损伤1064模块七膝的功能解剖外表解剖、骨性标志、髋部的韧带、髋部运动、运动髋部的浅层和深层肌肉、髋关节稳定机制和相关损伤844模块八踝的功能解剖外表解剖、骨性标志、踝部的韧带、踝部运动、运动踝部的浅层和深层肌肉、踝关节稳定机制和相关损伤624模块九脊柱的功能性解剖颈部、胸部、腰部、骶部外表解剖

3、、骨性标志、韧带、运动、浅层和深层肌肉、脊柱稳定机制和相关损伤241212合计804040三、课程性质和作用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本课程是运动防护专业、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根基必修课程。通过这门课程让学生掌握人体运动功能解剖的知识,掌握人体解剖构造与功能运动之间的关系,满足今后学生从事运动防护师、康复治疗师、私人教练、保健按摩师等职业岗位的知识要求。二课程教学遵循的规律1、教学内容的选择遵循实用够用的原那么:专业根基课的作用主要是为后续课程服务的,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必须符合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力求教学内容的实用与够用,弱化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强调知识的可用性。基于此,在课程设计时,需要对后续课程进

4、展深入分析,选择最恰当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 2、教学活动的安排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考核实行过程考核与终结考试相结合。教学根据内容分步推进,由简到繁、由易到难。3、教学方法的选取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开展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以配合本专业整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到达加强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养成教育的目的。四、课程教学目标1掌握人体四肢和躯干的构造、骨性标志、浅层深层肌肉,以及每个关节的运动形式,稳定机制和常见运动损伤。2培养能运用功能解剖的知识来分析人体的运动和康复原理的能力。3从本门课程学习过程中形成学习的责任感和自主性

5、;养成思考的习惯,合作与交流包括师与生、生与生的意识;摸索出适合个人的有效学习方法;使个人的自我意识更加成熟并获得自信。五、教学内容模块一认识功能解剖理论4学时一教学内容1. 理论局部 4学时1功能解剖的概念2解剖姿势、运动术语3肌肉的收缩形式和分类二教学重点1. 运动术语和肌肉的分类三教学难点1. 肌肉的收缩形式四 基本要求1. 掌握功能解剖的概念,了解功能解剖和系统解剖、局部解剖的区别。2掌握运动术语,并会在人体上实践。模块二 了解运动系统理论2学时,实践2学时一教学内容1.理论局部 2时1骨胳、关节、肌肉的数量、位置、构造。2骨胳的理化特性。2.实践局部2学时1能在身上触摸到大体的骨胳标

6、志,关节位置,肌肉的走向。二教学重点1. 骨胳的数目,体表位置。2. 关节的主要构造和铺助构造,肌肉收缩的构造根基。三教学难点1肌肉的微细构造,肌肉的筋膜系统。四 基本要求1. 掌握骨胳、关节、肌肉的 基本构造,并能在身上找到他们的位置。模块三 肩的功能解剖理论6学时,实践6学时一教学内容1.理论局部6学时1肩的解剖构造、骨性标志、肩部运动、运动肩部的浅层和深层肌肉。2肩部运动损伤机制分析。2、实践局部6学时1在身上触摸到肩部的骨性标志。2能指导人体完成肩部的各种运动,会诱发肩部肌肉的收缩。3能完成肩部肌肉的拉伸。二教学重点1. 肩部构造,肩部肌肉的走向和运动。三教学难点1肩部肌肉收缩的诱发和

7、肩部肌肉的拉伸。2、肩部运动损伤的分析。四 基本要求1. 掌握肩部的构造,肌肉的配布。2. 掌握肩部的肌肉收缩的诱发和肩部肌肉的拉伸。模块四 肘的功能解剖理论2学时,实践4学时一教学内容1.理论局部2学时1肘的解剖构造、骨性标志、肘部运动、运动肘部的浅层和深层肌肉。2肘部运动损伤机制分析。2、实践局部4学时1在身上触摸到肘部的骨性标志。2能指导人体完成肘部的各种运动,会诱发肘部肌肉的收缩。3能完成肘部肌肉的拉伸。二教学重点1. 肘部构造,肘部肌肉的走向和运动。三教学难点1肘部肌肉收缩的诱发和肘部肌肉的拉伸。2、肘部运动损伤的分析。四 基本要求1. 掌握肘部的构造,肌肉的配布。2. 掌握肘部的肌

8、肉收缩的诱发和肘部肌肉的拉伸。模块五 腕、手的功能解剖理论2学时,实践4学时一教学内容1.理论局部2学时1腕、手的解剖构造、骨性标志、腕、手的运动、运动腕部和手的浅层和深层肌肉。2腕、手部运动损伤机制分析。2、实践局部4学时1在身上触摸到腕、手部的骨性标志。2能指导人体完成腕、手部的各种运动,会诱发腕、手部肌肉的收缩。3能完成腕、手部肌肉的拉伸。二教学重点1. 腕、手部构造,腕、手部肌肉的走向和运动。三教学难点1腕、手部肌肉收缩的诱发和腕、手部肌肉的拉伸。2、腕、手部运动损伤的分析。四 基本要求1. 掌握腕、手部的构造,肌肉的配布。2. 掌握腕、手部的肌肉收缩的诱发和腕、手部肌肉的拉伸。模块六

9、 骨盆、髋的功能解剖理论6学时,实践4学时一教学内容1.理论局部6学时1骨盆、髋的解剖构造、骨性标志、骨盆、髋部运动、运动骨盆、髋部的浅层和深层肌肉。2骨盆、髋部运动损伤机制分析。2、实践局部4学时1在身上触摸到骨盆、髋部的骨性标志。2能指导人体完成骨盆、髋部的各种运动,会诱发骨盆、髋部肌肉的收缩。3能完成骨盆、髋部肌肉的拉伸。二教学重点1. 骨盆、髋部构造,骨盆、髋部肌肉的走向和运动。三教学难点1骨盆、髋部肌肉收缩的诱发和骨盆、髋部肌肉的拉伸。2、骨盆、髋部运动损伤的分析。四 基本要求1. 掌握骨盆、髋部的构造,肌肉的配布。2. 掌握骨盆、髋部的肌肉收缩的诱发和肘部肌肉的拉伸。模块七 膝的功

10、能解剖理论4学时,实践4学时一教学内容1.理论局部4学时1膝的解剖构造、骨性标志、膝的运动、运动膝的浅层和深层肌肉。2膝运动损伤机制分析。2、实践局部4学时1在身上触摸到膝的骨性标志。2能指导人体完成膝的的各种运动,会诱发膝部肌肉的收缩。3能完成膝的肌肉的拉伸。二教学重点1. 膝的构造,膝的肌肉的走向和运动。三教学难点1膝的肌肉收缩的诱发和膝的肌肉的拉伸。2、膝的运动损伤的分析。四 基本要求1. 掌握膝的构造,肌肉的配布。2. 掌握膝的肌肉收缩的诱发和膝的肌肉的拉伸。模块八 踝的功能解剖理论2学时,实践4学时一教学内容1.理论局部2学时1踝的解剖构造、骨性标志、踝的运动、运动踝的浅层和深层肌肉

11、。2踝的运动损伤机制分析。2、实践局部4学时1在身上触摸到踝的骨性标志。2能指导人体完成踝的各种运动,会诱发踝的肌肉的收缩。3能完成踝的肌肉的拉伸。二教学重点1. 踝的构造,踝关节周围的肌肉的走向和运动。三教学难点1踝的肌肉收缩的诱发和踝的肌肉的拉伸。2、踝的运动损伤的分析。四 基本要求1. 掌握踝的构造,肌肉的配布。2. 掌握踝的肌肉收缩的诱发和踝的肌肉的拉伸。模块九 脊柱的功能解剖理论12学时,实践12学时一教学内容1.理论局部12学时1脊柱的解剖构造、骨性标志、脊柱的运动、运动脊柱的浅层和深层肌肉。2脊柱的运动损伤机制分析。2、实践局部12学时1在身上触摸到脊柱的骨性标志。2能指导人体完

12、成脊柱的各种运动,会诱发脊柱的肌肉的收缩。3能完成脊柱的肌肉的拉伸。二教学重点1. 脊柱的构造,脊柱肌肉的走向和运动。三教学难点1脊柱的肌肉收缩的诱发和脊柱的肌肉的拉伸。2、脊柱的运动损伤的分析。四 基本要求1. 掌握脊柱的构造,肌肉的配布。2. 掌握脊柱的肌肉收缩的诱发和脊柱的肌肉的拉伸。五、教与学的建议及要求一对教师教学的要求1教学中应遵循的原那么1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原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为重,对于较深较难的理论知识可不要求学生理解。2启发性原那么。教学应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充分参与讨论、思考和练习。3针对性原那么。针对专科层次学生

13、的特点,教学尽量深入浅出,生动形象,使学生保持学习的信心和兴趣。2建议的教学方法根据本课程特点及学生现有水平,可考虑采用以下方法:1案例教学法:本学科偏于应用,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本学科对学生能力培养的 基本目标,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利用学生身边的实例或未来工作中将会遇到的案例进展分析,充分调动学生展开自主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案例教学法是本课程所采用的主要方法。2讲授法:在实践之前必须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因此讲授法是本课程必不可少的方法。教师对一些较难理解的理论进展适当讲解,并鼓励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理解、记忆理论知识。3自学指导法:为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等能力,可提出自学要求、出示思考题引导学生自行阅读了解、掌握一些难度不大的知识。3问答法:此法可配合讲授和自学指导法的使用而进展,目的是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维持学生的注意,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4讨论法: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主动参与和合作意识,可适当安排讨论,讨论的问题应尽量结合当前国内保健品的热点问题。5实践教学法:根据理论课的学习,鼓励学生用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从身边的人开场关注学习,探索实践。二学习的指导和建议1学生应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力求高效准确完成工作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