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继保部分设计要求(2023版)

壹****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57.27KB
约14页
文档ID:445108776
继保部分设计要求(2023版)_第1页
1/14

第一章 电力系统综合课程设计—继保部分整体要求1.1课程设计内容1、完成新建线路的零序电流保护、相间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2、完成新建变电站内变压器的主变零序保护整定计算*3、完成新建变电站内母线的保护整定计算*4、完成变电站内保护配置图、定值配合图的绘制(参见附例)1.2 课程设计要求1、根据第二章整定计算原则进行保护整定计算2、整定计算需提供完整的整定计算算稿,说明计算过程及取值过程3、整定计算需考虑运行方式的变化,具体方式组合要求如下: 1)考虑线路轮断:母线上线路总数为1-2条时,不考虑线路的轮流检修;母线上线路总数为3条以上时,考虑1条线路的轮流检修; 2)考虑电厂运行方式变化:当整定线路及配合线路与电厂相连时,需要考虑电厂全停的运行方式(含升压变压器停运)4、线路保护灵敏度要求:(按照行业标准) 1)线路长度0——50km,Ksen>1.5 2)线路长度50——100km,Ksen>1.4 3)线路长度100以上,Ksen>1.35、配合过程中动作时间级差为0.3s6、需根据线路及母线保护配置的保护装置及TA、TV变比,形成保护定值通知单,并完成整定计算说明文档第二章 电网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原则及其实现2.1零序电流保护2.1.1零序电流I段整体原则说明:躲线末故障最大零序电流及两端非同期合闸产生的最大零序电流的较大者。

1. 躲线路末端短路故障最大零序电流计算公式:变量注解::线路末端接地故障最大零序电流;:可靠系数(默认值1.3)2. 躲线路两端非同期合闸产生的最大零序电流计算公式:变量注解::可靠系数(取1.2);:保护所路两侧三相不同期合闸短时产生的最大,取潮流计算中最大方式下的线路负荷电流最终定值选择:1) 零序I段动作电流定值选择原则1、2中较大者2) 零序I段动作时间定值为0s2.1.2零序电流II段整体原则说明:与相邻元件配合,并保证与本保护I段定值有级差;根据实际运行要求,零序II段最短动作时间0.7s,最长动作时间1.8s注意:零序电流保护整定中的分支系数为零序分支系数,与课本中分支系数定义不同,是待整定线路流过的零序电流与被配合线路流过的零序电流之比1. 与相邻线路Ⅰ段配合计算公式:s,II段最短动作时间变量注解::相邻Ⅰ段定值;:最大零序分支系数;:可靠系数(默认值1.1)2. 与相邻线高频保护配合(与纵联配合)计算公式:   时间:变量注解::相邻线路末端接地短路时流过保护的最大零序电流;:可靠系数(默认值1.3)3. 与相邻线路Ⅱ段配合计算公式:变量注解::相邻Ⅱ段动作定值和时间定值;:最大零序分支系数;:可靠系数(默认值1.2)。

时间级差,取0.3s4. 躲线末变压器其他侧接地故障计算公式:s,II段最短动作时间变量注解::线末变压器其他侧接地故障流过本线路的最大零序电流;:可靠系数(默认值1.2)5. 与I段保护存在级差计算公式:变量注解:——级差系数(默认值取1.2) 最终取值:1) 零序II段动作定值取原则1、4中较大者,校验是否满足原则5的要求,时间定值取0.7s;2) 若不满足原则5要求,取原则2、4中较大者,校验是否满足原则5要求,时间定值取0.7s;3) 若不满足原则5要求,则取原则3、4中较大者,校验是否满足原则5要求,时间取原则3定值4) 若仍不满足要求,则按照原则5取值;时间定值取最长动作时间1.8s2.1.3零序电流III段整体原则说明:与相邻元件配合,并保证线末接地故障灵敏度;根据实际运行要求,零序III段最短动作时间1.8s,最长动作时间3s1. 与相邻线路II段配合计算公式:变量注解::相邻Ⅱ段动作定值和时间定值;:最大零序分支系数;:可靠系数(默认值1.2)2. 与相邻线路III段配合计算公式:变量注解::相邻III段动作定值和时间定值;:最大零序分支系数;:可靠系数(默认值1.2)。

3. 躲线末变压器其它侧接地故障计算公式:变量注解::线末变压器另一侧母线发生接地短路时流过保护的最大零序电流;:可靠系数4. 线路末端故障有灵敏度计算公式:变量注解::为线末接地故障流过本线路的最小零序电流;:灵敏度系数(按1.2-4要求取值) 最终取值:1) 若原则3定值大于原则4定值(变压器配合定值不满足灵敏度要求),则:a) 按原则1取值,动作时间不小于1.8s;b) 若原则1不满足原则4要求,取原则2,不小于1.8s;c) 若原则2不满足原则4要求,直接取原则4整定值,时间取原则2定值再增加DT,不小于1.8sd) 最终动作时间取值需大于变压器高压侧主变零序I段动作时间,再增加DT,且不小于1.8s2) 若原则3定值小于原则4定值(变压器配合定值满足灵敏度要求),则:a) 若原则1满足原则4要求,则取原则1、3较大者,时间定值取原则1配合值,不小于1.8s;b) 若不满足原则4要求,则取原则2,3较大者,时间定值取原则2配合值,不小于1.8s;c) 若不满足原则4要求,则直接取原则4整定值,时间取原则3定值再增加DT,不小于1.8s2.1.4零序电流IV段整体原则说明:与相邻元件配合,躲过负荷不平衡零序电流,并保证线末接地故障灵敏度;根据实际运行要求,零序IV段电流要求在240-300A之间,最短动作时间3s,最长动作时间6s。

1. 与相邻线路的Ⅲ段配合计算公式:变量注解::相邻III段动作定值和时间定值;:最大零序分支系数;;:可靠系数(默认值1.2)2. 与相邻线路的Ⅳ段配合计算公式:变量注解::为相邻线路Ⅳ段零序保护定值;:最大零序分支系数;:可靠系数(默认值1.2)3. 考虑限额计算公式:变量注解::上下限额,分别为240A和300A4. 躲最大负荷电流的不平衡电流计算公式:变量注解::最大负荷电流:负荷不平衡系数,取0.155. 线路末端故障有灵敏度计算公式:变量注解::为线末接地故障流过本线路的最小零序电流;:灵敏度系数(按1.2-4要求取值) 最终取值:1) 若原则1定值满足原则5要求,则按原则1、4取较大者;2) 否则若原则2满足原则5要求,则按原则2、5取较大者;3) 最终定值应在240及300A内,若越线则取越线边界值说明:通常原则4定值较小,能够满足灵敏度要求2.2相间距离保护2.2.1相间距离I段1. 躲本线路末端故障计算公式:变量注解::定值;:线路阻抗;:可靠系数(默认值0. 8)2.2.2相间距离II段整体原则说明:与相邻元件配合,并保证线末故障灵敏度;根据实际运行要求,距离II段最短动作时间0.5s,最长动作时间1.7s。

说明:距离保护整定中的助增系数与课本中分支系数相同,为实际运行单位的名称1. 线路末端故障有灵敏度计算公式:变量注解::本线路正序阻抗;:灵敏度系数(默认值1.5)2. 与相邻线路距离保护I段配合计算公式:变量注解::相邻线的距离保护Ⅰ段定值;:本线路正序阻抗;:最小助增系数;:本线路可靠系数(默认值0.8);:相邻线路可靠系数(默认值0.8)  3. 与相邻线路纵差保护配合计算公式:变量注解::相邻线路正序阻抗;:保护所路正序阻抗4. 与相邻线路距离保护II段配合计算公式:变量注解::相邻线的距离保护II段定值;:本线路正序阻抗;:最小助增系数;:本线路可靠系数(默认值0.8);:相邻线路可靠系数(默认值0.8)  5. 躲线末变压器其它侧故障计算公式:变量注解::线末变压器等值正序阻抗;:本线路的正序阻抗;:最小助增系数,:线路可靠系数(默认值0.8);:变压器可靠系数(默认值0.7) 最终取值:1) 按原则2、5取较小值,校验原则1,动作时间不小于0.5s2) 不满足原则1,按原则3、5取较小值,校验原则1,动作时间不小于0.5s3) 不满足原则1,按原则4、5取较小值,动作时间取原则2配合值,不小于0.5s。

4) 不满足原则1,按原则1取值,时间在原则4配合定值时间基础上再增加DT2.2.3相间距离III段整体原则说明:与相邻元件配合,躲过负荷阻抗,并保证线末故障灵敏度;根据实际运行要求,距离III段最短动作时间4.6s,最长动作时间6.5s1. 线路末端故障有灵敏度计算公式:变量注解::本线路正序阻抗;:灵敏度系数(默认值1.5)2. 躲最小负荷阻抗计算公式:变量注解::最小负荷阻抗3. 与相邻线距离保护II段配合计算公式:变量注解::最小助增系数;:II段整定的定值;:本线路可靠系数(默认值0.8);:相邻线路可靠系数(默认值0.8);:本线路正序阻抗4. 与相邻线距离保护III段配合计算公式:变量注解::最小助增系数;:III段整定的定值;:本线路可靠系数(默认值0.8);:相邻线路可靠系数(默认值0.8);:本线路正序阻抗 最终取值:1) 按原则2、3取较小值,校验原则1,动作时间不小于4.6s2) 不满足原则1,按原则2、4取较小值,校验原则1,动作时间不小于4.6s 3) 不满足原则1,则按原则2取值,时间在原则4配合定值时间基础上再增加DT说明:通常原则2满足灵敏度要求2.3变压器主变零序保护2.3.1 主变零序I 段整定计算1. 保证本侧母线接地故障有灵敏度计算公式:变量注解::为本侧母线接地故障流过本线路的最小零序电流;:灵敏度系数(默认值1.5)。

2. 保证对侧母线故障有灵敏度计算公式:变量注解::为对侧母线接地故障流过本线路的最小零序电流;:灵敏度系数(默认值1.5)3. 与本侧出线零序II段配合计算公式:动作时间值 Tdz = TdzII + DT变量注解::相邻II段定值;:最大零序分支系数;:可靠系数(默认值1.1)4. 与本侧出线零序III段配合计算公式:动作时间值 Tdz = TdzIII + DT变量注解::相邻III段定值;:最大零序分支系数;:可靠系数(默认值1.1) 最终取值:1) 若原则3定值满足原则1、2要求,则取原则3定值;2) 若原则3定值不满足原则1、2要求,取原则4定值;3) 若原则3、4均不满足原则1、2要求,则按照原则1、2中较小者取值,时间在原则4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时间级差2.3.2 II 段整定计算1. 保证本侧母线接地故障有灵敏度计算公式:变量注解::为本侧母线接地故障流过本线路的最小零序电流;:灵敏度系数(默认值1.5)2. 保证对侧母线故障有灵敏度计算公式:变量注解::为对侧母线接地故障流过本线路的最小零序电流;:灵敏度系数(默认值1.5)3. 与本侧出线零序II段配合计算公式:动作时间值 Tdz = TdzII + DT变量注解::相邻II段定值;:最大零序分支系数;:可靠系数(默认值1.1)。

4. 与本侧出线零序III段配合计算公式:动作时间值 Tdz = TdzIII + DT变量注解::相邻III段定值;:最大零序分支系数;:可靠系数(默认值1.1)5. 与。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