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面临问题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44665675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面临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学生面临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学生面临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学生面临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学生面临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生面临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面临问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理需要的满足,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方式:许多截然相反的行为却是为了满足相同的生理需要。如遵守纪律听从教导好好读书是为了充分满足将来的生理需;不好好学习也是为了满足生理的需要,如散漫为了满足四肢随意的需要,懒惰是为了满足四肢休闲的需要,玩乐是为了满足感官刺激的需要。安全需要的满足也有不同的方式。老实听话是为了避免惩罚,浑横顶嘴是自我防御,也是为了满足安全的需要。说谎往往也为了安全逃避惩罚。有的学生跟老师嬉皮笑脸,也无非是为了渡过某个难关。爱与归属的需要也是如此,体贴家长的辛苦是爱,尊敬老师是爱,关心同学也是爱。搞哥们义气也是爱的满足。爱家庭,爱集体,爱所在的小组小队是归属的需要满足,虽然不体贴家

2、长,不尊敬老师,不关心同学,通过其他的方式如凑群,合伙,拉拢不良小团体,也能满足爱与归属的需要。尊严需要的满足也有不同的方式。努力学习做好学生,希望老师赏识,家长赞扬,同学佩服是为了尊严的满足;用时尚消费的虚荣奢侈也是为了尊严需要的满足,用吹牛说谎欺骗他人更是为了获得尊严的满足;而挑战逆反用追随者的赏识获得尊严的满足;阿Q式的欺软怕硬也是从弱小的失败痛苦中获得尊严的满足。学会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分析学生心理,就有了对学生心理的透视能力,就能理解学生行为举止的合理性。所谓合理,不是合学校规章之理,也不是合社会道德之理,而是学生生活环境生活经历所造成的必然尽管学生对自己不敬,给工作造成许多的障碍,

3、但理解他们心理的苦衷,就能萌生同情之心。不但激发教育他们的决心,也能明确教育转变他们不良行为的大致方向。心理学理论认为,分析人们的行为时,必须揭示其行为动机。只有这样,才能判断其行为的出发点,才能预见期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才能做出鼓励或禁止的信号,从而对其行为的控制。转自李子勋工作室心理互助社区杨大治的教育生活dzyang_015t中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分析1、厌学(学习兴趣丧失、被动学习、偏科、逃学)2、网瘾(沉溺网络不能自拔,包括网络游戏、黄色网站、网络文学及正面的网络需要等)3、暴力倾向(打架、无端挑衅、容易攻击他人、拉帮结派、喜欢暴力文学等)4、早恋(过早的沉溺于恋爱中,导致影响学习

4、和正常生活)5、环境适应困难(难以适应某个学校的环境、与同学、老师等缺乏有效沟通)6、青春期叛逆(逆反,不服管教,自我意识太强)7、作弊,撒谎一、厌学、厌学的主要成因是,我们的社会、学校、家长不知不觉的扮演起了故事老太太驱逐顽童中那个老太太的角色,而三者都浑然不知。故事老中的老太太正是利用了通过“有偿游戏”的效应,把孩子们本来感兴趣的事情变成了买卖关系,导致了孩子们玩性的降低或丧失。人都有游戏的的本能愿望,其实学习也是一种游戏,如果孩子们以游戏的态度去对待学习,是不会丧失兴趣的,但是外界因素的无情加入却改变了这个格局,应试教育、学校的奖优罚劣策略、家长的有偿鼓励办法,都是的学习这种游戏变成了孩

5、子对家长对社会的“有偿服务”,这就使得孩子们感到自己是在被利用,学校老师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名誉,家长是为了实现未了的愿望,唯独学习主题自身的感受被大家忽略了,正如有位心理学家指出的,“我们只是在关心他们飞的高不高,而忘记了问问他们飞的累不累”,学习的目的已经严重跑偏,学生们背负着沉重的压力,却是为了实现他人的愿望,兴趣从何谈起?厌学就成了很正常的事了。1逃学与厌学问题他们人在教室心在外,根本就不学习,更谈不上主动学习了。: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10%。他没兴趣,学习吃力,导致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可能老师也不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习积极性。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

6、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玩;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严重的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二、网瘾、首先界定一下什么是网瘾,假设有的学生出现逃学,欺骗家长弄钱上网的现象才能算是出现了网络成瘾现象,为什么学生会冒着被家长揍,被老师惩罚的风险跑到混乱不堪、冷冰冰的网吧去上网呢?是什么动力驱使他这么做呢?我们大多数家庭现在都有网络,为什么不在家上网呢?难道那个冰冷的网吧比这个家还有吸引力吗?回答是正确的,在学生眼里,那个冷冰冰乱哄哄的网吧就是比这个家有吸引力,因为他们得到的不仅仅是网络上的那些东西,更多的是他们在这里获得了比什么都重要的自由,他们在这乌烟瘴气的网吧里却呼吸到了新鲜的自由的空气,难道这个现

7、象不值得我们去沉思吗?如果我们不去给他们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家庭气氛,让他们在自由的空气中快乐的成长,反而采取强制措施,这不就是治标不治本吗?一旦家失去了家的意义,回到家里像是回到了地狱,出走去寻找另一个温馨的地方是必然的。三、暴力倾向。被别人关注,被别人欣赏,被别人重视是人的本能需要,这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排在生存和安全需要的第三位,如果一个学生被群体遗忘了,被家庭遗忘了,被老师忽视了,怎么办?“闹出点动静来让别人注意”,这是一个所谓的问题学生的话,对于一个学习一般,家庭条件一般,缺乏关爱理解和重视的学生,他们的被欣赏被重视的本能欲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于是他们总要闹出点动静来引起别人的注意,

8、怎么办?相比而言,打架是最能引起轰动的简单而易行的事情,而从动物本能论讲,打架也是争夺地盘和异性的手段,当一个学生的注意力无法转移到学习上,势必会找一个宣泄注意的渠道,于是暴力倾向就产生了。四、早恋。先问一个问题,早恋是问题吗?知道爱、懂得爱、明白爱的意义、去仰慕追求关心一个人有错误吗?没错,错的是我们把它当成了洪水猛兽,给他贴上了标签,相对应的我们采取的是压制的态度,试图向把孩子的本能压制掉,这无疑于阉割。可能吗?会有效果吗?没有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若从心理学角度看,对异性的好奇类似那个神秘盒子故事中的人们,越是不让看,就越好奇,就越会产生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动力,这就是逆反心理中

9、的“禁果逆反”。所以聪明的家长和老师证实合理的顺从了学生们的这种好奇心理,变被动与主动,把这种动力转化成学习的动力。例如,爱一个人就必须有爱这个人的资格,被一个人爱就得有被爱的资格,这需要包容和大度。等等。五、环境适应困难。刚升到初一或高一或大一的学生们往往会对新的环境产生适应困难。这根本的原因是,学生缺乏安全感。而缺乏安全感的原因有几种,一是家庭环境恶劣,孩子从小就没有尝到过安全的滋味,如父母不和等;而是父母的过分溺爱,致使学生像一只没有离开巢穴的小鸟,他们最安全的地方是父母的怀抱,一旦离开,就会产生不安全感。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

10、,孩子常常是在“以自己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中后,在集体中的位置跟原来不一样了,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好像是惟我独尊,不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就像我们刚才说到的不安,甚至拒绝参加社交活动。六、青春期叛逆。所谓的青春期是中国独有的概念。12岁一18岁,为啥就成了叛逆期了呢?欧美非洲根本就不存在这个概念,为啥?因为他们的性教育早已走在了前面,刚刚步入成熟期的孩子早已知道了什么事性交

11、、做爱、保险套,什么样的行为不安全,怎样才能既享受性爱又不至于怀孕等知识,他们的孩子没有性压抑这一说,这就从根本上消除了孩子们对性的好奇,不认为是问题的问题就诊的不是问题了。七. 过度依赖问题:由于小学生没有自理、自立能力,长期依赖父母,就会形成了过度依赖心理。首先,遇到问题,不肯动脑筋,只等着家长来告诉他,做作业变成了听写作业,还有的学生做完作业就把本子、练习册往家长面前一推,还理所当然的说到:“检查吧”好像这是家长的事情,而非自己的事情。表现为对父母的过度依赖。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小公主”、“小王子”,往往只重视孩子的衣、食、住问题,对他们百般呵护,实际是溺爱。因此,造成孩子自立能

12、力越来越差。他们遇到困难时,最先想到向父母求助,得到帮助时,他们就生成了依赖感。这样的恶性循环让他们变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其次,表现为自责倾向。这一现象在小学生中较多,危及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就是说,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很恐惧。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失去了别人的关心爱护而导致的不安。当学生感受到被父母、教师、朋友不理他了,往往形成自责倾向,父母、教师对儿童过分严厉、专制,则挫伤了儿童自尊心,儿童感觉不到来自权威人的爱护,从而出现自责心理;当对别人的爱渴求过强时,一点小过失就会使小学生感受到自己不再被爱了,这样的儿童往往有很强的依赖心理。一、

13、认知型1、凡事以自己发现,自己领悟为主,主观意识比较强。2、较有自己的想法,决断力强。3、行为有主见,较不易接受别人的意见。4、学习需要有整体概念和充分理由。5、喜欢问“为什么”?认为合理后才会去实行。二、模仿型1、环境影响较大,习惯在环境中内化学习。2、善于模仿、弹性大、适应性好、可塑性高。3、好的也学、坏的也学,容易受到周围学习环境的影响。4、较随和、易相处。5、较无主见,易随波逐流,是非观念较薄弱。三、逆向思考型1、倾向于反向思考事情的因果。2、思维方式与众不同,常被误认为是叛逆、另类。3、喜欢挑战传统。4、较抓不到重点。5、喜欢用“结果”来说明“过程”。四、开放型1、学习时就像海绵体,

14、一教就会。2、活到老学到老,属终身学习。3、情绪的好坏左右学习的效果。4、可塑性很大,依赖教养程度较深。5、可能呈两极化表现,关键在基础期(08岁)得到了什么样的教育。五、混合型很多孩子兼具二种学习风格,甚至多种学习风格,我们称之为混合型。如:认知兼模仿型。认知兼模仿,在八岁以前倾向模仿型,八岁以后则转为认知型,在八岁以前,易受周围环境和同伴影响,模仿能力和可塑性强,因此,儿童时期的制约和引导很重要。对待不同学习风格的孩子,我们究竟该怎么办?1以朋友方式对待认知型孩子。如果是认知型的孩子,他在平时会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喜欢争辩,喜欢问事情的来源,学习比较主动,但比较固执,常常不理会别人的感受。

15、这类孩子比较适合美式教育法,平常要以朋友的方式来对待他们。“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以理服人,不要让孩子感觉你在以大欺小,这样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当你对孩子有有某些想法或要求时,可以用征求的语气说出来,比如,小宝,妈妈觉得这件事这样做会好一点,你看是不是?或者,妈妈觉得这衣服比较适合你,你觉得怎么样?这样,孩子的想法会得到尊重同时,也调动了孩子动脑思考的积极性。”另外,认知型的孩子大多内省智能比较强,简单地说,就是做事比较有规划,能够制定人生目标和计划,并能掌握计划的进度。所以,在这类孩子儿错误的时候,可以先诉情,比如对孩子说“你这样做,妈妈很难过”之类的话。孩子在看到妈妈不开心的样子却没有责怪他时

16、,就会自我反省,而且犯错后抗拒的心理情绪也会相应下降。接下来的说理就会很顺利,孩子一般不会再狡辩了,也可以有效地避免亲子之间发生不冲突。重要的是,家长一定要注意不用用你怎么这么笨,怎么这么不听话”之类的你讯息”。经常说一些你这样做,我怎样”之类的话,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当孩子遇到挫折时,要给予鼓励,而不是嘲讽,多说你现在做得已经很好了,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还不如你呢!”及时的鼓励是很必要的,千万不能说你怎么这么笨啊,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这样对孩子的打击是很大的,容易养成孩子胆小懦弱的性格。2模仿型孩子要慎重选玩伴。这类孩子的原则性不强,但模仿能力很强。只要他感觉好玩或有兴趣的事物,不论好坏,他一律都会学过来。他们的学习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例如在学校受同学影响,回家受家长影响。所以,模仿型孩子的玩伴须慎重选择而且要及早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是该学的;什么是不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