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44656869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2017涞水模拟)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禹、汤、文王、武王对贪腐防与治结合,有效遏制了贪腐,一时官风清明, , 被后世颂称为名王圣主。没有哪个民族像中国古人那样玩味闲的情致与逸的疏放,濯清流,坐茂林,观佳夕, , 闲情不尽。看到雍正的“为君难”, 人们无法不在脑海中再现一个朝乾夕惕、的封建帝王形象。A . 麦穗两岐披沙捡金俾昼作夜B . 麦穗两岐含英咀华俾昼作夜C . 河清海晏含英咀华宵衣旰食D . 河清海晏披沙捡金宵衣旰食2. (2分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地铁紧张施工时,隧道突然塌方,工段长俞康华奋不顾身,用身体掩护工友的安全,自己却负了重伤。B . 12月4日,2013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顺利闭幕,各企业通过十四天的展销活动,最后“金霞”生态米、金井牌毛尖等98家企业的产品获得了本届农博会的产品金奖。C . 中国教育报发表题为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制定完成,披露了高考改革七大举措和改革亮点。报道称,改革拟对外语考试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不再统一高考时举行。D . 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等相亲节目开播,带动了中国婚恋节目热潮,而精明的电视人在充分挖掘出中国人情感婚恋话题价值之后,又紧锣密鼓地开采中国

3、人求职就业这一永不过时的题材。3. (2分) (2017高二下上饶月考)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_。_。_ , _ , _ , 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中认识到的,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围棋不仅对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这种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围棋是

4、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A . B . C . D . 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4分)4. (6分) (2015高二上邢台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唐诗的建筑美唐诗不仅在语言上具有音乐美,而且在结构上具有建筑美。所谓建筑美,不是说唐诗与建筑具有同样的美学特点,而是说唐诗像建筑一样,善于通过具体意象的描写和组合,把本来是按照时间顺序流逝的时间艺术,转化为具有空间的立体感。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都是化动为静,把生生不已的宇宙壮观,转化为像建筑一样巍然屹立的立体形象。然而,静中又有动,实中又有虚。建筑看起来

5、,完全是静的、实的,建筑所用的材料,如砖、瓦、木料等,无一不实,无一不静。然而,建筑师通过对门、窗、房间、走廊等结构的安排,却不仅使建筑内部具有广阔的活动天地,而且外部也与整个宇宙相联系,具有无限广阔的空间感。这样,建筑本身也成了一个小宇宙,它把上下四方与古往今来,融合汇通在一起。唐诗也有这样的特点。它所描写的多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意象,但它所表现的却是无穷无尽的诗思和感情。例如司空曙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李白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雨中黄叶树”与“灯下白头人”,这是两组看似各不相关的具体意象;“浮云”与“游子”,“落日”与“故人”,更是看似毫不相关的各自独立的意象;诗人只是并列

6、地把它们罗列在一起,不加任何分析性的说明,可是我们一读,却好象蒙太奇一样,不同的镜头组合在一道,自然而然地产生出了某种深永的感情。唐诗的建筑美,就来自这种具体意象的罗列与组合。这样的建筑美,还和汉字的结构形式有关。汉字是从象形字产生出来的,象形字的特点是摹拟具体的物象。唐诗充分利用汉字摹拟具体物象的特点,去塑造富有建筑立体感的诗歌形象。例如李白的“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这里写了凤凰、凤凰台、长江三个具体的物象,然后用三个动词描述它们各自的状态,然后再把它们组合在一道,成为凤去台空江自流,这难道不像建筑的门、窗与墙壁,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融贯,从而产生出建筑的美吗?凤去、台空、江自流,

7、我们读着,我们的眼前不仅浮现了它们作为物的形象,像建筑一样竖立在我们的面前,而且从它们的关系中,我们看到了空间的并列关系转化成了前后流逝的时间关系,江山长在而人事沧桑的感慨,不禁油然而生。唐诗的建筑美那以具体的物象的描绘来打动我们的感染力,就是这样产生出来的。建筑善于以小见大,在极小的空间中展示出广阔的人生。唐诗在结构上,也具有建筑的这种特点,在短短的绝句或律诗中,包孕着广阔的生活内容。例如王维的息夫人,短短二十个字,不仅写了历史,而且写了现实。在写历史和现实的时候,更重要的,它描写了深厚的令人难以言说的内心的悲哀与感情。唐诗的建筑美,在绝句当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我们说,绝句的结构,有如中国

8、亭子的四根柱子。就是这么四根柱子,它一方面塑造了一个完整的空间形象,自成一个天地,另一方面却又吞吐着整个宇宙,与天地精神相往来。(选自唐诗十二讲,有改动)(1) 下列关于“唐诗的建筑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唐诗的建筑美是指唐诗在结构方面体现出来的美,它是一种让人在诗歌中体会到的具有空间立体感的美。B . 唐诗的建筑美是通过对具体意象的描写和组合,使得按照时间顺序流逝的时间艺术具有空间的立体美感。C . 充分利用汉字摹拟具体物象的特点,去塑造富有建筑立体感的诗歌形象是唐诗的建筑美的表现形式之一。D . 短短的绝句和律诗中包孕着广阔的生活内容,展示出广阔的人生,使唐诗的建筑

9、美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2) 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唐代诗人往往通过化动为静、虚实结合的手法,把生生不已的宇宙壮观转化为像建筑一样巍然屹立的立体形象。B . 建筑通过门窗等结构,使之具有无限广阔的空间感,而唐诗则通过具体意象的罗列与组合表达某种深永的感情。C . 唐诗的建筑美体现在把时间艺术转化为空间立体感上,更体现在把空间并列关系转化成前后流逝的时间关系上。D . 建筑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把宇宙浓缩到房屋之中,唐诗则通过这种手法,用简短的诗展示出广阔的生活内容。(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 既然唐诗在语言上具有音乐美,在

10、结构上具有建筑美,那么我们可以对唐诗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品味和解读。B . 只要诗人并列地把毫不相关的各自独立的意象罗列在一起,不须分析说明,读者就可以领会其中的深永的感情。C . 唐诗之所以美,与汉字的结构形式有着重要的联系,所以许多唐诗一旦翻译成别的语言,它的美就会被削弱。D . 唐诗绝句中每一句都好比中国亭子的一根柱子,因而诗的内容犹如亭子的空间,诗的思想情感犹如广阔的宇宙空间。5. (8分) 阅读理解唯一的老舍毛志成在谈论老舍时,我不想局限在老舍的业绩中。认识老舍,如果只将他视为作家、文学家、语言大师等等,那也只是从“文格”的角度认识了老舍,而淡化了他的“人格”质量。老舍一生的活动,文

11、化、文学只是他的一个关注点,事实上,他始终全方位予以关注的是社会命运特别是中国和中国人的命运,也包括对中国“国民性”的透视和扫描。老舍是中华民族广袤而平凡的文化土壤上挺立起的一株耐苦大树,虽不夺目地高耸,但他立足于向社会和民众植根,伸枝,展叶,释氧,兼之增色添美。老舍的作品,无论是发轫之作的老张的哲学,还是代表作骆驼详子、正红旗下,以及立身之作四世同堂、茶馆,无不昭示他是一位与中国民众息息相关,将文化功利与社会功利融为一体,而且个人命运与时代的总体命运互为形影的,必将永远使历史不能忘记的民魂式的作家。老舍在人性品格上首先是好人,是善人,他很少骂人,倒是尽量多地助人、济人,反右时有人当了右派,老

12、舍一有机会照例请他们在小饭馆中吃一顿饭,于“莫谈国事”之外也尽量给这些“另册”人士多一点温暖。老舍绝不是生活地位、社会地位、文化地位上的贵族。从他以“旗人”名义出生的那天起,就饱受贫困、压抑。但有人依据老舍的出身,将他定为“穷人”,有的甚而喻为农民,这样的比附,在见解上其实也是很粗俗的,乃至是大谬的泛义上的穷人,特别是彻底式的穷人即德穷、财穷、智穷、文穷的群落,是不会从中诞生出老舍的。老舍的“旗人”裔脉,老舍的基督意识,老舍的求学欲望和从教、从文意趣,都使他大大有别于一般性的穷人。老舍一生的“急就篇”式的作品很多,占了很大比重,但他的“急就”,是急于国事、民事。“国家不幸诗家幸”(清赵冀语),

13、诗家的“幸”不是指幸福,而是指活跃。文化人在国难期间的创作活跃,必然是与“及时”同义的。爱国爱民之心驱使他往往愤然疾书,匆匆命笔。舍弃个人虚誉,不做“逸士”,而与国家命运、民族疾苦同呼吸,这就是高品位文化人的基本品格。以老舍的宽容通达,兼之常有自悲心态和忍辱负重、委曲求全惯性,人们有理由做出一种推测:老舍会逆来顺受,苟安乱世,但这种推测是对老舍的不深知。老舍的脸常常是笑呵呵的,但老舍的骨头是坚硬的。他可以受辱,但不能自辱!老舍之死,可以认为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却不能否认它的必然性。那是个扑灭良心、扼杀正义、粉碎文化的年代。倘若老舍永远地、固执地维护自己的善恶观、美丑观、是非观,并要始终渴望举起善

14、人的旗帜、善事旗帜,到头来时代的恶化已经趋于惯性化而又势必趋于极端化,连他本人无论如何忍辱负重、谦恭处世也无法做到委曲求全的时候,命运给他的终极安排只能是向世界告别反刍老舍,就是反刍一个时代。但愿我们此后百年千年从这样的反刍中,汲取老舍的宝贵营养中国文人、中国作家,人格毕竟重于文格。用一句名言作结语,就是:多么出色的卓人也有过卑怯的时候,但卓人之所以是卓人,就在于他尽可能和最终不向卑怯低头!(1) 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本文多侧面、多角度地评价老舍,目的是让读者更具体、深入地了解老舍是“唯一”的,而且又具有多种性格的丰富内涵。B . “老舍是中华民族广褒而平凡的文

15、化土壤上挺立起的一株耐苦折大树”,这一比喻,形象地赞颂老舍是一位从中国传统文化汲取养分的文学巨人。同时也暗示他饱受磨难的一生。C . 作者气愤有人将老舍称为“穷人”或“农民”,因为这些称谓显得粗俗,而且老舍即使不是贵族,也大大地有别于一般性的穷人。D . 本文不仅介绍老舍的发轫之作,代表作以及立身之作,还特别介绍了他的很多“急就”之作,因为这更能体现老舍与国家命运、民族疾苦与共的高尚品格。E . 文章结尾引用一句名言,在充分肯定、赞颂老舍是一位骨头最硬的“卓人”的同时,也客观、委婉地批评他也有过委曲求全和卑怯的时候。(2) 作者称赞老舍是一位“民魂式的作家”,请结合原文,说说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6. (11分) (2017安庆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王翎,字宏肱,并州晋阳人。少治兵家。天宝中,授卫尉,擢才兼文武科,出为辰州刺史。大历中,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