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打结法剪线和拆线特制材料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44652587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科打结法剪线和拆线特制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外科打结法剪线和拆线特制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外科打结法剪线和拆线特制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外科打结法剪线和拆线特制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外科打结法剪线和拆线特制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科打结法剪线和拆线特制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打结法剪线和拆线特制材料(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科打结法、剪线和拆线目的和要求:1学会外科手术中的三种打结法。2掌握正确的外科打结法的一些技巧。3了解打结时的注意事项。4掌握手术中的剪线方法。器材:示教细绳(长约50cm,预先染成两种颜色,各占一半长,便于在打结时观察线头的穿行为方向和打结后检查结扣是否正确)、丝线卷、线剪、换药碗一套。操作方法一、打结递线术中打结递线一般有两种方法即手递线法(图6一1)和器械递线法(图62)。手递线法适用于表浅部位的组织结扎,是指打结者握持线棒的一只手将结扎线头绕钳夹组织的血管钳递给另外一只手。一般来说,右利手者以左手握持线棒;左利手以右手握持线棒。器械递线法则适用于深部组织的结扎,是指在打结前用一把血管

2、钳预先夹住丝线的一端,将该钳夹线头绕钳夹组织的血管钳递给另外一只手再打结的方法。二、结扣的分类临床上按作结的方法不同一般将结扣分为如下几种(图6-3):1单结:是外科结扣的基本组成部分,仅绕一圈,易松脱,结扎时不宜单独使用。2方结:因其结扎后极为牢固而成为外科手术中最常使用的结扣。它由两个相反方向的单结扣重叠而成,适用于较少的组织或较小的血管以及各种缝合的结扎。3三重结;就是在完成方结之后再重复第一个单结,使结扣更加牢固。适用于直径较大的动脉、张力较大组织的结扎或用于肠线和尼龙线打结。4外科结:是在作第一个结时结扎线绕两次以增加线间的接触面和摩擦力,再作第二结时不易松动或滑脱,因打此种结扣比较

3、费时,故仅适用于结扎大血管。5假结:由同一方向的两个单结组成,结扎后易于滑脱而不宜采用。6滑结:尽管其结扣的构成类似于方结,但是由于在打结拉线时用力不均,一紧一松甚或只拉紧一侧线头而用另外一侧线头打结,所以完成的结扣并非方结而是极易松脱的滑结,术中定要避免。三、打结法分类临床上最基本的打结法有3种:1单手打结法:单手打结法简便迅速,又可分为右手打结法(图64)和左手打结法(图65)。2双手打结法(图66)对深部或组织张力较大的缝合结扎较为可靠。3器械打结法(图67)使用血管钳或持针器绕长线夹短线进行打结,适用于深部结扎或线头太短徒手打结有困难时的结扎。四、打结注意事项手术中的止血和缝合均需要进

4、行结扎,而结扎是否牢固可靠又与打结有密切关系。打结法是外科手术最常用的操作之一,打结的质量和速度对手术时间的长短、整个手术的效果以及病人的生命预后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结扣打得不够正确就有可能松动滑脱以致于出血或缝合的组织裂开不愈,给病人带来痛苦甚或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熟练地掌握正确的打结法是做一个好的外科医生的必备条件。在练习打结的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有:l无论用何种方法打结,相邻两个单结的方向不能相同,否则易作成假结而松动。2打结时两手用力点和结扎点三点应成一条直线,如果三点连线成一定的夹角,在用力拉紧时易使结扎线折断。而且两手用力要均匀,如果一手紧一手松,则易成滑结而滑脱。3根据作结处的深

5、度和结扎对象选择一段适当长短和粗细的结扎线,作结前用盐水浸湿可增加线的韧性和摩擦力,既易拉紧又不易折断。4深部打结时,因空间狭小而使两手难于同时靠近结扎处,此时可以在作结后以一手拉住线的一端,另一线端可用另外一只手的食指在近结扣处反向推移,徐徐收紧结扣。遇张力较大的组织结扎时,往往在打第二结时第一结扣已松开,此时可在收紧第一结扣以后,助手用一把无齿镊夹住结扣,待收紧第二结扣时再移除镊子。五、术中剪线就是将缝合或结扎打结后残余的缝线剪除,一般由助手操作完成。初学剪线者最好是在打结完成后,打结者将双线尾同时并拢提取稍偏向左侧,助手用左手托住微微张开的线剪,将剪刀近尖端JI匝着缝线向下滑至线结的上缘

6、,再将剪刀向上倾斜适当的角度,然后将缝线剪断(图68)。倾斜的角度越大,遗留的线头越长;角度越小,遗留的线头越短。一般来说,倾斜450左右剪线,遗留的线头是较为适中的(12mm)。所要注意的是在深部组织结扎、较大血管的结扎和肠线或尼龙线所作的结扎,线头应稍留长一些(23mm)。线头过短的线结易于滑脱,而线头过长就会导致组织对线头的异物反应。六、外科拆线只有皮肤缝线需要拆除,所以外科拆线尤指在缝合的皮肤切口愈合以后或手术切口发生某些并发症时(如切口化脓性感染、皮下血肿压迫重要器官等)拆除缝线的操作过程。拆线时,原则上是不得使原来显露在皮肤外面的线段经过皮下组织以免招致细菌污染。缝线的拆除时间应结

7、合切口部位、局部血液供应情况、病人的年龄及营养状况、切口的大小与张力等因素综合考虑来决定。一般来说,头、面、颈部切口在术后45日拆线;下腹部、会阴部67日;胸、上腹、背、臀部79日;四肢10一12日(近关节处还可适当延长一些);减张缝合14日。有时可先采用间隔拆线;已化脓伤口应立即拆线;青少年病人可适当缩短拆线时间;年老、营养不良、糖尿病病人可延迟拆线时间。拆线具体方法是首先按换药的方法常规消毒切口区域,左手持镊子将线结轻轻提取,右手将微微张开的线剪叉入线结与皮肤之间的间隙,平贴针眼处的皮肤将线剪断,然后,快速轻巧的将缝线朝剪断侧顺缝针时的弧形方向拉出(图69),这样就可以避免拉开切口、病人不适和皮下污染。最后,盖以无菌纱布并胶布固定。1clb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