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下)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44644897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下) (二)明清江南经济发展的道路 英国模式不适用于明清江南,那么明清江南经济发展走的是一条什么道路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弄清明清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到底是什么。虽然从广泛的意义上可以说明清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互动,但是具体到底是什么,过去并未进行过专门讨论,因此向无明确的结论注解:按照最主要的看法,促使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生产力、商品经济和雇佣关系的发展。但是在三者中,前两者通常又被视为萌芽出现和发展的历史前提,而雇佣关系的发展则被视为萌芽的核心。因此如果说工业发展动力是资本主义萌芽,那么前提和动力就纠

2、缠不清了。但是如果说是生产力,则工业发展本身就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果说是商品经济的发展,那么这又与史学界关于明清社会性质的普遍共识相矛盾,因为依照这种共识,明清时期依然主要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近年来不少学者倾向于认为是人口压力加剧及其表现形式经济的“过密化”(或“内卷化”)。不过,明清江南并没有出现人口压力加剧,农业和工业中的劳动生产率也没有出现下降,因此这种人口压力说是无法解释明清江南经济的发展的注解:参阅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001850年第9章;农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收于方行、经君健、魏金玉主编中国经济通史清代经济卷,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年);“最低生活水准”与“人

3、口压力”质疑,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6年1期。推动明清江南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力量,应当是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这种推动力量被称为“斯密动力”(theSmithianDynamics)。斯密认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是劳动分工及专业化所带来的高生产率,即每个人生产其最适宜生产的产品,然后与他人交换,从而在市场上获得较丰的利润。劳动分工仅受市场大小所限,市场扩大给经济成长提供的机会也随之增加。分散化的价格体系拓宽了市场范围,并且也扩大了从劳动分工获得的优势。因此,贸易既是劳动分工与专业化发展的条件,同时又以劳动分工和专业化所体现出来的相对优势为基础。但是斯密时代的经济基本上仍是农业经济,因此他并未预见

4、到工业革命以及由此所导致的社会与经济的根本变革注解:参阅前引王国斌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及欧洲经验的局限,1012页。由这种“斯密动力”所导致的经济成长也被称为“斯密型成长”(theSmithian Growth)。费维凯(AlbertFeuerwerker)从理论上对这种“斯密型成长”的特点做了总结。在这种成长中,经济总产量、劳动生产率都有提高,但技术变化不大注解:AlbertFeuerwerker,Presidential Address:Questions aboutChinas Early Modern Economic History that I Wish ICould Answer,

5、刊于Journal of AsianStudies,Vol。5,No。4。与此相对的是“广泛性成长”(extensivegrowth)和“库兹涅茨型成长”(Growth a la Kuznetz或theKunznetsianGrowth),前者是只有经济总量增加而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后者则是19世纪以来的近代工业化。由于没有技术突破,所以这种成长取决于市场规模及其扩大的情况。换言之,市场的容量就是这种成长的极限注解:斯密与李嘉图(DavidRicardo)、马尔萨斯都相信经济成长受到更广泛的限制。他们认为,经济决定人口成长速率,因此维持生存的费用与工资紧密联系在一起。斯密认为高工资增加了儿童

6、生存率;而儿童增加导致的人口增长,又使工资下降。在富裕的国家,增加财富的机会已经竭尽,所以利润水平和利息率在下降。李嘉图的基本分析构架也一样,他预计自然资源会耗尽。马尔萨斯则对人口增殖超过其资源基础所能支持的数量的前景深感恐惧。参阅王国斌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及欧洲经验的局限,2425页。也正是因为没有技术突破,所以斯密动力无法导致近代工业化。明清中国经济的发展属于这种“斯密型成长”。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劳动分工和专业化,而这种动力所起作用的大小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又主要取决于市场的变化。这里所说的劳动分工和专业化,具有多方面的含义。其中最主要的方面,一是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分工与专业化,二是地区之间的分

7、工与专业化。这两点在明清江南表现十分明显。在前一方面,从明代的“夫妇并作”到清代的“男耕女织”,表现了江南农村中工农业生产的分离和男女的劳动分工与专业化注解:参阅李伯重“人耕十亩”与明清江南农民的经营规模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探讨之五(中国农史1996年1期)、从“夫妇并作”到“男耕女织”明清江南农家妇女劳动问题探讨之一(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年3期)、“男耕女织”与“半边天”角色的形成明清江南农家妇女劳动问题探讨之二(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3期)。在后一方面,江南与中国其他地区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地区产业分工与专业化,通过这种分工与专业化,江南从外地大量输入各种工业所需的原材料,同时大量输

8、出工业产品。这种分工和专业化发生在一个正在形成中的中国国内市场内,而江南恰好正处于这个市场的中心。这个市场不仅容量巨大,而且还在不断发展之中注解:李伯重,TheFormation of Chinas NationalMarket,15001850,paper presented to the EighthAnnual World History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Congress,Victoria,Canada,June 27,1999。按照安古斯麦迪森(AngusMaddison)的测算,在17001820年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GDP中所占的

9、比重从23.1提高到了32.4,年增长率达0.85;而整个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重仅从23.3提高到了26.6,年增长率为0.21注解:AngusMaddison,Chinese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the LongRun,Development Centre of The Ogranisation for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Paris),1998年,25、40页。贡德弗朗克(Andrew GunderFrank)也指出:直到1800年,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的中心,中国在世界市场上具有异乎寻常的巨大的和

10、不断增长的生产能力、技术、生产效率、竞争力和出口能力,这是世界其他地区都望尘莫及的,以致中国能够把世界生产的白银(当时的世界货币)的一半吸引了去(见AndreGunder Frank,ReOrient:Global Economy in the AsianAg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Berkley,LosAngeles,Oxford),1998年,108117页)。虽然这些估计数字还有待进一步验证,但是它们也证实了一点:在明清时期,中国国内市场不仅在绝对规模上,而且在扩大的速度上都大大超过欧洲。与英国相比,至少在绝对规模上,明清中国国内市场比英国及其殖

11、民地所形成的大英帝国市场要更大。不仅如此,由于江南是大一统的明清帝国的一部分,而且在这个帝国中占有最佳交通位置,因而江南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从巨大的国内市场中获得地区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好处。从此意义上来说,江南从巨大的国内市场中所能享受到的地区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好处可能更大,也更有保证。此外,明清时期东亚地区国际贸易的发展,导致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贸易圈的形成注解:参阅滨下武志与川胜平太编交易圈日本工业化,15001900,株式会社,1991年,2249页。ZK)。而在这个贸易圈中,江南也处于中心地位。由于这种地位,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的地区劳动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中,江南逐渐成为东亚地

12、区的附加值高的轻工业产品的生产中心注解:前引李伯重TheFormation of Chinas NationalMarket,15001850。由于东亚地区此时正处于一个经济加速成长的时代,因此到了清代中期,由地区劳动分工与专业化推动的江南经济发展,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远未达到其发展的极限。所以我们可以有把握地说,如果没有西方的入侵,江南经济将继续沿着既定的方向发展下去。然而,这种由市场扩大推动的经济发展,并不会导致工业革命的出现。琼斯(E。L。Jones)说欧洲人夺取了新大陆,获得了一笔“史无前例的生态横财”注解:E。L。Jones,TheEuropean Miracle:Environm

13、ents,Economics andGeopolitics in the History of Europe andAsia,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Cambridge),1981年,84页。而英国又夺得了其中最好的一份北美,这笔横财使得英国推迟了斯密所说的“经济增长极限”的到来。但是英国突破斯密型成长的内在限制,并不仅是靠通过海外扩张而攫取新的资源,甚至也不仅是靠通过制度变革,而且靠世界史上无有前例的矿物能源的大开发注解:见前引Wrigley,Continuity,Chanceand Change:the Character of the Industrial R

14、evolutioninEngland,115页。在此意义上说,由于缺乏煤铁资源,江南不可能出现能源革命(以及材料革命),因此当然也不可能发展到近代工业化注解:前引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001850年第7、9章。 (三)江南出现近代工业化的可能性 那么,如果没有西方的入侵,明清江南经济的发展就必定不会走向近代工业化了吗?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只能说: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很小。因为制约江南扩大再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能源与材料的紧缺,因此如果能够大规模而且有保障地输入廉价煤铁,那么也并非没有可能走向近代工业化。从清代中国沿海地区的发展来看,江南通过输入煤铁来缓解其能源与材料匮缺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15、。就与江南有水路可通的地区而言,清代中期山东的淄博煤矿所产煤炭中已有一部分远销到南方注解: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2卷,三联书店,1957年,156157页。特别要指出的是,华北与东北的重要煤矿河北开滦煤矿和辽宁本溪煤矿,不仅贮藏量大,易于开采,而且位于海边,产品可通过较为廉价的海运到江南。河北开滦煤矿早在明代就已开始开采注解:全汉NFDF4:清季西法输入中国前的煤矿水患问题,收于全氏中国经济史论丛,新亚研究所(香港),1972年。,后来虽未有发展,但光绪初年以新法开采后,“所出煤斤极为精美,价值又廉”注解:张焘:津门杂记(收于小方壶舆地丛钞9帙),卷中“开平矿务局”条。,大量运到上海供应江南制造局。辽宁本溪在乾隆时代已建成煤窑23座,所出生煤“价廉用省”,因此“运贩附近各处”注解:引自韦庆远、吴奇衍、鲁素编清代的矿业,中华书局,1983年,486页。近代江南所用的煤主要即来自以上地方。此外,东北的冶铁业,早在清初就已有一定规模注解:田中宏己:清朝兴隆满洲矿工业红夷NFDF5制作中心,史苑34卷1号。而到乾隆时代,东北又开始使用焦烟煤来炼铁注解:丁格兰(F。M。Tegenren):中国铁矿志,农商部地质调查所1923年印行,217页。这意味着冶铁业可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东北的鞍山、抚顺两大煤、铁矿藏,相距很近,是理想的煤铁工业发展地。这里的煤、铁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