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际贸易的一些名词解释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44566088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国际贸易的一些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国际贸易的一些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国际贸易的一些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国际贸易的一些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国际贸易的一些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国际贸易的一些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国际贸易的一些名词解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填空5.H-O理论赫克歇尔-俄林定理:一个国家将出口密集使用本国丰富要素生产的商品而进口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商品。根本假设:1.222假定。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要素2.自由贸易假定。运输本钱为零,交易费用为零。3.要素流动性假定。要素在国内自由流动,在国家间不流动。4.完全竞争假定。各国国内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5.规模收益不变假定。6.技术一样假定。技术可以变动,但两国生产同种商品的技术保持一样。7.要素密集度假定。两种商品要素密集度不同,一种为劳动密集型,另一种为资本密集型。8.两国消费者偏好一样假定。9.资源充分利用假定。两国都在各自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生产。6斯托尔珀

2、-萨缪尔森定理定理:国际贸易使一国出口行业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在该国各行业均提高,使该国进口行业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在该国各行业均下降。从长期来看,开展国际贸易后,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提高导致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即本国充裕的生产要素的报酬提高,而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即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的报酬下降,无论这些生产要素在哪个行业中使用都如此。该结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斯托尔珀和萨缪尔森论证的,因此被称为“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二简答5.H-O理论(一)根本假设1.222假定。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要素2.自由贸易假定。运输本钱为零,交易费用为零。3.要素流动性假定。要素在

3、国内自由流动,在国家间不流动。4.完全竞争假定。各国国内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5.规模收益不变假定。6.技术一样假定。技术可以变动,但两国生产同种商品的技术保持一样。7.要素密集度假定。两种商品要素密集度不同,一种为劳动密集型,另一种为资本密集型。8.两国消费者偏好一样假定。9.资源充分利用假定。两国都在各自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生产。(二)A国与B国的封闭经济均衡1. 从A国与B国的箱形图到从A国与B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或生产转换曲线 注:H-O模型中的生产转换曲线其实可有各国的生产契约曲线推导出来!2 .A国与B国的封闭经济均衡分析 注:(1)A国劳动丰富,资本稀缺,如果全部要素都用来

4、生产一种产品,则A国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数量单位O A 大于其生产的资本密集型产品Y的数量单位 O A 。 对B国可做类似解释。(2)面临一样的无差异曲线簇,两国生产边界与不同无差异曲线相切,这暗示如下经济情况:基于不同要素禀赋的两国生产构造并不对称,进而两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并不对称。(三) A国与B国的开放经济局部均衡分析 A国劳动丰富 A国生产钢铁的相对本钱大于B国 A国主要生产棉花B国资本丰富 B国主要生产钢铁 p40416.美国学者弗农提出生命周期理论美国学者弗农(Vernon)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这是对技术差距理论的总结与扩展。按照这一理论,从创新国和模仿国的角度,产品生命周

5、期可以分为5个阶段。产品生命周期指的是产品要经历投入、成长、成熟和衰退等时期。国际贸易的产品生命周期是将周期理论与国际贸易理论相结合,从动态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国际贸易的利益。第一阶段OA,即新产品阶段。在创新国如美国生产和消费。 第二阶段AB,即产品成长阶段。创新国在国内和国际市场拥有完全垄断地位。主要是面向与创新国经济开展水平相似的国家如西欧、日本等兴旺国家出口。第三阶段BC,即产品成熟阶段。新产品在创新国已经标准化,创新厂商开场授权外国厂商生产这种产品。其他兴旺国家的厂商的新产品在本国市场上能与美国的产品相抗衡,故减少进口规模。第四阶段CD,其他兴旺国家参与新产品的出口市场竞争。由

6、于模仿国的劳动力本钱和其他本钱同创新国相比要低,其产品在第三国一些开展中国家市场能够同美国产品相竞争。而美国的出口全面下降 。7.导致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原因1、产品差异 2、规模经济 3、消费者偏好差异4、各国产品与消费层次构造的重合。 一般来说,消费者偏好的多样性、国际直接投资活动是产业内贸易最根本的推动因素。9.产业内贸易开展的一般规律,产业内贸易指数(1)产业内贸易指数(2)产业内贸易开展的一般规律:1.从要素禀赋看,如果两个国家的要素禀赋差异越小,则两国间产业内贸易的比重就比较大。2.从需求角度看,如果两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较高,且两国的人均收入差异较小,则两国间产业内贸易的比重就比较大。3

7、.从区位角度看,如果两个国家相距越近,则两国间产业内贸易的比重就比较大。4.从产品或产业的角度看,具有异质产品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的比重会大于同质产品产业的产业内贸易。三图表3.相互倾销的产业内贸易行为出口倾销策略:如果两个国家的两个垄断企业相互进展出口倾销,有可能导致国际贸易的发生并促进世界福利的增加。前提:一国厂商主动降价在另一国倾销产品。相互倾销的可行性取决于:相互倾销过程中,垄断企业的利润损失之和是否小于由于相互倾销而带来的消费者福利的增加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之和。4.兰卡斯特模型兰卡斯特模型以产品的水平差异为根底,以产品品种和消费者行为的假定为前提,在生产存在规模经济的条件下,通过对生产

8、和贸易的影响来解释产业内贸易。1模型假定:1.水平差异产品存在两个特性方面的不同;2.消费者对不同的特性有不同的偏好,但消费者不能购置*一产品的多个品种进展“组合消费,只能购置、消费其中包含*种最喜欢特性的产品品种;3.假定每个消费者只有一个最偏好的品种,即消费者最愿意花钱购置的品种 ;4.假定所有的消费者对产品不同品种的偏好是不同的;5.在供应方面,我们假定厂商可以自由进出该市场,并能生产产品的任何品种,且生产任一品种的本钱都一样 ;本钱曲线先下降,后上升。6.假定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组成,并且这两个国家在所有方面都完全一样 。7.两个国家只存在差异产品部门,且两部门的生产要素劳动可以在本国自由

9、流动。2模型分析 1.在封闭经济条件下 D0,Q0,MR0联系新*伯伦模型封闭经济的长期均衡结果:厂商利润为0.2.在开放经济条件下 D0 D1 开放经济下,市场扩大,潜在消费者增多;相邻产品的差异缩小,替代性增强,结果产品需求更富弹性,即:需求曲线变得更为平缓, D0 D1 。E0E12.在开放经济条件下 E0 E1 开放经济下,由于自由贸易和规模经济的存在,每一种产品必将只有一个国家的一个厂商生产,这意味着:有些厂商将被迫转产其他品种。结果两国产品的总品种将会多于封闭经济下一国产品的总品种。 在一国经济内, E0 E1 说明单个厂商的产量将增加,即单个品种的数量会增加。结果:1由于单个品种

10、的数量会增加,各厂商出现规模经济,企业的平均生产本钱 随之下降。2在开放经济均衡时,两国产品的总品种数会小于2n但仍然大于封闭经济下单个国家的差异产品品种数。3.直接影响:在国际市场上,厂商以较低的价格P1供应较多的产品Q1。4. 产业内贸易的福利效应分析:两国各生产产品V1和V2。国家1在VT段的消费者原福利为PFT,在参与产业内贸易后,由于可以购置较近的国家1的产品V2,则所获福利为PFLH;生产者剩余原为VTF,贸易后为VFLT。所以国家1的总福利净增PHT。同理,国家2在ZV段的消费者可购置国家1的产品V1 ,则其总福利净增ZGP。四论述2.进口大国征收进口关税的一般经济均衡进口大国征税的双重影响积极性:进口大国征税导致国内进口品价格上升,国民福利水平下降,形成关税保护本钱;消极性:进口大国征税导致进口品国际市场价格下降,改善国际贸易条件。最终效果不确定,取决于其积极性与消极性的具体程度。进口大国征收关税导致进口品的国际价格PY下降,国际相对价格Pw上升为Pw ;CCt ;福利水平降低的根源:关税保护本钱大于贸易条件利得。进口大国征收关税导致进口品的国际价格PY下降,国际相对价格Pw上升为Pw ;CCt ;福利水平上升的根源:贸易条件利得大于关税保护本钱。. 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