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德阳市统计年鉴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44527052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7.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德阳市统计年鉴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1年德阳市统计年鉴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1年德阳市统计年鉴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1年德阳市统计年鉴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1年德阳市统计年鉴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德阳市统计年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德阳市统计年鉴(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德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大力推进“一三五八”发展战略,经济发展全面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一、综 合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全市经济总量迈上千亿台阶,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7.4亿元,增长15.6%,增速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8%,第二产业增长21.0%,第三产业增长11.1%。全市经济总量中,三次产业比例为15.6:60.0:24.4。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突出,占全市经济总量的55.6%,拉动经济增长12.0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

2、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1562元,按照2011年12月31日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中间价计算,达到5009美元。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30.3亿元,增长19.0%。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为55.4%,比上年增加1.9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全市财政总收入258.8亿元,增长38.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7.1亿元,增长46.4%。财政总支出235.4亿元,下降19.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53.2亿元,下降31.7%,其中,教育支出20.9亿元,增长27.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2亿元,增长11.0%;卫生医疗支出14.4亿元,增长63.1%;住

3、房保障支出9.9亿元,增长63.6%。二、农 业狠抓科技助农增收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推进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95.1亿元,增长3.9%。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1.3万公顷,比上年减少1101公顷,下降0.4%;油料作物播种面积7.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78公顷,增长0.4%;蔬菜播种面积5.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42公顷,增长0.4%。全市粮食产量达到205.2万吨,比上年增加3万吨,增长1.5%;油料作物产量为18.4万吨,增长1.9%;蔬菜产量192.1万吨,增长2.8%;瓜果产量8.1万吨,增长31.8%。积极调整畜牧生产结

4、构,转变生产方式,着力扶持龙头企业,养殖业比较效益提高,全市出栏生猪427.7万头,下降2.6%;出栏家禽9910.4万只,增长0.9%;肉类总产量49.1万吨,下降1.1%;禽蛋产量12.7万吨,增长6.4%。产业化发展成效突出。全市农业产业化企业517个,其中年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75个。专合组织1267个,带动65.1万农户致富。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市工业发展呈“高开稳走”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4.3亿元,增长23.5%,增速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工业总量继续扩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61户,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35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

5、总产值2179.5亿元,增长35.8%。其中:机械、食品和化工三大传统产业贡献突出,完成工业总产值1686.4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的77.4%。经济效益不断攀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75.7亿元,增长43.0%。实现利税232.9亿元,增长29.0%。其中:利润128.0亿元,增长31.6%。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良好。全市新兴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10.7亿元,增长28.6%,增幅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产量增加。全年生产白酒11.7万千升,增长39.0%;软饮料220.1万吨,增长32.7%;磷矿石340.2万吨,增长36.6%;水泥产量1062.2万吨,增长32.

6、0%;电站用汽轮机3916.7万千瓦,增长19.3%;发电设备3968.2万千瓦,增长15.0%;精制食用植物油48.9万吨,增长53.0%;钢材产量72.7万吨,增长28.9%。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239个;建筑业总产值269.4亿元,增长7.8%;施工面积1923.5平方米,增长24.9%;竣工房屋面积676.5万平方米,增长6.3%;实现工程结算收入242.5亿元,增长4.0%;实现利润总额4.0亿元,下降37.4%。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市一手抓灾后重建的全面完成,一手抓投资项目促进经济发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0.4亿元,增长8.2%。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96.

7、3亿元,下降0.6%;更新改造投资208.6亿元,增长1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市房地产投资达73.2亿元,增长56.0%。商品房施工面积为939.3万平方米,增长39.2%;商品房竣工面积137.8万平方米,下降8.6%;商品房销售面积为215.5万平方米,下降4.9%;商品房销售额为84.5亿元,增长12.6%。五、国内贸易消费品市场活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1.6亿元,增长17.3%。分地域看,城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20.9亿元,增长18.9%;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0.7亿元,增长14.7%。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89.2亿元,增长

8、16.5%;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2.4亿元,增长21.3%。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中,石油及制品类、中西药品、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零售增势强劲,分别增长60.8%、57.3%和41.4%;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26.5亿元,增长15.3%。六、对外经济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29.1亿美元,增长30.3%。其中:进口额15.1亿美元,增长19.0%;出口额14.0亿美元,增长48.0%。全年实际到位外资1.9亿美元,增长26.3%。外派劳务2430人次。开放力度加大。全年引进市外到位资金404.4亿元,增长41.6%。实现省外到位资金297.8亿元,增长36.7%。七、交通

9、、邮电和旅游交通设施建设继续完善。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7759公里,其中,等级公路6890公里,占公路里程总数的89%。高等级公路(含一级公路)399公里,高速公路100公里。新铺油路(水泥路)477公里。全市实现乡乡通公路,100%的行政村已通公路。新建县、乡级汽车站9个。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7974万吨,增长12.1%;货物周转量53.2亿吨公里,增长18.1%;旅客周转量25.5亿人公里,增长8.8%。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23.1万辆,增长18.2%;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19.7万辆,增长19.8%。邮电通信持续快速发展。全市邮电业务总量27.9亿元,增长14.6%;邮电业务收入20.8亿元

10、,增长22.3%。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95.0万户,增长9.8%;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30.2万户。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51.7亿元,增长26.9%,实现旅游外汇收入617.5万美元,增长32.6%。接待国内游客874.2万人次,增长20.1%;接待境外游客0.8万人次,增长5.6%。年末全市旅行社43家、星级宾馆9家。八、金融金融保持稳步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509.9亿元,增长8.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83.5亿元,增长14.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718.0亿元,增长21.5%,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61.7亿元,增长24.8;中

11、长期贷款余额341.7亿元,增长22.7%。年末全市共有保险公司25家;其中,财险公司12家,寿险公司13家。全年保费收入36.3亿元,下降5.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1.1亿元,增长13.2%;寿险保费收入25.2亿元,下降12.1%。全年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11.0亿元,增长41.0%。其中,财产险赔款支付6.0亿元,增长32.2%;寿险赔款支出5.1亿元,增长53.5%。年末全市证券交易机构开户总数达到23.2万户,全年交易额904.9亿元。九、教育、科学技术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全市普通高等学校5所,中等职业学校20所,普通中学163所,普通小学校点364个(含教学点个)。普通高等学校招生

12、1.6万人,在校学生4.8万人,毕业1.3万人,专任教师2647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2.3万人,在校学生5.9万人,毕业1.6万人,专任教师1500人;普通中学招生5.2万人,在校学生16.4万人,毕业6.0万人,专任教师11252人;小学招生2.7万人,在校学生16.9万人,毕业3.4万人,专任教师11150人。全市幼儿园228所,在园儿童8.2万人,幼儿园教师1845人。全市已建成国家示范性普通高中5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7所。全市“两基”乡镇覆盖率100%,人口覆盖率100%。全面完成“爱心助学”工程任务,全市共有36.6万名贫困学生受到资助,减免费用2.0亿元;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2

13、46个,消除中小学危房27万平方米。成人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学员47.9万人;参加自学考试6.5万人次,获得本(专)科文凭185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44万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32.8万人次。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13项,省级科技计划立项79项。16项科技成果获国、省科技进步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德阳市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称号,广汉、什邡、绵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有13人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个人。全年共申请专利17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44件;专利授权896件,其中:授予发明专利权107件

14、。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75项,成交金额1.6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1家,国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8家。全市拥有国家创新型企业2家,国家创新型直属企业4家,省级创新型示范、试点、培育企业30家。全市已建立2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分中心7个,省级技术中心25个,市级技术中心52个,博士后工作站6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文化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全市公共图书馆6个,其中一级馆2个,总藏书量82万册(件)。有文化馆7个,其中一级馆3个、二级馆2个、三级馆2个。新建德阳市文化馆,面积达5566平方米。建成有乡镇综合文化站121个。群众性广场文艺表演多

15、姿多彩,全年送文化下乡活动共计310场。文艺创作日趋繁荣,小品接待获四川省第十三届戏剧小品(小戏)比赛剧目奖。全市现有艺术表演团体19个,博物馆6个。新闻出版事业继续繁荣,档案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地方报纸出版3种,出版量1400万份;杂志出版4种,出版量6万册。全市档案馆10个,向社会开放各类档案约22.4万卷,全年利用档案6.6万卷次。医疗卫生工程不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覆盖6个县(市、区),覆盖农业人口280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6.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本年度支出总额为5.5亿元,受益470.0万人次。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2个,为6个妇幼保健机构配备急救设施。孕产妇

16、和婴儿死亡率持续下降。全市6个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县(市、区)达到国家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民政部门资助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16万人次。全市拥有卫生机构2816个。其中:医院69个,卫生院13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拥有卫生机构人员2203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6134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有执业(助理)医师7352人,注册护士5275人。全年全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3804例,报告死亡48人,报告发病率381.8/10万,死亡率1.3/10万。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年获国家级奖励1项、省级奖励8项、市级奖励24项。创建国家级训练基地1个,省级训练基地1个、市级训练基地2个。全市共建全民健身路径408条,当年新建261条,其中,新建乡镇全民健身路径66条。建成国家青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