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3年关于自贡当地文化风俗习惯的调查报告

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1.96KB
约17页
文档ID:444526109
2023年关于自贡当地文化风俗习惯的调查报告_第1页
1/17

2023年关于自贡当地文化风俗习惯的调查报告 关于自贡当地文化风俗习惯的调查报告 前言 姓名:X X X 性别:男 学号:XXXXXXXXXXX 院别:畜牧兽医分院 班级:2023级畜牧X班 电子邮箱:XXXXXXXXXXX 二0一一年二月二十八日 前言 自贡位于中国四川省南部,是闻名全国的盐之都、龙之乡、灯之城自贡具有两千年的盐业历史和70年建市史,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国民政府批准建立自贡市,为四川省最早的省辖市和工业重镇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23个建制市之一,自贡是川南地区第一座100万城市人口大城市,川南区域中心城市 自贡具有两千年的盐业历史和70年建市史,东汉时期已有井盐开采的文献记载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国民政府批准建立自贡市,为四川省最早的省辖市和工业重镇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23个建制市之一,自贡是川南地区第一座100万城市人口大城市,川南区域中心城市恐龙、井盐和灯会被称为自贡的“大三绝”,“小三绝”是龚扇、扎染和剪纸,素以“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江姐故里”等美誉而蜚声中外。

自贡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介绍: 自贡位于中国四川省南部,位于东经104-105度,北纬28-29度之间,东西相距约117.39千米,南北相距79.46千米,面积4372.6平方公里自贡市北靠内江,东临泸州,南接宜宾,西连乐山、眉山,位于“川南五市之中” 自贡市是闻名全国的盐之都、龙之乡、灯之城 “川南五市”是指自贡市、内江市、泸州市、宜宾市、乐山市它们不仅在地域上相连,而且在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内部联系紧密 二、自贡的历史沿袭: 自贡历史悠久,因盐建镇、置县、设市建市前,自贡地区分别归属荣县和富顺县 今日自贡的行政区划,系由古代的荣州和富顺县的部分盐区组成和逐步发展而来的自贡市的称谓沿于自流井和贡井两个地名的合称 * 富顺县和荣县的由来: 富顺县: 南北朝北周武帝天和二年(567年),因“富世盐井”(井址在今富顺县城关镇)在四川已负盛名,因而以“富世盐井”为中心,以井名命名,设富世县唐朝贞观二十三(649年),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富世县为富义县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升为富义监,后因避宋太宗赵光义讳,改为富顺监。

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年)改为富顺州,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改为富顺县,沿袭至今 荣县:北周武帝时,大约在今贡井东岳庙处的“大公盐井”远近闻名,地位越来越重要,因而设“公井镇”(即今贡井区辖区内)唐朝位于德元年(618年),在公井镇置荣州,并升公井镇为公井县,隶属荣州,州县同治以后,公井县和荣州的名称几经变更,至明朝共五九年(1378年),将荣州改为荣县(治所在今荣县城关镇),沿袭至今清初,改为贡井镇,仍属荣县 * 自贡设市和自贡市区域的发展: 明朝时候,在富顺县所管的荣溪水滨(今市中区一带)开凿出一批称为“自流井”的新盐井至清朝乾隆以后,自流井已被作为地名而用来泛指现今市中区一带地方 “因利聚人,因人成邑”随着盐业的兴旺繁荣,自清末以来,自、贡两地多次酝酿和筹备单独设县、设市,并于1939年最终因盐设市,由富顺县划出以自流井、大安为中心的部分地区,加上荣县划出以贡井为中心的部分地区,以两地名称的第一个字——自、贡组合,正式成立自贡市成立之初的自贡,辖9个区,面积160多平方公里,人口23.5万解放后,将原来的9个区合并为4个区,并分别以地名命名,即自流井区、大安区、贡井区和沿滩区。

1978年4月,又将荣县全部和富顺何市区划归自贡市1983年3月,又将富顺县全部划归自贡市,至此,自贡市共辖四区两县,面积4373平方公里,人口277.6万(2023年《自贡年鉴》记载:自贡总人口达314.98万人),1999年12月市人民政府由自流井迁至汇东新区 沿袭 (一) 从远古到公元1912年: 1、远古时期,四川东、西部分属巴国、蜀国,荣县归蜀、富顺归巴周慎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秋,秦大夫张仪、司马错、都尉墨伐蜀是年冬,蜀平,兼取巴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秦惠王封子通国为蜀侯(蜀仍为侯国),置巴郡,时荣县境归秦之蜀国,富顺县域属巴郡治理秦昭襄王二十二年(公元285年),诛蜀侯绾,国废,改立郡,是为蜀设郡之始荣县为蜀郡辖区 2、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分巴割蜀及新型地置犍为郡犍为郡领江阳、南安、武阳、资中、符、南广、汉阳、朱堤、堂琅等县,富顺归为江阳、荣县境属南安县 3、北周武帝天和二年(公元567年),析江阳县北部富世盐井及其附近地区置 郡、富世县(以井名命县名),是为富顺境域立县之始同期,在荣县境东部建公井镇(因附近有著名盐井曰大公井,故井名命镇名),是为荣县境最早设立行政建制单位之始。

4、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原郡废,富世县隶属泸州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南安县置大牢镇,十三年(公元593年)改镇为县,时荣县境在大牢县内 5、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割资州大牢、威远二县置荣州,治公井镇,公井由镇升县 6、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分大牢置旭川县(因附近有盐井号旭川,取以为名),治今荣县城关时荣州领县六;旭川、应灵、公井、威远、资官、和义,州治由公井移旭川时荣县境主要为旭川、公井二县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富世县改名为富义县 7、北宋初年富义县升富义监,隶属潼川路;荣州辖旭川、公井、应灵、威远、资官五县,荣州隶属东川路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避宋太宗赵义讳,富义监易名为富顺监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置富顺县(今县名始于此),隶属富顺监 8、治平四年(1067年),旭川县改名荣德县熙宁元年(1068年),富顺县废存监;四年(1071年),公井县废并入荣德县南宋绍定六年(1233年)升荣州为绍熙府 9、嘉熙元年(1237年),蜀乱咸淳元年(1265年)富顺监徒治虎头城南宋德祜元年(1275年),知监王宗义举城降元,监废,治所由虎头城迁回原地。

10、端平三年(1236年)绍熙府择地侨迁徒治鸿鹤镇(今自流井区鸿鹤坝);宝祜六年(1258年),府废 11、元朝建立行省制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富顺安抚司,二十年(1283年)升为富顺州,隶属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叙州路元末,复置荣州,属嘉定路 12、明洪武四年(1371年),降富顺州为县,归属叙州府明洪武九年(1376年),降荣州为县(荣县县名始于此),属嘉定府清代因之 (二) 从1912年到1949年: 1、民国二年(1913年),实行以道统县,荣县属上川南道(次年改称建昌道),富顺归下川南道(次年改称永宁道) 2、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复省,富顺、荣县隶属四川省 3、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推行行政督察区 4、抗日战争时期,沿海沦陷,川盐济楚,富荣盐场在保证瞎转民食和支援前言抗战方面显得十分重要为了克服两县长期分治盐场的弊端,加速盐业经济发展,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八月经四川省政府批准,划出富顺县第五区、荣县第二区两者紧密相联的的主要产盐区,面积160.9平方公里,新成立市,市名取自流井和贡井之合称名自贡市。

同年九月一日,自贡市正式成立,隶属四川省政府 (三) 从1949年到现在: 1、1949年12月5日,自贡市和平解放解放初期,隶属川南行政公署 2、1952年川南行署撤销后至今,自贡市一直隶属四川省人民政府 3、解放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行政区划多次调整,1978年4月荣县划归自贡市,1983年3月富顺又划归属自贡市管辖 风俗习惯 自贡春节风俗: 自贡的春节习俗除了传统的放爆竹、拿压岁钱、倒贴福字、吃年糕等, 自贡还有一个最独特的项目是看——国际恐龙灯会这是与其它地方不同的春节习俗 一、南国灯城——灯会——自贡彩灯博物馆 (一)、灯会历史背景: 自贡地区灯会的成型是在清明时期,逐渐衍展为具有相对固定内涵、并在特定时段进行的并有一定传承线路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动 南国灯城的主要内蕴内核,是名闻遐迩、蜚声中外的自贡灯会南国灯城的形成,是以自贡灯会的兴盛发展为其主线,并在城市建设、街景民居、会节庆典、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被注入了灯文化内涵而逐步成型在自贡灯会的历史沿革与演进发展构成了南国灯城的历史文脉。

据史籍记载,唐宋时自贡地区已逐步形成新年燃灯、元宵节前后张灯节彩的习俗唐宋时期的自贡地区,新年和元宵放灯、燃灯之时,民间杂技、杂耍等表演活动亦尽现其间,深得观灯民众的喜爱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曾在其写下的《沁园春》一词中写到:“一别秦楼,转眼新春,又近放灯”,可见当时自贡地区新春张灯、放灯已为约定俗成的民俗活动当然,这与生来形成的灯会尚有差异所以,唐宋时期应为自贡灯会的萌芽时期或初始阶段 自贡地区灯会的成型是在清明时期,逐渐衍展为具有相对固定内涵、并在特[定时段进行的并有一定传承线路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动《荣县志》记载:“正月人日后,各祠皆燃火树,各门首皆点红灯,谓之天灯,富人寿年丰之意兼仿古人礼鸣金执铤,以驱瘟疫,谓之狮灯场市新年火甚盛„„而楼台为甲观,乡人通命曰亭一城数亭、一亭各式、其高数重,构栋雕楼,临春组合,彩笺书画,嵌灯如星,一亭燃四五百灯,辉丽万有西人来观,亦欣然京沪所不见也以上证明清道光以后的灯会已崭露头角,其场景已甚为壮见,灯彩已甚为绚丽,较之京城大邑亦毫不逊色 在明清时期自贡地区灯会的衍展和传线线路上,尚有几个节点,成为了自贡灯会地方特色和亮点。

其一是天灯会每年正月初七开始,各祠庙均要立灯竿,悬红灯,举行祭祀活动,时称天会,亦称天灯节庙内均张灯结彩,庙前均竖立灯竿,燃灯33~36盏其余的小庙宇则点“九皇灯,即灯竿两边各持灯九盏燃灯时间,少则三天,多则一月以上,视善男信女们所捐灯油之多寡而定 天灯会的高潮是在元月十五日元宵之夜入夜除燃灯于高矗的灯竿,庙前庙内灯笼高持外,还要燃放鞭炮、焰火,耍龙灯、狮灯,各种杂耍牛儿灯、车车灯的表演常常通宵达旦自贡天灯会的遗址甚多,至今在城乡保留着众多以灯竿为命名的地名在自贡地区中,灯杆坝即近十处,此外尚有灯杆冲、点灯山、灯会山、灯夹林、点灯坡、五里灯、万年灯、红灯山等等,由此可见清代自贡地区灯会之盛 其二是五皇灯会,系天灯会的延续贡井地区有庙名“五皇洞”,传此处原为一山洞五皇洞建立后,香火甚旺每年冬至至春至春节,庙内张灯结彩,前来祭祀五皇,许愿还愿者抬着供品,络绎不绝正月初八起竖灯竿,点红灯,至正月十五元宵节祭祀活动达到高潮入夜施放烟火,鸣放鞭炮,通宵达旦,热闹非凡 其三是漂河灯,又名放河灯据史籍记载清乾隆年,贡井贵州庙即有办盂兰会之举办会5至7天,有放河灯、放焰口等活动。

自贡地区举办盂兰会、漂河灯一般是从中元节即农历七月十五日前两天开 始设斋供佛、祈祷叩拜,以求大慈大悲菩萨救渡祖先、超度亡灵诵经施法,做水陆道场,以求野鬼孤魂不要扰搅凡间僧众人等,聚集在河边塘口,在一片诵经祈祷声中,将众河灯放置水面,任其漂流,统称“莲子灯”、“鲤鱼灯”等漂在最前面,称为“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