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0化学平衡综合问题分析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17.50KB
约5页
文档ID:444380543
10化学平衡综合问题分析_第1页
1/5

化学平衡综合问题知识目标 1.有关活塞平衡的问题此类问题关键要考虑到活塞两边的压强相等,再根据化学反应平衡,观察平衡移动的方向要保持两边的压强相等,可以是在同温的条件下,两边的气体物质的量相等;也有可能是在温度不同时,两边保持平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下面几个例题的学习,总结此类问题的分析方法第一种类型:判断反应的方向或物质的用量范围例1:如图,一定温度下,把2体积N2和6体积H2通入一个带有活塞的体积可变的容器内,活塞的一端与大气相通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N2+3H22NH3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物的体积为7体积请回答以下问题:(1)保持上述反应温度不变,设a、b、c分别代表初始时的N2、H2和NH3的体积,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与上述平衡相同①若a=1, c=2则b= 在此情况下,反应起始时将向 方向移动若规定起始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此情况下c 的取值范围是 2)在上述装置中,若控制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是6.5体积,则可采取的措施是 ,原因是 1)①3;逆 ②1<c≤4 (2)降低温度;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气体的总分子数减少例2:如图,一恒容密闭容器中有一可滑动密封隔板起始时A、B、C各4.0mol,D为6.5mol F为2.0mol,设E为xmolx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变化时,可调节反应器温度使两侧达平衡,且隔板位于正中央。

1)x=4.5时,右侧反应起始向____________方向移动,欲使起始反应维持该方向,则x最大值应小于____________正反应7.0  (2)x=4.5和5.0时,达平衡时A物质的量是否相等?_____ ___,不相等理由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这两种情况是在不同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的,平衡状态不同,故物质的量也不同 练习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一个左右可滑动隔板,两边分别进行可逆反应,各物质的 量如下:M、N、P为2.5mol、3.0mol、1.0molA、C、D各为0.50mol,B的物质的量为x,当x的物质的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均可以通过调节反应器的温度,使两侧反应均达到平衡,且隔板在反应器的正中位置达到平衡后,测得M的转化率为75%,填写空白:(1)达到平衡后,反应器左室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为 mol (2)若要使右室反应开始时v正>v逆,x的取值范围 3)若要使右室反应开始时v正

第二种类型:分析平衡过程例3:如图所示,温度不变下某容器分隔A、B两部分,A容积固定不变,B有可移动的活塞,现在A中充入2mol SO2和1mol O2,在B中充入2mol SO3和1mol N2,在相同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2SO2+O2 2SO3(均为气体)根据下列要求填写空白: (1)固定活塞位置在3处不动,达到平衡时,设A中压强为pA,B中压强为pB,则pA与pB的关系是pA_______pB(填“<”“>”或“=”) (2)若要使A中与B中平衡状态相同,可移动活塞的位置至_________处 (3)若活塞右移到5处,达到平衡后,B中SO3为xmol,A中SO3为ymol,则x和y关系x_____y(填“<”“>”或“=”),理由是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2)右侧的3处 (3)<;B相当于减压了,减压后平衡向SO3分解的方向移动,使B中SO3的量减少了练习2:如图,向A中充入1mol X、1mol Y,向B中充入2mol X、2mol Y,起始时,V(A)=V(B)=a L。

在相同温度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两容器中各自发生下述反应:X+Y 2Z+W放热(X、Y、Z、W均为气体),达到平衡时,V(A)=1.2aL 试回答:(1)A中X的转化率a(A)=________;(2)A、B中X转化率的关系:a(A)_____a(B)(填“>”、“=”或“<”);(3)打开K,一段时间又达平衡时,A的体积为______L(连通管中气体体积不计);(4)在(3)达平衡后,同时等幅升高A、B的温度,达新平衡后,A的体积_____(a.变大;b. 不变;c. 变小)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种类型:等效平衡中的等压过程 此类题目就是按照等效平衡中的原理分析,在等压的条件下,将物质的用量都转化到方程式的同一边,使对应的物质的比例相等例4:可逆反应A(g)+2B(g) xC(g),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现有二种配料①A 1mol B 2mol ②A 0.5mol B 1mol C 1mol分别在恒温时达平衡B的质量分数恒定,则x的值可能为________或________2、3AN2+3H2 2NH3 练习3:如图活塞A与外界大气接通且可自由滑动。

现向其中充1mol N2、4mol H2一定温度下达平衡时,测得NH3体积分数为ω%同温度下,向其中加入:① 2mol NH3、1mol H2达平衡时,NH3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②1mol N2、6mol H2、x mol NH3达平衡时,NH3体积分数仍为ω%,则x=___2.有关化学平衡移动方向或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方法(1)根据影响化学平衡因素的改变,即勒夏特列原理注意平衡前的条件改变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2)根据某一时刻,反应的V正、V逆的关系3)根据平衡移动的结果判断(如例7)通过比较新平衡与原平衡时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含量或反应混合气的密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等,也能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4)根据创造的等效模型,找到两种装置之间的改变条件5)根据平衡常数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例5: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 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容积扩大一倍,当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AD(A)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D) a>b例6:将物质的量均为2.00mol的物质X、Y混合,发生如下反应:2X+Y 2W. 在反应过程中W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 (1)T0对应的V正和V逆的关系是 . (2)此反应的正反应为 热反应. (3)A、B两点正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是 . (4)温度T

在保持400℃的条件下,使之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填写下列空格:(1)达到平衡时所需的时间A比B ,A中SO2的转化率比B 2)达到(1)所述平衡后,若向两容器中通入数量不多的等量氩气,则A容器中化学平衡 移动,B容器中化学平衡 移动3)达到(1)所述平衡后,若向两容器中通入等量原反应气体,再达到平衡时,A容器中SO3的体积分数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B容器中SO3的体积分数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扩展练习练习5:在10℃和2´105pa的条件下,反应aA(g) dD(g)+eE(g)建立平衡后,再逐步增大体系的压强(温度维持不变)下表列出了不同压强下反应建立平衡时物质D的浓度压强/pa2´1055´1051´106D的浓度/mol·L—10.0850.200.44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⑴压强以2´105pa增加到5´105pa时,平衡向________反应方向移动(填“正”或“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压强从5´105Pa增加到1´106Pa时,平衡向________反应方向移动(填“正”或“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衡之所以向该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6:如图所示,当关闭K时,向A中充入1mol X、1mol Y,向B中充入2mol X、2mol Y,起始时,V(A)=V(B)=aL在相同温度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两容器中各自发生下列反应:2X(g)+2Y(g)3Z(g)+2W(g)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达到平衡(Ⅰ)时,V(B)=1.2aL请回答:(1)B中X的转化率α(X)B为 ;(2)打开K,过一段时间重新达平衡(Ⅱ)时,B的体积为 (用α的代数式表示,连通管中气体体积不计)练习7:右图表示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A+B(g) 2C(g)(正反 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平衡时,由于条件改变而引起的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变化:a→b过程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填“升温”或“降温”)__________,平衡________(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C的体积分数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b→c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填“加压”、“降压”、“分离C”或“加入A或B”),c→d过程中压强变为原来的2倍(缩小体积)、C的浓度为原来的1.9倍,则平衡_______(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说明A一定为_________(填“气态”、“液态”、“固态”或“液态或固态”),请将后反应速率变化情况画在c→d处。

练习8:在容积不同的密闭容器内,分别充入同量的和,在不同温度下,任其发生反应:,并分别在t秒时测定其中的体积百分含量,如图1)A、B、C、D、E五点中,尚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点是 2)此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3)A、C段的曲线是增函数,C、E段曲线是减函数,试从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角度说明理由: 练习1: 3.5 2.0前者练习3:ω% 6练习4:少 高 逆向 不 不变 增大练。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