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与工程重点专业建设方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44363983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9.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科学与工程重点专业建设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食品科学与工程重点专业建设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食品科学与工程重点专业建设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食品科学与工程重点专业建设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食品科学与工程重点专业建设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科学与工程重点专业建设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科学与工程重点专业建设方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食品科学与工程重点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基础围绕皖北地区 “农副产品加工、轻纺食品、生物医药、新能源 ” 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按照“重点专业对接主导产业,专业 群对接产业链”的专业建设思路,在原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专业的食 品方向课程的基础上建设,我院 2010 年成功申报了食品科学与工程 专业,并于 2012 年首次招生。本专业设置食品加工和食品检测检疫 两个专业方向,在校学生238 人。虽然建设时间较短,但我院近年来 紧紧围绕学校“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通过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 案,使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初步形成了应用性及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明显的建设

2、成果。2013 年获安徽 省振兴计划食品类专业综合改革及新专业建设项目,2014 年食品专 业群“产学研合作教育” 服务皖北食品产业发展的研究与实践获批安 徽省振兴计划重大项目,2014 年与砀山海升果业有限公司合作申报 的“安徽省复合酶工程技术中心”获批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目前食品类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6名,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5 人, 具有博士学位 3 人,硕士以上学位的 13 人,通过校级“双能型”教师 认定的比例达到 45%,同时聘请食品领域知名专家兼职4人。校级教 坛新秀 1 人,4 人在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获奖。已初步形 成了一支专业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近年来

3、,专 业教师承担及完成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7 项,校级教学改革项 目多项,发表教学改革论文20 余篇,主编及参编教材近10篇。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 项,主持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项目2 项及一般项目多项,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科研项目4 项,在国内外学 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 50 余篇,获宿州青年科技奖 1 人。积极鼓励 本专业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大学生科研立项、国家级省级创新训 练项目、各类竞赛等创新训练活动,每年参加人数达到50 多人次, 参加项目 10 余个,学生学习的主观积极性、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 力和服务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硬件设施上,建有基础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

4、微生物学、 生化分离及生物制品、食品工程原理、发酵工程、食品分析与检测、 食品加工与综合实训、水处理生产线、大型仪器分析室等 14 个教学 实验室,以及果蔬复合软饮料生产线、啤酒酿造等校内实训室或中心 3 个。拥有流式细胞仪、质构仪、酶标仪、蛋白分析仪、高效液相色 谱、荧光倒置显微镜、红外光谱仪、荧光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 光度计、气相色谱仪、荧光定量PCR、食品添加剂检测仪等多台(套) 现代分析测试仪器。实验室使用面积达1000 m2以上,仪器设备总值 达 1200 多万元。产学研合作方面,与安徽华洋啤酒有限公司、安徽安特食品有限 公司、中粮生物化学(安徽)有限公司、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5、局、 宿州徽香源食品有限公司、安徽盼盼食品有限公司(滁州)、江苏统 一企业有限公司、南京来一口食品有限公司、南京果椰食品有限公司 等企业及单位建立了教学、科研、就业联系,建成稳定的校外食品专 业实习实训就业基地,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条 件,为专业建设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二、专业建设定位和指导思想(一)专业建设定位 围绕“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根据皖北农业及资源大区的 特点,立足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强化“实基础、强能力、高素 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施产学研合作及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 式。使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的高

6、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主要面向食品生产、加工、流通 及与食品科学与工程有关的教育研究、进出口、卫生监督、安全管理 等企业或部门,培养从事食品或相关产品的生产管理、技术开发、工 程设计、品质控制、产品销售、检验检疫、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工 作应用型人才。(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落 实国家和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四个全面”重 大战略布局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五大发展理念,把握经济新常态的时代特征,加快向应用型深度转变,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 实践条件建设为基础

7、,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深化 教学综合改革,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人才 培养质量。三、专业建设目标(一)总体建设目标以服务地方为宗旨,以“实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 养为目标,根据人才培养的需求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深入开展 “产学研”合作,突出工程应用性特点,突显农产品深加工及资源利用、 质量控制等应用方向,探索出一套较为完整的、服务区域建设和发展 需要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体 系。构建一支专业更扎实、素质更全面、结构更合理、队伍更稳定的 “双能型”师资团队,使之更能够适应本科层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 用性人才教育

8、培养的需要,在食品科技开发等方面取得一批具有典型 示范意义及较好社会经济效益的标志性成果;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建 立健全有利于专业持续发展的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切实培养融 “知 识、能力、素质”于一体、志愿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 才。(二)具体建设目标1. 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企业深度合作,参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制定特色鲜明、 符合食品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 案,构建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三位一体”的人 才培养机制。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实践课程的总学分比例,通过创新 “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方式、引进“嵌入式校内模拟生产”等多种形式, 积极探索实

9、质性的“订单式”人才培养,逐步完善产学研合作及工学结 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社会需求。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 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 85%以上,就业 岗位与专业对口率达 80%以上。2. 课程建设建立应用型专业及其核心课程标准,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 育、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教学与科研生产“三个融合”;坚持以教 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中心,建立健全基于知识与能力、与应用型 人才职业岗位相适应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注重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特色 课程,构建基于食品生产过程的核心课程5-8 门,力争建成 2-4 门校 级精品开放课程或优质课程,力争1- 2省级精品开放课程;

10、积极探索 “互联网+课程设计”、“互联网+生产实习”、“互联网+校企合作平台” 等教学新模式,建成 1-2 门 MOOC 课程。重视应用型教材建设,按 照产品导向、工程导向的要求,与企业、兄弟高校合作开发应用型教 材、讲义 3-5 门。3. 教学团队建设 采用多种措施加大食品师资队伍的建设,切实提高教师服务地方 经济发展的能力,完善师资队伍培养、考核激励、更新等长效管理机 制,加强“双能型”团队建设。引进、培养1-2 名具有较高的学术地 位及学术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学术技术骨干1-2 人,培养骨干教师 3-5 人。建设一支由引进人才、专任教师、外聘教师组成,总数达20 人以上的“双能型”食品师

11、资队伍。高级职称达到 30%,中级职称占 40%左右,博士学位达30%以上, “双能型”教师比例达到 60%以上, 50%以上教师有企业或生产一线挂职锻炼经历。4. 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加强实践实训条件建设,重点加强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教 学中心、实训创业中心建设,积极打造创意、创新、创造、创业的“四 创联动”实践平台,满足工程化教育和专业工程认证需求。在现有食 品分析及检测实验室的基础上,与政府部门、企业合作建设宿州学院 食品安全检测中心1 个,新建食品高新加工技术、工程制图及设计等 专业实验室或实训室2-3 个,扩建现有食品加工与工艺等专业实验室 2-3 个。增设食品类生产线 1-2 个、

12、食品专业实践教学仿真实验室 1 个。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规模和加强内涵建设,新增校企合作教育 基地 10-15 个。5. 教学管理及质量保障建设 继续深化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完善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育教学质 量标准,形成符合地方应用性的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管理体系和质量 监控体系,稳步推进教学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学校、实习基 地、用人单位及行业部门等共同参与的应用型人才质量评价和考核机 制。6.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拓宽产学研合作渠道,积极进行专业服务社会的功能性建设:利 用拟建的宿州学院食品安全检测中心为区域提供食品安全监测服务; 打造高素质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和输送基地;充分利用专业资源、

13、创新培训模式,面向地方和区域相关企业积极开展生产、咨询和技术 服务。同时,将学生消费型实习逐步提升为生产型、效益型实习,有 效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四、专业建设内容和措施(一)完善产学研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专业建设,聘请食品企业、食品药品质量技术监督局等行业 部门技术专家参与 2016 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将食品行业、企 业标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参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 制定特色鲜明、符合食品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学, 提高实践课程的总学分比例,不断完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方案;积极推进工科类专业评估认证工作,深化工程化教育改革;努 力打造成省或校

14、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及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 业,启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深入开展与安徽华洋啤酒有限公司、安徽安特食品有限公司、中 粮生物化学(安徽)有限公司、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宿州徽香 源食品有限公司、安徽盼盼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校企合作。积极探 索“订单式或冠名班”、“嵌入式校内模拟生产”等多种“校企合作、校 地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双学位、多证书等教育形式,逐步打 造产学研合作育人的教学新体系。(二)深化课程改革,构建基于工程教育观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现代工程教育观为指导思想,强化体现工程能力的模块化课程 建设。模块化课程体系分为通识课程模块、学科基础模块、专业模块、 素质拓展

15、。课程体系通过工学结合递进实施,实现素质教育与能力培 养、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实训与生产实践的良好结合,初步形成较 完善的能体现工程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 创新能力。对相关课程进行优化整合, 压缩限定课内总学时, 扩大学生自主 学习的空间;课内总学时压缩限定在 2500 学时左右, 基本符合应用 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在压缩总学时的同时, 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模式,如“项目驱动”、“问 题探究”、“工程设计案例分析”、“产品导向”等模式,探索“互联网+” 网络教育新模式,如“互联网+课程设计”、“互联网+生产实习”,进一 步加大教

16、学改革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对专业主干课程进行教学资源库建设,增加“果蔬软饮料生产、 蓝莓组培及综合加工”等实际案例,使传统课程为地方产业服务;引 入企业核心技术标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标准。以省校两 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与精品视频公开课程为示范引领;力争使 1门以 上课程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3-4 门课程成为校级精品课程或优质 课程,积极探索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的建设,带动其它课 程的建设和发展;同时严格课程建设质量标准,加强年度检查与结项 验收评估,确保课程建设取得实效;对专业主干课程进行教学资源库 建设,建成教学资源库网络学习平台;开发2-3门工学特色课程建设 与教材建设,力争出版特色教材1-3 部,力争实现特色课程与教材建 设的重点突破,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和发展。(三)实践教学改革及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架全过程(从入学到毕业,实践教 育不断线)、多层次(基础层、工程认识层、综合层、创新层)、模 块化(实验教学、实习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