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共360题)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444362670 上传时间:2024-04-08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100.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全国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共360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2024年全国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共360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2024年全国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共360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2024年全国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共360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2024年全国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共360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全国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共360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全国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共360题)(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全国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共360题)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D ) A 潜在性 B 现实性 C 特殊性 D 可塑性 2.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 C ) A 实践的属性 B 社会的属性 C 自然的属性 D 现实的属性 3.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 A )A 动力 B 动机 C 条件 D基础 4.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 D )A 认识 B 设

2、计 C 设想 D 安排 5.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 ( B )A 隐私权 B 人身权 C 名誉权 D 荣誉权 6.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 C )A 人身自由权 B 人格尊严权 C 受教育权 D 隐私权 7.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着独立的法律地位,并且受到社会 ( D )A 正常的保护 B 热心的保护C 一般的保护 D 特别的保护 8.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 ( B )A 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B 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C 隐私权决定的 D 名誉权决定的 9.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漫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

3、生的 ( C )A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B 隐私权决定的 C 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D 荣誉权决定的 10.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 A )A 学科专业素养 B 教育专业素养 C 品德专业素养 D 职业道德素养 11.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C ) A 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2.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D ) A生活焦虑 B择友焦虑 C缺钱焦虑 D考试焦虑 13. 发现学习是属于( A ) A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B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C个别化的教学策略 D交互式的教学策略 14. 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叫做

4、(C) A 注意 B需要 C动机 D兴趣 15. 人的健康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 C ) A 健康的人格 B健康的习惯 C健康的心理 D健康的生活 16. 完形顿悟学说的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A ) A 苛勒 B斯金纳 C桑代克 D布鲁纳 17. 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可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 B ) A 计划策略 B组织策略 C调节策略 D监视策略 18. 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叫做( D ) A 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问题检验 D问题解决 19. 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 B ) A 行动 B内

5、化 C执行 D泛化 20. 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就是( A ) A 形成性评价 B定性评价 C定量评价 D考查性评价 21.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A)。A.工作关系 B.心理关系 C.道德关系 D.个人关系22.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B)。A.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团结协作 D.以身作则23.以无序、随意、放纵为特征的师生关系模式属于(B)。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24.对学生的发展最有利的师生关系模式是(D)。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25.在哪种师生关系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

6、绩最好(C)。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26.哪种师生关系模式容易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D)。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27、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 ( B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共鸣28、在下列教师行为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 ( B )A、交往中,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 B、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的偶发事件C、将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入课堂,迁怒于学生D、偏爱甚至袒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29、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 C

7、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30、为了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三级课程是 ( D )A、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 B、理论课、实验课和活动课C、显形课、隐形课与实践课 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31、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是 ( D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自由的人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A、 B、 C、 D、32、个别教师不允许班上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的是学生的

8、( C )A、健康权 B、名誉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33、下列哪种情况下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承担责任( D )A、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B、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之学校的C、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戒、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D、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34、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的(A)选择。A必然 B必要 C必需35、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B)。A改革 B创新 C变革36、新课程提倡培养学

9、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A)。A发挥 B发展 C发扬37、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C)。A变革 B改变 C变化38、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B)条件。A重要 B基本 C必要39、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建构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旨在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的课程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C)环节。A重要 B必要 C首要40、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B)。A、先进的教学观念B、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C、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D、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学观念41、教育的根本功能是(C)。A、提

10、高教育教学质量 B、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C、促进人的成长与全面发展 D、为了一切学生42、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含义的理解应该是(D)。A、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文件 B、课程标准规定的各学科课程C、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课程D、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化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和潜隐形课程四大类课程43、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A)。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B、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 D、是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44、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B)。A、师生对话 B、师生交往 C、共同讨论 D、课堂活动45、学科教学要以

11、(C)为本。A、教科书 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C、人的全面发展 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46、课程不是教学的(A)。A、权威 B、方向 C、目标 D、计划47、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要用(C)去实施教。A、嘴 B、耳 C、心 D、眼48、对待师生关系上不应当强调(A)。A、服从 B、尊重 C、赞赏 D、引导49、教师是学习的(D)。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以上都是50、新课程主张课堂让学生至少有(B)时间的活动。A、1/3 B、2/3 C、1/2 D、1/451、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A )A、确立教育目的 B、设计课程体系 C、加强德育工作 D、选择教学方法52、

12、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B )A、自主、合作、探究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C、学习、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53、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 A )A、针对性、因材施教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54、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 ( A )A时代的要求 B教学要求 C家长的要求 D学校的要求55、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C )A教材改革 B课堂教学改革 C课程改革 D教师素质提高56、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是 ( C )A教学大纲 B学生发展特点 C国家课程标准 D课程改革纲要57、为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本次课改实行 ( D )A、国家、自治区、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B、省、县、乡三级课程管理C、教育部、教育局、教务处三级课程管理 D、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5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 C )A、保持距离,建立威严 B、加强了解,打成一片 C、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D、相互尊重,共同提高59、下列对教材理解正确的是( B )A、教材就是教科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