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充满着魅力,绍兴的魅力在于她悠久的城市历史远古时期,天地茫茫,宇宙洪荒,人民饱受海浸水淹之苦尧帝开始起禹 的父亲鲧治理洪水鲧治水洪筑坝,遇水建 堤,采用〃堙〃的办法,九年而水不息尧的助手舜行视鲧治水无功,将他诛杀在 羽山舜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他从冀州开始,踏遍九州进行实地考察,决 定采用因势疏导洪水的办法当时的绍兴地区受到洪水的祸害,被称为荒芜之地 大禹治水到了这块蛮荒之地,凿山疏流,将水引入东海,使这片浅海沼泽之地为 平原,人民得以垦殖为生大禹曾在绍兴娶涂山氏为妻新婚才四天,禹便离家 治水而去他婚后离家十三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而不进去三过家门而不入” 和吃苦耐劳、克已奉公的忘我精神被传为千古佳话,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 分有史书记载的绍兴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3000年前的於越族,於越为我国古代 活动在东南地区的一个部族,是南方百越族中最先进的一部分其先民创造了河 姆渡文化於越族对绍兴的历史和现实的影响甚大这种影响包括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 都已经渗透到绍兴文化的各个层面从春秋时期到战国早期,於越族又以现在的绍兴为中心,建立了强大的越国, 成为浙江地区历史的主人,在我国历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黄河中游的汉文化, 长江中游的楚文化和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的越文化,是三足鼎立的三大文化”在这三大文化之中,越文化是唯一接触海洋的文化”,也“是越文化不同于其 他两大文化的特点浙江与江苏到宋朝时已渐渐成为中国的经济与文化中心,苏州、杭州成为出产 文化和美女的地方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吴人和越人却是勇敢剽悍的象征他们 样的轻视生死,只追求生命中一刹那的光彩,和现代一般中国人的性格相去是多 么遥远,和现代江浙人士的机智、柔和更是两个极端在2000多年以前个时候, 吴人、越人血管中所流动的,是原始的、粗犷的热血而影响至今的吴越文化却是外来的,范蠡、文种、伍子胥都来自西方的楚国, 勾践的另一个重要谋士计然来自北方的晋国,只有西施本色的美丽,才原来就属 于浣纱溪那清澈的溪水追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有一些城镇往往是在桥边、河边、 海边自然生长起来,另一些城镇由军事驻地、教育学术中心或宗教中心发展而来 其中一些城市是经过规划的,但大多数没有规划而绍兴最初的城市是有一个春秋末期楚国宛(今河南省南阳县)人范蠡经过 精心选址而建造起来的,建造过程中又有严格的法则范蠡为什么选择在〃西则迫江,东则薄海,水属苍天,下不知所止〃之处立都, 是因为与吴国交战打了败仗,被迫放弃会稽山那边的都城(今诸暨),无奈在吴 国的“百里”封地范围内而做出的选择。
并且在建造城市时“不为壕壑”,“外 郭筑城而缺西北,示服事吴也,不敢壅塞一一以示屈从于吴国随着时代的变迁、政治中心的位移、农业耕作方式的改变、工业化的进程,绍 兴自公元前490年范蠡为越王勾践筑城以后,从春秋战国至唐初,一直是浙江 境内最大城市,直至今日成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绍兴在先秦时期曾为越国都城、吴越国东府至东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 朝廷南迁,大量北方士人迁居会稽,《晋书》卷七七《诸葛恢传》记载,恢为会 稽太守,晋元帝语恢曰:“今之会稽,昔之关中,足食足兵,在于良守在平 乱苏峻以后,建康残破,三吴之豪也请迁都会稽;南北朝初期,山阴有“海内剧 邑”之称;刘宋孝建元年(454),朝廷以会稽、东阳、永嘉、临海、新安五郡置 东扬州,州治设山阴,以此山阴县城成为五郡首府,与建康(今南京,时为扬州 州治)东西相峙,成为我国东南的两大都会;南宋时绍兴成为临时首都(一年零八 个月)、明末为鲁王监国之所史书记载比较详尽的隋朝的罗城、南宋的宋城一直在范蠡选定的城址上发展, 并曾在一个时期十分繁华南宋状元王十朋在1157年,描述绍兴城时写道,“鳞 鳞万户,龙吐戒珠,龟伏东武,三峰鼎峙,列嶂屏布,草木茏葱,烟霏雾吐,栋 宇峥嵘,舟车旁午,壮百雉之巍垣,镇六州而开府”。
陆游也曾感叹:“今天下 巨镇,惟金陵与会稽耳荆、扬、梁、益、潭、广皆莫敢望也”可见当时绍兴 城也是何等的壮观和繁荣即使是在近代全国持续战乱的情况下,绍兴仍能保持社会相对稳定这显然已 不能仅就地理位置说明问题了,绍兴充满了了许多人文的魅力在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贸然出兵3万讨伐吴国,与吴兵战于夫椒(太 湖中山名)越国大败,越王勾践及5千残兵败将被困于会稽山,越国 大夫文钟以献美女、宝器为条件向吴国乞降,订立城下之盟以后,吴王夫差 将越王勾践和范蠡作为亡国之君臣囚禁于吴国3年后,饱尝耻辱的勾践返越, 而会稽山上的都城(今诸暨一带)尽被吴国所收治《吴越春秋》载,“吴封 地百里于越,东至炭渎,西止周宗,南造于山,北薄于海勾践七 年,越王谓范蠡曰:“今欲定国立城,人民不足,其功不可以兴,为之奈 何?范蠡进言曰:“今大王欲国树都,并敌国之境,不处平易之都,据四达 之地将焉立霸王之业?”于是,“范蠡乃观天文,拟法于紫宫,“以今绍兴府 山一带为城址”筑作小城周千一百二十一步《越绝书》为周二里二百 二十三步),一圆三方西北立龙飞翼之楼,以象天门东南伏漏石窦,以 象地户陵门四达,以象八风外郭筑城而缺西北,示服事吴也,不敢壅 塞。
城即《越绝书》所称之为“勾践小城”,城设五门,其中陆门四、水 门一,“不为壕壑”城内设宫台,周620步,柱长3丈5尺3寸,溜 高1丈6尺宫有百户,高1丈2尺5寸越都城在建设时仿照了当时的齐国都城(今临淄),建设思想上受到齐国大 夫管仲思想的影响关于城市选址问题,《管子•乘马第五》这样论述:〃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 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阜而水用足,下毋近水 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范蠡筑小城及稍后筑大城时,为防外患,外郭筑城而缺西北,以示服吴;在 西北龙山巅立如龙飞翼之楼,以作瞭望之用;在小城、大城设水城门,以 便水上交通;在大城东南围入大片耕地,以供耕种粮食蔬菜;在城内及城东 南设越王观天象、议国事以及游乐的专门场所自此,越国都城从会稽山上(今诸暨)北迁荒芜之地勾践小城筑成之后, 范蠡又在其东建成山阴大城,史称“蠡城”山阴大城规模,10倍于勾践 小城《越绝书》云,大城周20里72步,设陆门3,水门3,不筑北 面将飞来山(亦名怪山)、蕺山、火珠山、鲍郎山、峨眉山、彭山、 白马山等7座孤丘,囊括其中,加之位于勾践小城内的卧龙山,形成“八 山中藏”的雄伟气势。
范蠡自称:“承天门制城,合气于后土”并按都城要求,在城内及城周围建 造宫台,在龟山建游台、灵台,在淮阳里建离台,在咼平里建中宿台,在安城里 建驾台,在稷山建斋戒台,在石室建燕台,又立苑于乐野,以供勾践“斋于稷山, 往从田里;去从北郭门,龟龟山;更驾台,驰于离丘;游于美人宫,兴乐,中宿; 过历马丘,射于乐野之衢;走犬若耶,休谋石室;食于冰厨”(《越绝书》),成 为越国牢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使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复兴计 划获得可靠保证绍兴充满着魅力,绍兴的魅力在于她的城市风貌范蠡始建的勾践小城和蠡城,选在平原与山区交汇处,靠山近水,无旱涝之忧 范蠡所筑的“小城”,城形为“一圆三方”,是根据当时地形进行建设的结果; 而当时蠡城城南约一百多步就是湖泊,城外大部分还是泽国此后,绍兴城在范 蠡奠定的城市基础上,代有修葺,后来城市经过逐步改造,、扩展,对一些留在 城内的较大的纵横河道进行整治,城内的天然河道加上人工的填掘整理,成为水 网系统,构成城市的要素之一,为以后水城景观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绍兴的主要干河是南门至大江桥这一条,其余多为与此垂直相交的河流;东西 向的河道随处皆是,船只可无所不往。
可谓“河道贯城乡,水巷通家门”桥梁 则是这种水陆双重交通系统的立体交叉绍兴城内河道与街道系统相结合,这种 模式所形成的“矩形街坊”,能在有限的街道与河道两旁安排最多的人家,把河 道——街道——街坊划分与建筑群的结合作为一个系统来设计处理如商店店面 面向街道,而将厨房仓库等服务性房间面向河道,砌有石阶可下河取水或用船运 送货物水,给绍兴城赋予独特的韵味,给后人创造良好的城市格局提供了宝贵 的素材绍兴城市空间尺度较小,城内却有三山,有河道,有园林, 三山之上园林之内又有建筑,建筑小院之中又有咫只园林,河边有街市,城市空 间组织变化十分丰富,从街道与房屋天井中又能看到三山河川的风景,所谓“不 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人工空间与自然空间的交替, 多层次的景观变化,都在绍兴发挥得淋漓尽致绍兴城市设计的成就,在于它既有整体的气势(如三山之因借,二塔与重点建 筑物所形成的轮廓线,以及河流曲直等),又讲求各建筑群的细节,突出建筑构 图造形的严整与变化等因此远处整体天成,近观丰富变化绘画、诗歌、小说、 雕塑、建筑等一经完成,即是实践的结束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它的评赏虽 或有变化,但作品本身已经凝固。
城市风貌则不然,它处于无休止的发展变化中, 今天的“创新”将成为明日的“传统”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军 事的载体一座城市离开了一定的功能而存在,必定毫无生气,且会很快毁灭绍兴古城的水、路、桥格局,很多地方布置得十分巧妙八字桥的布局即是最 好的一例,它把三条河、四条路相交的复杂交通问题用巧妙的办法加以处理,并 创造了一个丰富、独特的石桥景观这种基本设计思想给了当今建筑设计,城市 空间创造许多有益的启示城市魅力是整体的反映德国哲学家谢林在他的《艺术哲学》中说:“也许个 别的美也会动人,但是真正的艺术作品,个别的美是没有的,唯有整体才是美的” 梁思成先生也曾告诫年轻建筑师:“敦煌壁画中找不出强调个人,脱离群众,以 抒写文人胸襟为主的山水画”绍兴古城中的路、街、桥、民居等元素,其每一 元素都有一定的特色,但没有彰显个体,强调单一元素的现象一河一街、一河 两街尺度适宜、布置得当民居建筑尺度小、变化多,细部处理清新、简洁,与 城市整体格局十分吻合这种建筑观与绍兴人强烈的主客观、等级观思想一脉相 承贝聿铭先生在卢浮宫创造的玻璃金字塔,实在给法国一个极大的震动,建筑精 雕细琢、简洁明快,一虚一实运用得恰到好处。
绍兴城内虚的水、实的山,素材丰富,因山借水创造了绍兴城的空间,虚与实、 动与静、分与合、进与退、统一与对比,继承与创新须运用得恰到好处楚国宋 玉曾这样形容天下美人:“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 朱则太赤这正道出了没有谐调没有美的观点城市如人,也应高矮得体、胖 瘦适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