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对象的演化化学学对象,从客观上来看是物质的化学运动即物质分子的转变运动,这是不变的;然而从主观上来看,由于人们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对于化学运动和化学科学认识程度的不同,而使实际的化学对象和化学定义都有所不同正如著名化学史家缪尔所说,“一段时期化学可称为生命的理论,另一时期成为冶金学的一个分支;有时研究燃烧,有时成为医学的帮手; 某一段时期企图只给一个单字 (元素) 下定义,另一段时期就探求所有现象的不变的基础仿佛化学有时是手艺,有时是哲学,有时是秘术,有时是科学”①这就是说,实际的化学对象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人们对于化学运动和化学科学的认识从现象到本质、从片面到全面的发展而不断演化的可以看出,了解这一演化过程对于认识化学对象的本质、表述化学定义和掌握化学发展规律,都是很为必要的这里拟从化学的萌芽期、炼金期、医药期、确立期和形成期等五个时期化学对象的演化问题做一讨论一、萌芽期的化学对象从人类有史以来直到公元前 2 世纪以前的化学萌芽期,人类从事的主要化学活动是在利用火的基础上陆续形成的制陶(约公元前 7000 年) 、冶铜(约公元前 3500 年) 、玻璃(约公元前 2500 年) ,以及染料、酿酒和炼铁(均约公元前 2019年)等化学工艺活动。
当然,这一时期中国和古希腊等国家或地区的思想家也提出了许多关于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学说,但是大多还都是停留在哲学领域的思辨结论,并没有对当时的化学实践活动产生多大影响,还构不成为是当时化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就萌芽期的化学主导方面来说,还只是由一些经验知识所积累起来的实用技术知识在这种情况下,萌芽期实际的化学对象主要是对天然矿物和动植物进行实用性的转变加工,以生产具有新性质的生活和生产用品这就使得萌芽期的化学具有了以下三个特征:( 1)实用性,即化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生活和生产,而不是为了探索自然界化学运动的奥秘; ( 2)经验性,即化学活动还没有得到化学理论的指导,化学实践和自然哲学的化学理论还没有结合起来; ( 3)零散性,即化学知识还未形成为有联系的统一的知识体系,化学科学尚未诞生但是, 尽管如此, 依照这一时期化学对象所进行的化学活动,却为后来的化学科学诞生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特别是它所提供的陶器、青铜器和铁器等三大材料的制品,极其有力地推进了古代社会的发展实际上,化学从利用火开始,随着进入制陶时期、青铜时代,直到铁器登上历史舞台,也就推动整个社会发展从原始社会进入到奴隶社会,再发展到封建社会。
可以看出,化学依照萌芽期化学对象进行活动所提供的不同的物质材料,已经成了古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所提供的巨大生产力,已经成了古代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二、炼金期的化学对象在古代化学工艺所生产的多种产品中,以金属制品最具有代表性,成了影响古代社会生活、生产、经济和政治斗争的重大因素特别是当金银具有作为商品等价物货币的性质以后,就成了拥有社会财富的象征和维护国家强大的支柱这就使得人们逐渐产生了变 *金属为贵金属的企图此外,获取长生不老药也逐渐成了封建统治阶级追求的目标于是便在约公元前 2 世纪开始产生了金丹术或炼金术,进而推动化学从萌芽期发展到了炼金(术)时期(约公元前 2 世纪至公元后 15 世纪) 在炼金初期,化学对象主要是企图加工天然矿物或 *金属使其转化为贵金属金银所以古代依照当时的化学对象为化学所作的最早定义就是“把化学描述成为关于制取金的方法的学说”①,以至直到公元 1000年时期的辞书家苏达思(Suidas)仍是把化学“定义为金银的制取”②当然,从其中的实际化学活动看,虽然也包括通常的冶金操作,然而更主要的还是幻想从非含金银的物质转化为金银,实际上是在误认、仿制或假冒金银,即“劫取金银”。
这也可以说是对炼金初期化学对象的一个概括因此,也有人把炼金术定义为是“劫取金的手艺”③此后, 由于炼金术的屡遭失败, 而使炼金活动更趋于神秘化炼金家企图依 * 神秘的理论或神奇的物质幻想取得成功,从而使化学对象也发生了一定变化首先,炼金家企图依 *亚里士多德的“原性说”,从冷、热、干、湿的“性质”入手来改变物质本身,变 * 金属为贵金属这就使得化学对象“把注意集中于物体的外在特征”④,即“研究物体性质中的矛盾”,并成了这一时期化学对象的一大特征其次,炼金家则把希望寄托于寻找神秘万能的“金液”( kimiya )或“哲人石”他们认为“金液”是能够取得金银完善本质的物质,是变 *金属为贵金属的媒介物这就使得炼金术从企图直接“制取金银”发展为首先“制取金液”然后再制取金银因此“制取金液”也就成了当时的化学对象,炼金术也就成了 “关于金液的科学”⑤与此同时,他们还认为“哲人石”是更具威力的神奇物质,不仅可以“点石成金”,而且还是一种“长生不老药”( elixirofLife ) ,能够治疗一切疾病,从而又推动炼金家热衷于去寻找“哲人石”,并在很长时期内都成了炼金家所追逐的化学对象正如肖莱马所说,“直到 16 世纪,寻找哲人石几乎是化学研究的唯一对象”①。
因此,13世纪著名的炼金家罗吉尔培根就基于当时化学对象的特征把化学定义为是“叙述制备某些灵药的科学,当这些灵药投在金属或不完备物上时,能立刻使后者变为完美物”(金银)②,体现了当时化学对象所具有的一定的神秘性特征尽管如此,炼金术毕竟还是热衷于实际操作的活动,具有着突出的实践性质,因而它的实际的化学对象也还是在从事物质的化学转变活动,正如一部炼金术名著所指出,还要“研究金属和矿物的成分、 起源及其它变化”, 以及“金属制备、净化及各种颜料的制造”③等这就是说,尽管炼金家所追求的化学对象是“制取金银”或“制取金液”或“寻找哲人石”,然而实际的化学对象都是在探索物质的化学转变这样,炼金术的实质也就可以“在更广泛形式下把它看成是使莫些实物转变成另一些实物的手艺”④,只不过是炼金家本人并没有自觉地意识到而已因此,炼金术的出现就逐步推动古代化学从实用性的化学工艺活动,转入到带有一定探索性的准实验性质的物质转变活动,使萌芽期实用性的化学对象演化为具有一定探索性的化学对象,并为近代化学科学的诞生创造了有利条件例如当时的炼金家罗吉尔培根已经认识到,“实验才能给科学知识以确定性”,并成了科学史上最早的一位接近于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家①。
止匕外,炼金家还发明了许多至今仍在使用的化学实验仪器,创造了蒸发、蒸馏、升华和锻烧等一系列操作方法,发现了许多单质和化合物,从而为整个化学科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炼金术也就成了化学科学的前驱可以看出,炼金期的化学对象已经成了萌芽期化学对象向近代科学期化学对象转化的一条纽带或桥梁三、医药期的化学对象到了 16 世纪以后,由于炼金活动不断遭到失败和受到嘲笑,就使得一些炼金家转而去制造医药,用以治疗人们的疾病这种炼金术的转向适应了当时方兴未艾的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并推动化学发展进入到了新的医药化学时期 ( 16 世纪到 17世纪中叶) ,化学对象也随之发生了演变当时, 16 世纪的医药化学代表人物帕拉塞斯开始强调, 炼金术的任务“非在制造黄金,但在制药”②,因而炼金术的“首要目的是制取药物”,“使患病的机体恢复平衡”③这就促使千百年沿袭下来的炼金术所追逐的“点石成金”的目标发生重大改变,从而逐步使虚幻的炼金术转变成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医药化学化学对象也随之具有了可行的实用性色彩正如帕拉塞斯所说,化学对象就是“研究药物并制取药剂”④因此,当时的炼金家就把化学定义为是一门制取药物的技术,例如 16 世纪著名医药化学家李巴乌( A.Libavius )认为,化学就是“通过从混合物中析出实体的方法来制造特效药物和提炼纯净精华的一门技术”①。
这里已经是把炼金术、制药学和冶金学都包括其中了随着医药化学的发展,化学的实用价值日益明显,化学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就使得化学对象以制取药物为中心逐渐扩展到制取一切有益产品,从而也使化学定义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广义性帕拉塞斯已经提出,化学就是一门“把天然原料转变成对人类有益产品的科学”,包括了金属冶炼、药物制造和食品加工等任何制造有益产品的化学过程和生物化学过程这已经是比过去的任何定义“都更接近现代的化学观念”②了当然,医药期实际的化学对象并没有当时化学定义所规定的那么广泛因为当时医药化学家所制取的药物主要是无机矿物和金属制剂,主要研究的是无机物质及其变化规律这也可以说是医药期的主要的或实际的化学对象所以,从医药化学家的主要贡献来看,或从化学知识的积累方面来说,也主要是推进了无机化学的发展,例如他们制出过二氧化碳,研究了金属置换反应,意识到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存在和第一次提出了“气体”的概念等从炼金术的带有神秘色彩的化学对象演化到医药化学的注重实际需要的化学对象,就推动化学发展出现了一个重大的方向性转折,从此炼金术开始名存而实亡,并逐步走上了科学发展之路,直到演化成为近代化学科学四、确立期的化学对象17 世纪中叶以后,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迅速发展和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就使得一些化学家不再满足于化学只是单纯为医学服务的实用性质,而主张有自己特殊的研究目的,从而诞生了近代化学, 跨进了科学化学的确立期 ( 17 世纪中叶至18 世纪末叶) 。
他们能够具有这一认识的科学基础,是 1661 年波义耳首次提出的科学的元素概念他指出,真正的元素并不是“四原性”或“三要素”等“性质”,而是那些“原始的、简单的物质”因此,化学的目的就应当是去分析、寻找、研究这些元素,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而不是为了制药由此波义耳认为,就“不应再把化学看成是某种技艺或行业的附庸,而应看成是对自然界巨大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或“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①这样就把化学从医学的附庸下解脱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并从一门为医学服务的实用性科学发展成为一门能够探索物质本性的基础性科学化学对象也随之再次发生了转变这一时期化学对象的特点主要是表现为独立性和基础性波义耳指出,化学对象就是“以求发现物质之组成及将化合物分裂成为元素”②这里首次把真实的物质客体明确为化学对象,而不是把捉摸不定的“性质”和“制取药物”列为化学对象,就使得化学研究首次具有了科学性和独立性以及基础科学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 17 世纪法国化学家列梅里就为化学提出了较为科学的定义,认为化学是“传授分出复杂物体中各种实物的手艺”①显然这里已经具有了莫些接近于现代化学定义的表述但是,这个定义所规定的化学对象范围毕竟还是比较狭隘的,只是强调了运用分解的方法去认识物质的静态组成,还未能全面地强调研究物质的动态反应过程,反映了当时化学科学发展初期的较低水平。
到了 18 世纪以后,化学家开始对化学对象有了一些较为全面的认识 1723 年,燃素说的创建者斯塔尔在《化学原理》中提到,“化学与炼金术或黄白术相反,是将混杂物、构成物或混合物人工分解成为其组成部分,或人工将组成部分化合为物体的技艺”②这里既强调了分解,又强调了化合,能够从分解与化合对立统一的角度,动态的化学反应角度,较为全面地认识化学对象和表述化学定义正如他本人所深刻揭示的,“化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