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社会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43486627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社会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电大《社会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电大《社会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电大《社会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电大《社会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社会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社会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好文档社会心理学课程作业1一、名词解释1、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上所研究的人际关系是狭义的人际关系,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更关注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2、冲突:冲突是一种对立状态,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关联的主体之间的紧张、不和谐、敌视甚至斗争的关系。3、冲突管理: 指在一定的组织中对各种冲突的管理。4、旁观者效应:在有人需要紧急救助时,在场目睹此情境的人越多,出面相救的可能性越小的现象。5、侵犯行为:又称攻击行为,是一种有意伤害他人,引起他人生理上和心理上痛苦的行为。二、判断对错并对错题加以改正1、在人际交往中,正面的评价更易受别人欢迎。错。由负面转向正面更易受

2、别人的欢迎。2、在平行冲突中,存在客观的分歧,但双方都未能准确地知觉到分歧的存在。错。双方都准确地知觉到这种分歧。三、简答:1、简述费斯克提出的社会关系的四种模式。答:费斯克认为社会互动主要有四种模式:共享:由团体成员共享感情与资源,不分彼此。权威排序:依据年龄、阶层、地位等形成不对等的权威与顺从关系。对待互惠:双方平等,强调对等回报与交易的平衡。市场定价:双方基于理性,进行得失衡量,考虑成本与收益的比率。2、试述影响人际发展的主要因素。答:相貌的吸引、正面的交往、相似性与互补性。3、简述社会侵犯行为的原因。答:对侵犯行为的反击;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侵犯;本能的表现;由于受挫折而侵犯;基于模仿而侵

3、犯四、论述1、试述阿得曼的社会渗透理论。答:阿特曼认为人际关系由交往的广度与深度两个维度;系的发展由表层向深层发展,一般经过四个阶段;人们根据对回报成本的计算来决定是否增加对关系的投入;良好人际关系一般经过四个阶段:定向阶段、情感探索阶段、情感交流阶段和稳定交往阶段。2、如何应对日常生活中的侵犯行为?答:学会采取自持行为,即在不侵犯别人权利的情况下维护自己的权利。采取自持行为的技巧:基本的自持是对维护自己权利的简单表达在受到别人没有充分理由的批评时,采取模糊化的方法,然后进一步说明你的主张;在发现和对方在某件事上以前达成的约定被他忽略时,可以用自持的陈述或提问提醒对方;使用坚决而稳定的语音和以

4、事实为基础的语气;不谴责或指责对方,也不要威胁对方。社会心理学课程作业2一、名词解释1、首因效应:是指人们比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据此对他人作出判断。2、近因效应:是指最新得到的信息对他人的印象形成起较强作用的现象3、晕轮效应:是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正如日、月的光辉,在云雾的作用下扩大到四周,形成一种光环作用。4、刻板效应: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比较概括而笼统的看法。5、社会动机: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环境中,通过学习和经验而获得的动机6、过度辩护效应:当人们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由于很强的外在原因引起时,他们会低估内在原因对行为的影响程度的现

5、象。二、判断对错并对错题加以改正1、在人类行为中,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都会起作用,激发了外在动机会增强内在动机。错。两者并非简单的相加关系,过多强调外在动机反而会降低内在动机2、刻板印象的存在容易使人产生偏见与歧视,是一种不好的心理现象。错。刻板印象是人们天生的一种认知策略,也有好的一面,有助于快速地获取有关信息。3、在平行冲突中,存在客观的分歧,但双方都未能准确地知觉到分歧的存在。错。双方都准确地知觉到这种分歧。4、不同的归因方式影响着个体的动机与行为,内控者会更加努力,成就动机会更高;外控者可能放弃努力,听天由命。对5、只要存在人际关系就会有皮格马利翁效应出现。错。只有当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缺乏

6、认识时别人的评价与期望才会起影响。6、一种动机可以产生不同的行为,同一行为也可能有不同的动机。三、简答1、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人们对信息进行加工整合时有哪些规律?答:不同特征在印象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信息出现先后对印象形成的作用不同;人们倾向于把有关的特质联系起来形成对他人的统一认识;人们重视负性信息却倾向于做正性判断。2、简述改变板印象的方法。答:对有刻板印象的群体成员进行长期的深入的和一对一的交往;与有刻板印象的群体成员广泛交往;与群体中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成员交往;有意识地寻找不一致的信息,有意识地校正自己的判断。3、简述有效沟通的特点答:及时沟通;相互信任;用感情形式表达反馈而不做出评价

7、4、简述社会感情的功能答:动力功能;强化功能;信号功能;感染功能;迁移功能。四、论述1、试述个我取向成就动机与社会取向成就动机区别。l 个我取向成就动机的人强调: 个人的成就目标和评价标准主要由自己来决定; 选择做什么样的行为来达到目标,也由自己做主; 成就行为的效果如何,往往由个人来评价,评价标准也由个人决定; 从总体来说,个人对成就的价值观的内化程度比较讥,相应的成就的功能自主性比较强。l 社会取向成就动机的人强调: 个人的成就目标和评价标准主要由他人或所属的团体来决定; 选择做什么样的行为来达到目标,也由重要他人或团体来决定; 成就行为的效果如何,往往由他人或团体来评价,评价标准也由他人

8、或团体来定;从总体来说,个人对成就的价值观的内化程度比较弱,成就的社会工具性较强。2、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并加以简要评价。马斯洛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后来又在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之间增加了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些需要属于不同层次,构成一个需要的“金字塔”。马斯洛指出,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之后,才会出现高一级的需要,也就是说,人的基本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具有连续性。但同时马斯洛也承认,也会有一些例外和颠倒的情况,表现出跳跃性。评价: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阐明了人们行为动机,也说明了哪些类型的行为将影响各种需求的满足,但是对为什

9、么会产生需求涉及得很少。这些理论也指出,大多数人都存在着较高层次的需求,而且只要环境不妨碍这些较高层次的出现,这些需求就能激励大多数人。高层次与低层次需要不能同时激发值得研究所提出的各种需求是否具有普遍性3、结合自身生活谈谈如何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 觉察自己真正的感受 选择适当的时机表达 清楚而具体地表达 情绪的表达不涉及指控和评判 正面表达情绪社会心理学课程作业3一、名词解释1、态度:是指人们对一定对象相对稳定、内部制约化的心理反应倾向2、内化:指个体响应他人影响完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之成为自己观点的一部分。3、服从:受到他人或者规范的压力,个体发生符合他人的或规范要求的行为叫做服从。4、认知

10、失调:指一个人的行为与自己先前一贯的对自我的认知(而且通常是正面的、积极的自我)产生分歧,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时而产生的不舒适感、不愉快的情绪。5、群体心理:群体心理指社会中的某一群体或组织的心理或某一集群的心态过程或某一人类共同体在同质文化下的相似心理活动倾向。6、内聚力:指多数群体成员合力于群体或组织目标活动的心理结合力。7、去个性化:是指个人在群体压力和群体意识影响下,人们似乎感到自己被淹没在群体之中,并丧失了他们的个人身份和责任感,产生一些个人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8、集体无意识 是指所有那些微弱得不能达到意识,或者微弱得不能存留在意识之中的体验。二、判断对错并对错误的

11、加以改正1、有人需要急救时,在场目睹此情景的人越多,有人出面相助的可能性越大。错。在场目睹此情景的人越多,有人出面相助的可能性越小。2、夫妻两人外出度假时对使用什么交通工具意见不一,这是一种性格与态度上的冲突。错。是特定行为上的冲突。3、态度是一种心理反应。错。是一种心理反应倾向。4、在工作中他人在场一定能促进一个人的工作效率。5、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实现是无条件的。错。是有条件的,只有当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缺乏认识或缺乏肯定的认识时,才有皮格马利翁效应实现。三、简答1、 简述态度的特点。答:统合性、媒介性、压迫性、一元性2、 简述认知失调理论。答:是解释态度改变的理论,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提出

12、,他认为当个体发现两个认知彼此不协调时,就会感觉到心理冲突,因而引起紧张和不安,转而形成一处内在的动机作用,促使个人放弃或改变认知之一,而迁就另一认知,借以消除冲突,恢复调和一致的心态。3、简述认知不协调理论。认知不协调理论包含两个认知要素:一是关于自身特点和自己行为的知识;一是关于周围环境的知识。认知要素之间的关系有3种:无关系、协调一致的关系、不协调的关系。当一种非X知识是从Y得出的时候,则X与Y两种知识是不协调的。比如,一个人总是向别人借钱,同时又买了新车;一方面知道有自己的朋友在身边,同时又感到恐惧。这些都是认知不协调的表现。4、群体心理对个体的作用如何?1.群体归属感;2.群体认同感

13、;3.群体的促进和干扰作用四、论述1、分析出现从众行为的原因。 个体角度:获得正确信息愿望、与群体保持一致、性别差异 群体角度:群体一致性、群体的规模、群体成员身份、群体接纳个体的程度、群体专长刺激物因素:刺激物与个体的重要程度。2、试述集群行为发生的心理机制。 高度的刺激和暗示 情绪感染 情绪激发 其中情绪感染和模仿是两个重要的机制。3、 试析凝聚力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并谈谈在工作中的应用。工作效率与凝聚力的高低和诱导的正负方向有关。 在高凝聚力和正诱导下,生产率最高; 在高凝聚力和负诱导下,生产率最低; 在低凝聚力和正诱导下,生产率较高; 在低凝聚力和负诱导下,生产率较低。在管理过程中,对群

14、体的教育和引导是关键的一环,而不能只从加强成员之间的感情来提高凝聚力。要注意克服群体中可能出现的消极因素,使群体向正确的方向发展。4、 试述态度平衡理论并谈谈其在教学中的应用。P225社会心理学课程作业4一、名词解释:1、受众:指的是信息传播的接收者,包括报刊和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网民。受众从宏观上来看是一个巨大的集合体,从微观上来看有体现为具有丰富的社会多样性的人。2、舆论:是指大家共同关心的有争议的问题上多数人意见的总和,是社会上的公众对于某些社会事件的一致反应或判断,是具有代表性和综合性的意见。3、谣言:是一种缺乏真实根据,或未经证实、公众一时难以辨别真伪的闲话、传闻或舆论。4、时尚:是人类追求独特、标新立异、冒险创新、自我表现、自我满足、社会认同,以及模仿、趋同、服从的心理反应。二、判断对错并对错误的加以改正1、 对媒介和信息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传播者。错。传播者和受众2、 信息传播在人的心理作用中造成心理暗示和态度的改变。对3、 舆论是多数人的意见。错。少数人的意见力量足够强大时也可形成舆论4、 舆论的主体是社会公众,而且是社会上相当多数的人。5、 谣言是一种心理作用的过程,重要性和模糊性是它的基础。对6、 心理应激有害于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