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主题14 化学能与热能3含解析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43480261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主题14 化学能与热能3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主题14 化学能与热能3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主题14 化学能与热能3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主题14 化学能与热能3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主题14 化学能与热能3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主题14 化学能与热能3含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题14:化学能与热能李仕才考点二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表示参加反应的和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2.意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答案】物质的量反应热1.下列关于反应4NH3(g)+5O2(g)4NO(g)+6H2O(g)H=-905 kJmol-1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成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B.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数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D.该反应中每4 mol NH3(g)被氧化,放出905 kJ热量【解析】4NH3 (g)+5O2 (g)4NO(g)+6H2O(g)H=-905 kJmol-1,该反应是

2、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A、C两项均正确;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能表示微粒数,B项错误;依据元素化合价变化分析可知,4 mol NH3被氧化放出905 kJ热量,D项正确。【答案】B2.实验测得:101 kPa 时,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的热量;1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890.3 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CH4(g)+2O2(g)CO2(g)+2H2O(l)H=+890.3 kJmol-1CH4(g)+2O2(g)CO2(g)+2H2O(l)H=-890.3 kJmol

3、-1CH4(g)+2O2(g)CO2(g)+2H2O(g)H=-890.3 kJmol-12H2(g)+O2(g)2H2O(l)H=-571.6 kJmol-1A.B.C.D.【解析】1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890.3 kJ的热量,则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H=-890.3 kJmol-1,故均错误,正确;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的热量,则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H=-571.6 kJmol-1,故正确。【答案】B3.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2H2+O22H2O的能量变

4、化如图所示,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A.H2(g)+O2(g)H2O(g)H=(a+b) kJmol-1B.2H2(g)+O2(g)2H2O(g)H=2(b-a) kJmol-1C.H2(g)+O2(g)H2O(l)H=(b+c-a) kJmol-1D.2H2(g)+O2(g)2H2O(l)H=2(a-b-c) kJmol-1【解析】由图可知,A项,H=(a-b) kJmol-1;B项,H=2(a-b) kJmol-1;C项,H=(a-b-c) kJmol-1;D项,H=2(a-b-c) kJmol-1。【答案】D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或叙述正确的是()。A.1 mol液态肼在足量氧气

5、中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642 kJ的热量:N2H4(l)+O2(g)N2(g)+2H2O(g)H=+642 kJmol-1B.12 g石墨转化为CO时,放出110.5 kJ的热量:2C(石墨,s)+O2(g)2CO(g)H=-110.5 kJmol-1C.已知H2(g)+O2(g)H2O(l)H=-286 kJmol-1,则反应2H2O(l)2H2(g)+O2(g)的H=+572 kJmol-1D.已知N2(g)+3H2(g)2NH3(g)H=-92.4 kJmol-1,则在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0.5 mol N2(g)和1.5 mol H2(g)充分反应放出46.2 kJ的热量【解析】A项,放热反应,H0,放热反应H0。2.H是一定温度和压强下的反应热,在 25 、101 kPa下测定的H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3.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化学计量数改变时,H作相应的改变。4.正反应和逆反应的H数值相等,符号相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粗放式增长模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因: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