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周课题中考专题复习九化学反应的特征及基本类型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43413261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9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周课题中考专题复习九化学反应的特征及基本类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周课题中考专题复习九化学反应的特征及基本类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周课题中考专题复习九化学反应的特征及基本类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周课题中考专题复习九化学反应的特征及基本类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周课题中考专题复习九化学反应的特征及基本类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周课题中考专题复习九化学反应的特征及基本类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周课题中考专题复习九化学反应的特征及基本类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周课题中考专题复习九:化学反应的特征及基本类型【知识导图】解读考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其判断依据是看变化过程中是否生成其他物质。变化时出现的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沉淀,只能帮助我们判断某一已知的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了,而不能作为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其判断依据是看是否经过了化学变化表示出来,物理性质不用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而化学性质必须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3、性质和变化的区分:物质的性质是物质内在的属性,有时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表现出来,而有时只需用感官和仪器感知测量即可。物质的性质决定着物质的变化,当然物质

2、的性质也决定着物质的用途。描述物质性质时,常出现“可以”、“易”、“能”等判断词或直接用“具有某某性”的形式;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它反映了物质的性质,是其性质的表现形式。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学习必备欢迎下载4、理解催化剂概念,掌握其“一变二不变”的特点。5、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联系和区别:相同点:都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而且反应过程都产生热量。不同点:只是反应条件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现象:温度在着火点以下的氧化反应发生的是缓慢氧化,如动植物呼吸;缓慢氧化放出的热量,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发生了自燃如“鬼火”:温度在着火点以上(包括着火点)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

3、应就是燃烧;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速燃烧,且热量不易散失,就会发生爆炸。6、能够熟练判断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多变一)、分解反应(一变多)、置换反应(单质换单质)、复分解反应(头尾结合、双交换价不变)。洞察考向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中考必考题。考题往往提供典型事实,判断发生变化的类型;或将物质的用途与所体现的性质、实验现象与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与气体的制备、收集方法以及贮存相结合综合考查。2、反应类型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该考点涉及到判别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和类别、反应的基本规律。试题往往通过提供典型事实,判断化学变化的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应);根据反应规律判断置换反

4、应、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给定材料或原料,按反应类型书写化学方程式。从能力考查的角度,往往会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比较,寻求规律性的结论。3、氧化反应的几种形式(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之间的区别及相互联系是中考常考试题,把握概念间联系和区别尤为重要。中考试题会出现以下几种考查方式:从反应现象、实质、发生原因等对比,区别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并运用这些概念解释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从燃烧的条件出发考查选择灭火的方法;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相关概念。真题剖析1、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天热吃雪糕时,发现雪糕慢慢熔化B.把木炭放入冰

5、箱中,冰箱异味消失C.洗净的铁锅常会出现锈渍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解析:物理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A是物质三态的变化,B是木炭的吸附性,D是结晶现象,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而钢铁生锈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答案:C。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下图所述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图441解析: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用丙烷做“祥云”火炬的燃料是利用了丙烷的可燃性。而可燃性是通过发生燃烧的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所以属于化学性质。答案:D。3、某地电视台报道,有一不法商贩为降低生产成本,用化肥碳酸氢铵(NH4HCO3)代替部分

6、发酵粉来生产加工蛋糕。已知碳酸氢铵是一种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受潮时会结成块状,受热时易“挥发”,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温度越高分解的越快。该物质也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否则会放出氨气,使肥效损失。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碳酸氢铵的物理性质有_;化学性质有_。(2)不法商贩用化肥碳酸氢铵来生产加工蛋糕时发生了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具体利用了它的哪条性质_。(3)根据题中信息,请说出保存该物质的注意事项_。解析:本题结合新闻报道,提供相关的资料信息,考查对两种性质、两种变化的区分,以及根据物质的性质提出其保存的注意事项。通过阅读分析,可得出其物理性质有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7、受潮时会结成块状。化学性质有受热易“挥发”(虽是挥发,但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化学性质),与碱性物质会发生反应。不法商贩用其来加工蛋糕,受热的同时生成了新气体,所以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根据其性质可推知保存该物质时要密封保存、防潮防晒、避免与碱类物质接触。答案:(1)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受潮时会结成块状受热易“挥发”,与碱性物质会发生反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应(2)化学受热易“挥发”(3)密封保存、防潮防晒、密封保存、避免与碱类物质接触4、(2008青岛)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它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间的关系如图442所示,下列示例中错误的是()图442A.阴影1:C

8、+O2CO2B.阴影2:2H2O2H2+O2C.阴影3:Mg(OH)2+2HCl=MgCl2+2H2OD.阴影4:Fe+CuSO4=FeSO4+Cu解析:观察图示,阴影1表示的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A对;阴影2表示的反应既是分解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B对;阴影3表示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但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C中反应为复分解反应,所以C错误,为正确选项。答案:C。5、对于化学反应A+B=C+D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若生成物C和D分别为盐和水,则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若A和C是单质,B和D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C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和D可能是两种

9、沉淀D若A、B各取10克,混合后使其反应,则C、D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20克解析:本题可以用反证法处理。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2NaOHCO2Na2CO3H2O反应物不是酸和碱,但也生成盐和水,因此A不正确。若A和C是单质,B和D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为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所以一定是置换反应,B正确。CuSO4与Ba(OH)2反应生成BaSO4和Cu(OH)2两种沉淀,C选项正确。若A、B各取10克,混合后使其反应,A或B不可能完全反应,因此C、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等于20克,D选项错误。答案:AD。学习必备欢迎下载6、硅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工业上用碳在高

10、温下还原二氧化硅的方法可制得硅,同时还有一氧化碳生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工业上制硅的反应方程式为:SiO2+2CSi+2CO上述反应属置换反应碳在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碳的非金属活泼性比硅强A仅B仅C仅D解析:在化学反应中,物质得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作还原剂;物质失氧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做氧化剂。碳得氧,体现还原性。此题还考查了与高中相联系的知识即:活泼置换不活泼。学生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活泼置换不活泼的原理,很容易想到非金属也存在这样的规律。考查学生知识的灵活运用与变通。答案:D。7、小科同学将一片土豆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发现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度加快。查阅资料后她知道土豆中含有过氧

11、化氢酶,这是一种生物催化剂。于是她设计了如下实验:常温下将几片土豆放入甲注射器,分别往甲、乙两注射器内注入相同体积与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如同所示),密封后观察注射器内气泡产生的速率。(1)小科设计的乙装置起_作用。(2)小科把甲注射器放在0的环境中,发现产生气体的速率减小,说明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与_有关。解析:乙装置为一个空白对比实验,所以起对照作用。把甲注射器放在0的环境中,发现产生气体的速率减小,这是与常温环境下对比的结果,所以说明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还与温度有关。答案:(1)对照(2)温度。8、打火机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右图是普通电子打火机的实物照片。下面可以做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12、到符合燃烧条件能打火的组合是()图444ABCD解析: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即可燃物、氧气、温度)必须同时具备才能发生,缺一不可。压电陶瓷可产生电火花,通风口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气,燃料为可燃物,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就可以做到符合燃烧的条件,使得燃烧可以发生。答案:A。9、酒精燃烧与食物腐烂的相同点()A都发光B都剧烈地产生热量C都是氧化反应D都是分解反应解析:食物腐烂属于缓慢氧化,它不易被人觉察,更不会发光,虽然放出大量的热,但不能说是剧烈地产生热量,所以A、B都不对;但酒精燃烧与食物腐烂都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前者剧烈,后者缓慢,但都属于氧化反应,所以C对;由于酒精燃烧与食物腐烂的反应物均为两种物质(有氧气参加),所以肯定不是分解反应,因此D不对。答案:C。10、张华同学根据自己的住宅特点,设计了如下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采取的灭火和自救措施)。防火措施在家中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室内装修多用不易燃烧的材料。灭火和自救措施当火较小时,立即用各种灭火器材灭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