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卫第七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43413219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卫第七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卫第七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卫第七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卫第七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卫第七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卫第七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卫第七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流行病学1. 流行病学的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与其影响因素,借以制定和评价预防、 控制和消灭疾病与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2.现代定义与其认识: 三个层次:疾病、伤残、健康 三个阶段: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三个范畴:描述、分析、实验 三种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三大要素:原理、方法、应用3流行病学的重要观点:群体的观点基本比较的观点核心概率论的观点特点.4.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5. 流行病学的用途:1研究人群健康,疾病消长以与疾病特征变化的规律.2对社区和人群健康做出诊断.3用于卫生决策和评价.4揭示疾病完整的自然史. 5利用

2、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原因不明的疾病的病因.6疾病预防7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方法或措施的 效果评价.4.疾病的三间分布:以疾病频率为测量指标,来描述与分析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的分布 现象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等 ,简称三间分布第二、三章 疾病的分布和描述性研究1、发病指标发病率:是指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发病率=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X k k =100%,1000%罹患率:罹患率与发病率同样是测量新发病例的频率指标.罹患率二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Xk k =100% 或 1000%罹患率:一般多用于衡量小范围

3、、短时间的发病率、观察的时间是以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 为时间单位.患病率:亦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二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数Xk2、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内所调查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的总和,而发病率 的分子则为一定时期内暴露人群中某病的新发病例数;患病率是由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 疾病的存在或流行情况的静态指标,而发病率是由发病报告或对例研究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发生 情况的动态指标.影响患病率升高和降低的因素升高降低病程延长 患者寿命延长 新病例增加发病率增咼 病例迁入健康者迁

4、出 诊断水平提高报告率提高病程缩短 病死率增咼 新病例减少发病率下降 病例迁出健康者迁入 治愈率提高患病率=发病率X病程3、死亡指标死亡率:是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 常用的指标.死亡率=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X kk =1000%。或 100000/10 万病死率:表示一定期间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多用于病程短的急性病.病死率=一定期间内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确诊的某病病例数X 100% 4、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常用术语包括散发、流行和暴发. 散发:是指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

5、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适用于较大范围地区. 流行:指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该病的散在发病率水平. 暴发: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称暴发这些病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大多数病人常同时出现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现况调查1、现况研究:又称横断面研究也称患病率研究或现患研究;研究特定时点或期间和特定范围内人群中 的有关变量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2、现况研究的特点: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在时序上属于横断面研究不能得出有关因果关系的结论一般不用于病程比较短的疾病相关因素的选择与解释有一定限制.3、现况研究的目

6、的:描述特定时间疾病或健康状况在某地区人群中的分布 提供病因研究的线索确定高危人群评价疾病检测、预防接种等防治措施效果 用于社区卫生诊断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4、现况研究的种类:1普查 2抽样调查抽样方法: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其中分层抽样误差最小,整群抽样误差最大.5、确定样本含量的决定因素:1预期现患率P2允许误差d3显著水平a5、现状调查研究的优缺点优点:常用抽样调查,结果有较强推广意义有来自同一群体的自然形成的同期对照组,结果具有可比性缺点 观察多种因素缺点:难以确定先因后果的时相关系. 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 研究对象可能处于临床前期而被误定

7、为正常人.6、生态学研究:是描述性研究的一种,它是以群体为基本单位收集和分析资料,通过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 素的暴露状况与某种疾病的频率,在群体的水平上研究某种因素与某种疾病之间的关系.生态学研究的方法:生态比较研究、生态趋势研究.生态学研究最主要的缺点:生态学谬误.第四章 队列研究1、队列:指有共同特征或共同经历一群人;分为固定队列和动态队列2、暴露:指接触过某种因素或具备某种特征.3、基本原理:根据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研究因素或其不同水平将研究对象分成暴露组E与非暴 露组 随访一定时间,比较两组之间所研究结局发生率的差异,以分析暴露因素与研究结局之间的关系4、主要特点:观察法;设立对照 ;符

8、合时间顺序;由因到果5、研究类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历史性队列研究;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步骤:确定研究因素确定研究现场确定研究人群确定样本含量 确定研究格局混杂因素的确定调查表格的设定资料收集与随访6、影响样本量的因素:非暴露人群或全人群中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P0;暴露人群与对照人群疾病发病率之差P-P0 ;第一类错误概率a;把握度l-B7、资料的基本整理模式病例非病例合计暴露组aba+b=n1非暴露组cdc+d=n0合计a+c=m1b+d=m0a+b+c+d=t暴露组发病率=a/n1非暴露组发病率=口08、相对危险度I an 意义E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E的多少倍; RR二冇=RR

9、值暴露的效应暴露与结局关联强度10 c n0 RR值离1越远,表明暴露的效应越大,暴露与结局关联强度越大9、归因危险度 AR=Ie-I0=a/nlc/n0意义:E与E人群比较,所增加的疾病发生数量AR值暴露因素消除后所减少的疾病数量10、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AR%:AR%=1皿 / 00%意义 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11、人群归因危险度 PAR= ItI0 意义:暴露人群与一般人群比较,所增加的疾病发生率的大小PAR值 暴露因素消除后所减少的疾病数量12、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PAR%PAR%=Pe/ =Pe+1意义:PAR占总人群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1

10、3 、常见的偏倚:选择偏倚、失访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优点14、队列研究的八点:直接获得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直接估计危险度;符合时间顺序,验证病因的能力较强;获得一种暴露与多种结局的关系;收集的资料完整可靠,不存在回忆偏倚;可研究疾病的自然史: 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易发生失访偏倚;耗时,耗人力、物力、财力;设计要求严密,资料的收集和分析难度较大;随访过程中,已知变量的变化或未知变量的引入增加分析难度第五章 病例对照研究1、病例对照研究:是按照疾病状态将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追溯其既往所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并进行比较,以推测疾病与暴露之间有无关联与关联强度

11、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2、 病例对照研究特点: 观察法 设立对照 回顾性,由果到因的研究 不能验证病因3、研究类型:病例与对照不匹配 ;病例与对照匹配 ;4、选择病例的要求:诊断可靠,使用金标准选择确诊的新病例5、对照的选择:原则 候选对象必须来自于产生病例的总体; 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就能 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6、 样本含量的估计有关估计:人群中被研究因素的暴露率RR的近似值OR值查阅文献或预 调查获得a值把握度7OR 计算与可信限的估计与意义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OR 与 RR 一样,优势比反映暴露者患某种疾病的危险性较无暴露

12、者高的程度.前提条件: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很低 病例对照研究中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代表性好,则OR值就很接近甚至等于RR值8、病例对照研究中常见偏倚: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回忆偏倚、调查偏倚、混杂偏倚优点:9、病例对照研究的 特别适用于少见病、罕见病的研究; 省力、省钱、省时间,并易于组织实 还可用于疫苗免疫学效果考核与暴发调查等; 可同时研究多个因素与某种疾病的联系 对研究对象多无损害缺点:病例对照研究的 不适于研究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 选择偏倚难以避免 暴露与疾病时间先后难以判断,信息真实性差; 存在回忆偏倚 不能测定暴露和非暴露组疾病的率10、OR:比值比:是指病例组某因素的暴露比值与对照

13、组该因素的暴露比值之比,反映了病例组某因素的暴露比例为对照组的若干倍. OR=a/c/=ad/bc(1)OR特点:与RR 一样,优势比反映暴露者患某种疾病的危险性较无暴露者高的程度如果能满足2个条件OR RR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很低-病例对照研究中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代表性好IOR 95%CI= OR(心6/; X2)比值比的意义当 OR=1 时,表示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无联系.当OR1时,表示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正的暴露与疾病联系,暴露因素是一种危险因素当ORV1时,说明存在负的暴露与疾病联系,暴露因素是一种保护性因素11、个体匹配设计资料的分析:暴露与疾病有无关联:b+c40 时 X 2

14、=先上12b + ccOR 二-bb+c40 时X 2=(b - C)2(b + C)212偏倚种类:1选择偏倚 :由于选入的研究对象与未选入的研究对象在某些特征上存在差异而引起的误差.这种偏 倚常发生在设计阶段.信息偏倚:在收集整理信息过程中由于测量暴露与结局的方法有缺陷造成的系统误差混杂偏倚:研究某个因素与某种疾病的关联时,由于某个既与疾病有制约关系,又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有联系的外 来因素的影响,掩盖或夸大了所研究的暴露因素与疾病的联系.第六章 临床疗效和疾病预后研究1、临床疗效研究的特点:具有实验性研究的特性、研究对象具有特殊性、考虑医学伦理学问题、科学评价临床疗效2、实验设计时要掌握的几条原则:对照的原则、随机化的原则、盲法原则、重复原则3、随机分级方法:简单随机化、分级随机化、分层随机化4、盲法的应用单盲,单盲是指研究对象不知道自己的分级和所接受处理的情况,但观察者和资料收集分析者知道. 双盲,研究对象和观察者者不知道分组情况,也不知道研究对象接受的处理措施.三盲,研究对象、观察者和资料整理分析者均不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和处理情况.第七章 诊断试验的评价1、金标准:当前临床医学界公认的诊断疾病的最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