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现代救护新概念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43413213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现代救护新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精品)现代救护新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精品)现代救护新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精品)现代救护新概念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精品)现代救护新概念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现代救护新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现代救护新概念(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救护新概念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心脑血管急症、交通事故、严重创伤、急性中毒等突发事件逐年增多,人们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和现场救护的需求愈来愈大。向广大人群普及现代急救护理观念和技能,显得更为重要。 在现代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新模式下,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针对急、危、重症及意外伤害,向公众普及急救与护理知识,让广大公众掌握基本的救护理念与技能,成为“第一目击者”,以便在事发现场及时、有效地开展自救与互救,从而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目的,为人民的健康生活、安全生产、社会稳定提供必要的保障。这一救护观念已成为现代救护的新概念。救命的黄金时刻 传统观念

2、中人们将抢救急危重症、意外伤害病人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医院和医生身上,缺乏对急、危、重伤病员现场救护重要性的认识。这种传统的观念,往往就使处在生死之际的病人丧失了几分钟、十几分钟最宝贵的抢救时间。这宝贵的时间被称为“救命的黄金时刻” 现代救护的特点现代救护就是要立足于现场,依靠“第一目击者”(经过短期培训的救护人),不失时机地进行有效救护。这样才能体现出“现代救护新概念”的理念和内涵。传统的救护危重病人 尽快地寻找交通工具将病人送到医院 由急诊室医护人员(100%)给予诊断、处理。传统救护弊端: 现场面对奄奄一息的生命和呼吸心跳骤停病人,一筹莫展、束手无策,丧失挽救生命的最佳时机。 提出口号:“善

3、待生命预防意外伤亡和暴力”年月日世界卫生现代救护特点 是指在事发的现场,对病人实施及时、先进、有效的初步救护。 是立足于现场的抢救。 在医院外的环境下,由“第一目击者”对伤病人实施有效的初步紧急救护措施,以挽救生命,减轻伤残和痛苦。 然后在医疗救护下运用现代化救援服务系统,将伤病人迅速送到就近的医疗机构,继续进行救治救命的黄金时刻 在发病的现场如家庭、马路、工作场所及其他医院外的种种环境中,几分钟、十几分钟,是抢救危重病人最重要的时刻,医学上称之为“救命的黄金时刻”。 在此时间内,抢救及时、正确,生命就有可能被挽救,反之,则生命丧失或病情加重。 现场及时正确的救护,可以为入院后的救治创造条件,

4、能最大限度地挽救病人的生命,减轻伤残。紧急医疗服务系统(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 具有受理应答呼救的专业通讯指挥、承担院外救护、院内急诊救护及危重病监护救治的医疗机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 要求各个城市、地区建立起运行良好的急救医疗服务系统(EMSS) 有通讯灵敏、反应迅速的专业急救机构 24小时全天候随时接受呼救电话等各种信息 及时、迅速地派出救护力量,到达现场进行处理 应在最快的反应时间内到达事发现场或病人家中 现代化城市要有完善的急救网络,星罗棋布的急救站点及巡回救护车,缩短需要紧急救助的病人等待的时间“第一目击者”(first

5、 responder 发达国家的社区急救服务,侧重于对“第一目击者”群体的培训。 必须对警察、消防队员、教师、宾馆、旅游、民航、超市以及其他公共场所服务人员实施基础救护培训。定期进行基础救护知识、技能的培训与复训,尽可能地将急危重症、意外伤害对人类生命健康的危害减小到最低程度。 现代救护仅仅依靠专业医疗部门是不够的,还需要各相关部门的配合与支持,要有一个“大救援”的观念,统称为紧急医疗救援。 我们要树立救护新概念,在全国范围内,对重点人群集中进行普及教育、传授急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急救培训工作要与国际接轨,培训目的就是为广大的人民服务。第二节 现场评估、判断病情 我们面对的危重病人,大都是处

6、在医院外的各种环境中,有些意外伤害、突发事件甚至发生在复杂或动荡不安的现场。因此,作为“第一目击者”首先要对现场情况进行评估,对病人所处的状态进行判断,注意现场安全,分清病情和轻重缓急。一 现场评估 在紧急情况下,通过实地感受、眼睛观察、耳朵倾听、鼻子闻味等来对现场的异常情况做出判断,按照救护行动程序,利用现场的人力和物力来实施救护。(一)评估情况 评估时必须迅速,控制情绪,尽快了解情况。检查现场包括:现场的安全、引起的原因、受伤的人数,以及自身的、伤病人及旁观者都是否身处险境,伤病人是否仍有生命危险存在,然后,判断现场可以应用的资源及需要何种支援、可能采取的救护行动等。(二)保障安全 在进行

7、现场救护时,造成意外的原因可能会对参与救护人产生危险,所以,首先应确保自身安全。如对于触电者的现场救护,首先必须切断电源,然后才能采取救护措施等以保障安全。 在救护中,不要试图兼顾太多工作,要清楚和明白自己能力的极限。在不能消除存在的危险情况下,应尽量确保伤病人与自身的距离,实施安全救护。(三)个人防护设备 第一目击者在现场救护当中,应采用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以阻止病原体进入自身体内。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使用呼吸面罩或呼吸膜等实施人工呼吸,有条件时还应戴上医用手套、眼罩、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个人防护设备必须放在容易获取的地方,以便现场急用。个人防护设备的使用,必须经过相关知识的培训或按照使用说明

8、正确地使用。二、危重病情的判断 在现场巡视后对病人要进行最初的评估。发现病人现场,尤其是处在情况复杂的现场,救护人员首先需要确认并立即处理威胁其生命的情况,检查判断病人的意识、气道、呼吸、循环体征等情况。(一) 意识 首先要判断病人神志是否清醒。 在大声呼唤、轻轻拍推时病人会睁眼或有肢体运动等其他反应,表明病人有意识。 如病人对上述刺激无反应,则表明意识丧失。 如病人突然倒地,然后呼之不应,情况大多较为严重。(二) 气道 保持气道畅通对于维持呼吸是必要的条件。 如病人有反应但不能说话、不能咳嗽,可能存在气道梗阻,必须立即检查和解除(三)呼吸活动 正常人每分钟呼吸1225次,危重病人,呼吸变快、

9、变浅乃至不规则,呈叹息样。 在畅通气道以后,对无反应的病人进行呼吸的检查(一看、二听、三感觉),如病人呼吸已停止,应在保持气道通畅的情况下,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四) 循环体征 在检查病人意识、气道、呼吸之后,应对病人的循环体征进行检查。 可以通过检查循环体征(如呼吸、咳嗽、运动、皮肤颜色、脉搏情况等)来进行判断。 正常成人每分钟心跳为60100次,儿童每分钟110120次。 呼吸停止,心跳随之停止;或者心跳停止,呼吸也随之停止;心跳呼吸几乎同时停止也是常见的。 心跳反映在手腕处的桡动脉及颈部的颈动脉较易被触到严重的心脏急症 严重的心脏急症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以及严重的创伤导致大失血等危及生

10、命时刻,心跳或加快或减慢或不规则,均为心脏呼救的信号,都应引起重视。 然后,迅速地对病人皮肤的温度、颜色进行检查,以知道皮肤循环和人体氧代谢的情况,如病人的面色苍白或青紫,口唇、指甲发绀,皮肤发冷等,即表明皮肤循环差。 (五)瞳孔反应 眼睛的瞳孔,又称“瞳仁”,位于黑眼球中央。 正常双眼的瞳孔是等大、圆形的,遇到强光时瞳孔能迅速缩小,光线移开瞳孔很快又回到原状。用手电筒突然照射一下瞳孔即可观察到瞳孔的这一反应。 当病人脑部受伤、脑出血、严重药物中毒时,瞳孔可能缩小为针尖样大小,也可能扩大到黑眼球的边缘,还可对光线不起反应或反应迟钝。 有时因为出现脑水肿或脑疝,可使双眼瞳孔一大一小。 瞳孔的变化

11、揭示了脑部病变的严重性。危重病情的判断 再对病人的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腔和脊柱、四肢进行检查,有无开放性损伤、骨折畸形、触痛、肿胀等体征,有助于整体判断。 注意病人的总体情况,如表情淡漠不语、冷汗口渴、呼吸急促、肢体不能活动等变化; 对重伤病人观察神志不清程度,呼吸次数和强弱,脉搏次数和强弱; 检查有无活动性出血,如有,应立即止血。 严重的胸腹部损伤,容易引起休克、昏迷甚至死亡。第三节 紧急呼救当发现了危重伤病人,经过现场评估和病情判断后需要立即救护,应及时向专业急救机构(EMSS)或附近担负院外急救任务的医疗部门、社区卫生部门报告。立即派出专业救护人员、救护车至现场抢救一、救护启动 救

12、护启动通常是由急救通讯系统开始。 呼救系统的尽早畅通,在国际上被列为抢救危重病人“生命链”中的“第一环节”。 有效的呼救系统,对保障危重病人获得及时救治至关重要。 应用无线电和电话呼救。 通常在急救中心配备有经过专门训练的话务员,能够对呼救作出迅速应答,并能把电话接到合适的急救医疗机构。 城市呼救网络系统的“急救通讯指挥中心”,应当接受所有的医疗(包括灾难、意外伤害等事故)急救电话,根据病人所处的位置和病情,指定就近的医院或急救站点去救护病人。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便利救援病人和转运。二、呼救电话须知 使用呼救电话,必须要用最精炼、准确、清楚的语言说明病人目前的情况及严重程度,伤病人

13、的人数及存在的危险,需要何种急救。 如果不清楚自身所处位置的话,也不要惊慌,因为有一些救援医疗服务系统控制室可以通过地球卫星定位系统追踪其正确位置。一般应简要清楚地说明以下几点: 报告人电话号码与姓名,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和联系电话。 病人所在的确切地点。 病人目前最危重的情况,如昏倒、呼吸困难、大出血等。 灾害事故、突发事件时,说明伤害的性质、严重程度,伤病员的数量。 现场已采取的救护措施。 注意,最好不要先放下话筒,要等救援医疗服务系统(EMSS)调度人员后再挂断电话。三、单人及多人呼救 在专业急救人员尚未到达时,如果有多个人在现场,一个救护人留在病人身边尽快开展救护,另人通知EMSS机

14、构。如遇意外伤害事故,要分配好救护人各自的工作,分秒必争组织有序地实施伤病人的寻找、脱险、医疗救援工作。 在病人心脏骤停的情况下,应抓住“救命的黄金时刻”,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然后迅速地快打电话。如有手机在身,则进行12分钟心肺复苏后,在抢救间隙中快打电话。 溺水者被救出水面时意识丧失,必须先进行1分钟的基础心肺复苏,然后再离开给当地的EMSS机构打电话。 大量资料表明,任何年龄的外伤、药物过量或呼吸暂停患者,都会受益于在通知EMSS机构前接受的1分钟的心肺复苏。 如果面对的是一个孩子,一旦确定孩子没有反应,立刻大声呼救;如果孩子很小又没有外伤,可以考虑把孩子搬到电话旁,这样可以一边抢救,一边更

15、快地与EMSS机构联系。第四节 现场救护的原则及步骤 现场救护目的:挽救生命,减少痛苦,减轻伤残。一、救护原则 “第一目击者”对伤病人的救护原则都必须十分明确清楚。 (一)保持镇定,沉着大胆,细心观察,科学判断。 (二)评估现场,确保自身与伤病人的安全。 (三)分清轻重缓急,先救命,后治伤,果断地实施救护措施。 (四)尽量采取减轻病人痛苦和伤残的措施。 (五)充分利用现场可支配的人力、物力协助救护。二救护步骤 “第一目击者”及所有救护人员都应牢记:现场对生命垂危的伤病人抢救生命的首要目的是“救命”。实施步骤如下 (一)判断意识 方法是轻拍重喊。即先在病人耳边大声呼唤“喂!您怎么啦?”再轻轻拍打病人的面颊或肩部,婴儿可拍击其足底或掐捏上臂。如病人对呼唤及拍打无反应,婴儿不能哭泣,可判断其无意识。 (二)立即呼救 当判断伤病人意识丧失,应该求助他人,在原地高声呼救:“快来人!救命啊!”并拨打急救电话。如还有他人,可请他人帮助打急救电话或轮换对伤病人实施救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