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汇总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43413172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二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二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汇总(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哲学生活知识点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一、 考点解析1哲学概论 是什么为什么哲学从本义上看,哲学是指爱智慧和追求智慧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从与具体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从与生活的关系看:是美好生活的向导,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从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作用: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地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

2、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从哲学的任务上看,哲学能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政意义: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发挥哲学的思想库作用,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有利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何者为本原问题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

3、准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它贯穿于一切哲学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2哲学与世界观、具体科学和时代关系区别联系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主体不同:世界观自发形成,人人都有;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掌握。(哲学家)特点:世界观往往是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有序、逻辑和完整的体系。人们把世界观形成体系,用某种理论形式表现出来就有了哲

4、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二者都把整个世界当作研究对象,都是对整个世界否认根本看法和总的看法。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妙;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错误观点: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时代包括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文化等。 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是

5、对一定时代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它的内容来源于时代。真正的哲学能够正确地反映自己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哲学反作用于时代,对社会变革的作用:一批判功能: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二塑造功能:哲学还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指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同时能够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3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形态基本观点评价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金、木、水、火、土等是世界的本原。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

6、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A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B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复杂问题,简单化。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进步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仍然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唯物史观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

7、、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看成意识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特征中国化功能、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毛泽东思想 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精髓: 实事求是 。邓小平理

8、论它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党对的认识。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地位: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一是,帮助中国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伟大胜利;二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新鲜经验和新鲜活力,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往哲学和

9、科学发展的思想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功能,作用,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二、难点点拨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和具体科学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个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是对其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不能把二者理解为

10、政体与部分的关系。2唯心主义的代表人及其观点:主观唯心主义: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王守仁:心外无物 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英国哲学家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组合”、“观念的集合”。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唯一的对象。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叔本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 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客观唯心主义 柏拉图: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黑格尔: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 宗教观点:中外神创论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朱熹:理在

11、气先3哲学上的两个对子(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上两个对子(2)哲学上的两大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因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揭示的是世界本原是什么,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揭示的是世界状态如何。4哲学上一元论和二元论(1)一元论认为世界本原只有一个(2)二元论认为世界本原有两个。这是站不住脚的,最终要落入唯心主义的俗套。三、易错点判断1哲学是科学之科学。2哲学和具体科学讲的都是一般的方法论。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考点解析原理内容方法论世界的物质性原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自然界和人类社

12、会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物质与运动含义:哲学上所说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关系: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时物质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载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时根本不存在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运动的绝对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相对静止: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状态。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

13、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因此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是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时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原理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按规律办事,解放思想,

14、实事求是。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人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利用规律,造福人类;二是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改变或创造条件,发挥对人们有利的作用,限制其破坏作用甚至变害为利。 主观能动性与规律客观性二者是有机结合的。 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握规律。 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统一。物质决定意识原理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