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统编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设计

水***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87.97KB
约30页
文档ID:443411242
统编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1/30

核心素养大单元整体设计单元名称第一单元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编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4篇课文所选的4篇课文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传统节日中各地不同的民风民俗,还向我们介绍了各地独特的艺术样式《北京的春节》让我们了解了老北京人民过春节时的风俗习惯;《腊八粥》向我们展示了人们腊月初八吃腊八粥时的情形;《古诗三首》描写了古代人们过传统节日时的习俗,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思想情感;《藏戏》为我们介绍了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这一独特的艺术样式二、单元教学目标 1.教学内容: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编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4篇课文2.单元知识结构:本单元主要根据“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组成这样编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够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与风俗,感受不同地方的风采,体会不同的趣味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生动有趣,耐人寻味北京春节的热闹非凡,腊八节的香味袭人,藏戏的生动有趣都需要仔细阅读才能体会到不同节日的快乐与享受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体会作者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利用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这4篇文章都表达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利用不同的手法,体验到节日带来的不同感受三、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目标:①文化自信: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与风俗,感受不同地方的风采,体会不同的趣味②语言运用:体会作者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利用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③思维能力: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热闹、喜庆的氛围;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④审美创造:借鉴本单元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引导学生广泛积累词语,能在相同的语境里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四、教学重难点:(1) 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并能在习作时,能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2)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生动有趣,耐人寻味北京春节的热闹非凡,腊八节的香味袭人,藏戏的生动有趣都需要仔细阅读才能体会到不同节日的快乐与享受课时教学设计课题1.北京的春节授课时间: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1. 核心素养目标:①文化自信: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了解详写、略写的好处。

②语言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③思维能力: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④审美创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2.学习重点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3.教学准备:PPT 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4.学习活动设计:环节一: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  1.“丹凤呈祥龙献瑞,红桃贺岁杏迎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再熟悉不过了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教师活动:①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此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②关于春节的习俗:祭灶、扫尘、贴春联、守岁、闹元宵等  ③关于春节的传说:年的传说、岁的故事等学生活动:1、让生了解春节的习俗: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岁尾年头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2、了解了老北京人民过春节时的风俗习惯活动意图:通过资料和传说的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环节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初读课文2.学习字词教师活动: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提出读书要求:朗读课文,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2.指名读生字、新词着重指导:正(zhēng)月 掺和(chān huo)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着重分析指导“醋、宵、戚、骆、驼、浒”,并且在黑板上的方格中示范学生活动: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不理解的字词2.朗读、学习字词。

活动意图: 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可以帮助扫清学习上的障碍,为理解文章内容作好铺垫环节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再读课文2.学生汇报教师活动: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2.再默读课文,想一想: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3.学生汇报四、交流探讨,感受年味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文章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说说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处做批注2.小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节日活动或印象最深的部分3.全班交流五、课堂小结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活动:出示研读提示: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画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2、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3、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自己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活动意图: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5.作业设计:必做:1、完成本课生字2、抄写词语选做:找出文中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悟6.板书设计:1、北京的春节腊八 忙碌 详略得当课时教学设计课题1、北京的春节授课时间:课型:精读课时:第二课时核心 1.核心素养目标:①文化自信: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了解详写、略写的好处。

②语言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③思维能力: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④审美创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2. 学习重点难点:(1) 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并能在习作时,能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2)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3.教学准备:PPT课件4.学习活动设计:环节一: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按顺序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教师活动: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热闹而又喜庆的老北京的春节,好不好?学生活动:生回顾生字词以及课文内容活动意图: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传统文化环节二:品读课文,感受节日气氛在详写的这些内容中,你最喜欢哪一个部分呢?深入读读,勾画出你自己印象最深的语句,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谈谈自己的体会 课件展示句子,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比喻、用词的简洁和巧妙。

1.体会年前的忙碌  ①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重点交流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态  ②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④引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词语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⑤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呢? 2.体会过节的热闹  ①交流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过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②同是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默读思考:除夕、初一、正月十五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  除夕:喜庆、团圆;初一:悠闲、快乐;十五:红火、美丽  ④再读一读,讨论、交流:这些感受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⑤交流反馈“除夕”一段,师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  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教师活动:(一)腊八: ①“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农业展览会从“家家都”可以看出人们对节日习俗的重视农业展览会”是说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种类很多,多得好像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一样。

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腊八粥的材料极其丰富②“把蒜瓣放进醋里……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翡翠”写出了蒜瓣的颜色,“辣”字写出了醋的味道,这样的色味双美当然让人忍不住流口水了,更让人感受到了老舍用词的简洁、巧妙二)腊月二十三:1.指名读第5自然段,说说人们在腊月二十三的主要活动2.说一说腊月二十三为什么是过春节的“彩排”三)除夕:1.指名读第7自然段,说说除夕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热闹)2.你们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除夕真热闹”?3.除夕这一天,你以前是怎么过的呢?打开记忆的闸门,让我们分享你的快乐吧!让学生自由发言4.指导朗读:想象一下文章中描绘的热闹场面,有滋有味地读读这一段 (四)元宵节:1.元宵节的特点是什么?2.哪些内容描写了元宵节的灯?这些灯有什么特点?3.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个句式说说元宵节上还有什么灯,并写一写学生活动:1.指名读第5自然段,说说人们在腊月二十三的主要活动2.说一说腊月二十三为什么是过春节的“彩排”3.除夕这一天,你以前是怎么过的呢?4.①人们的活动人们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等活动表现了除夕的热闹②味、色、声的描写。

5.作者用这么多的笔墨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其用意何在?6.读出元宵节的热闹自主交流::1.指名读第8自然段,理解“截然不同”的意思2.说一说“元旦(旧时指农历正月初一)”与“除夕”有什么截然不同之处课件演示:“铺户……全城都在休息这样的“截然不同”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呢? 3.你们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元旦(旧时指农历正月初一)人们的悠闲自在?4.指导朗读:读出轻松自在的感觉活动意图:通过抓住关键句段,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5.作业设计:必做:1.完成课后练习 2.仿写元宵节花灯的片段选做:仿照本课的写作方法,写一写自己喜。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