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钻蛀类害虫的危害与调查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75.69KB
约31页
文档ID:442916109
钻蛀类害虫的危害与调查_第1页
1/31

第六章钻蛀类害虫的危害与调查钻蛀(枝、梢、栗类害虫主要包括天牛类害虫、蠹虫(蠹蛾)类害虫和象甲类害虫该 类害虫除成虫以外,卵、幼虫和蛹均在树干或树根或枝梢或果实内营隐蔽活动,为虫情调查 和防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第一节天牛类害虫的危害与调查在天牛类蛀干害虫中,危害杨树的有光肩星天牛、桑天牛、云斑天牛、青杨楔天牛和青 杨脊虎天牛,常将杨树树干蛀空,导致树势衰弱甚至死亡除杨树天牛外,还有危害柞树的 栗山天牛、危害松树的松墨天牛、危害杉木的双条杉天牛和粗鞘双条杉天牛其中松墨天牛 是“松树的癌症”一松材线虫病的传媒昆虫1.光肩 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 Motschulsky )分布于全国各地危害杨属Populus柳属Salix、榆属Ulmus林木和复叶槭Acer negundo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7mm〜39mm,漆黑色,带紫铜色光泽前胸背板有皱纹和刻点,两侧各有1 个棘状突起翅鞘上有十几个白色斑纹,基部光滑,无瘤状颗粒卵长5.5mm,长椭圆形,稍弯曲,乳白色;树皮下见到的卵粒多为淡黄褐色,略扁, 近黄瓜子形幼虫体长50mm〜60mm,乳白色,无足,前胸背板有凸形纹。

蛹 体长30mm,裸蛹,黄白色生物学特性1a1代或2a 1代以幼虫或卵越冬成虫5月开始出现,7月上旬为羽化盛期,至10 月上旬仍有个别成虫活动成虫飞出后,白天活动,以8时〜12时最为活跃阴天或气温 达到33r以上时多栖息于树冠丛枝或阴暗处成虫补充营养时取食杨、柳等叶柄、叶片及 小枝皮层,补充营养后1d〜3d交尾,成虫一生进行多次交尾和产卵产卵前,成虫先用上 颚咬1个椭圆形刻槽,然后把产卵管插入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产卵,每刻槽产卵1粒,产卵 后分泌胶粘物封堵产卵孔;每产1粒卵,便在干皮上造成1cm2的韧皮层坏死每个雌虫平 均产卵约32粒从树木的根际至3cm粗的小枝上均有刻槽分布,主要集中在树干枝杈或萌 生枝条的部位成虫飞翔能力不强,易于捕捉,无趋光性雌虫寿命14d〜66d、雄虫3d〜 50d卵期在6月〜7月,一般11d9月〜10月产的卵到翌年才能孵化幼虫孵出后,开始 取食腐坏的韧皮部,排出褐色粪便2龄幼虫开始向旁侧取食健康树皮和木质部,并将褐色 粪便及蛀屑从产卵孔排出3龄末或4龄幼虫开始进入木质部危害,排出白色木屑起初蛀 道横向稍弯曲,然后转向上方蛀道随虫体增长而增大一般木质部内的蛀道仅为栖息场所, 幼虫常回到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取食,粪便随即排出虫道,所以被害树干、树皮呈“掌状” 陷落。

由于蛀道集中分布,常使树干局部中空,外部膨大呈“虫疱”虫疱”多少与林木 被害期正相关,如长期受害,则树木上的“虫疱”累累,小枝稀疏,树叶凋零调查方法1a调查2次.越冬前调查,一般在9月〜10月进行;越冬后调查,一般在4月〜5月进 行在光肩星天牛发生区,按被害程度划分为轻、中、重三个类型区,在各类型区内,在踏 查的基础上设置临时标准地进行虫情调查片林每20 hm2〜33.3hm2设1标准地,标准地内 的寄主树不少于200株在其中采用双对角线抽样法抽取不少于20株标准株四旁树每隔 100株〜300株抽取1株标准株检查标准株树干上是否有天牛幼虫排出的木屑,以新鲜排 粪孔数为指标统计有虫株数、单株活虫数计算有虫株率预测方法物候法预测发生期利用天牛发育进度与周围其它生物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物候关系预测 发生期光肩星天牛物候期表(甘肃省天水市、定西地区)发育进度物 候 期越冬卵孵化盛期油菜盛花期化蛹始期冬小麦成熟初期成虫羽化始期复种黄豆(冬小麦收割后种植的黄豆)出苗期成虫羽化出孔始期大田西瓜(P2)成熟初期成虫产卵盛期大田西瓜(P2)成熟盛期发生趋势预测 光肩星天牛数量指标经验公式为:N=CXFXM-E-S式中:N为黄斑星天牛数量指标;C为气侯等级常数,分为III级,适生区为1,分布区为1/2,不适 分布区为0; F为树种等级常数,分为5级,高感树种为1,感虫树种为3/4,抗虫树种为1/2,高抗虫 树种为1/4,免疫树种为0; M为人类管理活动等级常数,分为3级,管理不良者为1,管理一般者为1/ 2,管理良好者为0; E为天敌等级常数,分为2级,有控制作用者为1,无效天敌为0; S为土壤等级常数, 分为2级,适宜土壤为1,不适宜土壤为0。

把各林区诸因子等级常数代入经验公式进行测算,N=1为大发生林区;N=1 / 2为易大 发生林区;N=1/4为中等发生林区;N=1/8为轻微发生林区;NW0为安全林区2 .桑天牛Apriona germari (Hope)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印度和孟加拉国内分布 于北京、天津、广东、广西、湖北、湖南、河北、辽宁、河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 浙江、福建、四川、江西、台湾、海南、云南、贵州、山西和陕西危害桑 Morus、香构 Broussonetia、无花果 Ficus carica、毛白杨 Populus tomentosa、欧美杨 P. canadensis、柳 Salix、榆 Ulmus、苹果 Malus domestica 沙果Malus asiatica、樱桃 Cerasus^^ Pyrus spp.、野海棠 Bredia hirsuta var. scandens 柞 Quecusmongolica 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枫杨Pterocaryastenoptera、枇杷Eriobotrya,油桐 Vernicia fordii 和柑橘 Citrus reticulata。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4mm〜46mm,黑色,被黄褐色短毛头顶隆起、中央1纵沟,上颚黑褐色; 触角11节,稍比体长、顺次细小,柄、梗节黑色,以后各节前半黑褐、后半灰白前胸背 板有横皱纹,两侧中部各具刺突1枚鞘翅基部密生黑色小颗粒,足密生灰白短毛雌虫腹 末2节下弯卵长椭圆形,长5mm〜7mm,前端较细,略弯曲,黄白色幼虫老熟体长45mm〜60mm,乳白色头小,上下唇淡黄色,上颚黑褐色前胸特大、 背板后半部赤褐色小颗粒区前伸成3对尖纹后胸至第7腹节背面的扁圆形突起上密生赤褐 色粒点,前胸至7腹节腹面突起具1中横沟气孔椭圆形蛹 纺锤形,长约50mm,黄白色触角末端卷曲,翅达第3腹节,1腹节〜6腹节背侧 各1对刚毛区,尾端较尖削,轮生刚毛生物学特性广东1a1代,陕西、江西、浙江、江苏2a1代,以1a、2a生幼虫在被害枝干蛀道内越 冬4月底5月初开始化蛹,5月中旬为盛期,成虫始见于6月初、6月中〜7月中旬为盛期, 6月中旬〜8月上旬为产卵期,6月下旬〜8月中旬为卵孵化期;卵期约12.7d,幼虫期22 个月〜23个月,危害期达16个月〜17个月,蛹期26d〜29d成虫羽化后在蛹室静伏5d〜7d,产卵前昼夜可取食嫩梢与树皮、食痕条块状,有假死 性、受惊即落地。

成虫取食10d〜15d后交配产卵,夜间20: 30时〜4:00时产卵,每雌每 晚产卵3粒〜4粒,每产卵1粒〜2粒后便静息或飞迁1次;产卵刻槽“U”字形、长12mm〜 20mm,每槽产卵1粒,产后用粘液封闭槽口;每雌约产卵100余粒,卵多产于直径5mm〜35mm 的枝干上,以10mm〜15mm的枝条落卵最多幼虫孵出后潜入枝干向上蛀食皮层约10mm,再 向下渐蛀入心材,如植株较矮小下蛀可直达根际;每隔一定距离幼虫自蛀道向外咬1圆形排 粪孔,孔径和孔间距自上而下逐渐增大、排列于同一方位;蛀道全长915mm〜2141mm,排泄 粪孔15个〜19个;幼虫位于下部排泄孔处,越冬时则多上移至下部第3孔上方、蛀道内多 塞有木屑老熟幼虫先在下部1个〜3个排泄孔处咬出11mm〜16mm的圆形羽化孔、但不穿 破树皮,该处现臃肿、流汁或断裂;尔后在距离蛀道底75mm〜120mm处做蛹室化蛹调查方法于4月〜6月幼虫开始活动后进行在寄主栽植地的片林及四旁树,以林间自然界线、 道路为单位进行线路(目测)踏查调查树木新枝是否折断,嫩枝皮和叶是否有啃食痕迹, 枝干是否隔一段距离有1排粪孔剖木调查枝干皮下、木质部内是否有蛀道,是否有细木屑, 是否有幼虫、蛹。

确认有桑天牛发生需进一步掌握情况的,应设面积为0.2hm2的标准地做 详细调查标准地数量按林分面积设置,30 hm2以下(含30 hm2)设1块;30 hm2〜50 hm2 设2块;50hm2以上按发生总面积的2%设置在标准地内采取对角线法,抽取标准株20株 四旁树每隔50m〜100m抽1株,共抽取20株为标准株在标准株上检查是否有天牛幼虫排 出的木屑以新鲜排粪孔数为指标统计统计有虫株数和虫口数量,计算有虫株率和虫口密度3.云斑天牛 Batocera horsfieldi (Hope)分布于河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 云南等地危害桉树Eucalyptus,枇杷Eriobotrya,乌柏 Sapium sebiferum、柑橘 Citrus reticulata、紫薇 Lagerstroemia 羊蹄甲 Bauhinia,泡桐 Paulowiniafortunei、 苦楝 Melia azedarace、青杠 Quercus griffithi 1红椿 Toona ciliata、苹果 Malus pumila、梨Pyrusspp.、白蜡树 Fraxinus chinensis 榆Ulmus pumila、核桃 Juglans regia 和板栗 Castanea mollissima等o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2mm〜65mm,黑褐或黑色,绒毛斑白或浅黄色。

雄虫触角超过体长约l/3、 雌虫则略比体长,各节下方疏生细刺,1节〜3节黑亮并有刻点和瘤突前胸背板中区1对 肾形斑,侧刺突大而尖锐小盾片近半圆形,基部被暗灰色绒毛、余皆密被白色绒毛鞘翅 上10余个云片状斑纹排成2纵行或3纵行,外行斑数多、并延至翅端;翅基颗瘤大小不等, 末端微向内斜切、外端纯圆或略尖、内端角短刺状体侧由复眼后方起至末腹节有1白色纵 带卵 长椭圆形、稍弯,6mm〜10mmX3mm〜4mm,初乳白、后渐黄白色幼虫体长70mm〜80mm,淡黄白色除上颚、中缝及部分额区为黑色外,头部皆淡棕色 上、下唇生有许多棕色毛,触角短小前胸背板上有一大“凸”形纹,密布褐色颗粒,前方 中线两侧各有1黄白色小圆点,其上生1刚毛蛹体长40mm〜70mm,淡黄白色头、胸部背面、及1〜6腹节背中区两侧密生棕色刚 毛;末端锥状,尖端斜向后上方生物学特性2a1代,跨3a (贵阳),以幼虫和成虫在蛀道内和蛹室内越冬越冬成虫翌年4月中旬 咬1圆形羽化孔外出,5月为盛期,连续晴天、气温较高时羽化更多成虫寿命约9个月, 在林内生活约40d,受惊时即坠地成虫爬出羽化孔后,喜栖息在树冠庞大的寄主上成虫 喜19:00〜22:00集中在树干4m以下爬行求偶,新出孔成虫直至死亡前都能交尾。

6月为产 卵盛期,当腹内卵粒逐渐成熟后,即在树干上选择适当部位,头向下咬1个圆形或椭圆形中 央有小孔的刻槽,刻槽约15mm,然后调头将产卵管从小孔中插入寄主皮层,把卵产于刻槽 上方,每槽有卵1粒或无卵,产卵后以分泌粘液和木屑粘合刻槽口;每雌产卵约40粒,每 批约产l0粒〜12粒,胸径l0cm〜20cm的树干落卵较多,每株树上常有卵10粒〜12粒,多 者达60余粒卵期l0d〜15d,初孵幼虫蛀食韧皮部,使受害处变黑、树皮胀裂、流出树液、 并向外排木屑和虫粪;20d〜30d后渐蛀入木质部向上蛀食,虫道内无木屑和虫粪,长约25cmo 第1a以幼虫越冬,次春继续危害,幼虫期达12个月〜14个月;翌年8月中旬幼虫老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