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昆虫分类检索表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2.70KB
约14页
文档ID:442553021
昆虫分类检索表_第1页
1/14

第三章 昆虫分类学§1 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自然界中的昆虫种类繁多,要正确地识别它们,就必须根据其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 物学特性、生态要求等加以分析归纳,找出其亲缘关系进行系统分类昆虫在长期的演化过 程中,形成了彼此间有亲缘关系和历史渊源的大小不同的自然类群所以,昆虫分类的任务 除鉴别种类和确定名称外,还要研究昆虫种的渊源及系统发生,以探讨物种的起源、种群的 形成、分布、进化与变异以及整个昆虫区系的形成、发展与演替,建立符合客观的分类系统在鉴定昆虫种类时,通常须按分类系统,依次(由高到低)鉴别所属阶元,以收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正确鉴定昆虫种类,对害虫防治和益虫的利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因为 在种类繁多的昆虫中,种间差异有时是极其细微的,若稍有疏忽,就会造成失误此外,昆虫分类还是植物检疫、昆虫资源与区系调查、天敌昆虫的引进与利用等研 究的重要基础一、分类的阶元:门、纲、目、科、属、种,另外还有亚门、亚纲、亚目、亚科、亚种、总目、总科、族、亚族现以东亚飞蝗(Locus ta migra toria manilensiMeyen)为例,表示昆虫的分类地位和阶元如下:界(Kingdom):动物界(Animalia)门(Phylum):节肢动门(Arthropoda)纲(Class):昆虫纲(Insecta)亚纲(Subclass):有翅亚纲(Pterygota)目(Order):直翅目(Orthoptera)亚目 (Suborder) :蝗亚目 (Locustodea)总 科 (superfamily) : 蝗 总 科 (Locustoidea)科 (Family) : 蝗 科 (Locustidae)亚科 (Subfamil y): 蝗亚科(Locus ti nae)属(Genus):飞蝗属(Locusta)种(Species):飞蝗(migratoria亚种(Subspecies):东亚飞蝗(man il ensis二、昆虫的命名和命名法规1、学名(scientific name):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组成的动物名称和分类单元。

双名法(binominal nomenclature):属名、种名、命名人的姓氏或缩写,如:家蚕的命名 为 Bombyx mori Linne三名法(trinominal nomenclature):属名、种名、亚种名、命名人的姓氏或缩写,如:东 亚飞蝗 Lon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重新组合:种错置在其他属中,更正后,原命名人的姓加括号,更正人置于后或不写 如三化螟 Tryporyza incertula (Walker),即是由原来的Schoenobius 属移到了 Tryporyza属的一种昆虫经科学工作者第1次作为新种公开发表以后,既确定为科学上发现的新种,如 果没有特殊理由,不能随意更改其学名一种昆虫只能有一个学名,凡后人将该种昆虫定为 别的学名的,按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的规定,应作为“异名”(synonym)而不被采用同样一 个学名,只能用于一种昆虫,如果用作为另一种昆虫 (或动物)的名称,就成为“同名”(homonym),也不为科学界所承认无论是异名还是同名,后入都有权修订因此,科 学上采用最早发表的学名,这叫做“优先权”优先权的最早有效期公认从林奈的《自然系 统》(SystemaNaturae)第十版出版的时间(即1758年1月1日)开始。

学名的写法:学名的第一个字母及人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排版时学名要斜体,命名 人须正体;抄写时学名下要划一横线,以示与其它文字的区别昆虫学名中的属名,在前面 已经被提到的情况下,可以略写例如上述的菜粉蝶东方亚种即可写作P.rapae crucivora2、模式标本在发表新种时,第1次用于描述和记载新种所用的标本,叫做模式标本(type)在 一批同种的新种标本中,选出的其中1个最为典型的标本,称为正模(holotype);另选出的 1个与正模不同性别的标本,称为配模(allotype);而同时所参考的其余同种标本,统称为副 模(paratype)模式标本是建立一个新种的物质根据,通过模式标本可以提供鉴定昆虫种类的参考 标准在鉴定种类的过程中,如对原记载发生疑问,或记载不详尽时,若能核对模式标本, 可避免误定因此,模式标本必须妥为保存,以供长期参考使用在发表新种时,必须指明 模式标本存放地点,以供需要时进行查对模式标本是科学上的宝贵财富各级分类阶元都应有其模式,建立一个新属,必须同时指明据以建立该新属的一个 模式种的名称同样,建立一个新科须同时指明其模式属3、分类检索表分类检索表(identification key )是鉴定昆虫种类的工具,它广泛应用于各分类阶元的鉴 定。

检索表的编制是用对比分析和归纳的方法,从不同阶元(目、科、属或种)的特征中选出 比较重要、突出、明显而稳定的特征,根据它们之间的相互绝对性状,作成简短的条文,按 一定的格式排列而成检索表的运用和编制,是昆虫分类工作重要的基础,学习和研究昆虫 分类,必须熟练掌握检索表的制作和使用检索表的形式,常用的有双项式、单项式(连续式)和包孕式(退格式)三种,其中以前两 种最为常见现以弹尾目、缨尾目、直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和同翅目等6目昆虫为例,说 明检索表的制作方法目各.口器翅其它特征弹尾目咀嚼式无腹未肓協黑缨尾目咀嚼式无腹箱1条中尾丝和1对尾须.直翅目咀潜式前翅皮质,后翅膜质后定跳跃式…或前定开掘式鞘翅目咀嚼式前翅鞘质『右翅膜质半翅日刺吸式前翅为半鞘翅,后翅膜质喙着生于头部前竦同翅目剌吸式前后翅均膜质,或前翅略加區喙着生于头部腹面后端制作双项式检索表如下:1•无翅 ……2有翅………………………………………… …… 32•腹末有跳器 弹尾目腹末有1条中层丝和1对尾须 缨尾目3. 口器咀嚼式………………………………… ……4口器刺吸式………………………………… ………54. 前翅皮质,后翅膜质;后足跳跃式,或前足开掘 式……………… ………… … …… ……… …… 直翅目前翅鞘翅,后翅膜质 鞘翅目5. 前翅为半鞘翅,后翅膜质;喙着生于头部前 端………………………………………………… …半翅目前后翅均膜质,或前翅略加厚;喙着生于头部腹面后端……………… ……………… ……………… 同翅目 双项式检索表的特点是,每一天包含两项对应的特征,所鉴定的对象符合哪一项, 就按哪一项所指示的条数继续向下检索, 直至检索到其名称为止,总条数为所含种类数减1. 制作单项式检索表如下:1(4) 无翅2(3) 腹末有跳器……………………… …………… 弹尾目3(2) 腹末有 1 条中层丝和 1 对尾须………………… 缨尾目4(1) 有翅5(8) 口器咀嚼式6(7)前翅皮质,后翅膜质;后足跳跃式或前足开掘式…直翅目7(6)前翅鞘翅,后翅膜质 鞘翅目8(5) 口器刺吸式9(10)前翅为半鞘翅,后翅膜质;喙着生于头部前端… 半翅目10(9) 前 后 翅 均 膜 质 , 或 前 翅 略 加 厚 ; 喙 着 生 于 头 部 腹 面 后 端……… ……………………… …………………… … 同翅目单项式检索表的特点是,每一条仅含一项,与其后所指示的特征向对应,所鉴定的对象若 符合,就继续向下检索, 若不符合,就检索其后号中的序号. 总条数为所含种类数2 倍减。

第二节 昆虫纲的分类系统昆虫纲一般分为 30 余目,各专家有不同分法,但绝大多数相同 目以上的分类依据:变态类型、翅的对数和有无、翅的质地、口器类型、单眼的有无和 数目、足的类型、腹部的附器等科和科以下的分类主要依据是翅的形状、脉相、骨板状、刚毛排列方式等近缘种的分 类主要依据是£外生殖器昆虫纲分无翅亚纲、有翅亚纲、共30 余目无翅亚纲Apterygota:原始无翅,无变态或变态极微,成虫具腹部附器,有成对针形附 肢或突泡包括4个目:原、弹、双、缨尾目有翅亚纲Pterygota:有翅或后生无翅,有变态,成虫无腹部附器包括29个目§2 与林业有关的主要目及其分类概述一、直翅目 Orthoptera中至大型昆虫口器咀嚼式,触角多为丝状,前翅革质、直而狭长,后翅膜质停息是 折褶于前翅之下后足一般发达善跳跃,蝼蛄则后足不发达,前足特化为开掘足,渐变态 如蝗虫、蟋蟀、蝼蛄等一) 头部多数种类为下口式,少数穴居种类为前口式上颚发达,强大而坚硬 复眼大而突出,单眼一般2—3 个,无翅种类缺单眼多数种类触角丝状,有的长于身体,有的较短;少数种类触角为剑状或棒状二) 胸部 前胸特别发达,背板呈马鞍形,中、后胸愈合。

前翅覆翅;后翅膜质,折扇状纵褶于前翅下有些种类的翅退化成鳞片状 有的前翅较宽,雄性在肘—臀脉区特化成发音构造,两前翅相互磨擦发音(如螽斯、蟋 蟀、蝼蛄等)前足特化成开掘足(如蝼蛄),或后足形成跳跃足(如蝗虫、蟋蟀、螽斯)三) 腹部腹部一般ll节,具尾须l对,短而不分节或长丝状 雌虫产卵器一般很发达,仅蝼蛄等无特化的产卵器多数种类雄虫常具发音器,以前后翅相互磨擦发音(音锉和刮器),或以后足腿节内侧 的音齿与前翅相互磨擦发音能发音的种类常具听器,螽斯、蟋蟀、蝼蛄等的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基部,或显露,或呈 狭缝形;蝗虫类的听器位于腹部第1 节的两侧,近似月牙形四)生物学特性: 渐变态卵生,雌虫产卵于土内或土表,有的产在植物组织内螽斯、蟋蟀等的卵为散 产,蝗虫则多产于卵囊内卵囊是雌虫附腺的分泌物硬化而成,常杂有土粒等本目昆虫多数为植食性,少数为肉食性,如螽斯科的一些种本目分三个亚目, 12 个总科和 26 个科,全世界已知近3 万种,中国已知1000余种很多 种类是农业上的重要害虫1、 蝗科Acrididae:触角短,一般丝状三对足跗节式3—3—3多数种类具翅两对,雄虫 能以后足腿节摩擦前翅而发音,雌虫听器在第一腹节两侧,如东亚飞蝗。

2、 螽斯科Tettigouridae:触角至少与身体等长,跗节式4—4—4,听器在前足胫节上,产卵 器刀状或剑状如绿螽斯3、 蝼蛄科Grhllotapidae :触角短,跗节式3—3—3,前足为开掘足听器在前足胫节上前 翅短,后翅似褶,产卵器不外露,如华北蝼蛄4、 蟋蟀科Gryllidae:触角比身体长,后足适于跳跃,跗节式3—3—3,产卵器细长听器 在前足胫节上,如大蟋蟀二、缨翅目 Thysanoptera本目昆虫通称蓟马,微小种类,一般体长只有1-2mm,触角6-10节,口器为锉吸式, 翅膜质狭长,翅脉退化,翅缘具密而长的缨状缘毛跗节1-2节,有 1-2 爪,足端生一可突 出的端泡,如烟蓟马、桑蓟马三、半翅目 Hemiptera通称蝽象,体小至中型,大都扁平,触角丝状, 3-5节,单眼2个或无,口器刺吸式, 从头的前方向向后伸出前胸大型,中胸小盾片发达,前翅基部加厚或革质,端部膜质,称 为半鞘翅身体腹面常有臭腺一)头部 头部多呈三角形或五角形,口器刺吸式,后口式,喙管通常3—4节,喙基部从头的前 方伸出(与同翅目不同) 触角 4—5 节,多为丝状复眼发达;单眼2 个少数种类无单 眼。

二)胸部 前胸背板发达,通常呈六角形;有的呈长颈状,两侧突出成角状中胸小盾片发达,通 常呈三角形,或有半圆形与舌形者,有的种类特别发达,可将整个腹部盖住通常有翅两对, 前翅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