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课 反战和平运动[ 课程标准 ] 了解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等史实,分析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一、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和《罗素—爱因斯坦宣言》1.原因:美国挑起“ ________”,使世界笼罩着核战争的乌云;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共产党的号召和组织;历经世界大战的世界人民 ______________的提高2.内容(1) 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1949 年在 ________和布拉格举行,呼吁和平合作;要求__________的和平利用2) 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1950 年在华沙举行, 成立 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和平共处”为原则3)1955 年,《 ____________________》发表,指出核战争的危险,倡导和平解决争端3.影响:推动了 20 世纪 50 年代的和平运动;推动科学家投身反战和平运动二、 60、 70 年代的美国反战运动1.原因: 美国发动越南战争并使战争不断升级, 美国人民掀起大规模的反战和平运动2.内容(1) 由 60 年代美国青年学生抵制征兵,反对侵略战争,拉开序幕。
2) 多种多样的反战形式:游行示威、拒缴战争税、召开宣讲会、极端自焚等3) 特点:阶层多、时间长、 __________ 3.影响:与当时的 ____________ 等运动相结合,构成美国历史上罕见的社会浪潮;运动波及欧洲、亚洲、大洋洲等地三、 80 年代和平运动的高涨1.原因:北约准备在西欧部署美国中程导弹以对抗苏联2.内容(1) “1983 年的炎热秋天”:欧洲上千万人的____________ 运动2) 运动核心内容——反对美、苏的核军备竞赛、______________ 、强调欧洲建立“无核区”3.影响:运动波及世界各地; 推动联合国通过 《 ____________________》,宣布 ________年为“国际和平年”四、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和作用1.特点(1) 内容上:以 ____________为中心2) 范围上:参与阶层广泛,遍及各大洲,具有真正的__________3) 组织上: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________________ 2.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作用(1) 对制止战争、限制军备竞赛、裁军起了积极作用2)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各国政府及朝野政党的政策制定。
3) 使和平的思想逐渐普及,有助于提高广大民众对侵略战争的警惕,为世界 ________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知识点一 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和《罗素—爱因斯坦宣言》1.下列历史现象与《罗素—爱因斯坦宣言》没有关系的是 ( )A.美、苏“冷战”的加剧B.北约和华约相互对峙C.核武器威胁世界和平D.社会主义国家的组织2.《罗素—爱因斯坦宣言》敦促各国政府承诺 ( )A.寻求用和平办法解决一切争端B.永远不再进行热核武器的研制C.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工具D.销毁美、苏两国的所有核武器知识点二60、70 年代的美国反战运动3.下列有关 20 世纪 60、70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与越南战争直接相关B.持续时间长,规模大C.得到很多国家的声援D.仅仅局限于青年学生4. 20 世纪60、70 年代,美国人民采取的反战形式主要有()①召开宣讲会②游行示威③武装暴动 ④拒缴战争税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知识点三 80 年代和平运动的高涨5.二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第三次高潮兴起的起因是 ( )A.美、苏两国在欧洲重兵对峙B.美国反战运动的直接影响C.北约决定在西欧部署导弹D.《国际和平年宣言》的推动6.下列国家曾参与战后第二、三次世界反战和平运动高潮的有()①澳大利亚②日本③加拿大④新西兰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知识点四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和作用7.下列关于二战后世界反战和平运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参与阶层相当广泛B.内容上具有单一性C.越来越趋向国际化D.组织程度不断提高8.反战和平运动在二战后呈现出来的新特点有()①以学生为主要力量②以反核运动为中心③具有真正的全球性④逐渐由分散走向统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题号12345678答案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两次世界大战的后果战争 人员损失第一次世界大战 阵亡 1 000 多万,伤残第二次世界大战 军民伤亡总数超过2 0001 亿人多万经济损失3 300 亿美元4 万亿美元材料二 卢森堡送给联合国的礼品枪请回答:(1) 你从以上材料中能得出哪些信息?两个材料之间有何内在联系?(2) 请简要谈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对待国际战争方面,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值得汲取?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美国反对越南战争的游行者向枪口插鲜花材料二 要独自走过多远的路, 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白鸽要飞越多少海洋, 才能在沙滩上安息?炮弹还要再呼啸几时, 才能真正销声匿迹?这答案啊, 我的朋友, 它已随风而逝。
还要抬头张望多少次, 人们才能看到蓝天?当权者还要再长几只耳朵, 才能听到人民的哭声?还要有多少人死去,我们才会真正醒悟过来?这答案啊,我的朋友,它已随风而逝⋯⋯ ——反对越战的歌曲《随风而逝》材料三 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美国从 1969 年夏天开始,逐步减少它在越南的兵力⋯⋯ 1973 年 1 月 27 日,美国被迫与越南签订了 《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 恢复和平的协定》 同年 3 月,美军撤离越南 ——大象版 《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请完成:(1) 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现象?结合材料二说明其主要原因2)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反战运动的特点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反战运动的影响答案解析】知识清单一、 1. 冷战反战和平意识2. (1) 巴黎原子能(2) 世界和平理事会 (3)罗素—爱因斯坦宣言二、 2.(3)规模大 3.黑人民权三、 2.(1)反核和平(2) 要求裁军3.国际和平年宣言1986四、 1.(1)反核运动(2) 全球性(3) 跨国行动2. (3) 持久和平对点训练1. D [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是有良知的科学家自行发表的,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组织没有关系,故 D 项符合题意。
]2. A [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主张各国“寻求用和平办法来解决它们之间的一切争端”,故 A 项符合题意; C 项是《非战公约》的内容; B、 D两项与《罗素—爱因斯坦宣言》无关 ]3.D [20 世纪 60、70 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的参与者有青年学生、工人、妇女、军人等,故 D 项符合题意 ]4.B [ 美国反战运动除了进行游行示威外,还发起了拒缴战争税、召开宣讲会等活动,故 B 项符合题意 ]5.C [ 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第三次高潮的起因是 1979 年北约决定在西欧部署中程导弹6. A [ 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英国等参加了战后第二次世界反战和平运动高潮,]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参加了战后第三次世界反战和平运动高潮7. B [ 二战后的反战和平运动更多的是以反核运动为中心,但并非以反核运动为唯一]内容,故 B 项符合题意 ]8.D [ 二战后, 反战和平运动在内容上以反核运动为中心, 在范围上遍及世界各大洲,在组织上逐渐由分散走向统一,故 D 项符合题意 ]综合提升9.(1) 世界性战争有巨大的破坏性, 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联合国倡导和平与合作;世界人民反对战争,要求和平。
战争的巨大灾难引起人们的反思,制止战争、 实现和平成为人们的共同愿望2) 世界人民加强对战争的抵制;积极推动世界反战和平运动的发展,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加强第三世界的团结;正确发挥现代科技 ( 核武器 ) 的作用;防止超级大国的单边行动,反对霸权主义;有效化解民族、宗教矛盾;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坚决反对恐怖主义10. (1) 现象:美国人民要求结束越南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原因:美国发动侵越战争并使战争不断升级,给美国人民和越南人民带来严重危害2) 特点:参与阶层广;持续时间长;斗争规模大;斗争形式多样;与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和学生运动相结合;与其他国家的反战运动相互支持和配合3) 影响:打击了美国的霸权政策和侵略行为,迫使美国政府尽快结束侵越战争;形成了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的第二次高潮,推动了反战和平运动的发展解析 第(1) 问中的“现象”可依据材料一中“反对越南战争”等信息进行思考,“原因”应结合材料二中“才能听到人民的哭声”等信息进行说明;第 (2) 问应联系所学知识和材料二中“炮弹还要再呼啸几时”等信息,从参与者、时间、规模等方面进行归纳;第 (3)问需要根据材料三中“内外交困的形势”等信息, 从美国反战运动的国内外影响等方面进行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