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蝴蝶》的音乐创作特征摘要:《蝴蝶》钢琴套曲的诞生,让人们意识到了钢琴作品独特的内容题材与 新颖的音乐结构相结合的新形式,带给人们更加新鲜的表现方式舒曼在音乐作 品中把浪漫主义文学融合其中,以更自由的形式进行音乐创新他的创作手法打 破了理性的规范,注重内心的追求,将情感融入其中,把个人独特的艺术创作和 魅力完美呈现出来本文从音乐创作特点和演奏两方面来研究舒曼的钢琴套曲《蝴蝶》由于《蝴 蝶》的创作是舒曼根据让.保罗小说的最后一章《幼虫之舞》中的情节来谱写的, 故套曲《蝴蝶》的研究和演奏分析更与文学紧密结合正是由于《蝴蝶》的创作 所具有的鲜明的文学性特点,笔者首先根据收集的资料和演奏体会详细阐述了 《蝴蝶》中的每首标题小曲的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音乐元素,分析其如何 呈现出小说中的三个性格迥异的主人公和舞会上的各种场景,如何将音乐与文学 完美的“联姻”在演奏方面,结合自身的体会,充分发挥“想象”的作用,将 想象与演奏相结合在演奏技巧方面,将音色与力度的处理、旋律线的控制、八 度演奏不同的处理、情感的调节等演奏难点进行了分析与探究关键词: 舒曼;钢琴套曲《蝴蝶》;创作特点;演奏分析绪论浪漫主义音乐在 19 世纪的欧洲占据统治地位,直到 20 世纪初,浪漫主义音 乐在欧洲音乐中占据主导地位达百年之久,这种浪漫主义精神首次出现在浪漫主 义文学作品中。
在浪漫主义时代,音乐与文学密不可分,作曲家在文学中寻求灵感,在浪漫 主义音乐中,舒曼深受当时文学作品的影响,除了他神秘的性格,他的音乐歌曲 和音乐评论在一个充满幻想的浪漫主义时期对音乐的宣传起到了很强的作用舒曼的《蝴蝶》创作于1830-1839年浪漫主义时期,这部作品也是舒曼从让保 罗的文学作品的启发,把每一文学创作都以音乐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同时,国内 的学者于润洋在《舒曼的音乐美学思想》一书中对舒曼的音乐思想进行了阐释, 认为,它具有审美价值,在现代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外,《罗伯特•舒 曼》一书中,巴巴拉•迈尔讲述了舒曼的生平,舒曼的音乐研究是在西方音乐通 史上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这本书对舒曼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但并没 有从音乐性上对舒曼的钢琴组曲进行详细的阐述分析本文以舒曼的钢琴套曲《蝴蝶》作为研究对象,以它的音乐创作特征为重点 研究内容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章主要介绍简单作者舒曼的生活经历以及《蝴蝶》的创作历程,简单的 对《蝴蝶》以及舒曼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第二章主要分析舒曼钢琴套曲《蝴蝶》创作特征,首先分析《蝴蝶》的创作 特征,通过对曲式编排的传统,节奏型的多样,织体伴奏的丰富几个方面进行研 究,其次对《蝴蝶》的音乐形象进行分析。
第三章主要分析《蝴蝶》的艺术特色,当时的浪漫主义的社会背景和创作背 景,对舒曼有很深的影响,浪漫主义文学创作对舒曼的音乐创作无界限的体现 通过对其戏剧性和浪漫性的分析,舒曼的音乐创作把浪漫主义美学放于其音乐作 品的创作中,消除了文学作品与音乐的界限,把音乐转化成文字,用音乐表达文 字第四章是对全文的总结,通过本文的研究,对舒曼的音乐作品有了一个更深 刻的认识1 舒曼及其钢琴套曲《蝴蝶》的创作1.1 作家舒曼罗伯特•亚历山大舒曼(Robert Schumannl810.6.8- -1856.7.29),生于德国, 为德国早期浪漫主义音乐家舒曼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钢琴曲和声乐曲,在音乐历 史的发展上堪称作曲家、钢琴家和音乐评论家,是德国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代表 人物舒曼从小受到音乐的熏陶,极富钢琴演奏的天资,10 岁就可以在音乐会上即 兴演奏16岁时由于父亲的突然去世,他的音乐学习受到了耽搁和停滞18岁 时,他被迫随母亲意愿进修法律学习,第二年,舒曼转学到了海德堡大学学习法 律,这里作为德国浪漫.主义的发源地之一,对舒曼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他说服了母亲,在 20 岁时回到了莱比锡,并学习音乐、献身于音乐艺术。
整个 30 年代,舒曼创作了很多作品,《蝴蝶》便是其中优秀的作品之一1840 年是 舒曼一生的转折之年, 30 岁的舒曼与克拉拉结婚,开始了创作的繁荣时期,“这 一阶段共创作了一百多首优美的艺术歌曲”在舒曼众多作品中,钢琴音乐占据了主要位置,舒曼的钢琴曲具有鲜明的音 乐形象、丰富的艺术特色以及饱满的思想感情,他的钢琴作品不像古典套曲使用 固有的发展手法,而是每一首都有着全新的创作思路,体现出音乐诗话的创作思 想,极富想象力和创作力有一种艺术永远鄙视流行艺术,他永远面向自我的 心里吟唱,不会理会众人的需求,他为艺术而艺术,为自我的灵魂而写作,舒曼 音乐是人文知识分子内心世界的纯粹表露1.2 《蝴蝶》的创作历程舒曼从小喜欢文学,博览群书,浪漫主义文学对舒曼的音乐影响巨大在浪 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下,舒曼的作品体现着文学的标题性、故事性、情节性,充 满了对生命的激情和诗情画意,也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使得音乐也 极具浪漫主义的色彩正是在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和浪漫主义音乐的启发下,他 的钢琴套曲《蝴蝶》不断酝酿成熟,应运而生了舒曼从 1828 年在海德堡开始写作《蝴蝶》,四年之后的 1831 年完成这部作 品。
从舒曼的生平可以看出他这段时间非常热衷于让保罗的文学作品,蝴蝶的创 作背景和动机都与让•保罗有着紧密的联系让•保罗在德国的文学史上占据着 极其重要的位置,他的创作自由、不拘一格,从不在固定的框架下做常规创作, 并且常运用不同的文学体裁和隐喻的创作手法进行写作舒曼受让•保罗的影响 极深,在创作上不拘泥于形式,隐喻性极强,创作题材丰富多样钢琴套曲 《蝴 蝶》是舒曼根据让.保罗的《少不更事的岁月》最后一章《幼虫之舞》而进行创 编的,蝴蝶的灵感来自于小说中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布尔特和巴尔特在舞会上 与维纳的相识相恋的故事”舒曼生活和创作的时期是浪漫主义快速蓬勃发展的时期,不管是在音乐领域 还是文学领域,打破了古典主义时期的哲理性和规范性,体裁更自由舒曼深受 父亲的影响,从小喜爱文学作品,积累各种文学素材,尤其是对于浪漫时期作家 让•保罗作品的喜爱舒曼在出版《蝴蝶》时声称“创作的灵感主要来源于让•保 罗的小说《少不更事的岁月》最后一章假面舞会《幼虫之舞》恳请所有人去阅 读最终章,因为《蝴蝶》就是将这首假面舞会诉讼为音符”2 《蝴蝶》的音乐创作特征2.1《蝴蝶》创作特征2.1.1传统的曲式编配引子:引子部分较为短小,四三拍的舞曲节奏,D大调,从D起始,上行大连线 犹如一气呵成结束在A音,预示舞会拉开序幕,直接引出第一首小品。
第一首:《假面舞会》第一首小品由引子引出,同为 D 大调,四三拍的舞曲节奏,分为两部分, 引子结束在 A 上,第一首也从 A 开始,与引子自然衔接第二部分出现很多变 化音进行多次转调,大调的明亮色彩带来一些小调的暗淡,“明”与“暗”相结 合,为后面的音乐发展留下悬念第二首:《瓦尔特》第二首小品是单一部曲式,bE大调,急板速度(prestissmo)这也是一首短 小精炼的小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四小节的乐句第二部分是八小节的乐 句,符合舒曼作曲归整方正的风格两部分的音乐风格存在较大的反差第一部 分以ff的力度急速的上行十六分音符音阶由bE进行至五级音bB再紧接着由C的 八度音程迅速下行,勾勒出瓦尔特急躁外向的性格和形式作风个小节的转折 后进入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由小连线连接两个单音,前八后十六的切分音型,重 音落在八分音符,轻快活泼,与第一部分的力度形成极大反差第三首:《乌尔特》这首小品的曲式结构为单三部,前两部分都由八小节的乐句组成,第三部分 是个小节第一部分从左手八度音程构成的主旋律从#f小调引入,进入第二部分高 音声部进入,调性转为明亮的A大调,第三部分两声部以卡农的形式进行,再次 转为#f小调,结尾是不完全终止,高音声部保留,中音声部与低音声部渐弱下行, 使高昂的音乐情绪归于平静,结尾不完全终止,停留在六级和弦上,为后续的音 乐发展留下伏笔。
第四首:《假面》这首曲子是八三拍的舞曲结构,单三部曲式,同样为明朗的A大调,第一部 分两个乐句,各八小节,同样是A大调,三拍子,都由八度音程组成旋律,第四 首却与第三首描绘了截然相反的音乐形象第一部分两个乐句,各八小节,第一 句结束在五级音E上,第二句转#f小调第二部分的弱奏,不完全终止,结束在 五级和弦上第三部分的音乐动机与第-部分相同却由微妙变化,第三部分较为 明亮,第一乐句八小节,当高音声部的八度音程出现,力量渐强,在极不稳定的 七级音#G±标注突强sf后稳定在六级#f,最终乐句结束在五级音E上,突强的 处理显得明亮,使第三部分的音乐氛围相比第一部分更加活泼,第二乐句依然是 规整的八小节,由A大调转调至#f小调,完全终止整首曲子是明亮优雅的音 乐氛围,描绘出舞会的盛况和女主人公惊艳动人的出场第五首《维娜》第四首与第五首都是描写的女主人公维娜,这首曲子是bB大调,单二部曲式, 四三拍的舞曲节奏,乐曲开头标明(grazioso)优雅的,描写了维娜温柔优雅的 形象整首曲子三声部旋律,乐曲是中板(Andantino)速度,因为低音和中音 声部的铺垫使乐曲带有动感和韵律第二部分是 sf 突强的和弦,随即弱奏,突 如其来的音乐氛围的转变犹如惊鸿一瞥,极具戏剧性。
第二部分的结束使用了和 第一部分相同的动机,但采用八度音程构建旋律,轻盈灵动,渐弱至PP,由上 行后下行的一组断奏音程结尾回到bB大调第六首《瓦尔特之舞》这首小品调性色彩变化频繁,四三拍舞曲节奏,回旋曲式第一部分 d 小调, 一个四分音符和弦与一个八分音符和弦用小连线连接,重音落在四分音符上,sf 标注,弹奏出突强到 mf 中强的效果,第二部分八小节乐句,转为 A 大调,色彩 明亮,却标注 p 用弱的力量弹奏,与第一部分形成强烈反差,第二部分虽然是和 弦,但是需要弱奏勾勒出了舞步轻快的青年人形象第二部分的第二乐句依然是 八小节,bB小调,呼应主题第三部分又出现新的音乐动机,F大调由高音声 部和中音声部交替呼应,形成模进,高音作为旋律声部时使用 sf 的力量弹奏, 部做旋律时用弹奏,一唱一和第四部分回到主旋律 d 小调,完全终止第七首《交换假面》这是一首单一部曲式的乐曲,慢板(Larghetto)音乐术语标注“朴素的” “单纯的”,八三拍,由 f 小调开始,高音声部为旋律声部,大连线标注乐曲柔 和平缓,中音声部作为铺垫,最终转为 bA 大调,完全终止第八首《招供》这首小品是四三拍的结构,只使用了一种节奏型,两个八分音符,两个四分 音符,重音落在两个八分音符上,具有较为急切的动感,ff的力量弹奏和弦, 渲染出整首曲子的紧张氛围。
第二乐句每两个小节都有渐强渐弱的标识,使乐曲 带有很强的韵律感第三乐句转调为bD大调第九首《愤怒》 这首曲子是四三拍的节奏,曲式为单二部结构,速度为急板( prestissimo) ,这首乐曲含有大量的转调开始为bb小调,第一部分不完全终止在五级和弦 上,转为bD大调第二部分每个乐句都是八小节,从第二小节转为A大调,最 终在最后一个乐句转为bb小调第十首《卸妆》第十首有两种节奏,第一部分为八三拍,第二部分为四三拍曲式为单二部 曲式开始由C大调弱起八度和弦作为引子,不完全终止在五级和弦上,随即进 入四三拍部分,ff力度的和弦辉煌明亮与第一部分形成反差,这是-一-个长度 为八小节的乐句,作为转折铺垫第二部分是弱起抒情的乐段,G大调,如歌般 结尾处由四小节 f 力度的和弦作为转折,打破之前舒缓的音乐氛围,戏剧性的转 折后,音乐又回到舒缓的氛围,走向尾声,转为C大调第十一首《匆忙》第十一首是四三拍结合四四拍的结构,篇幅最长,波兰舞曲风格力度很强, 华丽明亮单三部曲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