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题材“狭深”论辨正(精品)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41856864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词题材“狭深”论辨正(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宋词题材“狭深”论辨正(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宋词题材“狭深”论辨正(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宋词题材“狭深”论辨正(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宋词题材“狭深”论辨正(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词题材“狭深”论辨正(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词题材“狭深”论辨正(精品)(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宋词题材“狭深”论辨正 本文系浙江省2004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宋词题材构成及其文化解读”(编号N04WX06)的阶段性成果。许伯卿摘要:在对全宋词21203首作品的题材类型进行逐篇辨析、归纳和统计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宋词题材类型多达36类,涉及宋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闺情、艳情两类题材已完全丧失在花间词中占绝对优势的地位。故宋词题材“狭深”论不能成立。一般论词者既不对词体的演变作总体的把握,又不对宋词的创作实情作具体、全面的考察,加上“诗庄词媚”、“词为艳科”等传统词学观念的误导,遂使宋词题材“狭深”论至今仍大行其道。关键词:宋词 题材 “狭深” 辨正一、问题的提出题材是孕育文学作

2、品的物质基础,是文学作品思想内容和形式技巧的依托;作为反映到文学作品中的社会生活,它也是体现文学本质和目的的关键要素。因此,我们有理由对它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高尔基说:“文学到底是要为认识生活这个事业服务的,它是时代的生活和情绪的历史,因此,关于它所包括的现实究竟广阔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是可以提出来的。” 苏联高尔基.论文学.文学论文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p.91.我们愿借高尔基的话为引子,对学术界关于词体题材广、狭问题的讨论,发表自己的一点看法。“狭深”一词,以笔者孤陋,初见于俞平伯先生之唐宋词选释前言:“词的发展本有两条路线:一、广而且深(广深),二、深而不广。在当时的封建社

3、会里,受着历史的局限,很不容易走广而且深的道路,它到文士们手中便转入狭深这一条路上去。”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前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p.8.我们的疑惑是:同样的社会历史,为什么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甚至辞赋,都可以走广深的道路,偏偏词就不能呢?退一步讲,同样是音乐文学,为什么由原始歌谣而来的诗经、由汉魏六朝乐府而来的近体诗,以及后来由北方乐调而来的元曲,也都可以走广深的道路,偏偏词就不能呢?文学、文体发生、演变的基本规律,要求我们重新审视词体的真正性质和演变实情。杨海明先生在试论宋词题材狭窄的原因一文中写道:“平心而论,宋词所达到的成就(这里主要指的是思想内容方面的成就)是及不上

4、唐诗和宋诗的。究其原因,题材的狭窄,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的狭窄(这种狭窄当然也是与唐诗、宋诗相比较而言的)是一个甚为重要的因素。” 杨海明.唐宋词论稿.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p.73.是的,与唐诗、宋诗相比,宋词的题材也许确实狭窄了些;但到底狭窄到什么程度,还需要作具体的调研。是否真如胡云翼先生早年所言:“宋词所描写的对象,不过是别愁、闺情、恋爱的几方面而已。” 胡云翼.宋词之弊.宋词研究.成都:巴蜀书社,1989.p.66.或如叶嘉莹先生所言:“诗所写的内容无所不包,可以发议论,可以抒情,可以纪事,什么都可以包括。词一般只是写景抒情。”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长沙:岳麓书社,1989

5、.p.16.或如谢桃坊先生所言:“词以艳丽为本色,或以婉约为正宗,这是词史已经表明的事实” 谢桃坊.词为艳科辨.宋词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p.47.。没有比较就无所谓广、狭,宋词题材的广、狭自然是与其他文体尤其是诗的取材情况相比较而言。在词体兴起之前,不同文体的取材虽有或大或小的差异性,但还没有广、狭一说;相反,取材广、狭的问题更多表现在同一文体的不同发展阶段。按照文学发展的普遍规律,作为中国古代文学文体大家庭中的一员,词应该与诗、文、赋、曲等一样,都是作者抒情言志的载体,可以表现各种各样的题材。“众体该具,弗拘一也。可古则古,可律则律,可乐府杂言则乐府杂言,初未闻举一而废一也。” 宋

6、赵孟坚.孙雪窗诗序.彝斋文编(卷三).四库全书本.而宋末元初的刘将孙也早就说过:“尝笑谈文章者鄙诗为文章之小技,以词为巷陌之风流,概不知本末至此不知诗、词与文同一机轴声成为文谓之言,诗乃文之精者,词又近。” 宋刘将孙.胡以实诗词序.养吾斋集(卷十一).四库全书本.然而,奇怪的是,一方面,大家一致肯定诗、文、赋、曲等都既可以抒情也可以言志,表现各种各样的题材;另一方面,很多人又认为词只宜抒情不宜言志,只宜窥探男女私情而不宜展示社会人生。对这样一个明显的悖论,学术界却很少有人主持公道,为词体辩护。不少人一方面肯定从李煜、范仲淹、柳永、王安石、直至苏轼开拓词境、充实词体的贡献,另一方面又不顾词体早就

7、既抒情又言志、题材多样化的事实,片面强调词体所谓的特殊性。不错,词体是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它兼有诗、赋和散文众体之长,句式长短参差,体调更有选择性,更富音乐性,更具旋律感,所以也更适合用来表现一些起伏跌宕、宛转曲折的思想感情;但并不是说这样的思想感情就无法在诗、文里表现或非用词体表现不可,这里没有专利可言。至于音律,诗可以脱离音乐而独立发展,词当然也有这个权利。“别是一家”当作如是观。千万不可把“别是一家”等同于“婉媚”或“协律”。司言为词,言为心声,抒发深广的生活感受和人生感悟是词应尽的责职。不同文体之间, 有的只是体式格调韵律等外在结构上和不同作家不同作品艺术风格上的差异,在抒情言志的表

8、现功能和对不同题材的适应性上,并没有也不应有多大的差别。同样,词体和其它文体之间,也只存在外在感性形式即外形律的区别,至于在这样一个载体里装载“情”还是装载“志”还是“情”、“志”交融,则完全不该也无法约定;否则,柳俗苏豪辛壮就不会出现。从词体内涵和功能自我实现的程度看,清词无疑比两宋还要深广,故号称词体的“中兴”;而清词中兴,按其实质乃是词体的抒情言志功能再一次得到了全面而充分的发挥。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说,题材多样化也是词体功能自我实现的基本要求。事实胜于雄辩。本文将以全部宋词作品为对象,在已逐篇辨析、确定题材类型的基础上,统计出准确的数据,并以此对宋词题材“狭深”论做出比较切实的辨正。二、

9、数据统计和分析全宋词题材构成本表系根据唐圭璋先生全宋词、孔凡礼先生全宋词补辑及朱德才先生增订注释全宋词进行统计。为便于电脑检索起见,笔者将11首合咏二物的词作(如周邦彦三部乐梅雪、史浩蝶恋花扇鼓等),按所咏事物类别分作两首计算,表中咏物词显示为3010首,而实为2999首,占全宋词的14.14%。 500首花间词题材构成序号类型数量百分比序号类型数量百分比1祝颂335215.811闺情22344.602咏物301014.202艳情10721.403艳情260812.303咏物418.204写景19419.154风土255.005交游17878.435羁旅183.606闺情17408.216写景

10、183.607节序13186.227怀古132.608羁旅11665.508闲愁122.409隐逸11005.199隐逸81.6010咏怀10064.7410边塞71.4011闲愁6393.0211交游61.2012未详4272.0112神话61.2013宗教4051.9113宫廷 51.0014宫廷3871.8314科举51.0015闲适2691.2715人物51.0016怀古2541.2016宗教51.0017谈艺2281.0817咏史40.8018风土1610.7618节序30.6019游仙1320.6219闲适30.6020祭悼1200.5720哲理30.6021隐括1030.4921

11、亲情10.2022亲情920.4322咏怀10.2023科举790.3724仕宦710.3325人物700.3126故事430.2027世相390.1828哲理340.1629神话300.1430边塞270.1331军旅270.1332咏史220.1033生活200.0934时事170.0835悯农100.0536家庭80.0437寓言30.01到目前为止,词学界尚未有一个公认的统一的题材分类标准;本文所分36类(427首暂不能辨别题材类型的残篇断句姑名之曰“未详”),只是“一家之言”,但它们是笔者在逐篇辨析、确定所写内容后,再由细到粗合并的结果,初无为求“题材多样化”而故意细分之嫌。由统计数

12、据,我们可以获得以下两个结论:首先,即使按本文的归纳,宋词题材也多达36类,涉及宋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题材类别的丰富性看,说宋词“狭深”(尤其是许多前贤和时贤所理解的“狭深”)似乎站不住脚。其次,在宋词主要题材类型中,闺情、艳情两类虽仍在千首以上,但比例已大大缩小,完全丧失了在花间集中占绝对优势的地位。在花间集22类题材中,闺情词为223首,艳情词为107首,这两类题材即占去66.00的份额;所以,说以花间集为代表的晚唐、五代词题材“狭深”是符合事实的。在宋词36类题材中,光千首以上的题材类型就多达10个,闺情词从第一名降至第八名,艳情词亦从第二名降为第三名。相反,祝颂词不仅从无到有并且成

13、为最大的题材类型,占有15.81的份额,咏怀词从1首、0.20的份额增改为1004首、4.74的份额,其它许多类题材亦都有大小不等幅度的攀升,百首以上的中等题材类别多达20个。所以,如果还把宋词题材结构定位在“狭深”上,显然也是不太符合事实的。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宋词反映社会生活的面还可以更广些,各种题材之间的比例也可以更接近些;特别是对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即农民和地主之间的矛盾反映极少,不能不说是宋词题材构成中的严重缺陷。与敦煌词这个老祖宗相比,也还有不小的差距;与后来的清词相比,差距更明显。从这个意义上说,宋词题材是“狭”了些。比如两万多首作品中只有10首“悯农”词,而且有的悯农词的“悯”还是那样的轻描淡写。比如李之仪作浣溪沙和人喜雨,一方面说田塍干坼、农民终于盼来了甘雨,一方面却说自己因为下雨诗社开不成了心里很懊丧,结果大大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性,把一则很好的“悯农”题材写成了一篇应酬文字。不过,也有像释净端苏幕遮这样呼天抢地为民请命、内容已涉及封建社会基本矛盾的词作:遇荒年,每常见。就中今年,洪水皆淹遍。父母分离无可恋。幸望豪民,救取庄家汉。 最堪伤,何忍见。古寺禅林,翻作悲田院。日夜烧香频,祷告皇天,救护开方便。所以,就总体而言,宋词题材完全可称丰富多彩。宋词题材构成是词体发展到“青年时代”的表现,有偏颇和不成熟在所难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