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城市公交客车通用技术要求——正文(3)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75KB
约26页
文档ID:441666303
城市公交客车通用技术要求——正文(3)_第1页
1/26

DB31/T 306-2004城市公交客车通用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市公交客车的新车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客车长度大于8m (含8m )的城市公交客车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4094 汽车操纵件、批示器及信号装置的图形标志GB 725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12676 汽车制动系结构、性能及试验方法GB 1 3094 客车结构安全要求GB 14762 车用点嫩式发动机及装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 1 7691 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 18296 汽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QC / T 245 压缩天然气汽车专用装置和安装要求QC / T 476 客车防雨密封性限值cJ / T 116 城市公共汽、电车收费设备投币机CJ / T 134 一2001 城市公交空调客车空调系统技术条件CJ / T 162 一2002 城市公交客车分等级技术要求与配置CJ / T 3087 城市公共汽、电车收费设备电子收费机应用技术条件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城市公交客车City Bus 用于城市市区和城郊载运乘客的客车3.2 市区客车Urban Bus 用于城市市区,供公众乘用并按运距收费的市内客运汽车和电车3.3 城郊客车Suburban Bus 用于城郊、城镇短途客运的客车,车内设有座席及少量立席,可配置行李舱等设施3.4 低地板城市公交客车Low f1oor city-bus 城市公交客车车厢内(双层客车为下层车厢)从前至后的主要通道区的地板形成一个没有台阶的单一平面区域,到达此区域的每个乘客门是一级踏步3.5 低入口城市公交客车Low entry city-bus 城市公交客车车厢内(双层客车为下层车厢)从前乘客门至后乘客门后立柱的地板形成一个没有台阶的单一平面区,到达此区域的每个乘客门是一级踏步4 城市公交客车分级及分类上海市城市公交客车分为四级:普通级、中级、高级、超级:三类:中型、大型、特大型(双层)5 普通级城市公交客车技术要求5.1 配置要求整车动力、环保和部分配置要求见表1表1 普通级城市公交客车配置要求项 目客车类型中型大型特大型(双层)客车长度(l) m8<l≤99<l≤1010<l≤10.510.5<l≤1210<l≤1111<l≤12额定轴载总质量≥ t  前轴445566驱动桥891011128/4动力性能比扭矩a≥N.m/t市区客车4040454545城郊客车4545505050比功率≥kW/t市区客车1010999城郊客车1111101010最高车速(城郊)≥km/h858580加速时间b≤ (s)符合CJ/T162-2002要求最大爬坡度(满载)≥%25底盘配置动力转向装自动变速器符合CJ/T162-2002要求集中泣润滑系统符合CJ/T162-2002要求缓速器---选装选装制动器磨损自动补偿装置装制动结构应符合GB12676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的有关规定表1(续)项 目客车类型中型大型特大型(双层)客车长度(l) m8<l≤99<l≤1010<l≤10.510.5<l≤1210<l≤1111<l≤12环保要求车内匀速噪声 ≤dB(A)80车内加速噪声 ≤dB(A)8285制动磨擦片不含有石棉驻车制动排气噪声控制装置装车身要求防雨密封性限值应符合QC/T 476客车防雨密封限值的规定车身油漆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见附录A安全设施车辆信息记录市区客车选装城郊客车选装,具有附录B1.1基本功能服务设施显示路牌及车内动态显示屏装,主要技术要求分别见附录C、D电脑报站器及车用监视系统装,主要技术要求分别见附录E、F收费设备装(有人售标车不装投币机),技术要求应分别符合CJ/T116和CJ/T 3087的有关规定乘客门应急开启系统装安全报警装置设压缩空气压力、冷却液温机油压力、发动机舱温度报警a 动力性能首先要满足比扭矩要求,其次满足比功率要求。

b 速车加速时间:指从原地起步、连续换档加速到50km/h的时间应于30s 注:城市公交客车的基本结构安全要求和安全运行基本技术条件应符合GB 13094、GB 7258的有关规定5.2 发动机与底盘5.2.1 发动机布置合理,并保证良好的车厢内部通过性和维修方便性5.2.2 发动机排放限值,点燃式发动机限值满足GB14762《车用点燃式发动机及装用车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扩测量方法》(第二阶段),压燃式发动机满足GB 17691《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扩测量方法》(第二阶段)5.2.3 后置发动机舱内应设置误起动保险装置、起动开关和照明灯等常用电器设备5.3 车身5.3.1 车身内壁、内顶内外装饰件应采用耐光照、阻燃的材料5.3.2 乘客可能触及的内外部件、构件都不应有尖角和锐边5.3.3 车身侧窗、顶窗应开启方便,锁止可靠,行驶时无振响,侧窗下缘距地板高度小于680mm时应采取安全措施5.3.4 地板与地板装饰件应有抗磨、耐油、阻燃、耐腐蚀、能湿洗等性能,并应休用防滑材料地板连接处及地板与护板接缝处、地板与地板盖应进行密封处理,操纵杆孔应装防尘套5.3.5 必须设置至少二个乘客门,乘客门技术要求见附录G。

5.3.6 乘客门开启后,乘客门外缘处不得大于100mm5.4 安全防火措施5.4.1 发动机舱应使用阻燃的隔音、隔热材料,采取技术措施避免燃料或润滑油积聚在发动机舱内5.4.2 燃油系统应符合GB 18296的有关要求,油箱需设置量油尺燃油箱加油口及通气口应保证车辆行驶时不漏油5.4.3 车厢内应设置灭器不少于2只,且安装牢靠,便于使用,双层客车上层另增设灭火器2只5.5 照明、信号和电气设备5.5.1 照明灯具安装牢靠,灯光开关自如,车厢外照明及信号装置的配光性能和技术条件均符合GB 7258 的规定,车厢内照明灯具应符合附录K 的规定要求5.5.2 发电机输出功率应能满足车上电气设备使用的需要5.5.3 蓄电池安装牢靠,靠近车身裙部处,易于拆装,蓄电池的容量应满足各种用电设备的需要5.5.4 低压线束选用阻燃型,且应根据工况选用有一定的余量的线径电源线、发电机线和刮水电机线应与其它线分开包扎成束.所有线束都必须分别配套阻燃型塑料管,穿越孔时应加装护圈5.5.5 线束固定要可靠、牢固固定线束的夹箍间距应小于500 mm 以内线和线束排布时一定要远离发热和活动部件,地板下线束应采用防水接头;在发动机舱内的线和线束必须用防护罩加以保护以防止皮带等物件损坏。

5.6 其他5.6.1 仪表均应有背光照明功能,且无反光刺眼现象,仪表板安装在驾驶员可视最佳位置无人售票车电脑报站器、客门监视屏必须嵌入仪表板内5.6.2 务仪表、控制开关、监视报警指示仪、信号装置及空调仪表的控制器、排档操纵挡位等均应按GB 4094规定设置图形和标志,也可采用图形标志和文字并用的形式5.6.3 车内照明装置及其在风窗玻璃、后视镜等处的反射光线不应使驾驶员眩目,并应避免在风窗玻璃上出现幻影,形成错觉5.6.4 对客车的视野要求见附录H5.6.5 驾驶区与乘客区间应设隔板或隔栏,并应保证驾驶员出入方便5.6.6 应设置工具箱茶杯的安放设施应设置在驾驶区5.6.7 乘客区应满足附录I的技术要求乘客区应为站立乘客足够数量的扶手杠及拉手杠,前挡风窗、前乘客门通道两侧设置距地板800mm~1100mm安全扶手杠,并符合GB13094中的有亲要求老、幼、病、残、孕及怀抱婴儿者专用座设置在正对后乘客门的位置,粘贴示意图(见附录M图形标志),专用座的座垫与靠背颜色为正黄色5.6.8 售标服务工作区应设置售票台,售票服务工作区要求见附录J6 中级城市公交客车技术要求6.1 中级城市公交客车除包含普通级城市公交客车基本要求之外,还应符合6.2、6..3、6.4的技术要求。

6.2 整车动力性能和部分配置要求见表2表2 中级城市公交客车配置要求项 目客车类型中型大型特大型(双层)客车长度(l) m8<l≤99<l≤1010<l≤10.510.5<l≤1210<l≤1111<l≤12动力性能比扭矩a≥N.m/t市区客车50525560城郊客车5560606065比功率≥kW/t市区客车1111111111城郊客车1212111213最高车速(城郊)≥km/h908585发动机怠速提升装置非独立空调:装空调系统(冷、暖、通风调节)及及显示选装,应符合CJ/T 134的规定,必须有新风换气装置,风球出风口风速≥2.0m/s;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回风口安全设施车辆信息记录选装,具有附录B.1功能环保要求车内匀速噪声 ≤dB(A)78车身地板结构型式前客门至后客门的乘客区地板为没有台阶的单一平面区; 一级踏步离地高度≤750mm服务设施立体声音响装置装多媒体视听设备选装表2(续)项 目客车类型中型大型特大型(双层)客车长度(l) m8<l≤99<l≤1010<l≤10.510.5<l≤1210<l≤1111<l≤12车厢布置与座椅要求驾驶座椅功能:纵向移动,高度升降,调节机构动作灵活,锁止可靠,解锁方便。

乘员座椅尺寸 mm单人座椅座垫宽度≥420,双人座椅座垫宽度≥840,座椅深度≥420,靠背高度≥650乘员座椅间距 mm同方向座椅间距≥680,面对面座椅间距≥1300座椅结构驾驶座垫、靠背、头枕外包与内饰应软化,乘员座椅座垫与靠背应包阻燃的软质护面座椅布置通道两侧双排座位排列乘客区通道宽度≥ mm550,无人售标票按录I有关要求6.3 车辆服务设施(装有空调装置的车辆)6.3.1 在车辆前、后、侧路牌上应表明空调、空气调节符号、路别6.3.2 运营业员单位应在上客门玻璃上标明空调、空气调节符号6.3.3直接对向乘员的出风口,风向、风量必须可调6.3.4 侧窗可开启通风面积占侧窗总面积的比例不小于20%,并保证空调新风量必须达到空调通风量及通风设备通风。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