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练习题库1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2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 送别3、 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4、 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5、 请你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作一点赏析诗句以梨花喻雪,新颖奇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而一个“忽”字,既写出了塞外气候的变幻奇特,又表现了诗人见到奇丽雪景后的惊喜之情7. 诗中以花喻雪的千古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8. 诗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9. 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的送别情思的句子是: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10. 这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送别诗诗中既着力描写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因 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诗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构思新颖,联想奇特, 请结合诗的内容,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雪花给树木坡上银妆,仿佛突然刮起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催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
11. 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 2分)情景交融12.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两句较出色,说说你的看法借景抒情写出行人身影已经消失,诗人还在深情目送,凝视雪地上的马蹄印,表现了诗人依依 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13. 说说“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诗在结构和写法上的妙处 (4分)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句描绘了沙漠纵横交错着无边风雪的画面,对上文冰天雪地的 奇寒景色作了总结;第二句“愁云惨淡万里凝”写了天空中布满惨淡的阴云, 引出诗人为友人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由此自然转入下文的送别 )由咏雪过渡到送别手法上,运用对偶、 夸张和寓情干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14.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友人已去而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15. 这首诗以什么为线索?描绘了哪四幅场景图?答: 以“雪”为线索;描绘了边塞飞雪图、军营酷寒图、军中饯别图、雪地送别图16. 请描述“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所展现的画面浩瀚的荒漠上冰雪已经积得很厚很厚,天空中惨淡的愁云也好像凝固了一般17. 这首诗写出了塞外雪景什么样的特点?在诗中有何作用?将塞外飞雪写得千姿百态、气象壮阔,突出胡地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表现了将士的戍边生活十 分艰苦,反衬出守边将士不畏艰苦、乐观昂扬的精神,也衬托了惜别之情。
18. 请就“风掣红旗冻不翻”一句写一点赏析文字示例: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这时看见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 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 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 寒而那白雪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 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19. 这是边塞诗中的名篇佳作请简要说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本诗通过对送别友人场景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离去而产生的 惆怅之情;表现了边塞将士和诗人的豪迈气概与壮烈情怀 .(说明:第①点中,答出“依依不舍”或惆怅给—1分;第②点中,答出“豪迈气概”或“壮烈情怀”给—1分)20.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下简称《白雪歌》)可以说是唐代诗歌中的一朵奇葩它既是一 首 边塞 诗,又是一首 送别 诗,这首诗描绘了当地风雪与严寒,表现了送友惜别的深情21. 用互文写出边塞奇寒的诗句是: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22. 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 的一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3. 赏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之“卷”、“折”、“即”字“卷”字写出了北风怒吼奔驰的巨大气势折”字写出了北风摧枯拉朽,狂暴肆虐的情态;“即” 字神情毕肖地写出了诗人见到如此情景时的惊异心情—可诗人一时不能认同这“胡天八月”的气 势,竟然以为这雪花漫天,银装素裹的世界,是春回大地、满树梨花的天下24. 狐裘不暖、锦衾薄、躬不得控、铁衣冷难着都生动地说明了边地雪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25. 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上一段赏析的话诗人张开了想像的翅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梨花比雪,雄奇明丽,新颖独 特,落笔传神不只写出了雪来得突然,写出了雪的铺天盖地,而且以春天比喻冬天,把冬天写 出春意,情调乐观而昂扬这句话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春风”使梨花盛开来喻“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用得神妙,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 且,再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惊奇与好奇诗中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格,使语言鲜明形象 (比喻1分,翻译1分,妙处1分)26. 请仔细品味并说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忽如”二字的妙处 2分)“忽如”二字用得极妙,不仅写出了 “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突然),而且再次传 神地写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
27. 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表达效果?比喻以梨花喻白雪,新颖独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生动地描绘出边塞壮 丽的雪景28. 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春花喻冬雪,新颖别致,想象奇特,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 壮观景象,给萧肃寒冷的边塞平添了无限的温暖与希望29.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被誉“妙手回春”的名句 请结合诗句分析它“妙” 在何处?一是诗人想象(比喻)奇妙,将北风想象成春风,将雪花比作春天的梨花,描绘了一幅奇特的雪 景图;二是诗人感情奇妙,“忽”传神地表现了赏雪时的喜悦,能在漫天飞雪中感受到春天的美 好,表达作者积极乐观的情怀30.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所展现的画面纷纷扬杨的雪花,皎白轻柔如鹅毛,覆盖在万树伸展的枝虬上,恍如一夜之间,三月春风吹拂而过,催开了这满树满枝的梨花3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你说说其中的妙处答:以春景写冬景,运用比喻,联想,既写出诗人欣喜之情,又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
32. 这是一首送别诗战友将登上归京之途,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 一一夜盛开的 梨花,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诗歌描写 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叙述 塞外雪中送客之 事,表现离愁和乡思,充满着奇思异想33. 解释下面加点线词的意思1)狐裘不暖锦衾薄 衾: 袍子(2)散入珠帘湿罗幕 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幕(3)都护铁衣冷难着 着:穿 (4)瀚海阑干百丈冰 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3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以夸张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塞外雪景, 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 典型的送别环境35•赏析名句“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用对偶、夸张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惜别 之情36.“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中“愁”字该怎样理解?一语双关,既是写景,也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担忧之情,为下文送别作铺垫37•诗歌描绘了边塞的奇丽雪景,请说说“奇”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北风扫荡、草木摧折、八月飞雪38. 一切景语皆情语,“去时雪满天山路”“雪上空留马行处”两句都写到“雪”,试回答其中 包含的情感有何不同之处。
前句表现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后句表现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39. 诗中的“控”、“马行处”是什么意思 ?请回答控:拉开;马行处:马走过的地方,这里指马蹄印40•体会“风掣红旗冻不翻”中“掣”的表达效果掣是拉、扯的意思,“掣”字拟人化,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红旗冻住、北风也难以吹动的情状,从 侧面表现了雪之大、天之寒41. “北风卷地白草折”写出了边塞 狂风强劲的景象,“卷”采用正面描写,“折”采用 侧面一描写42. “胡天八月即飞雪”,“八月”点时,突出飞雪之早_,“即”字写出作者惊喜之情,“飞” 字形容雪之大,与上句的“ _卷_ ”字相照应43. 请描述“风掣红旗冻不翻”诗句中的画面凛冽的寒风刮扯着,被冰冻结住的鲜艳旗帜,依然毫不动摇,在白雪中显得异常绚丽44.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描写雪后军营将士的生活,有什么作用?表现了军营将士生活的苦寒(如果写表现了军营将士面对困苦的战斗豪情也可) ,侧面表现边塞雪景的奇寒45•指出“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愁”的含义 既指在雪寒冰封的气候条件下愁云密布,又包含着朋友分手时的离愁 46•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岑参___。
人名) 47•“雪上空留马行处” 一句中“空”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对友人前途担忧之情; 与友人离别后的惆怅之情; 自己不能回归故乡的凄 楚之情4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对友人此云长途跋涉的担忧和依依不舍的 惜别之情故选C )A. 这首诗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 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B. 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为我们展示了八月飞雪苦寒、军 营饯别奇寒、东门惜别惆怅、别后雪地思念四幅图景C. “愁云惨淡万里凝”中,一个“愁”字,写出诗人因友人即将归京,而自己仍然身处边塞, 由此产生的落寞、凄凉之感D.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归客在暮色中迎着纷飞的大雪步出帐幕,冻结在空 中的鲜艳旗帜,在白雪中显得绚丽,整幅画面色彩鲜明,鲜活生动49•下列对诗歌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诗句是将雪花比喻成春天的梨花 )A. “北风卷地白草折……千树万树梨花开”,句中“即”“忽如”准确地表现了诗人发现春天 提前到来的惊喜之情B. “散入珠帘湿罗幕……都护铁衣冷难着”描写了雪后严寒,视线从帐外逐渐转入帐内。
诗人 选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动来表现天气的寒冷,进而从侧面表现出将士们乐观的战 斗情绪C.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表现了送别的热烈与隆重一一在营帐摆开筵席,搬来 各种乐器,且歌且舞,开怀畅饮D.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 象征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50 .对本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以春风喻北风,以梨花状雪花 B )A. 诗歌以咏雪为经,以送友为纬,表现了诗人的爱国热情及其对战友的真挚感情B. 第二句以北风喻春风,以雪花状梨花,绮丽的边塞风光描写使其成为千古名句C. “胡琴琵琶与羌笛”句,虽未写音乐本身,仍能间接传达出一种热闹的场面D. 全诗最后一句巧妙地以一路马行蹄印作结,艺术空白中满含悠悠不尽之情5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借景抒情,故选D )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