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41162429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3.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编制内容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内容提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是由承担开发建设项目水土 保持监测工作的单位,根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用于规范监测活动的技术 文件。为了指导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保证监测工作质量,水 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编制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技术 指南,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法律法规依据,规范性文件依据,技术标准依据,技术文件与相关 文件依据,以及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服务合同等编制依据。(2)项目建设规模、工程布局、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水土保持综合 治理措施布局以及水土保持防治目标等概况。(3)项目区水土保持影响因素

2、、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状况。(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目标、原则。(5)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及其指标、方法、监测样点布设 和设施设备等。(6)监测工作组织、监测数据与成果质量保证制度等组织管理。(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预期成果及其形式。(8)有关内容的说明。目录1总则l.o.l为贯彻SL204-9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和SL277-200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的规定,在全面总结和深入研究开 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土流失监测工作的基 础上,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要求,规 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保证监测成果的科

3、学性、系统性,特 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技术指南。1.0.2本技术指南适用于对开发建设项目造成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 的监测,可以作为监测技术服务合同的技术条款或附件,以使监测工作有 章可循,保证监测工作质量和进度。1.0.3 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报告书)应符合下 列规定;(1)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技术标准的规定。(2)充分体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服务合同的规定。(3)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批复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提出的水土保持监测要求,全面设计监测内容、方法和监测制度等(4)监测方法要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充分选用现代先进技术。1

4、.0.4 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中,监测技术人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总结经验,并不断完善技术指南。2编制依据2.1 法律法规2.1.1 法律法规应按照法律法规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之间关 系的密切程度依次列出。2.1.2 法律法规编排格式如下:(1)法律:法律法规全名,发布部门,发布年月日。(2)法规:法规全名,发布部门与文号,发布年月日。2.2 规范性文件2.2.1 规范性文件包括各级政府颁布的、相关的规范性文件,这些文 件应按照不同的行政级别和发布时间先后顺序依次列出。2.2.2 规范性文件编排格式为:规范性文件全名(文号,文件全名)。2.3 技术标准依据2.3.1 技术标准包括

5、正在实施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 业标准等,技术标准应按照从国家标准到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的顺序列出。2.3.2 技术标准编排格式为:标准编号标准全称。2.4 技术资料及其批复文件2.4.1 技术资料及其批复文件包括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开 发建设项目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及其他相关的由国家相关部门批准的技术 文件。2.4.2 技术资料编排格式为:编制单位全称,技术资料全称,编制年 月。2.4.3 批复文件编排格式为:文号,文件名称,发文时间。2.5 技术合同2.5.1 技术合同主要指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对应的水土保持 监测技术服务合同。2.5.2 技术合同的编排格式

6、为:合同甲方全称,合同乙方全称,合同 名称,签定年月。3 建设项目概况3.1 开发建设项目概况3.1.1 开发建设项目概况包括建设项目名称、位置、建设性质、总投 资等主要技术经济内容。3.1.2 开发建设项目概况应附开发建设项目工程总体布局图。3.2 项目建设规模与工艺流程3.2.1 重点是与水土保持相关的生产工艺、施工工艺,特别是选线、 选址、取土(石)、弃土(渣)、开挖扰动、挖填平衡等方面的基本情况。3.2.2 应说明挖填平衡状况与流向。3.3 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3.3.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应按照附录 A 所列表格填 写。3.3.2 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应附水土保持防治责

7、任范围示意图。4 项目区水土保持状况4.1 水土保持影响因素概况4.1.1 地形地貌主要介绍所在地的地貌类型区、地形地势、沟壑、地 震情况,以及代表性地形的坡度、坡长、坡形(凸形、凹形、直线形、阶 段形等)。4.1.2 地质(工程地质状况)主要包括岩性以及地质构造、构造运动、 地震烈度等。4.1.3 气候气象(1)介绍项目区所属气候类型区及其特点,以及降水、温度、风力、 温度、日照、蒸发以及灾害性气候等。(2)着重介绍设置在项目区内、或距离项目区最近、或与项目区相 似的气象站多年主要气象参数统计特征值(应列表说明)。4.1.4 水文介绍项目区所属水系(应从所属的 7 大流域或内陆河直至 最底一

8、级支流),最底一级河流的基本技术参数(如流经项目区或相关行 政区的长度、面积以及径流、泥沙等),以及主要提(取)水品、排(泻) 水口的位置及其相关的技术参数。4.1.5 植被介绍项目区所属植被类型区,以及主要的自然植被和人工 植被类型、主要林草种类的名称、生长状况、总体覆盖度(或郁闭度)等4.1.6 地面组成物质(或土壤)介绍地面组成物质的种类,以及主要 土壤类型及其质地和土壤层厚度等。地面组成物质应从项目区总体上和水 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各个分区两个层面上介绍。(1)从项目区总体上,应根据地面组成物质中土、石、沙三者所占 地面积的比例,说明是石质、土质或土石质(划分标准见GB/T15772-1

9、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的附录A)。从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的 分区层面上,应分别说明土壤、裸岩、明沙的面积状况。2)土壤介绍,应按照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分区说明不同土壤类 型的分布范围、面积、土层厚度、质地,或进一步按照各个分区的坡沟位 置说明相关参数。4.2 社会经济概况简要介绍涉及的行政区(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较小的应点明自然 村、厂矿单位)、人口(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较小的应说明农户数、农 业劳动力)、产业结构及其生产情况、土地利用结构等。4.3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状况4.3.1 水土流失现状(1)对于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较大(长度、宽度、面积三者之一 较大,面积#1000hm2,

10、或长度上10km,或宽度上10km )的项目,主要说明 水土流失类型及其侵蚀强度的分布、面积与相应的侵蚀模数。格式见附录 B。如果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涵盖不同的行政区,应列表说明侵蚀面积 和强度。格式见附录C。如果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成细长的条带状,应 按照确定的防治责任区、或按照既定的范围列表说明侵蚀面积和强度。格 式可参考附录B和附录C。(2)对于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较小(同时满足面积W1000hm2,长 度W10km,宽度W10km )的项目,应通过实地勘测,结合相关资料,分析 可能的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分布与相应的侵蚀模数,并分别说明了防治 责任范围各个分区的情况。格式可参考附录B和附

11、录Co4.3.2 水土保持设施状况1)简要说明项目区开始开展水土保持的时间(年)(机构、业务、人员等),其中经历的主要发展阶段及其特点,整个过程实际开展重点防 治的时间(年),所属“三区”(水土保持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重点 保护区)情况,以及水土保持成绩。(2)水土保持成绩应包括各项措施的开展面积、保存情况,各类水 土保持工程的数量和质量,监督区、保护区(封禁、生态修复)面积,以 及上述防治措施取得的成效(保水,保土、增加植被覆盖,增加粮食、增 加产直)等。这些成绩应用具体的数字和简洁的文字反映。5 水土保持监测目标和原则5.1 监测目标由于开发建设项目的类型、主体工程建设阶段不同(待建、

12、在建、完 建)、所处水土流失类型区和水土保持“三区”不同、所属行政区等不同, 不同的开发建设项目具有不同的治理要求。因此,监测目标应根据工程具 体情况确定,应提出明确的目标。5.1.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治理要求可以从两个角度提出:(1)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提出的水土保持措施(设施)分类分级 评价指标,包括水土流失治理度、扰动土地整治率、土壤流失控制比、拦 渣率、林草覆盖度、植被恢复系数等6个量化指标。见附录D。(2)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在相关的文件中提出的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水 土保持综合治理标准),一般包括若干个定量和定性指标。5.1.2水土保持监测目标主要包括 3个方面,同时要具体项目具

13、体分 析提出更加实际可行的目标。(1)对水土流失动态实施监测分析,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依据;(2)对水土保持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评价,为水土保持设施管护提供 依据;(3)对水土流失防治效果进行评价,为开发建设项目管理运行提供 依据;4)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践中,应根据项目主体工程和 水土保持工程的特性,深化上述 3 个目标或增加其他的目标,使监测目标更加具体、更加实际可行。5.2 监测原则5.2.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应遵循如下原则:(1)全面调查与重点观测相结合;(2)监测内容与水土保持责任分区相结合;(3)监测方法及频率与观测内容的指标一一对应。5.2.2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针对具

14、体开发建设项目的特点,确定更全 面、更直接、更具有针对性的原则,以满足指导监测技术人员开展工作的 要求。6监测内容和方法6.1 监测内容6.1.1 水土保持监测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1)影响水土流失及其防治主要因子,包括降水、地形地貌、地面 组成物质、植被类型与覆盖度、水土保持设施和质量等。(2)水土流失,包括水土流失形式、面积、强度和流失量等。(3)水土流失危害,包括下游河道泥沙涝洪灾害、植被及生态环境 变化,对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4)水土保持工程效果,包括实施的各类防治工程效果、控制水土 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等。6.1.2 在设计监测内容时,应根据开发建设项目类型、

15、水土保持方案 编报情况和工程建设阶段等确定,应注意监测内容与水土保持防治责任分 区相对应,不同的分区具有不同的重点内容。6.1.3 水土保持方案编报情况与监测内容设计(1)对于编制并报批了水土保持方案的开发建设项目,监测内容应 遵照批准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确定,同时依据SL204-98开发建 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和SL277-200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 的规定进一步深化和系统化。(2)对于没有编报水土保持方案的开发建设项目,监测内容应依据 SL204-9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和SL277-2002水土保 持监测技术规程的规定,进行全面系统的设计。6.1.4 项目实施不同分阶段水土保持监测内容:(1)为了进行水土保持防治效益分析计算,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 监测的时段应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时段是开发建设项目实施前或实施初期。该时段的水土流失及 影响因子是项目水土流失及其防治设施(措施)的本底值,是比较分析项 目实施过程和生产运行初期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数量、质量与效果的 对比值。 第二时段是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期。该时段的水土流失及其影响因子 的变化反映了项目施工造成水土流失的动态。 第三时段是水土保持设施投入运行初期。该时段的水土保持措施及 其数量、质量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