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专业沉降变形观测具体要求1、一般规定(1)无砟轨道铺设前,应对桥梁沉降、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桥基 础沉降、梁体变形等均符合技术标准要求 2)通过各施工阶段对墩台沉降的观测,验证和校核设计理论、设 计计算方法,并根据沉降资料的分析预测总沉降和工后沉降量,进而确定 桥梁工后沉降是否满足铺设无砟轨道要求3)根据沉降资料分析,对沉降量可能超标的墩台研究对策,提出改 进措施,以保证桥梁工程的安全;同时积累实体桥梁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 为完善桩基础沉降分析方法作技术储备 4)观测期内,基础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 20%及以上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核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 计预测沉降进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2、桥梁变形控制标准(1)梁部梁部变形以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变形为主,轨道铺设后,无砟桥面梁的徐变上拱值不宜大于10mm2)桥梁墩台桥梁墩台基础的工后沉降量不应超过下列允许值:墩台均匀沉降量(无砟轨道):w 20mm静定结构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无砟轨道):w 5mm对于高速铁路,控制桥涵沉降,主要是工后沉降,计算工后沉降的值,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偏差很大。
因此有必要进行实测验证,积累观测数据3)框构桥、旅客地道及涵洞框构桥、 旅客地道及涵洞的地基为压缩性土地层时, 应计算其沉 降, 铺设无砟轨道时,工后沉降量不应大于相应地段路基的控制标准3、变形观测方案( 1)观测点布置为了满足变形观测的需要, 需要在梁部、 桥墩及承台上设置观测 标 简支梁的一孔梁设置观测标 6 个;连续梁的一联根据联长的大小 设置 18〜28 个观测标;特殊结构桥梁根据施工图纸规定设置观测标; 承台观测标为临时 观测标, 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 承台观测标随 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 观测标具体埋设原则如下:1 )对原材料变化不大、预制工艺稳定、批量生产的预应力混凝 土预制 梁,每 30 孔选择 1 孔设置观测标其余现浇梁逐孔设置观测 标移动模架 施工的梁,对前三孔进行重点观测,以验证支架预设拱 度的精度每孔梁设 置观测标 6个,分别设置在支点、跨中;连续梁 上的观测标,根据不同跨度, 三孔一联设置 18〜28 个观测标,四孔一联设置 32 个观测标,分别在支点、跨中及 1/4 跨中附近设置;特 殊结构 桥梁根据施工图规定设置观测标2) 每个桥墩均设置承台观测标、墩身观测标。
3) 承台观测标分为观测标 -1 、观测标 -2,观测标-1 设置于底层 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观测标 -2 埋设位置详见下图所示骨 \4:•i * £ -i上海按it方杭州J* ir v ■1 •'A |F >4 - ia _14)桥墩观测标的埋设观测点原则上应设在墩身上,数量每墩不少于 2处桥墩标一般设置在墩底咼出地面或水位以上 0.5m 1.0m左右;当墩身较矮梁底距离地面净空较低不足4.0m时,桥墩观测标可设置在 对应墩身埋标位置的顶 帽上埋设特殊情况可按照确保观测精度、观测方便、利于测点保护的原则,确定相应的位 置埋设位置详见上图 所示5)桥台观测标的埋设观测点原则上应设置在台顶(台帽及背墙顶),数量不少于4处,分别设在台帽两侧及背墙两侧(横桥向)观测标埋设详见下图所示桥台正在I ■ U桥台观测标-2桥合观测标T仝ti叔性di桥令观测标-桥台侧面/ .urn 二桥台平而1■■■ i z. 7J6)梁体变形观测标的埋设详见下图所示52n?7)每座涵洞均要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标在基础施工时设在涵洞两*3 1•44 <■6侧的边墙基础上,在涵洞进出口及涵洞中心分别设置, 每座涵洞测点数量为 4个,涵身施工后转移至帽石顶。
观测标的埋设详见下图所示涵汩基础(2)观测标构造涵顶/[线路申1,帼石顶涵涓況悻观测点布査1) 梁体沉降变形观测标观测标采用© 20mm的不锈钢棒,钢棒露出外面部分需要磨圆处理承台、涵洞观测标也参照梁体观测标埋设见附图 5.2-5所示:2) 墩身沉降变形观测标采用© 14mn不锈钢螺栓见图5・2-6所示:八20箭| •〃锚曲砂烧叭 •' /纟 旷0卢0中k馬丽蒔F厂\ 夕 \' 1 A 1—1 <07= (CClo IO-『Z-f y ZI〜 -•—1.11n 7如孑1 001€1 _ —-ZOS OZlFt—(3)观测方法1)下部结构的沉降变形观测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 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 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 本标段沉降观测点位按要求布设于墩(承)台两侧,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下图 所示:桥梁墩(承)台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2)对于梁体的变形观测,每孔梁支点之间的梁体变形应以两支 点的连线为 基准线进行观测计算,由于下部结构沉降变形的影响,该基准线的位置会发生变 化,梁体观测点至该基准线的垂直距离利用几何方法计算取得,垂直距离差值就 是梁体变形量。
具体水准路线观测 如下图所示,其中测点 1, 2, 3, 4 构成第一 闭合环,测点 3, 4, 5, 6构成第二个闭合环—A 观测方肉桥梁梁部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4、观测资料要求(1)桥梁梁体和墩台桥涵基础沉降和梁体徐变变形的观测精度为士 1mm 读数取位至 0.1mm 观测标埋设后按照观测时间要求, 及时进行沉降观测 观测数据 按照统 一格式填写,所有观测数据必须真实准确,不得造假;记录必 须清晰,不得涂改; 观测、记录人员必须签名,及时将采集的数据进 行整理,填写统一表格 以书 面及 Excel 电子表格两种形式同时报送 有关单位观测数据按照统一格式(详见附表)填写,每月将采集的数据进 行整理, 其格式详见附表观测数据要求结合施工过程, 详细记录各个施工节点前后的观测 数据如 架梁时间、轨道板底座施工、铺板时间、轨道板精调时间以 及铺轨时间观测数据要进行抽检,并由监理单位对观测资料进行确认2)框构桥、旅客地道及涵洞框构桥、涵洞的观测数据要求与桥墩台要求 一致 参照桥墩台数 据要求5、观测频次(1)梁体徐变变形观测自梁体预应力张拉开始至无砟轨道铺设前, 应系统观测梁体的竖 向变形。
预应力张拉前为变形起始点, 变形观测的阶段及频次要满足 下表要求梁体徐变观测频次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备注观测期限观测周期梁体施工完成//设置观测点预应力张拉期间全程张拉前后各1次测试梁体弹性变形桥梁附属设施安装全程安装前后各1次测试梁体弹性变形预应力张拉完成~无碴 轨 道铺设期间> 3个月1 次/1、3、5d,后期1次/周无碴轨道铺设期间全程1次/天无碴轨道铺设完成后24 个 月0~3个月1次/月残余徐变变形(长期 观测)4~12个月1 次/3个月13~24个月1次/6个月2)墩台沉降观测每个墩台从承台施工后,就要开始进行沉降首次观测,以后根据F 表中要求的时间间隔进行观测墩台沉降观测频次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备注观测期限观测周期墩台基础施工完成//设置观测点墩台混凝土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承台回填时,测点应移至 墩身或墩顶预 制 梁 桥架梁前全程1次/周预制梁架设全程前后各1次附属设施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 1次/周桥 位 施 工 桥 梁制梁前全程1次/周上部结构施工中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 1次/周附属设施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架桥机(运梁车)通过全程前后各1次至少进行2次通过前后的观测桥梁主体工程完工无碴 轨道铺设前> 6个月1次/周岩石地基的桥梁,一般不 宜少于2个月无碴轨道铺设期间全程1次/天240〜3个月1次/月无碴轨道铺设完成后个4〜12个月1次/3个月工后沉降长期观测月13〜24个月1次/6个月(3) 涵洞沉降观测涵洞施工完成后,应系统观测涵洞的沉降。
各阶段观测频次要满 足下表要求涵洞顶填土沉降观测应与路基沉降观测同步进行涵洞沉降观测频次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备注观测期限观测周期涵洞基础施工完成//设置观测点涵洞主体施工完成全程荷载变化前后 或1次/周观测点移至边墙两侧洞顶填土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 或1次/周架桥机(运梁车)通 过全程前后至少进行2次通过前后 的观测涵洞完工〜无碴轨道 铺设前> 6个月1次/周岩石地基的涵洞,一般 不宜少于2个月无碴轨道铺设期间全程1次/天无碴轨道铺设完成后24个月0〜3个月1次/月工后沉降长期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