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卷八仲秋纪仲秋【原文】仲秋之月,日在角,昏牵牛中,旦觜黑中其日庚辛,其帝少皞,其神蓐收,其虫 毛,其音商,律中南吕其数九,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门,祭先肝凉风生,候雁来,玄 鸟归,群鸟养羞①天子居总章太庙,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涂,衣白衣,服白玉,食麻与 犬,其器廉以深是月也,养衰老,授几杖,行麋粥饮食乃命司服具饬衣裳,文绣有常②, 制有小大,度有短长,衣服有量,必循其故,冠带有常命有司申严百刑,斩杀必当,无或 枉桡③,枉桡不当,反受其殃是月也,乃命祝宰巡行牺牲,视全具④,案刍豢⑤,瞻肥瘠, 察物色,必比类,量小大,视长短,皆中度五者备当,上帝其享天子乃傩,御佐疾,以 通秋气以犬尝麻,先祭寝庙是月也,可以筑城郭,建都邑,穿窦第⑥,修困仓⑦乃命 有司趣民收敛,务蓄菜,多积聚乃劝种麦,无或失时,行罪无疑是月也,日夜分,雷乃 始收声,蛰虫俯户杀气浸盛,阳气日衰,水始涸日夜分,则一度量,平权衡⑧,正钧石, 齐斗甬是月也,易关市,来商旅,入货贿,以便民事四方来杂,远乡皆至,则财物不匮, 上无乏用,百事乃遂凡举事无逆天数,必顺其时,乃因其类行之是令,白露降三旬仲 秋行春令,则秋雨不降,草木生荣,国乃有大恐。
行夏令,则其国旱,蛰虫不藏,五谷复生 行冬令,则风灾数起,收雷先行,草木早死注释】①养羞:指鸟养护增生毛羽准备过冬②文:画常:指固定的规格按照古时的 制度,祭服上衣用画,下衣用绣③枉桡:都是弯曲的意思,这里“枉”指不按照法律公正 断案,“桡”指不按照公理申明正义④全具:指牺牲完整没有毁伤⑤案:考察刍豢: 都是养的意思,这里指牲畜豢养的情况刍:指用草喂养牛、羊豢:指用谷物喂养猪、狗 ⑥穿:挖掘窦:地穴第:地窖⑦困仓:存放粮食的仓库圆的叫困,方的叫仓⑧平: 用作使动,使……平权:秤锤衡:秤杆译文】秋天第二个月份正值八月,太阳行在角宿位置黄昏来临时,牵牛星宿在南方中天 位置;黎明时分,觜黑星宿在南方中天秋天第二个月份在天干来说属于庚辛,主宰这个月 份的天帝是少皞,辅助天帝的神是蓐收,代表这个月份的动物是老虎一类的毛族,匹配这个 月份的声音是商音,音律对应的是南吕代表这个月份的数字是九,味道是辣味,气味是腥 气,举行的祭祀是门祭,祭祀的时候祭品用肝脏这个月,凉风吹送,候鸟从北而至,燕子 南归,各种鸟儿都开始护养增生羽毛来御寒天子住在西向明堂的中央正室,乘坐白色的兵 车,车前驾驶白色的马,车上插着白色的绘龙旗。
天子要穿着白色的衣服,佩戴白色的玉器, 吃麻籽和狗肉,用锐利而深邃的器物这个月,要赡养老人,授予他们几案和手杖,施予他 们稀粥饮食要命令主管服饰的官吏,准备并整饰衣服,祭祀的服饰有固定的规格,大小长 短有一定的尺度,祭祀的服饰之外的服装也有一定的尺寸,必须按照旧规定做随着服饰的 不同,冠带也有相应固定的规格要命令司法官吏重申严明各种刑罚,斩杀罪犯一定要恰当, 不要有冤屈别人的事,否则执法者会遭受灾祸这个月,命令主管祭祀用品和祭祀事宜的官 吏巡视牛、羊祭品,看看它们的形体是否完整,喂养的情况怎样,肥瘦如何,毛色是否统一, 这些一定要符合旧例;再要量度它们的大小,看看长短,这些也要符合要求形体、肥瘦、 毛色、大小、长短都完全适当,上天就会享用这些祭品天子这样才举行傩祭,祈求逐除疫 病,以使金秋的气通达畅顺这个月,可以修筑城郭,建筑都邑,挖掘地窖,修葺粮仓命 令主管官吏督促百姓收敛谷物,努力储藏过冬的干菜,积聚大量柴草要鼓励百姓及时种麦, 不要错过农时,如果错过农时的,一定要给以处罚这个月,日夜相等,雷声渐远,蛰伏的 动物都藏在洞穴口冬天阴寒之气渐渐充盛,阳气渐弱,水开始干涸因为日夜时刻相等, 要在这个时候统一校正各度量衡器具。
这个月,要减轻关市税收,招徕各地商旅,收纳财物, 以此便利百姓的生产和生活四方的人都来聚集,连偏远乡邑的也全都到来这样,财物就 不缺乏,国家用费就充足,各种事情就都能成功做事情不要违背自然规律,一定要顺应天 时,按照事情的类别,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实行这个月的政令,白露降落,每旬一 次秋天的第二个月份如果施行应在春天施行的政令,那么秋雨就会停降,草木重新开花, 国家就会出现大恐慌如果施行应在夏天施行的政令,那么国家就会出现大旱,蛰伏的动物 不再藏伏,五谷重新萌发生长如果施行应在冬天施行的政令,那么风灾就会频频发生,雷 声提前收敛,草木就会过早死亡卷八仲秋纪论威【原文】义也者,万事之纪也,君臣、上下、亲疏之所由起也,治乱、安危、过胜之所在也 过胜之,勿求于他,必反于己人情欲生而恶死,欲荣而恶辱死生荣辱之道一,则三军之 士可使一心矣凡军,欲其众也;心,欲其一也三军一心,则令可使无敌矣令能无敌者, 其兵之于天下也,亦无敌矣古之至兵①,民之重令也,重乎天下,贵乎天子其藏于民心, 捷于肌肤也,深痛执固,不可摇荡,物莫之能动若此则敌胡足胜矣?故曰:其令强者其敌 弱,其令信者其敌诎②先胜之于此,则必胜之于彼矣。
凡兵,天下之凶器也;勇,天下之 凶德也举凶器,行凶德,犹③不得已也举凶器必杀,杀,所以生之也;行凶德必威,威, 所以慑之也敌慑民生,此义兵之所以隆也故古之至兵,才民未合④,而威已谕矣,敌已 服矣,岂必用袍鼓干戈哉?故善谕威者,于其未发也,于其未通也,窅窅⑤乎冥冥,莫知其 情,此之谓至威之诚凡兵,欲急疾捷先欲急疾捷先之道,在于知缓徐迟后而急疾捷先之 分也急疾捷先,此所以决义兵之胜也而不可久处,知其不可久处,则知所兔起凫举死殖 之地矣⑥虽有江河之险则凌之,虽有大山之塞则陷之并气专精,心无有虑,目无有视, 耳无有闻,一诸武而已矣冉叔誓必死于田侯,而齐国皆惧;豫让⑦必死于襄子,而赵氏皆 恐;成荆⑧致死于韩主,而周人皆畏又况乎万乘之国而有所诚必乎?则何敌之有矣?刃未 接而欲已得矣敌人之悼惧惮恐、单荡精神,尽矣,咸若狂魄,形性相离,行不知所之,走 不知所往,虽有险阻要塞、钻兵利械,心无敢据,意无敢处,此夏桀之所以死于南巢也今 以木击木则拌,以水投水则散,以冰投冰则沈,以涂投涂则陷,以疾、徐、先、后之势也 夫兵有大要,知谋物之不谋之不禁也⑨,则得之矣专诸是也,独手举剑至而已矣,吴王壹 成⑩又况乎义兵,多者数万,少者数千,密其躅路,开敌之涂,则士岂特与专诸议哉!【注释】①至兵:正义之师。
②信:通“伸”这里是畅行无阻的意思诎:通“屈,屈服 ③犹:通“由”,由于④才民:士民,古代四民之一,四民指士、商、农、工这里指士 卒合:古代交战为合⑤窅窅(ydo):意思跟“冥冥”相近,潜藏隐晦的样子⑥兔起凫 举:比喻行动迅疾起:疾跑凫:水鸟名字,俗称野鸡举:起飞死殖之地:指地势险 恶的绝地殖:气绝⑦豫让:春秋末年晋国人,晋卿智瑶的家臣智瑶被赵、韩、魏三家 灭掉后,他一再谋刺赵襄子,事败后自杀⑧成荆:春秋时期齐国勇士⑨知谋物之不谋之 不禁也:懂得算计敌人考虑不到以及不防备的地方,就是懂得“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物: 这里指敌方谋”下的“之”字作连词用,相当于“与”⑩吴王壹成:春秋时,吴国人专 诸借献鱼的机会用藏在鱼腹的匕首为吴公子光(即阖闾)刺杀了吴王僚,自己也当场被杀, 也因此一举成就了吴王阖闾,使他当上了吴王壹:通“一”译文】义,是万事的法则,是君臣、长幼、亲疏产生的基础,是国家治乱、安危、胜败的 关键胜败的关键,不要向别的方面寻找,一定要在自己身上寻找人的本性都是要生而厌 死,想要荣誉而厌恶耻辱生死荣辱的道理归结在义字上,就可以使部队将士思想统一了 凡是军队,应有很多人,军心必须一致。
三军思想统一,就可以使号令畅行无阻号令畅行 无阻的君主,其军队也就天下无敌古代正义之师,人民尊重其号令,把号令看得比天下还 重大,比天子还尊贵号令藏在百姓的心里,感受在肌肤上,深切牢固,不可动摇,没有任 何东西可以使它改变如此,敌人自然不攻自破,哪里值得一击?所以说:遇到把号令看得 不可冲犯的军队,其敌手必然软弱;号令发布畅行无阻的军队,其敌手必然屈服在朝廷中 发布命令时已经战胜敌手了,因此,在原野上战胜敌手自然是必定的但凡兵器都是天下的 凶器,勇武是天下的凶德举凶器,行凶德,是迫不得已举凶器必定想要杀人,杀恶人是 能使人民得以生存的手段;行凶德一定要显示武力来使人畏惧,使人畏惧是叫敌手屈服的手 段敌手畏惧屈服了,人民就能获得生存,这是正义之师兴盛的原因所以古代正义之师出 征,两军尚未交锋,而威力就已经显示出来并发挥作用,敌手因此已经降服,难道还一定要 冲锋厮杀才能见出分晓吗?所以,善于显示威力的队伍,他的威力往往在他尚未发挥、显现 之前就已经产生作用他的威力深远难见,没有谁能知道它的真实情况,这就是威力达到极 致的情况凡是用兵打仗,应该行动迅速,先发制人要想行动迅速,先发制人,方法在于 明辨迟缓、落后与迅速、争先的区别。
行动迅速、先发制人,这是决定正义之师胜利的因素, 因而不可滞留一处懂得军队不可滞留的道理,那就知道哪些地方是该迅速避开的死绝之地 这样,即使有江河之险也可以越过,即使有大山险阻也能够攻克要克敌制胜,只要精神专 注,心中没有疑虑,目不斜视,耳不旁听,把心、眼、耳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军事上就可以了 冉叔发誓定要杀死齐侯,齐国君臣听了都很恐惧;豫让决心要刺杀赵襄子,赵氏上下都很惊 恐;成荆跟韩主拼命,周人都很敬畏当一个人决心拼命尚且让周围的人如此,更何况拥有 兵车万辆的大国决心要达到目的呢?还有什么人能够跟它抗衡?士兵尚未交锋而目的就已 经达到了敌人恐惧害怕,精神衰竭、动摇,已经达到极点他们吓得像是神经错乱一样, 魂不守舍,行走盲目,奔跑没有方向,即使有险阻要塞、坚利兵甲,心里也不敢依托,精神 也无法安宁,这就是夏桀死在南巢的原因啊假如用木头击打木头,后者就会裂开;把水注 入水中,后者就会散开;把冰投向冰面,后者就会沉没;把泥抛向泥中,后者就会下陷;这 就是快、慢、先、后的必然态势用兵有它的关键点,如果懂得攻其不备,出其不意,那就 掌握了用兵之道专诸就是这样他不过是独自一人手举剑落罢了专诸这一举就成就了阖 闾,使他当上了吴王。
这又何况正义之师呢?正义之师人数多的几万,少的也有几千,所到 之处,足迹布满道路,在敌国畅行无阻,像这样的武士,专诸又怎能跟他们相提并论呢! 卷八仲秋纪简选【原文】世有言曰:“驱市人而战之,可以胜人之厚禄教卒;老弱罢民,可以胜人之精士练 材;离散彳系系,可以胜人之行陈整齐①;锄耰白梃,可以胜人之长铫利兵此不通乎兵者 之论今有利剑于此,以刺则不中,以击则不及,与恶剑无择,为是斗因用恶剑则不可简 选精良,兵械钻②利,发之则不时,纵之则不当,与恶卒无择,为是战因用恶卒则不可王 子庆忌、陈年犹欲剑之利也简选精良,兵械钻利,令能将将之,古者有以王者、有以霸者 矣,汤、武、齐桓、晋文、吴阖庐是矣殷汤良车七十乘,必死六千人,以戊子战于邮,遂 禽推移、大牺,登自鸣条③,乃入巢门,遂有夏桀既奔走,于是行大仁慈,以恤黔首,反 桀之事,遂其贤良,顺民所喜,远近归之,故王天下武王虎贲三千人,简车三百乘,以要 甲子之事于牧野④,而纣为禽显贤者之位,进殷之遗老,而问民之所欲,行赏及禽兽,行 罚不辟天子,亲殷如周,视人如己,天下美其德,万民说其义,故立为天子齐桓公良车三 百乘,教卒万人,以为兵首,横行海内⑤,天下莫之能禁,南至石梁,西至酆、郭,北至令 支。
中山亡邢⑥,狄人灭卫,桓公更立邢于夷仪,更立卫于楚丘晋文公造五两之士五乘, 锐卒千人,先以接敌,诸侯莫之能难反郑之陴,东卫之亩,尊天子于衡雍吴阖闾选多力 者五百人,利趾者⑦三千人,以为前陈,与荆战,五战五胜,遂有郢东征至于庳庐,西伐 至于巴、蜀,北迫齐、晋,令行中国故凡兵势险阻,欲其便也;兵甲器械,欲其利也;选 练角材,欲其精也;统率士民,欲其教也。